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4193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docx

《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docx

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中国人文地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

中国人文地理

1.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

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1)简述河南省的地形特征。

(2)简述图中①②两项水利工程的作用。

(3)简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4)为了研究河南省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状况,有一地理兴趣小组对该省东南部某地的一个农村进行了社会调查,获得下表资料:

 项目

类别  

家庭

(户)

人口

(人)

耕地

(亩)

水田面

积(亩)

水稻单

产(千克/亩)

出售稻

米(千克)

机械

(台)

数据

26

93

82

56

1160

6496

2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该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等高线可知,河南省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2)题,①为小浪底水利枢纽,其作用是防洪、防沙、发电、灌溉等,②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其作用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第(3)题,河南发展食品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从原料、交通、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分析。

第(4)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河南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其解决措施可针对存在问题解答。

答案 

(1)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地势西高东低。

(2)①水利工程:

防洪、除沙(防淤)、防凌汛、发电、灌溉、供水等。

②水利工程:

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

(3)河南省地处我国农业(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4)主要问题:

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

合理化建议: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商品率。

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地可能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业是(  )。

A.温带水果加工B.热带水果加工

C.海产品加工D.棉纺织加工

(2)B海域近年来在夏季经常出现一种海洋污染现象,这种污染现象是________,试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这一地区工业的区位因素。

(4)简述近年C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工业的分布及特征等相关知识,解答时应首先依据图中经纬度确定该区域为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1)题,图中降水量显示了此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区。

甲地区不靠海,不宜发展海产品加工。

辽中南也不是棉花主产区,而是温带水果产区。

(2)题,B海域为渤海,排入污水多,易出现赤潮现象。

第(3)、(4)题,辽中南的发展是建立在资源、交通等基础上的,近几年其资源状况、交通状况均发生了变化。

答案 

(1)A

(2)赤潮 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海水养殖业的扩大等。

(3)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

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辽河水源,劳动力资源和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

(4)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交通运输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等都使)工业发展有了新的机遇。

3.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

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1)简述河南省的地形特征。

(2)简述图中①②两项水利工程的作用。

(3)简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4)为了研究河南省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状况,有一地理兴趣小组对该省东南部某地的一个农村进行了社会调查,获得下表资料:

 项目

类别  

家庭

(户)

人口

(人)

耕地

(亩)

水田面

积(亩)

水稻单

产(千克/亩)

出售稻

米(千克)

机械

(台)

数据

26

93

82

56

1160

6496

2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该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等高线可知,河南省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2)题,①为小浪底水利枢纽,其作用是防洪、防沙、发电、灌溉等,②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其作用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第(3)题,河南发展食品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从原料、交通、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分析。

第(4)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河南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其解决措施可针对存在问题解答。

答案 

(1)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地势西高东低。

(2)①水利工程:

防洪、除沙(防淤)、防凌汛、发电、灌溉、供水等。

②水利工程:

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

(3)河南省地处我国农业(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4)主要问题:

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

合理化建议: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商品率。

4.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地可能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业是(  )。

A.温带水果加工B.热带水果加工

C.海产品加工D.棉纺织加工

(2)B海域近年来在夏季经常出现一种海洋污染现象,这种污染现象是________,试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这一地区工业的区位因素。

(4)简述近年C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工业的分布及特征等相关知识,解答时应首先依据图中经纬度确定该区域为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1)题,图中降水量显示了此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区。

甲地区不靠海,不宜发展海产品加工。

辽中南也不是棉花主产区,而是温带水果产区。

(2)题,B海域为渤海,排入污水多,易出现赤潮现象。

第(3)、(4)题,辽中南的发展是建立在资源、交通等基础上的,近几年其资源状况、交通状况均发生了变化。

答案 

(1)A

(2)赤潮 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海水养殖业的扩大等。

(3)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

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辽河水源,劳动力资源和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

(4)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交通运输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等都使)工业发展有了新的机遇。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等年日照时数线图

   材料二:

贵州地貌的特征之一是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5℃左右,夜雨较多,阴雨多,光照少。

贵州的水资源大部分为降水。

由于降水量丰沛。

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但是由于地质条件的影响。

贵州的部分地区在春冬两季相对缺水。

 

材料三我国部分省区人均耕地表(单位:

