涉外礼仪个人收集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3322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外礼仪个人收集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涉外礼仪个人收集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涉外礼仪个人收集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涉外礼仪个人收集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涉外礼仪个人收集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涉外礼仪个人收集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涉外礼仪个人收集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涉外礼仪个人收集篇.docx

《涉外礼仪个人收集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涉外礼仪个人收集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涉外礼仪个人收集篇.docx

涉外礼仪个人收集篇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教材》——涉外礼仪

   一、学习涉外礼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仪表、体态、言谈举止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修养程度和精神面貌,是互相了解和交流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人们在对外场合的行为举止,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它会影响到本部门、本企业的形象,甚至国家的荣誉。

  对于志愿者而言,形象,首先体现着他的个人修养和品位,反映着他个人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态度。

更重要的是,志愿者的形象在国际交往中还往往代表着其所属国家、所属民族的形象,因此,志愿者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掌握涉外礼仪知识,懂得礼仪规范。

 

  二、礼仪是外事工作的窗口,外事活动礼仪先行  

礼宾工作在外事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外事接待工作的先行军,是窗口工作,门面工作。

接待外宾,礼宾安排一定做到紧张而有序,有条不紊,这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部门外事工作水平的一个侧面,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形象问题。

  从事外事礼仪工作的志愿者必须首先深刻理解礼宾工作的重要意义,学会事先考虑、周密安排,同时也要准备应变措施。

凡事考虑在先,做在前面,这是外宾接待的重要一环。

  案例:

以最普通的礼节———握手为例,说明握手在中美和中俄关系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三、外事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周总理对外交人员的要求:

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

  2.外事无小事,外事工作授权有限。

  3.既当好翻译官,又当好礼宾官。

  翻译和礼宾是外事工作一对孪生姊妹,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依赖,互相补充。

翻译也应掌握礼宾业务。

  翻译应具备的素质(摆正自己的位置;注意自己的形象;努力扩展知识面;经得起顺利和挫折的考验;甘当传声筒和当好传声筒;学会机动灵活,胆大心细;对各级领导一视同仁,守时守约;热情适度,内外有别;尊重外国人的风俗习惯)。

  4.工作作风(认真、严谨、细致、准确、及时、踏实)。

  四、现代涉外礼仪的基本准则  

  1.主权平等,相互尊重(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反对种族歧视(列举案例2、3例)。

  2.涉外礼仪的原则对等(礼尚往来)、平衡(一视同仁)、惯例(通用做法)、礼宾次序。

  五、涉外礼仪通则  

1.个人形象(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服装等)。

  2.不卑不亢(要意识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国家、民族、所在单位,言行应从容得体,堂堂正正。

不应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表现得狂傲自大,目中无人)。

  3.求同存异(各国礼仪习俗存在着差异,重要的是了解,而不是评判是非,鉴定优劣,握手礼通行各国)。

  4.入乡随俗(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

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而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

  5.信守约定(认真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

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

  6.热情适度,内外有别(不仅待人要热情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

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会使人厌烦或怀疑你别有用心。

要分清内外,注意保密)。

  7.谦虚适当(一方面反对一味地抬高自己,但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对人谦虚客套)。

  8.尊重隐私(在对外交往中不要涉及收入支出,年龄,婚姻,健康,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等)。

  9.女士优先(在一切社交场合,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

  10.以右为尊(在并排站立,行走,就座,会见,会谈,宴会席次桌次,乘车,挂国旗等都应遵循这一原则)。

  六、涉外交际礼节  

1.迎送:

确认航班,预先办好入境入关手续,落实迎送人员,先握手后献花,礼宾人员引导应走在外宾左前方约1米处,左手指点方向,右手引领,一般不要触及客人的身体。

送行时目送客人离去。

  2.介绍:

低职介绍给高职,年少介绍给年长,资浅介绍给资深,男性介绍给女性,未婚介绍给已婚。

  3.称谓:

高职位以职衔相称,突出学历,职称,荣誉,尽量使用敬语,如先生,小姐,女士,陛下,殿下,阁下。

  4.握手:

