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4238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docx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广播电视设施的安全,确保广播电视信号顺利优质地播放和接收,制定本条。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广播电视台、站(包括有线广播电视台、站,下同)和广播电视传输网的下列设施的保护,适用本条例:

  

(一)广播电视信号发射设施,包括天线、馈线、塔桅(杆)、地网、卫星发射天线及其附属设备等;

  

(二)广播电视信号专用传输设施,包括电缆线路、光缆线路(以下统称传输线路)、塔桅(杆)、微波等空中专用传输通路、微波站、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转播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等;

  (三)广播电视信号监测设施,包括监测接收天线、馈线、塔桅(杆)、测向场强室及其附属设备。

  传输广播电视信号所利用的公用通信等网络设施的保护和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定执行。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广播电视设施的规划和保护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并加强广播电视设施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广播电视行政管理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以下统称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所管辖的广播电视设施的保护工作,并采取措施,确保广播电视设施的安全。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保护广播电视设施的义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广播电视设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危害广播电视设施的行为,均有权制止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章 保护措施 

  第五条 广播电视设施管理单位负责广播电视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

  广播电视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在广播电视设施周围设立保护标志,标明保护要求。

 

  第六条 禁止危及广播电视信号发射设施的安全和损害其使用效能的下列行为:

  

(一)拆除或者损坏天线、馈线、地网以及天线场地的围墙、围网及其附属设备、标志物;

  

(二)在中波天线周围250米范围内建筑施工,或者以天线外250米为计算起点兴建高度超过仰角3度的高大建筑;

  (三)在短波天线前方500米范围内种植成林树木、堆放金属物品、穿越架空电力线路、建筑施工,或者以天线外500米为计算起点兴建高度超过仰角3度的高大建筑;

  (四)在功率300千瓦以上的定向天线前方1000米范围内建筑施工,或者以天线外1000米为计算起点兴建高度超过仰角3度的高大建筑;

  (五)在馈线两侧各3米范围内建筑施工,或者在馈线两侧各5米范围内种植树木、种植高杆作物;

  (六)在天线、塔桅(杆)周围5米或者可能危及拉锚安全的范围内挖沙、取土、钻探、打桩、倾倒腐蚀性物品。

  第七条 禁止危及广播电视信号专用传输设施的安全和损害其使用效能的下列行为:

  

(一)在标志埋设地下传输线路两侧各5米和水下传输线路两侧各50米范围内进行铺设易燃易爆液(气)体主管道、抛锚、拖锚、挖沙等施工作业;

  

(二)移动、损坏传输线路、终端杆、塔桅(杆)及其附属设备、标志物;

  (三)在标志埋设地下传输线路的地面周围1米范围内种植根茎可能缠绕传输线路的植物、倾倒腐蚀性物品;

  (四)树木的顶端与架空传输线路的间距小于2米;

  (五)在传输线路塔桅(杆)、拉线周围1米范围内挖沙、取土,或者在其周围5米范围内倾倒腐蚀性物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六)在传输线路塔桅(杆)、拉线上拴系牲畜、悬挂物品、攀附农作物。

 

  第八条 禁止危及广播电视信号监测设施的安全和损害其使用效能的下列行为:

  

(一)移动、损坏监测接收天线、塔桅(杆)及其附属设备、标志物;

  

(二)在监测台、站周围违反国家标准架设架空电力线路,兴建电气化铁路、公路等产生电磁辐射的设施或者设置金属构件;

  (三)在监测台、站测向场强室周围150米范围内种植树木、高杆作物、进行对土地平坦有影响的挖掘、施工;

  (四)在监测天线周围1000米范围内建筑施工,或者以天线外1000米为计算起点修建高度超过仰角3度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堆放超高的物品。

  第九条 禁止危及广播电视设施安全和损害其使用效能的下列行为:

  

(一)在广播电视设施周围500米范围内进行爆破作业;

  

(二)在天线、馈线、传输线路及其塔桅(杆)、拉线周围500米范围内进行烧荒;

  (三)在卫星天线前方50米范围内建筑施工,或者以天线前方50米为计算起点修建高度超过仰角5度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堆放超高的物品;

  (四)在发射、监测台、站周围1500米范围内兴建有严重粉尘污染、严重腐蚀性化学气体溢出或者产生放射性物质的设施;

  (五)在发射、监测台、站周围500米范围内兴建油库、加油站、液化气站、煤气站等易燃易爆设施。

  第十条 新建、扩建广播电视设施,应当遵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选址,避开各种干扰源。

  第十一条 广播电视信号发射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磁波防护和卫生标准;在已有发射设施的场强区内,兴建机关、工厂、学校、商店、居民住宅等设施的,除应当遵守本条例有关规定外,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磁波防护和卫生标准。

  第十二条 在标志埋设广播电视传输线路两侧2米范围内堆放笨重物品、种植树木及平整土地的,应当事先征得广播电视设施管理单位的同意,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后,方可进行。