亩)  

省区

黑龙江

山东

湖北

江西

新疆

陕西

贵州

海南

人均耕地

8.44

1.45

1.49

1.33

4.282

2.25

1.08

1.20

(1)指出成都和昆明两城市年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贵州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

(3)川、渝、黔等省区外出务工人员很多,请分析这些务工人员对迁出地有什么影响。

(4)图示区域水能资源丰富,近年来对是否大力开发该地区水能资源,有不同的看法。

请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差异:

昆明年日照时数比成都多原因:

①昆明地处云贵高原南侧,海拔高,晴天多,日照时间长;②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终年多云雾天气,日照时间短。

(2)不利条件:

高原山地多,不利于耕作;阴雨天气多,光照少,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冬春缺水,影响农业作物生长;人多地少,尤其是人均耕地少,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影响农产品销售。

(3)有利:

通过外出务工增加经济收入;减轻对迁出地土地、环境、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增长见识、促进迁出地与沿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联系,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不利:

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导致留守老人和儿童缺乏照顾等社会问题。

(4)赞成 理由:

该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大力开发能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开发水能资源,除了发电还有改善航运、调节气候、旅游等综合效益;在水能资源开发过程中,能改善该地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带动建材、建筑等相关产业发展,并增加就业机会;水能的开发,还能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

不赞成,理由:

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大力开发容易诱发地质灾害;水电站修建后,要淹没大量土地,会加重该地区人地矛盾,水电站的修建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解析】第

(1)题,昆明由于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成都位于四川盆地,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2)题,结合农业区位因素从地形、气候、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山地多,交通不便,人均耕地少,多阴雨天气,光照少,不利于耕作以及农产品销售。

第(3)题,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

外出务工增加经济收入,减轻对迁出地土地、环境、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促进迁出地与沿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联系,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但也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导致留守老人和儿童缺乏照顾等社会问题。

第(4)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赞成也可以选择不赞成的观点,分析时要能自圆其说。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

我国60岁的老年人已经超过2.2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5.5%。

专家预测:

我国从2020年起将会迎来“超老龄化”社会。

到2053年,我国老年人将达到4.87亿。

换而言之,届时每3个人中即有1位老人。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

在过去的20多年里,这个比例曾一度高于120,是世界上最悬殊的出生性别比例之一,这意味着,每出生100个女孩,会多出生20多个男孩。

如今,那些在出生性别比最高的年代诞生的孩子正在陆续进入婚龄。

材料三:

不同政策条件下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的意愿生育子女平均数表。

材料四: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意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1)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存在        和           问题。

(2)根据材料三,概况我国不同地区意愿生意子女平均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我国不同地区意愿生意子女平均数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正常与必然的趋势,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人口结构的老龄化?

(4)为平衡性别比,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5)“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人口发展问题有什么影响?

【答案】

(1)人口老龄化   性别比失调

(2)特点:

我国不同地区的无生育政策意愿子女数均大于有生育政策意愿子女数;城市的意愿生育子女平均数最少,农村的意愿生育子女平均数最多。

影响因素:

传统文化观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等。

(3)人口老龄化使得养老保障负担日益加重、基本医疗保险支出高速增长、为老龄化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等,我们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国情。

(4)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加强医德建设,禁止非医学需要子女出生前的性别鉴定。

(5)有利于缓解老龄化问题,同时也可平衡性别比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问题及相关人口政策。

(1)题,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了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性别比失调问题。

(2)题,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不同地区意愿生育子女平均数存在城乡差别,主要是由于文化观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不同造成的。

第(3)题,从老龄人口的养老、社会服务等方面分析问题及应对措施。

第(4)题,性别比失调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生育观念、社会养老体制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可从社会养老体制、文化教育以及人口政策方面分析措施。

第(5)题,“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缓解上述老龄化及性别比失调问题。

7.图甲中的曲线表示年等降水量线(单位:

mm),A所示区域是位于渭河以北的渭北黄土高原区,如今这里已成为“陕西苹果”这一绿色果品的主要产区。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渭北黄土高原区适宜苹果种植的自然条件。

(2)为了保证“绿色苹果”产业的不断发展,科技人员与果农们摸索了果、畜、沼、窖、草“五配套苹果园”生态生产模式(见图乙)。

据图分析该生产模式为什么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生产出“绿色”苹果?