目视对方,面带表情,用力适当,上下轻摇,避免交叉。

高职、年长、女士和主人先伸手。

  5.乘车:

小卧车客人坐第二排右侧,主人坐左侧,翻译坐副驾驶座位。

大轿车客人坐前排。

  6.会见、会谈及座位安排

  会见:

沙发半圆形排列,客人在右侧,主人在左侧。

座位突出2或4人。

翻译记录坐后面。

  会谈:

长条桌,客方座位面向门或入门的右侧,主人背向门或入门的左侧。

如摆国旗则在主客方相对应的位置。

主客方人员座位,从各自方的一边中间开始,按右左顺序、职务高低排列。

会见、会谈桌面只摆放茶、饮料、纸笔,不必摆放水果。

  7.交换名片礼仪:

印制名片要朴素大方,统一规格,职务简洁,送片时机恰当,双手递接,接后细看,妥善存放(收送分开),不得乱发。

  8.服饰:

无声的语言,显示一个人的个性、身份、涵养及心理状态。

  服装穿戴的基本原则:

颜色和谐、环境和谐、自身条件和谐、时节和谐、与主人的要求和谐。

  男士着西装:

熨烫平整、拆除商标、扣好纽扣(两扣的只扣上面的,三扣的只扣第1、2个或中间1个,双排扣的,应扣上所有的纽扣),不倦不免、慎穿毛衫、巧配内衣、领结大小适中、长度不斯

  女士着装化妆:

交际场合可穿连衣裙或中式上衣配长裙。

夏天可穿长袖或短袖衫,配长裙或过膝裙。

隆重场合不能穿长裤,一定要穿裙子。

公务场合穿职业装。

不能穿短袜套光小腿。

隆重场合,衣裙颜色要深些。

所配披肩、手提包、皮鞋的颜色要同衣服和裙子颜色协调。

忌着黑色发亮的皮短裙。

  宜化淡妆。

浓妆艳丽的化妆只适宜晚间场合。

手提包不可放在餐桌、办公桌上。

香水味道不可太浓,不在人面前对镜化妆、喷香水。

  9.交谈礼仪的基本原则:

对谈话对象有所了解;谈话技巧:

避免隐私问题,寻找共同话题;注意倾听:

聚精会神,积极反应,不打断别人,不急下结论,求同存异,切忌粗鲁;善于提问:

适时、引导、避免僵局;先思后言,注意条理;幽默感:

注意轻松融洽;说话要有节制;避免信口开河,高谈阔论。

  10.自助餐礼仪

  自助餐,英文为Buffet或BuffetDinner。

  形式:

设大菜台,不排桌次,自由入座,便于交谈。

  注意事项:

排队取菜,不许乱挤,加塞;按冷菜,汤,热菜,点心,水果顺序分别取菜,按顺序用餐,不要什么菜都放在一起,形成大杂烩;量力而行,吃多少取多少,不许浪费;不允许外带。

  11.互送礼品

  互送礼品是一种礼仪的体现,也是一种感情的传递,能使双方之间架起一个互通的桥梁。

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送礼是必要的,是联络感情,广交朋友,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但是送礼时的热情要适度,有时过分热情反倒适得其反。

所以在对外送礼上,主要应该防止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防止过多,第二防止过重厚,使别人不敢轻易接受,第三防止体积过大,以方便携带。

  异性之间互送礼物要避免一些异性敏感的物品。

如男士不能给女士送化妆品等太私人的东西,容易引起误会。

  互送礼物要先和人家打招呼,让对方有所准备,防止措手不及。

接受礼物时,西方国家的朋友喜欢当面打开,而且讲几句赞赏的话。

  在礼品的挑选上,要对送礼对象的爱好、兴趣做些简单的调查,因人而异,投其所好。

此外,还要注意对方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了解一下对方基本的忌讳。

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不要送酒、猪皮产品。

送花时,西方国家比较忌讳双数,喜欢单数,一般不送单一的花种,会让颜色搭配得更加丰富,看起来更漂亮。

  七、外国的风俗习惯  

 

