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3544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docx

社区招考公文写作知识要点备考

公文写作知识点备考之命令和议案

一、命令(令)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

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根据有关规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及其委员长、国务院及其总理、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首长,可以发布命令。

国务院各部部长也可以发布命令(令)。

命令(令)虽然往往以领导人个人名义发布,但体现的不是个人的要求,而是权力机关的意志。

命令(令)属于上级机关主动下发的指挥性公文,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下级机关必须严肃对待,坚决执行。

   命令(令)是下行文,是上级领导机关向下级机关发布的一种带有强制执行性质的文件。

命令(令)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强制性,一经发布,下级机关就要坚持服从和执行。

   命令(令),主要包括发布令、行政令、嘉奖令和惩戒令等几种。

   1.发布令。

发布令是用以发布各种法规或规章的命令。

过去常见的发布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自1988年国务院决定,以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的形式发布行政法规,常见的发布令又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2.行政令。

行政令是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县以上人民政府采取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时使用的文件。

3.嘉奖令和惩戒令。

这是宣布奖励和惩戒事宜时使用的公文。

二、议案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

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公文写作知识点备考之通告

一、概念

通告是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时使用的公文。

二、性质和特点

(一)形式的公开性

在党政机关使用的法定公文中,通告主要是采用公开张贴或报纸刊登、电台广播及电视传播的形式,只有个别通告采用内部行文的形式。

这与其他法定的文种如请示、报告、通报、批复等基本使用内部行文的形式显然大不相同。

(二)对象的广泛性

通告可以说是一种公开的通知,它告知的对象越多越好,最好是家喻户晓。

其他的公文多数是在特定的范围内运行,有的甚至划定一个限制阅读的界限,绝密文件阅读范围的限制,更是极其严格的。

通告一般没有这个限制。

(三)内容的宽泛性

通告的内容比较宽泛,只要有需要普遍告知或遵守的事项,都可以发通告。

通告与通知的区别:

通告和公告性质相近,体式相似,都属于告示性、周知性公文,其内容都带有社会性,因此有时候使用时容易相混。

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告、通告的撰写者(发布者)不同。

公告的作者是党政领导机关、权力机关。

其他部门和机关一般不使用公告。

通告的作者是所有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

2. 公告、通告涉及的内容不同。

公告的内容是重大事项或有较大影响(有的涉及国外)的事项。

而通告是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3. 发布知照的范围不同。

公告的发布和知照范围是全国乃至全世界。

通告的发布知照范围则是“社会各有关方面”。

因此,从所发布知照的范围看,公告大于通告。

4. 发布的方式不同。

公告一般采用新闻媒体,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

通告多采用张贴的形式,有时则在内部发行。

公文写作知识点备考之意见

一、概念

  根据《办法》规定,“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意见在功用和效能上兼具建议性、指导性和规范性的特征。

二、特点

  

(一)适用广泛

  意见既适用于上级对下级,又适用于下级对上级,还适用于平级和不相隶属单位之间。

只不过随着行文方向的不同,意见的目的和作用有所不同。

  

(二)政策性较强

  意见无论是作为对上提建议还是对下作要求指导,还是供平级单位和不相隶属单位作参考,在内容上都要符合有关政策法规,对解决问题推进工作有较好的作用,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决不能随心所欲盲目提供或下发意见。

  (三)指示要求性和指导建议性相统一

  意见即使是对下行文,在内容上也不像命令(令)、决定和通知那样硬性规定、不许变通更改、无商量余地,在语言上也不那么强硬威严,意见在内容上往往是既在原则性问题上作硬性规定,又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留有一定的机动灵活掌握的余地,有时甚至只提供意见作参考而无明确的执行要求,在语言上也较为平和一些。

三、写法

(一)标题

  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内容(或事由)、文种三要素构成,也可以由公文内容(或事由)、文种组成。

  

(二)正文

  意见的正文由发文缘由、见解办法、发文要求、结束语组成。

  发文缘由一般是交代提出“意见”的依据、目的、情况、意义等,回答“为什么提意见”。

  发文缘由与见解办法之间常用“提出如下意见”、“特制定本处理和实施意见”等为过渡语。

  见解办法是意见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对有关问题或某项工作提出本机关的见解、建议或规范性的解决办法。

结束语。

即结尾部分的习惯用语。

如“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

也可自然收尾,不加结束语。

  (三)落款

  即发文机关和发文时间。

由于意见带有较强的规范性,有些意见还将发文机关和发文时间置于标题之下。

四、意见与相关文种的区别

  意见不同于决定。

一般说来,决定具有指挥性,而意见只具有指导性。

决定所形成的决策、指令等,下级机关必须不折不扣地无条件执行,而意见则不同,它要求下级机关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参照执行。

