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的类型和发育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3708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芽的类型和发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芽的类型和发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芽的类型和发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芽的类型和发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芽的类型和发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芽的类型和发育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芽的类型和发育教案.docx

《芽的类型和发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芽的类型和发育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芽的类型和发育教案.docx

芽的类型和发育教案

芽的类型和发育教案

一、【教材简析】

芽的类型和结构是济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的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的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的第六节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说明茎是由芽发育成的。

首先从芽的种类入手,使学生对芽的位置、外观及发育的方向有常识性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重点探究枝芽的内部结构和发育结果。

然后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使学生理解主干和侧枝发育的相关性的具体利用。

(三)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三、【教学设想】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中的【实验】观察枝芽的结构,本人将它改成探究实验。

展示一个有茎、叶、侧芽的枝条,在几个月前它只是一个枝芽,那么仔细辨认枝条上的茎、叶、侧芽等结构,讨论它们分别是枝芽中的哪些结构发育来的呢?

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优秀的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能用独特的视角去审视教材,根据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现实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艺无止境”,生物学教学永远是一块无限广阔的创造天地。

2、尽量增加直观性。

用稀释的红墨水浸泡枝条的下部,将上部的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将枝条分发给同学观察发现:

只有木质部变红。

很好的说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管道在木质部。

给学生展示侧枝树皮被环剥形成的结瘤,说明韧皮部里有运输有机物的管道。

另外卷心菜的类比、塑料薄膜以及硬纸板做一个多成次套筒式的木本植物茎的立体结构模型,都很好地增加了直观性。

3、在教学实施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剖、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真正体验由无到有的探索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去体味成功的快乐。

通过探究和细致的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严密的推理上升到理论,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

纵向切开的卷心菜,一天前下端插在稀释的红墨水的冬青枝条,侧枝树皮被环剥形成的结瘤,木本植物茎的立体结构模型,实验的材料用具,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分组。

学生:

预习书P29至P32页。

自己采摘一些带有芽的枝条。

木本植物的茎段。

五、【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3分钟)播放多媒体课件:

春天树木枝条发芽、生长、植物开花视频,“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花的盛开、枝叶的展放,都与植物各种芽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

引出并板书课题。

在美妙的音乐和视频画面中进入情境。

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预习自学

(5分钟)1、芽按着生位置分为()和()。

顶芽着生在主干或侧枝的()侧芽着生在主干或侧枝侧面的()里。

2、芽按将来发育的结果分为()、()、()。

其中枝芽能发育成()、花芽能发育成()、混合芽能发育成()。

依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勾画主要知识点。

并用红笔标注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

芽的类型(5分钟)1、展示杨树的枝条,在学生预习、观察、讨论的基础上提问:

芽按着生位置可以分哪几类?

它们着生位置分别在什么地方?

板书:

顶芽

芽按着生位置分

侧芽

2、展示春天时桃树、梨树的图片,

(1)提问:

按照发育结果可以分哪几类?

它们分别发育成什么?

明确后板书:

芽按发育枝芽茎和叶

结果分花芽花

混合芽叶和花

(2)及时巩固:

引导学生辨认杨树枝条上的枝芽和花芽。

(3)教师点拨:

顶芽、侧芽都可能是枝芽、花芽、混合芽中的任何一种,因为芽的分类标准不同,名称也不同。

1、指出自己小组准备的杨树枝条上的顶芽和侧芽。

并说出它们的着生位置,即概念。

2、指出自己小组准备的杨树枝条上的枝芽和花芽。

通过学生预习、观察、讨论、回答问题活动使学生了解芽的类型的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及时梳理学生的思路,以免学生有误解。

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枝芽的结构

(16分钟)

1、过渡:

在芽的类型中,枝芽将来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

那么,枝芽的结构是怎样的?

现在我们进行一个观察实验。

探究枝芽的结构:

2、要求学生清点桌面上的材料用具:

带有枝芽的杨的枝条,解剖刀,解剖盘,解剖针,镊子,放大镜。

引导学生讨论:

(1)你们观察到了枝芽的那些结构?

请一一指出来。

(2)仔细辨认一个一年生枝条上的茎、叶、侧芽等结构,这个枝条在几个月前只是一个枝芽,讨论它们分别是枝芽中的哪些结构发育来的呢?

3、总结并板书:

()产生新的芽结构

芽轴()

()幼叶

幼叶叶

芽原基()

4、展示:

纵向切开的卷心菜,引导学生和枝芽的结构类比。

5、及时巩固: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枝芽是尚未伸展的枝条?

