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综合能力提升练二细胞的代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4221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综合能力提升练二细胞的代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综合能力提升练二细胞的代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综合能力提升练二细胞的代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综合能力提升练二细胞的代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综合能力提升练二细胞的代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综合能力提升练二细胞的代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综合能力提升练二细胞的代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综合能力提升练二细胞的代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综合能力提升练二细胞的代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综合能力提升练二细胞的代谢.docx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综合能力提升练二细胞的代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综合能力提升练二细胞的代谢.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综合能力提升练二细胞的代谢.docx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综合能力提升练二细胞的代谢

2021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综合能力提升练二细胞的代谢

1.(xx·辽宁沈阳二中一模)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催化的反应物是RNA

B.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C.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一般不用过氧化氢为底物

D.酶分子经高温环境处理后,会因为肽键断裂而失活,用双缩脲试剂处理后不再出现紫色

C [解析]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催化的反应物是DNA,A错误;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而加热会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所以一般不用过氧化氢为底物,C正确;酶分子经高温处理后,会因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但仍然有肽键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处理后会出现紫色,D错误。

2.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C.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

D.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B [解析]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ATP中的A代表腺苷,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两部分。

在叶绿体基质中ATP分解产生ADP,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参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3.(xx·河南郑州一中联考)某班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两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开展探究,第一组选择淀粉酶水解淀粉进行实验,第二组利用肝脏研磨液与Fe3+催化过氧化氢开展实验,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两小组同学都采用数学模型表示研究结果

B.酶的催化效率不一定比无机催化剂高

C.两小组实验都反映了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作用

D.两组实验数据都反映了酶在最适宜温度时产物积累量或生成量最多

D [解析]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两小组同学都采用了数学模型来表示研究结果,A正确;由曲线图显示的信息,不能确定酶的催化效率和无机催化剂效率谁高谁低,B正确;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活性,C正确;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T0,此时反应仍在进行,产物即麦芽糖的积累量还没有达到最多,D错误。

4.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藻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

B.在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内均能找到葡萄糖

C.因酶具有专一性,参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酶完全不同

D.只有在无氧条件下,生物体才能进行无氧呼吸

A [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质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所以蓝藻可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线粒体内不存在葡萄糖,因为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后,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入线粒体;叶绿体内能够产生葡萄糖;细胞质基质中存在葡萄糖。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相同的,参与该阶段的酶也相同。

酵母菌在氧气浓度较低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5.(xx·安徽安庆高三摸底考试)下列对生产措施或生活现象中所涉及的细胞呼吸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提倡慢跑,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

B.零度以上低温贮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C.马铃薯块茎腐烂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D.作物种子贮藏前需要干燥,主要是通过减少水分以抑制细胞有氧呼吸

C [解析]慢跑消耗的能量相对比较少,且慢跑时氧气供应比较充足,避免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使肌肉酸胀,A正确。

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相对比较小,零上低温条件下水果蔬菜不易产生冻害,且能尽量减少有机物消耗,B正确。

马铃薯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C错误。

种子干燥主要蒸发掉的是自由水,自由水减少,呼吸作用减弱,D正确。

6.如图为某农作物在不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ef段下降,净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B.ef段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C.ab段光合作用强度增大而呼吸作用强度不变

D.不同CO2浓度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最适温度不同

C [解析]从曲线图看出,ef段下降,净光合作用强度下降,A正确;从曲线图看出,ef段时CO2吸收速率大于0,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正确;温度改变,呼吸作用强度也不断改变,C错误;由两条曲线的形状和高度可知,饱和CO2浓度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大的点是b点,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大的点是e点,对应的温度不同,由此说明不同CO2浓度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最适温度不同,D正确。

7.如图表示水稻一个成熟叶肉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代表细胞器)。

下列有关分析和判断中错误的是(  )

A.水稻细胞中,有a的细胞一定有b,而有b的细胞不一定有a

B.如果用18O标记图中的①,则可能会出现少量的具有18O的④

C.在b内膜上分布有ATP合成酶,而在a的基质中没有ATP合成酶

D.此类细胞可作为观察a和b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

D [解析]①~④分别代表CO2、H2O、丙酮酸、O2,a、b分别代表叶绿体、线粒体。

水稻细胞中,有a(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有b(线粒体),而有b的细胞不一定有a,如根细胞,A正确。

用18O标记图中的①(C18O2),在C3的还原阶段,一部分18O转移到C6H

O6中,同时生成一部分H

O,部分含有18O的水可以参与光反应生成④(18O2),B正确。

b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肯定分布有ATP合成酶,而在a的基质中仅进行暗反应,故没有ATP合成酶,C正确。

由于叶绿体为绿色,经健那绿染色后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二者混在一起不易观察区分,D错误。