决定重在宏观指挥,意见则重在微观指导,它是对某项具体工作的实施安排和处理办法。

  意见不同于“通知”。

意见和通知在公文中使用频率极高,但通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决定性、不可更改性,其内容要求办理和执行。

而意见则带有弹性,往往是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而经验尚不足、条件尚不成熟,故其内容具指导性、选择性、灵活性。

通知必须执行、办理,而意见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政策允许,独立自主、灵活机动地加以运用。

  意见不同于“请示”。

请示必须一文一事,一事一中心,而意见则可以用于涉及面广、关系到方方面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向有关部门、单位请求配合、协调。

请示的请求性较强,有些请示主要就是交代请示的理由和请示的事项,而意见则主观能动性较强,它可以针对具体事项、问题提出具体的看法或主导意见,留有让上级选择的余地。

公文写作知识点备考之会议纪要和函

一、会议纪要

(一)文种解析

1. 会议纪要的概念

会议纪要是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的公文。

它是根据会议情况、会议记录和各种会议材料,经过综合整理而形成的概括性强、凝练度高的文件,具有情况通报、执行依据等作用。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产生于会议后期或者会后,属纪实性公文。

2. 会议纪要的特点

1)纪实性

会议纪要必须是会议宗旨、基本精神和所议定事项的概要纪实,不能随意增减和更改内容,任何不真实的材料都不得写进会议纪要。

   2)概括性

会议纪要必须精其髓,概其要,以极为简洁精炼的文字高度概括会议的内容和结论。

既要反映与会者的一致意见,又可兼顾个别同志有价值的看法。

有的会议纪要,还要有一定的分析说理。

   3)条理性

会议纪要要对会议精神和议定事项分类别、分层次予以归纳、概括,使之眉目清晰、条理清楚。

3. 会议纪要的种类

1)议决性会议纪要

是对领导层经过集体讨论所形成的议决性意见进行表述的纪要。

它具有政策性、理论性、指导性等特点,行政约束力很强,具有明确的指示性。

   2)学术性会议纪要

这类纪要属讨论型的会议纪要,它既可以按发言人的先后顺序纪要整理,也可按问题类别进行整理。

有的纪要还要注意表达清楚问题分歧的焦点。

学术性纪要不具有法定的行政权威和约束力。

(二)写作指引

1. 会议纪要的结构及写法

会议纪要的正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1)会议概况

主要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名称、主持人、与会人员、基本议程。

有的还可以写出会议程序或概述会议总的情况。

要求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2)会议的精神和议定事项

写会议上反映的情况、研究的问题、做出的决定性意见和解决问题的措施等。

对会议上的主要情况,要写明会议主要做了什么事,要求尽量精炼简要,对会议的主要精神,要多概括出与会人员对会议议题的主要看法。

写作时一般采取综合反映的办法,在每段的开头用“会议指出”或“大会认为”、“大家提出”、“会议强调”等形式把会议的主要精神高度概括、准确无误地反映出来;会议议定的事项可根据其内容确定写法,内容较多的采取分条列项的写法,力求做到条理清楚,具体明确。

不同的会议其会议纪要写作的侧重点不同,如常务会、办公会、日常工作例会的纪要,一般包括会议内容、议定事项,有的还可概述议定事项的意义;工作会议、专业会议和座谈会的纪要,往往还要写出经验、做法、今后工作的意见、措施和要求。

有些会议纪要结尾写会议号召,或突出会议的意义,还可写明主办单位对贯彻会议精神的一些要求。

2. 会议纪要的写作要求

1)要正确地集中会议的意见

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的,一般不写入纪要。

但对少数人意见中的合理部分,也要注意吸收。

   2)简明清楚地体现会议的重点

例会和办公会议、常务会议的纪要,重点将会议所研究的问题和决定事项逐条归纳,做到条理清楚,简明扼要。

二、函

(一)文种解析

1. 函的概念

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

函是一种平行文,不能用于上下级机关。

2. 函的特点

1)行文方向的多样性 

函以平行为主,兼有平行、下行和上行三种方向。

2)使用范围的广泛性 

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业、事业单位;无论是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还是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都可使用函。