1、清点材料用具。

2、实验观察枝芽的结构:

(1)从枝条上选取一较大的枝芽并轻轻掰下,放入解剖盘中。

用肉眼观察芽的外形。

(2)用解剖刀将枝芽纵剖开。

(3)用解剖针轻轻拨开枝芽内部,对照教材30页图4.1—31枝芽结构模式图,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枝芽的结构。

3、回答观察到了枝芽的哪些结构。

4、观察一个一年生枝条上的茎、叶、侧芽,思考回答他们是由枝芽中哪些结构发育来的。

(茎由芽轴发育来;叶由幼叶发育来;侧芽由芽原基发育来。

由学生到黑板将板书补充完整。

回答卷心菜和枝芽相似的结构。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讨论:

一个有茎、叶、侧芽的枝条,在几个月前它只是一个枝芽。

用这个事实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并且学生对枝芽的发育结果也能相当信服。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对难点及时变换方式加以巩固。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

茎的结构和顶端优势(8分钟)1、过渡:

由生活经验可知,植物的茎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的长长、长粗,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

茎的长长靠的是枝芽的生长点,那么木本植物的茎能够逐年增粗是哪个结构的作用呢?

2、展示塑料薄膜以及硬纸板做一个多成次套筒式的木本植物茎的立体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茎(木本植物)的结构。

3、过渡:

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要向上输送叶、花等器官,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要输送给根。

它们是通过茎里的哪些结构运输的呢?

4、实物投影展示:

一天前下端插在稀释的红墨水的冬青枝条、侧枝树皮被环剥形成的结瘤,提问木质部、韧皮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5、展示杉树和桃树的树形图。

提问:

(1)一棵自由生长的杉树,是顶芽的生长占优势,还是侧芽的生长占优势?

(2)右图中桃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树形?

(3)什么叫顶端优势?

假设我们种植的是用材林,如杨、松、杉等树木,怎样处理顶芽和侧芽?

假设我们种植的是果树、花卉、棉花,又该如何处理顶芽和侧芽呢?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或体会?

带着疑问学习茎的结构。

对照教材图4.1—32认识树皮及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

指出自己准备的木本植物的茎段的各部分结构。

观察到只有木质部变红,推测木质部与水分和无机盐的输导有关,根据结瘤在伤口上方,推测韧皮部与有机物的运输有关。

对两幅图进行比较观察

回答(顶芽)。

(曾经被及时摘除了顶芽)。

回答顶端优势的概念。

讨论得出:

用材林要保护好顶芽,及时修剪侧枝、侧芽;果树、花卉及时打顶、摘心、打叉,促使多长侧枝,多开花结果。

各抒己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立体结构模型便于学生更好的观察与理解。

通过直观的观察,学生很容易理解木质部与运输水有关,韧皮部与运输有机物有关。

通过分析“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使学生明白: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到生活中去。

整体感知本节课的知识。

总结(1分钟)播放由芽发育成枝条——杨柳依依,花芽发育成花——百花齐放的视频,今天我们学习了芽的类型和结构,在老师眼里你们就是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芽,希望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多吸取力量,在生命的春天里茁壮成长!

分层达标,全面评价

(7分钟)A类:

1、一株未经修剪的柳树苗共有11个完好的侧枝,它有多少个顶芽()

A.1个B.10个C.11个D.12个

2、桃树的侧枝是由()发育来的。

A.花芽B.混合芽C.枝芽D.枝芽或混合芽

3、冬天,桃树的枝条上长着肥瘦不一的芽,其中肥大的芽可能发育成()

A.叶B.叶和花C花D枝条

4.构成植物体下列结构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的是()

A.根尖分生区细胞B.芽轴顶端生长点的细胞

C.根尖伸长区细胞D.木本植物茎中形成层细胞

5.我国南方有“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的说法,竹笋初钻出地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同样的粗细。

这说明竹茎的结构中没有()

A.韧皮部B.形成层C.木质部D.髓

6.棉花在生长到一定高度后,棉农往往进行“打顶”,主要目的是()

A.限制棉花长高B.为了植株美观

C.抑制侧芽的发育,多开花结果D.促进多生侧枝,多开花结果

B类:

7.下图是枝芽的结构剖面图:

(1)填写各部分名称:

A、B、

C、D、E;

(2)A的作用是使不断伸长。

A属于组织,有很强的分生能力。

(3)B将来会发育成,在芽生

长展开之后,会发育成。

D长成为。

E发育成上

的。

图1

(4)图2中的g、h、f分别是由图1中的哪些结构发育来的,请用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C类:

8.畅想未来

假如将来你是一位园林工作者,那么你将如何把顶端优势这一现象应用到工作中?

六、【板书设计】

1、教材中的【实验】观察枝芽的结构,本人将它改成探究实验。

展示一个有茎、叶、侧芽的枝条,在几个月前它只是一个枝芽,那么仔细辨认枝条上的茎、叶、侧芽等结构,讨论它们分别是枝芽中的哪些结构发育来的呢?

用这个事实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并且使学生对枝芽的发育结果也能相当信服。

2、这是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教学策略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实施时,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剖、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真正体验由无到有的探索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去体味成功的快乐。

通过探究和细致的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严密的推理上升到理论,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有:

(1)在课堂小组合作实验与探究学习中小组个别成员参与不积极主动,教师对这些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

(2)学生实验操作不正确,如观察的顺序,学生在纵剖芽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剖偏”的现象等。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要巡视、指导学生,课前也应多准备一些带有芽的枝条。

(3)本节课内容较多,时间紧张,建议用两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