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4166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

《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

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甲方提供在场区内外的G1~G3号控制点位。

3、本工程设计图纸、施工组织总设计

4、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技术管理规定。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7、业主提供的《碧桂园南地块控制点成果表_18293》及单体轴号定位总图

8、《建筑施工测量手册》

二、工程概况

由两栋高层洋房、五栋别墅、一栋商铺及地下室(含人防地下室和非人防地下室)组成,总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

十、十一号楼为高层洋房:

框剪结构、地上24/25层、地下1层;建筑最高高度78.65m/79.6m,别墅一、二、三、五、六号楼框架结构、地上5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14m;地下车库框架结构,地下1层。

三、测量准备

1.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总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

2.向业主和项目收集进行测量工作所必须的原始测量资料、施工设计图纸及相关部门的原始文件和资料。

四、建筑物轴线控制网的测设

4.1、建筑物轴线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

1、轴线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的原则。

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要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基础及首层施工平面图进行。

3、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控制桩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4.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

1、轴线控制测设依据及复测

平面控制网由甲方给定的控制点001,002,003,在场外和场内分别做控制网。

场外控制网采用平面控制网,场内楼层放线采用直角坐标控制网。

场外、场内控制网如图所示:

2、轴线控制点测设

根据基准控制点复测成果,为保证结构主体施工与桩基施工依据的一致性,根据该点与建筑红线及建筑物的相对尺寸关系测设出本工程各建筑物的轴线控制点。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主楼的相应建筑物的控制轴线,辅楼的相应建筑物的控制轴线。

用全站仪直角坐标法测设各轴线控制点,并进行角度、距离校测,满足精度要求后作为本工程的轴线控制网。

轴线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5

1/10000

五、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5.1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

1、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等级

全高中误差(mm/km)

路线度(km)

仪器型号

与已知点联测次数

附合或闭合环线次数

平地闭合差(mm)

四等

6

50

DS3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12

注:

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2、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等级

仪器型号

视线长度

前后视较差(m)

前后视累

积差(m)

最低地面

高度(m)

基辅或红黑读数差

基辅或红黑所测较差

三等

DS1

100m

3

6

0.3

1.0mm

1.5mm

DS3

75m

2.0mm

3.0mm

3、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W=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2)、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

三等精确至1mm。

5.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本工程的高程控制依据为业主指定的002点控制点,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布设三个标高控制点,建立高程控制网。

控制点布设在通视良好的位置,本工程布置在场地红线内的电线杆和塔吊塔身上,距离基坑边线不小于15米,采用S3水准仪闭合水准路线测设。

控制点间标高较差和水准路线闭合差满足相应路线等级精度要求。

六、±0.00以下施工测量

6.1、平面放样测量

1、开挖线放样。

首先根据轴线控制桩投测出控制轴线,然后根据开挖线与控制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开挖线,并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

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根据轴线控制桩投测出基槽边线和集水坑开挖边线,并撒出白灰线指导开挖。

2、轴线投测。

基础平面板混凝土浇筑并凝固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

然后以控制轴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他轴线和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

3、当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

4、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

轴线间距

允许偏差(mm)

L30m

±5

30m

±10mm

60m

±15mm

L>90m

±20mm

6.2、±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标高控制点。

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2、±0.00以下标高的施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对所需的标高临时控制点,必须正确测设,每一个独立坑所引测的标高临时控制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

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基坑的标高基准值,临时控制点应根据基坑情况设置在较稳定位置。

3、土方开挖标高控制。

在土方开挖即将挖到设计底标高时,测量人员要对开挖深度进行实时测量,即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临时控制点为依据,用S3水准仪抄测出挖土标高,并撒出白灰点指导清土人员按标高清土。

4、基础模板支好后,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定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控制砼浇筑。

拆模后,在结构立面抄测结构0.5米线或1米线。

5、基坑标高传递示意如附图。

七、0.00以上施工测量

7.1、平面控制测量

建筑物0.00以上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经纬仪内控接力传递法进行轴线投测。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1.1内控点的布设

平面内控点的布设,要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至少布设3个点,作为该流水段的测量控制点。

测量内控点根据工程施工到首层时现场实际情况和施工流水段划分情况进行布设。

1.2埋件的埋设

内控点所在平面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

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200mm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1.3预埋件作法