3)写作的灵活简便性 

函的写作方法比较灵活,具体写法相当自由,篇幅都较短小精悍;其制作程序、手续一般较为简易。

3. 函的种类

1)按行文方向分,可分为发函和复函。

    主动制发的函为发函,回复对方来函的函称为复函。

一般情况下,对方发来的是函,回复的也应该是函,但有时可以灵活处理。

如上级发函向下级询问有关情况,下级回复时用函虽然不为错,但有更合适的文种可选择,那就是答复报告。

再如,对下级机关的请示,上级机关的办公部门(一般与下级机关在级别上是平级的)在接到授权的情况下,可以给以答复,但不能使用批复,只能用函的形式。

   2)按内容和用途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主要有告知函、商洽函、询问函和答复函、请批函等。

(1)告知函。

即不相隶属机关间把某一事项、活动函告对方,或请对方参加(如会议、集体活动)。

这种函的作用和内容类似通知,只是由于双方不是上下级和业务指导关系,使用“通知”行文不妥,故应该用“函”。

(2)商洽函。

主要用于不相隶属机关间请求协助、支持、商洽解决办理某一问题。

比如干部商调函、联系参观学习函、要求赔偿函等。

(3)询问函。

主要用于不相隶属机关间询问某一事项、征求意见、催交货物等。

(4)答复函。

主要答复不相隶属机关提出的问题时使用。

(5)请批函。

主要是指向不相隶属机关、部门请求批准事项时使用。

如果是隶属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只能用请示,而不能用函。

(二)写作指引

1. 函的结构及写法

函的正文一般包括发函缘由、事项和希望请求三项内容。

1)发函缘由

   这是函的开头部分,主要用来说明发函的根据、目的、原因等。

如果是复函,则先引用对方来函的标题、发文字号,然后再交代根据,说明缘由。

这部分结束时,常用一些习用的套语转入下一部分,如“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现就有关问题函复如下”等。

   2)事项

   这是函的主体部分,有关某项工作展开商洽、有关某一事件提出询问或做出答复、有关事项提请批准等主要内容,都在这一部分予以表达。

   3)希望请求

   这是结尾部分,向对方提出希望或请求;或希望对方给予支持和帮助,或希望对方给予合作,或请求对方提供情况,或请求对方给予批准等等。

最后,另起一行以“特此函商”、“特此函询”、“请即复函”、“特此函告”、“特此函复”等惯用结语收束。

2. 函的写作要求

1)文种正确

向平行和不相隶属机关行文请求或回复需要批准的事项,应该使用“函”,而不用“请示”或“批复”。

有人误认为用“请示”比用“函”更能向对方表示尊重,以便所请求的事项容易得到批准,这种误解“函”的公文效用的做法是不对的。

同时也要防止该用“复函”时用“批复”的现象发生。

2)内容简洁

写函要开门见山,简短明快,直陈事项,并要主动把问题和自己的处置意见告诉对方,不兜圈子,不绕弯子,不讲套话、空话,也不要有寒暄用语,更不要借题发挥,大发议论或肆意抒情。

3)用语得体 

函的语言讲究规范、明了。

不能用指示、命令式语言,也不用普通信件中的“不胜感激”、“永将图报”、“此致”、“敬礼”一类谦词,但行文语气要注意礼貌和尊重对方。

公文写作知识点备考之通知和通报

一、通知

(一)文种解析

1. 通知的概念

通知是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的一种公文。

2. 通知的特点

1)应用的广泛性

可以用来传达上级部门重要方针政策,也可以用于日常行政工作。

2)较强的时效性

通知的事项都是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应知或应办的,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3)写作的灵活性

通知重要的在于交代信息,其形式则较灵活,它既可以长篇述文,也可以简语示之;既可以内部发文,也可以张贴公开。

3. 通知的种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通知大体可以分为7种。

1)发布性通知

即国家机关发布(或废止)有关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和发布有关重要文件时使用的通知。

此类通知一般简短、精炼。

2)转发性通知

一般针对上级机关、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发来的公文,需要下属单位知晓或执行时使用的通知。

3)批转性通知

即批准下级机关的公文,再转发给下级机关或有关单位贯彻执行时使用的公文。

4)知照性通知

即向有关单位告知某件事情、交待有关事项、不需要办理或执行时使用的通知。

如机构设置、迁址、更改电话等。

5)会议通知

即以召开某次会议的有关事项为内容的通知。

一般包括会议名称、主持单位、会议内容、起止时间、参加人员、会议地点、报到事宜及有关要求等。

6)任免通知

即上级机关任免下级机关的领导人或上级机关的有关任免事项需要下达,而不宜用任免命令时使用的一种公文文种。

7)指示性通知

即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布置任务、指示和安排工作时使用的一种通知。

这种通知有较强约束力。

(二)写作指引

1. 通知的写法

不同的通知,其正文部分的写法有明显的差异。

1)发布、转发(批转)性通知

这类通知一般写法比较简单,往往只写明发布内容名称、要求或转发(批转)的文件名称、要求。

例如《国务院关于发布<广告管理条例>的通知》的正文只有“现将《广告管理条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两句。