8.科学家在研究光合作用时,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前,他向一个密闭容器的溶液中加进了ADP、磷酸盐、光合色素及有关的酶等(见图甲)。

实验时,按图乙的限制条件(光照、CO2等)进行,并不断测定有机物的生成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绘出了曲线图(见图乙)。

下列对此有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平坦,是因为无CO2,不进行暗反应,所以不能生成(CH2O),这个阶段相当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B.出现BC段的原因是暗反应的进行也需要光照,既有CO2,又有AB段产生的[H]和ATP,故有机物生成量较多

C.曲线CD段迅速下降的原因是[H]和ATP不足

D.这位科学家设计的这个图甲装置相当于植物的叶绿体

B [解析]分析题图乙可知,AB有光照、无CO2,不进行暗反应,所以不能生成C6H12O6,相当于只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A正确;分析题图乙BC段可知,该段无光照,但有二氧化碳,可以利用AB段产生的[H]和ATP进行暗反应,短时间内生成较多的有机物,相当于只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不需要光照,但是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B错误;CD段由于BC段[H]和ATP的消耗,[H]与ATP的量不足,暗反应减弱,有机物生成速率减慢,C正确;分析图甲装置可知,密闭容器的溶液中加进了ADP、磷酸盐、光合色素、五碳糖及有关的酶等,相当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D正确。

9.将某种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该植物光合作用CO2的固定量与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20℃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0℃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C.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的条件下,该植物能正常生长

D.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5℃的条件下,该植物能正常生长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表格中两个指标分别是光照下CO2的固定量——总光合速率,黑暗中CO2的释放量——呼吸速率。

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20℃时,总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该植物能生长,A错误;对比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可知,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35℃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B错误;每天交替进行光照和黑暗处理时,35℃条件下,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12×3.25-24×1.5=3(mgCO2),因此该植物可以正常生长,C正确;同理,45℃条件下,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0,植物不能正常生长,D错误。

10.研究人员从一种野生植物的贮藏根中提取出一种化学物质,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有人认为是一种能催化蔗糖水解的酶。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鉴定此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否是蛋白质的两种方法:

第一种鉴定方法:

 。

第二种鉴定方法:

 。

(2)为了探究此物质是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还是催化蔗糖水解的酶,研究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请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水浴加热后,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该物质是能催化蔗糖水解的酶;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该物质是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解析]

(1)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会产生紫色反应;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在蛋白酶的催化下可以水解为溶于水的多肽、氨基酸。

(2)葡萄糖是还原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但蔗糖水解的产物为还原糖,若两支试管都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该物质是能催化蔗糖水解的酶;若两支试管都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没有水解而葡萄糖被分解,故该物质是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答案]

(1)用双缩脲试剂 用蛋白酶处理 

(2)两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 两支试管均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11.水蕴草是多年生草本沉水植物。

图甲表示水蕴草叶肉细胞中气体交换情况,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水蕴草的叶肉细胞处于只存在图甲中的③④标号的状态时,对应图乙中的时刻(区段)是________。

处于图乙中B点以后状态时,对应图甲存在的数字标号是________。

(2)图乙中C点以后限制光合速率增长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将水蕴草放在特定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结果如表所示:

在昼夜不停的光照下,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________。

在35℃时,该植物每小时实际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速率是________mg/h。

若每天交替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则在35℃时植物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在30℃时积累的有机物是10℃时的________倍。

[解析]

(1)线粒体中消耗O2、释放CO2,叶绿体中消耗CO2、释放O2,所以图甲中表示O2的标号是①④⑤,表示CO2的标号是②③⑥。

图乙中的A点处于黑暗状态下,水蕴草叶肉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图甲中对应存在的标号是①②;图乙中AB段(不含A点和B点),该植物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图甲中对应存在的标号是①②③④;图乙中的B点时,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图甲中对应存在的标号是③④;图乙中的B点后区段(不含B点),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图甲中对应存在的标号是③④⑤⑥。

(2)图乙中C点以后,光合速率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此时,限制光合速率增长的因素可能是温度、CO2浓度等。

(3)光照下吸收CO2的速率代表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黑暗下释放CO2的速率代表呼吸速率。

将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加即可计算出总光合速率。

35℃时该植物每小时实际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速率=3.00+3.50=6.50(mg/h)。

若每天交替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则在35℃时植物全天有机物的积累量为3.00×12-3.50×12<0,故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在30℃时积累的有机物是10℃时的(3.50×12-3.00×12)/(1.75×12-0.75×12)=0.5倍。

[答案]

(1)B点 ③④⑤⑥ 

(2)温度、CO2浓度

(3)25℃ 6.5 不能 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