(一)受宗教信仰影响形成的风俗习惯

  1.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

  禁酒;妇女蒙戴面纱(外国人也一样),每天祷告五次;禁忌食用猪肉。

在斋月里,日出之后和日落之前不允许吃喝。

  忌讳用左手向客人传递食物。

用左手洗澡,认为左手不干净,用左手拿食品是不礼貌的。

宴会上不饮酒,以果汁代酒。

  2.信奉印度教的国家

  印度教徒不吃牛肉,认为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把牛奉为神牛,牛在大街小巷行走,车辆行人要礼让。

把母牛视为“圣牛”,老死不能宰杀,甚至当母牛不能自己寻觅食物时,有的还被收入“圣牛养老院”中供养。

  3.信奉佛教的国家

  缅甸的国教为佛教。

佛教徒占缅甸总人口的95%。

缅甸人十分尊敬僧侣,僧侣出门上车、坐船其他人都得起立让座。

僧侣的食物由佛教徒来斋奉。

只有当过和尚才算成人。

  泰国人信佛教。

非常重视头部。

认为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如果用手触摸泰国人的头部,则被认为是对他的一种极大的侮辱。

如果长辈在座,晚辈必须蹲跪,以免高于长辈的头部。

某人坐着的时候,忌讳他人提物从头上掠过。

小孩的头谁也不能摸,不然是不吉利。

泰国人睡觉时不能头朝西,因为日落西方象征死亡。

泰国人死后才将尸体的头部朝西停放。

  4.西方人忌讳“十三”

  宴会避免在“十三日、星期五”举行,门牌号、旅馆房号、楼房号、宴会桌没有13号,乘车没有13号车。

  

(二)受文化传统影响,形成的风俗习惯

  1.日常生活的禁忌

  泰国人习惯合掌行见面礼。

泰国人绝对不用红笔签名,因为在泰国,人们用红笔把死者姓名写在棺材上。

  日本人不喜欢别人敬烟,他们习惯自己牌号的烟。

日本人忌讳“四”和“九”字,“四”在日语中发音与“死”和“苦”相似。

  中国人的习惯是“摇头不算点头算”,但在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等很多地方,人们却以摇头表示同意,点头表示不同意。

  对戴帽子的男人,在美国和英国,遇到朋友,需微微把帽子揭起点头致意。

但在意大利需把帽子拉低,以表示尊敬。

  2.重视职衔称呼

  德国人,奥地利人很重视职衔的称呼,如果他们是博士、教授,应不厌其烦地使用这个称号,他会很高兴。

  3.各国对颜色的忌讳

  一般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黑色是肃穆的象征;黄色是和谐的象征,而红色和蓝色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很多国家以黑色为葬礼的颜色。

灵车用黑色。

比利时人忌蓝色。

巴西人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认为人死好比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4.各国对用花的忌讳

  许多国家,喜欢赠送亲戚朋友玫瑰花和白色百合花,以表示祝贺。

但在印度和欧洲一些国家,用这种花表示对死者的悼念。

  在法国和意大利,人们忌讳菊花。

  日本人忌讳荷花,梅花。

  在巴西,紫色的花主要用于葬礼。

  在法国,黄色的花是不忠诚的。

  罗马尼亚人送花束时,棵数应是单数。

  中国人喜欢菊花,但向外宾献花时忌用菊花,也不用杜鹃花,石竹花。

  (三)受生活习惯影响形成的风俗习惯

  鞠躬礼:

脱帽,日本人讲究。

  点头礼;举手注目礼;握手礼。

  吻手礼(注意女士先伸手,将指尖轻轻提起吻一下。

如女方不伸手则不能强迫。

屈膝。

作半跪式)。

  亲吻礼(长辈对晚辈,在脸上或额上)。

  拥抱礼(欧美,特别是俄国,拥抱和亲吻)。

  “OK”的手势,食指和大拇指联搭成圆,其他三个指头向上伸开,表示同意,美国人常用这种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