预埋铁件由100×100×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12钢筋,且与底板砼一起浇筑。

预埋件示意图

1.4控制点的测设

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所在纵横轴线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并用全站仪进行测角、测边校核,精度合格后刻上标记作为平面控制依据。

内控网的精度不低于轴线控制网的精度。

1.5激光接收靶

激光接收靶由300×300×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

接收靶示意图

2、内控点竖向投测

首先将激光经纬仪安置在已作好的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后,置竖直度盘为0°00ˊ00",仪器发射激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经纬仪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在接收靶上形成圆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与圆圈中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接收靶中心即控制点位置。

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

轴线竖向投测示意图

3.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高度(m)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H30m

±5

30m

±10

60m

±15

90m

±20

4.作业层轴线、细部线放样

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施工层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检查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

控制点投测正确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轴线。

轴线测放完毕并自检合格后,以轴线为依据,依图纸设计尺寸放样出柱边线、墙边线等细部线。

5.支立模板时的测量控制

1)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

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500mm或+1000mm标高线,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

2)模板垂直度检测

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线坠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线坠与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置。

7.2、高程的传递

1、首先从高程控制点将高程引测到首层便于向上竖直量尺处,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明高程数据。

2、标高的竖向传递,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

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

八、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根据规范规定,对于20层以上或造型复杂的14层以上的建筑物,应进行沉降观测,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的有关规定,变形测量级别为二级。

故根据本工程特点,对两栋高层建筑应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8.1、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为了能够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结构特点,本工程因原始场地地势低洼,故基坑开挖深度小(不足2m)属于浅基坑,不需要进行基坑沉降观测,在主楼主体墙柱上布置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以下原则;

1.建筑物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4.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

5.筏形基础底板的结构部分四角处及中间部位。

故根据以上原则本工程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布设在建筑物的四角角点部位和变形缝两侧,别墅区连排在每个单元的四角柱基上布置沉降观测点(具体位置祥墙柱平面图)。

观测点的埋设形式如下图所示:

8.2、沉降观测点的测量过程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

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地下室完成后观测一次,以上部分每施工一层做一次沉降观测。

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个月观测一次。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长时间连续降雨、基础四周大量积水等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

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入逐日观测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

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以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3、观测方法。

对于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应采用DS05精密水准仪用Ⅱ等水准测量方法往返观测,其误差不应超过±1n0.5(n为测战数),或±4L0.5(L为公里数)。

为了保证观测精度,观测时视线长度一般≯50m,前后视距离要尽量相等,可用皮尺丈量。

观测时先后视水准点,再依次前视各观测点,最后应再次后视水准点,前后两个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

九、人员组织及设备配置

9.1.人员组织

所有测量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要求进行。

由于本工程工期紧张,施工流水段较多,为更好地配合主体结构的施工,工程测量人员要熟悉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测量放线任务,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各人有不同的分工,对于轴线控制与高程控制等关键环节,责任到人,强调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便以更好的方法、更高的精度完成测量放线任务。

根据本工程测量放线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本工程的测量人员安排如下:

测放部长1名,负责工作组织安排,设备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工作进度,技术方案实施,测放部长应具有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

测量放线工1名,负责测量放线操作,在本工程测量放线操作的人员须具有测量放线岗位证书;

9.2设备配置

编号

设备名称

精度指标

数量

用途

1

GTS-332全站仪

2mm+2ppm

1台

前期工程控制定位

2

电子经纬仪

2

1台

施工放样

3

S3水准仪

2mm

1台

标高控制

4

50m钢尺

1mm

1把

施工放样

6

激光垂直仪

1/20000

1台

内控点竖向传递

7

对讲机

------

2部

通讯联络

十、质量控制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而测量又是质量的关键环节,为保证测量成果的质量,制定以下措施:

10.1、质量过程控制

1、测量人员按施工进度和测量方案要求,安排现场测量放线工作,并作好施工测量日志。

2、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应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设备送检。

3、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必须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精度要求。

4、测量放线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检制”。

自检时必须换人,以不同的方式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交给专检部门验线。

10.2、质量检验程序

 

测量方案的编制

总工程师审核

技术交底

测量员测量放线

自检

不合格合格

互检

不合格合格

交接检

不合格合格

监理公司验线

不合格合格

进入下一道工序

 

十一、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