  第十三条 在天线、馈线周围500米范围外进行烧荒等活动,可能危及广播电视设施安全的,应当事先通知广播电视设施管理单位,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后,方可进行。

  第十四条 在天线、馈线周围种植树木或者农作物的,应当确保巡视、维修车辆的通行;巡视、维修车辆通行,对树木或者农作物造成损失的,由广播电视设施管理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对高度超越架空传输线路保护间距要求的树木,广播电视设施管理单位有权剪除其超越部分。

  第十五条 在广播电视传输线路上接挂收听、收视设备,调整、安装有线广播电视的光分配器、分支放大器等设备,或者在有线广播电视设备上插接分支分配器、其他线路的,应当经广播电视设施管理单位同意,并由专业人员安装。

  第十六条 在天线场地敷设电力、通讯线路或者在架空传输线路上附挂电力、通讯线路的,应当事先征得广播电视设施管理单位同意,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施工。

  第十七条 广播电视设施管理单位的专用供电、供水、通信等,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应当予以保障。

  广播电视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按照有关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对重要的广播电视设施配备备用电源、水源等设施。

  第十八条 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尽量避开广播电视设施;重大工程项目确实无法避开而需要搬迁广播电视设施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前,应当征得有关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迁建工作应当坚持先建设后拆除的原则。

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广播电视设施迁建的单位承担。

迁建新址的技术参数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

  第十九条 确需在已有广播电视信号空中专用传输通路内兴建建设工程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前,应当征得有关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因建设工程阻挡空中专用传输通路,需要建立广播电视空中信号中继站的,建设单位应当承担所需费用并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第三章 罚  则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广播电视设施保护范围内进行建筑施工、兴建设施或者爆破作业、烧荒等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广播电视设施管理单位责令改正,限期拆除违章建筑、设施,对个人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损坏广播电视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广播电视设施管理单位责令改正,对个人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广播电视设施保护范围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广播电视设施管理单位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个人可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种植树木、农作物的;

  

(二)堆放金属物品、易燃易爆物品或者设置金属构件、倾倒腐蚀性物品的;

  (三)钻探、打桩、抛锚、拖锚、挖沙、取土的;

  (四)拴系牲畜、悬挂物品、攀附农作物的。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同意,擅自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广播电视设施管理单位责令改正,对个人可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广播电视传输线路保护范围内堆放笨重物品、种植树木、平整土地的;

  

(二)在天线、馈线保护范围外进行烧荒等的;

  (三)在广播电视传输线路上接挂、调整、安装、插接收听、收视设备的;

  (四)在天线场地敷设或者在架空传输线路上附挂电力、通信线路的。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和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同意,擅自进行建设工程的,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五条 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广播电视设施严重损害或者严重影响其使用效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 损坏广播电视设施无法恢复原状的,当事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87年4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同时废止。

第一章总则

 第一条为了加强广播电视管理,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和采编、制作、播放、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等活动。

 第三条广播电视事业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 第四条国家发展广播电视事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广播电视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根据需要和财力逐步增加投入,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

 国家支持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 国家扶持民族自治地方和边远贫困地区发展广播电视事业。

 第五条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广播电视管理工作。

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广播电视行政管理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以下统称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广播电视管理工作。

 第六条全国性广播电视行业的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实行自律管理,并在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活动。

 第七条国家对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做出显著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 第二章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 第八条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立规划,确定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总量、布局和结构。

 本条例所称广播电台、电视台是指采编、制作并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播放广播电视节目的机构。

 第九条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 

(一)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广播电视专业人员;

 

(二)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广播电视技术设备;

 (三)有必要的基本建设资金和稳定的资金保障;

 (四)有必要的场所。

 审批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除依照前款所列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国家的广播电视建设规划和技术发展规划。

 第十条广播电台、电视台由县、不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设立,其中教育电视台可以由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设立。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

 国家禁止设立外资经营、中外合资经营和中外合作经营的广播电台、电视台。

 第十一条中央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由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设立。

地方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的,由县、不设区的市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本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逐级上报,经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筹建。

 中央的教育电视台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设立,报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查批准。

地方设立教育电视台的,由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征得同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同意并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逐级上报,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由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筹建。

 第十二条经批准筹建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和广播电视技术标准进行工程建设。

 建成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经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查符合条件的,发给广播电台、电视台许可证。

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按照许可证载明的台名、台标、节目设置范围和节目套数等事项制作、播放节目。

 第十三条广播电台、电视台变更台名、台标、节目设置范围或者节目套数的,应当经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批准。

 广播电台、电视台不得出租、转让播出时段。

 第十四条广播电台、电视台终止,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申报,其许可证由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收回。

 广播电台、电视台因特殊情况需要暂时停止播出的,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同意;未经批准,连续停止播出超过30日的,视为终止,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 第十五条乡、镇设立广播电视站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审核,并按照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审批。

 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设立有线广播电视站的,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审批。

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冲击广播电台、电视台,不得损坏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施,不得危害其安全播出。