有的还指明意义并提出指示性意见。

2)指示性通知

这类通知一般由发文缘由、具体事项和结尾几部分组成。

发文缘由交代行文的依据与目的,具体事项以条款方式写出具体要求,最后提出希望或要求。

它的目的在于让受文单位了解“做什么”、“为什么如此”、“怎样做”。

3)知照性通知

这类通知并无固定格式,说清楚事项信息即可。

要求写作具体化、细节化。

4)会议通知

这类通知要求写明召开会议的缘由,会议名称、议题,会议时间、地点,出席对象等。

5)任免、聘用通知

  一般只写决定任免、聘用的依据,以及任免、聘用人员的具体职务即可。

2. 通知的写作要求

1)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通知的内容多是交办的或告晓的事项,往往需要发文机关从不同的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提出要求或给予说明,结构一般使用分条列项的形式。

撰文时,要把通知的事项主次分清,按其轻重缓急先后的顺序一事一条逐层展开,做到前后贯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2)事项明确,要求具体 

通知事项所涉及的原则、办法、措施、步骤、要求等要清楚明白,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重点部分,讲清说透,以便下级机关贯彻执行,准确理解,不打折扣。

3)态度坚决,语气肯定 

通知有较强的权威性,要多使用祈使句式或主谓完全句式增强语势,果断坚决,不留余地。

二、通报

(一)文种解析

1. 通报的概念

通报是用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指示精神或情况时使用的公文。

通报的应用比较广泛,可以用于表扬好人好事、新风尚;也可以用于批评错误,总结教训,告诫人们警惕类似问题的发生;还可以用来传达重要情况,指导推动工作。

 

2. 通报的特点

1)典型性

通报的人和事总是具备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映、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鲜明的个性。

这样的通报发出后,才能使人受到启迪,得到教益。

   

2)教育性

无论表扬性通报、批评性通报,还是情况通报,其目的都在于通过典型的人和事引导人们辨别是非,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弘扬正气,树立新风。

  

3)时效性

通报要针对当前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而发。

它的典型性、引导性都是就特定的社会背景而言的。

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一件在当时看来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时过境迁,未必仍具有典型性。

因此,通报作用的发挥,与抓住时机适时通报是分不开的。

3. 通报的种类

1)表彰性通报

主要用来表彰先进,介绍单位或个人成功的经验、做法,以学习先进,见贤思齐,改进与推动工作。

  2)批评性通报

用来批评后进,纠正错误,打击歪风,指出有关单位或个人存在的错误事实,提出解决办法或处理意见。

  3)传达性通报

用于传达上级重要精神与重要情况,引起人们的警觉与注意,对当前的工作起指导作用。

4. 通知与通报的区别

通知与通报的都是下行文,都要告知下级某些事项或事情。

但它们有明显的不同:

1)性质用途不同

通知是用来发布规章,转发和批转文件,告知下级机关需要办理、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或任免和聘用干部的公文;通报是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情况的公文。

   

2)目的不同

通知的目的主要是让对方了解上级指示精神或告知对方需办理的事情和如何办理;通报的目的主要是以典型事例作为教育材料,来引导和提醒有关单位和人员,促使其从中吸取经验或教训,改进工作,或是沟通消息,传达重要情况和精神,指导对方认清形势,了解全局,开展工作。

3)内容范围不同

通知的内容,可以是对某一事项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的,也可以是一般的日常事务;通报要告知的事项,一般都是对面上的工作带有指导意义的事项。

4)写作要求不同

通知一般只需把要告知的事项用叙述和说明的文字写清楚;而通报一般需辅以议论的文字进行分析,以强调要告知事项的性质和重要性,引起重视。

(二)写作指引

1. 通报的结构及写法  

1)表彰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

一般分为三部分:

(1)主要事实。

表彰性通报要突出主要先进事迹,批评性通报要抓住主要错误事实。

(2)分析指出事例的教育意义。

表彰性通报,要在阐述先进事迹的基础上,提炼出主要经验、意义和值得学习与发扬的精神。

批评性通报,要分析错误的性质、危害,产生的根源和责任,指出应吸取的主要教训等。

(3)决定要求。

表彰性和批评性的通报,应写明组织结论与予以表彰或处理的决定,同时提出对表彰或批评对象与读者的希望、要求。

为了防范和杜绝类似错误发生,批评性通报的结尾处,通常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的措施或规定。