【答案】

 

(1)①渭北黄土高原区海拔较高,光照强,气温的日较差大;②土层深厚,土壤的矿物养分与微量元素含量高;③远离工业发达的地区,环境清洁,无污染;④地广人稀,土地辽阔。

(2)该生产模式既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节约了成本,又避免了农药与化肥对果品质量的损害。

【解析】 第

(1)题,影响苹果果品质量的自然条件有光照、气温、土壤肥力、空气与水源质量等。

(2)题,从图乙可知,该生产模式既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节约了成本,又避免了农药与化肥对果品质量的损害。

 

8.读“中国经济发展‘T’字型点轴发展模式图”,回答问题。

(1)说出我国一级产业带与二级开发轴分布的主要差异。

(2)在“T”字型点轴发展模式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区位有何特点?

(3)与沿海产业带相比,西南和西北开发轴有何突出的区位优势?

(4)沿江产业带横跨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区内差异显著,东西互补性强。

简要说明沿江产业带区域合作的意义。

【答案】

 

(1)一级产业带:

沿海、沿江分布;二级开发轴:

沿铁路线分布。

(2)位于沿海产业带和沿江产业带的交会处,有利于发挥对外联系便利、对内腹地广阔的区位优势,成为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

 (3)矿产资源丰富,能源优势明显。

(4)以长江三角洲为龙头,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发挥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资源、市场、人才、技术等方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解析】 第

(1)题,考查提取信息能力、产业轴分布差异比较。

(2)题,考查长三角地理区位特点,强调“交汇”、“便利”、“腹地广大”、“龙头”等。

第(3)题,考查西南、西北开发轴的突出优势区位、与沿海比较:

矿产资源、能源优势等。

第(4)题,考查提取资料信息并综合分析能力、沿江产业带在区域合作中的意义。

强调长三角“龙头”、发挥中西部优势;优势互补、双赢、共赢等。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多传统工业区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世纪50年代,辽中南工业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材料二:

“东北平原地形图”和“辽中南地区简图”。

(1)与长江中下游比较,简述PQ河段不同的水文特征。

(2)简述鞍山钢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简析大连港终年不冻的原因。

【答案】

(1)流量小;含沙量小;有结冰期;有凌汛;有春汛

(2)丰富的铁、煤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靠近沈阳、大连、长春等消费中心,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工业历史悠久,基础好等

(3)黄海暖流影响,暖海水增温;冬季风到达大连前经过渤海,温度增高;三面环山,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

【解析】第

(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大小、水位变化(汛期)、含沙量大小、有无冰期、有无凌汛等方面进行分析。

注意图示PQ段(松花江下游)位于东北、自较低纬流向较高纬、植被条件较好。

(2)题,钢铁工业区位分析注意从原料、燃料、交通、市场、政策、工业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分析大连港口冬季不冻,即要分析该地冬季气温、水温相对较高的原因。

可从暖流的增温、冬季风掠过渤海面性质改变、冬季风背风坡增温等方面进行分析。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水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是我国中部地区水质最好的大河,自源头至丹江口为汉水上游(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陕西省设立西咸新区(如下图所示)。

西咸新区是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将建成“快速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现代田园城市。

(1)分析秦岭对汉水上游水文特征的影响。

(2)分析西咸新区设立的区位优势。

(3)与汉水谷地相比,简述渭河谷地聚落规模大、数量多的自然条件。

【答案】

(1)汉水上游流经秦岭南侧;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汉水谷地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秦岭南坡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2)位于咸阳市和西安市之间,地理位置优越;渭河穿过,自然生态环境较好;高速化的交通发达、便捷;土地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

(3)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

【解析】第

(1)题,水文特征从河流径流量不、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河流流速等方面分析;汉水流经秦岭,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河流径流大;一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秦岭以南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2)题,西咸新区建成“快速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现代田园城市,区位优势要有便利交通,高速化交通发达;城内有渭河流经,自然条件好,土地资源丰富,符合优美小镇要求;位于西安和咸阳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

第(3)题,早期聚落选择考虑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自然条件,渭河谷地因渭河冲积形成平原,渭河谷地地势较汉水谷地平坦,土壤肥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