 第三章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

 第十七条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对全国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实行统一规划,并实行分级建设和开发。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建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

 组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包括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公用通信等各种网络资源,应当确保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质量和畅通。

 本条例所称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由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包括差转台、收转台,下同)、广播电视卫星、卫星上行站、卫星收转站、微波站、监测台(站)及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等构成。

 第十八条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指配广播电视专用频段的频率,并核发频率专用指配证明。

 第十九条设立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微波站、卫星上行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核发的频率专用指配证明,向国家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审批手续,领取无线电台执照。

 第二十条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应当按照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发射、转播广播电视节目。

 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经核准使用的频率、频段不得出租、转让,已经批准的各项技术参数不得擅自变更。

 第二十一条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不得擅自播放自办节目和插播广告。

 第二十二条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工程选址、设计、施工、安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并由依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

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工程建设和使用的广播电视技术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工程竣工后,由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投入使用。

 第二十三条区域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设立和管理。

 区域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规划、建设方案,由县级人民政府或者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或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报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

 同一行政区域只能设立一个区域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

有线电视站应当按照规划与区域性有线电视传输覆盖网联网。

 第二十四条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利用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播放节目。

 第二十五条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卫星空间段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 广播电台、电视台利用卫星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并经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 第二十六条安装和使用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申领许可证。

进口境外卫星广播电视节目解码器、解压器及其他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应当经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查同意。

 第二十七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或者以其他方式破坏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设施。

 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干扰广播电视专用频率,不得擅自截传、干扰、解扰广播电视信号。

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采取卫星传送、无线转播、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

 第四章 广播电视节目

 第三十条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按照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批准的节目设置范围开办节目。

 第三十一条广播电视节目由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单位制作。

广播电台、电视台不得播放未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的单位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

 第三十二条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增加国产优秀节目数量,禁止制作、播放载有下列内容的节目:

 

(一)危害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 

(二)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

 (三)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

 (四)泄露国家秘密的;

 (五)诽谤、侮辱他人的;

 (六)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

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 第三十三条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进行播前审查,重播重审。

 第三十四条广播电视新闻应当真实、公正。

 第三十五条设立电视剧制作单位,应当经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批准,取得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后,方可制作电视剧。

 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规定。

 第三十六条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

 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 第三十七条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或者广播电视站,应当按照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转播广播电视节目。

 乡、镇设立的广播电视站不得自办电视节目。

 第三十八条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按照节目预告播放广播电视节目;确需更换、调整原预告节目的,应当提前向公众告示。

 第三十九条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的境外电影、电视剧,必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查批准。

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的境外其他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审查批准。

 向境外提供的广播电视节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备案。

 第四十条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境外广播电视节目的时间与广播电视节目总播放时间的比例,由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规定。

 第四十一条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卫星等传输方式进口、转播境外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批准。

 第四十二条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广告,不得超过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间。

 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播放公益性广告。

 第四十三条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作出停止播出、更换特定节目或者指定转播特定节目的决定。

 第四十四条教育电视台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播放各类教育教学节目,不得播放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电影、电视片。

 第四十五条举办国际性、全国性的广播电视节目交流、交易活动,应当经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批准,并由指定的单位承办。

举办区域性广播电视节目交流、交易活动,应当经举办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批准,并由指定的单位承办。

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广播电视节目的交流、交易活动。

 第四十六条对享有著作权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和使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办理。

 第五章罚则

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教育电视台、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广播电视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从事违法活动的设备,并处投资总额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 擅自设立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微波站、卫星上行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从事违法活动的设备,并处投资总额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或者由无线电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单位或者擅自制作电视剧及其他广播电视节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从事违法活动的专用工具、设备和节目载体,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制作、播放、向境外提供含有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禁止内容的节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制作、播放、向境外提供,收缴其节目载体,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批准机关吊销许可证;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批准机关吊销许可证:

 

(一)未经批准,擅自变更台名、台标、节目设置范围或者节目套数的;

 

(二)出租、转让播出时段的;

 (三)转播、播放广播电视节目违反规定的;

 (四)播放境外广播电视节目或者广告的时间超出规定的;

 (五)播放未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的单位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或者未取得电视剧制作许可的单位制作的电视剧的;

 (六)播放未经批准的境外电影、电视剧和其他广播电视节目的;

 (七)教育电视台播放本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禁止播放的节目的;

 (八)未经批准,擅自举办广播电视节目交流、交易活动的。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和从事违法活动的专用工具、设备,可以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批准机关吊销许可证:

 

(一)出租、转让频率、频段,擅自变更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技术参数的;

 

(二)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擅自播放自办节目、插播广告的;

 (三)未经批准,擅自利用卫星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

 (四)未经批准,擅自以卫星等传输方式进口、转播境外广播电视节目的;

 (五)未经批准,擅自利用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播放节目的;

 (六)未经批准,擅自进行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工程选址、设计、施工、安装的;

 (七)侵占、干扰广播电视专用频率,擅自截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