2)情况通报

(1)缘由和目的。

开头首先叙述基本事实,包括阐明发布通报的根据、原因、目的等。

开头文字不宜过长,应该综合归纳、要言不繁。

(2)情况和信息主体部分。

主要叙述情况、传达信息,通常内容较多,篇幅稍长,要注意梳理归类,对结构进行合理安排。

(3)希望和要求。

在明确情况的基础上,对受文单位提出一些希望和要求。

这部分是全文思想的归结之处,写法因文而异,总的原则是抓住要点,切实可行,简练明白。

2. 通报的写作要求

1)通报的内容必须真实

通报的事实,所引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

动笔前要调查研究,对有关情况和事例要认真进行核对,客观、准确地进行分析、评论。

2)通报分析要恰如其分

无论哪一种通报,都要做到态度鲜明,分析中肯,评价实事求是,结论公正准确,用语把握分寸。

否则通报不但会缺乏说服力,而且有可能产生副作用。

3)通报的语言要简洁、庄重

尤其是表扬性和批评性的通报还应注意用语分寸,要力求文实相符,不讲空话、套话和过头话,语气庄重。

公文写作知识点备考之批复和决定

一、批复

(一)文种解析

1. 批复的概念

批复是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某一请示时使用的公文。

批复一般是专门就某一事、某一问题的答复,内容都比较单一,而且是先有来自下级的请示,才有上级的批复。

2. 批复的特点

1)行文的被动性

批复的写作以下级的请示为前提,它是专门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先有上报的请示,后有下发的批复,被动行文,这一点与其他公文有所不同。

2)内容的针对性

批复要针对请示事项表明是否同意或是否可行的态度,批复事项必须针对请示内容来答复,而不能另找与请示内容不相关的话题。

3)效用的权威性

批复表示的是上级机关的结论性意见,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答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不得违背,批复的效用在这方面类似命令、决定,带有很强的权威性。

4)态度的明确性

批复的内容要具体明确,不能有模棱两可的语言,使得请示单位不知道如何处理。

3. 批复的种类

根据内容、性质的不同,批复可分为两类:

1)审批性批复

审批性批复主要是针对下级机关请示的公务事宜,经审核后所作的答复。

比如关于机构设置、人事安排、项目设立、资金划拨等事项的审批。

2)指示性批复

指示性批复主要是针对方针、政策性问题进行答复。

这一类批复,不只是对请示机关提出请示事项的答复,而且批复的指示性内容,在其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另外,授权政府职能部门发布或修改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批复,也属于指示性批复。

(二)写作指引

1. 批复的结构及写法

批复的正文一般包括引叙来文、批复意见和结语三部分。

  1)引叙来文

开头一般先引叙来文,用以说明是针对哪个请示所作的批复,要求写得严谨、明确。

如“《燕奇国际文化交流公司关于举办‘燕奇杯'书法大赛的请示》(燕奇字[1994]14号)收悉”,然后,一般写如“经董事会研究,现批复如下”、“经研究,批复如下”等。

注意不可简单写成“×年×月×日来文收悉”,究竟是哪份来文,很不清楚。

2)批复意见

它是针对请示事项所作出的明确具体的指示或答复。

如果对请示的事项完全同意,则表明肯定性意见及其要求;如果对请示的事项完全不同意,则表明否定性意见并说明理由;如果对请示的事项原则同意或部分同意,则要对其中同意的部分提出要求,对不同意的部分说明理由或提出意见。

有的批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则需上级机关较为详细地写明批复态度,充分阐明理由。

还有些批复可在同意的前提下,原则性地提出希望。

如“希望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与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在发扬我公司的企业文化传统方面,作出努力”。

语言要简短,语气要坚决,态度要鲜明。

3)结语

批复的结尾多用“此复”、“特此批复”等习惯用语。

有具体指示和要求的,可不再写收束语。

2. 批复的写作要求

1)注意行文的针对性

下级机关请示什么事项,上级机关就批复什么事项。

2)观点要明确

无论审批性批复还是指示性批复,上级机关的态度要明朗,不能太原则,更不能模棱两可,以免使下级机关无所遵循。

3)批复要及时

批复是因下级机关的请示而行文,凡下级机关能够向上级机关行文请示的,说明事关重要,时间紧迫,急需得到上级机关的指示和帮助,所以上级机关应当及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