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研究莫廷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4260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研究莫廷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研究莫廷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研究莫廷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研究莫廷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研究莫廷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研究莫廷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研究莫廷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研究莫廷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研究莫廷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研究莫廷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研究莫廷惠.docx

《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研究莫廷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研究莫廷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研究莫廷惠.docx

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研究莫廷惠

学科代码:

050101

学号:

2016209029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研究

 

学院:

经济与开发学院

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

班级:

2016级农经本

学号:

2016209029

学生姓名:

莫廷惠

指导教师:

李嗣婷

2018年3月1日

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

独山盐酸菜是闻名全国的八大腌菜之一。

它以其酸、辣、甜、咸俱全的独特风味,受到普遍欢迎。

在国际享有盛誉。

在百姓对健康饮食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盐酸菜生产企业必须按人们的健康需求提高盐酸菜的口味和质量,让消费者吃上放心优质的盐酸菜。

本文针对独山县的盐酸菜产业的发展以及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

关键词:

独山盐酸菜;贵州;腌菜

 

一、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独山县的概况

1.独山县的地形、气候特征

独山县地处于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素有“贵州南大门”、“西南门户”之称。

全县辖18个乡(镇),总面积2442.2平方公里,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布依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占75.86%;平均海拔1000米,年均气温1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黔桂快速铁路、210国道和贵新高速公路、册三公路、独荔公路贯通县境;县城距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小七孔”110公里,距广西南丹县城120公里,距州府都匀市50公里,距省府贵阳市198公里。

2.独山县目前农业的发展方向

2016年独山县已引进发展农业企业100余家,培育家庭农场150家,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77家,获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54家(其中:

省级6家、州级24家、县级24家),获得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6家、州级示范社14家,企业涉及精米、面粉、芥菜、水果、茶叶、中药材、木材、果糖、油桐、生猪、肉牛、奶牛、山羊、肉兔等10多个种养加行业,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贵州省著名商标4个,贵州名牌产品3个,有机食品认证4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个,无公害产地认证38个。

独山盐酸菜有限公司、贵州御龙尊茶业有限公司、贵州绿健神农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黔旺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依靠“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2016年参与基地建设农户4.6万户,促进了独山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和农户增收,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生态条件脆弱、旱涝灾害频发、产业布局分散、市场主体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农业产业还存在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带动能力不均衡等短板。

根据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总方针。

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全面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主线;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化农业产业层次,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外向型农业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内容,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注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从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与生产要素的合理整合,进一步提升我县农业综合开发的水平,走“生态循环、高效优质、安全文明”的现代大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3.独山县对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独山县坚持以党建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创新“三改三变”发展模式,基层党委协调为辅助,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发展模式不断转变优化,种植、养殖、农旅结合等各类农业产业百花齐放。

近年来,独山按照发展畜牧养殖大县的思路,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各园区(镇)党(工)委主动引导畜禽规模养殖场申报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畜禽菜篮子工程、草地生态畜牧业等项目,利用项目资金支持养殖场的发展,同时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引入大量资金发展畜禽养殖生产。

截至目前,独山全县畜牧业产值已完成15.84亿元,畜牧增加值达10.13亿元,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68.31%。

近年来,独山县注重党建引领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各园区(镇)党(工)委重点打造以商品蔬菜、特色经果林、中药材、高山生态茶等生态特色产业,并把生态特色产业做成党建品牌、党建亮点向外推广。

截至目前,除海花草外,独山还大力培育了葡萄、茶叶、种桑养蚕等专业村14个。

2017年,独山创新农旅结合发展模式,通过建立非公企业党支部,打造“企业+党组织+农户+景区”亲密合作联系网。

截止目前已打造集奶牛养殖、牛奶加工、草原观光、品鲜奶、烤全羊、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大草原休闲度假区;集茶叶种植、加工和采茶、品茶、生态茶园观光旅游、茶园旅馆为一体的茶天堂生态观光茶园和云上茶乡休闲观光体验园;集铁皮石斛种植加工、独秀峰道教文化、“神仙洞”观光旅游、赏花、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体验园,推动了独山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党建品牌的提档推广,促进了党建、产业、农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繁荣稳定。

(二)独山县盐酸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1.独山盐酸菜的发展历史

盐酸菜最初称作坛酸,后改称盐酸。

独山盐酸菜产于贵州省独山县,是布依族、水族、苗族等民族久负盛名的食品,独山盐酸菜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源始于明代,最初多为家庭自制自食,成为商品进行大规模生产是后来发展的。

经历了家庭式的自产自食--民间作坊式加工与集贸式的零售--现代的工厂生产与大规模的销售,这样三段式的发展模式。

现在独山盐酸菜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开发,融合了现代科学的配方,具有甜酸、清香、咸酸、香辣、酸辣五香六种不同风味,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是高品味的纯天然食品。

2.独山盐酸菜产业目前的产业规模

独山盐酸菜主产地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独山、三都、荔波等县,其中由独山县出产的盐酸菜较著名。

独山盐酸菜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997年与独山峰锑矿合并,参与组建贵州东峰集团有限公司后,自投资金一千余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已建成占地七十余亩、年产量两千余吨的花园式工厂。

并从贵州大学、贵州工业大学等院校招进数十名大中专毕业生,职工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盐酸菜是独山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可生吃、炖、炒、包饺子、做汤等,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可以说是家家腌、人人吃,没有任何一种蔬菜加工产品能够如此普及。

近年来,已工厂化生产,可四季食用,市场上无论袋装还是散装的酸菜都十分热销。

3.独山盐酸菜产业目前的市场概况

独山盐酸菜加工企业盐酸菜生产规模参差不齐,一部分产能大的企业年产过万吨,绝大部分企业年产能在1000吨以上,有些企业产能达几百吨,一小部分规模小的生产企业年产能仅有几十吨。

产品销售以代理商、批发商、超市、农贸市场销售为主。

近年来,通过网购销售的也占有一定份额,部分企业将盐酸菜产品远销到韩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

二、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对当地的影响

(一)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对当地其他产业的影响

独山县位于贵州省最南端,素有“贵州南大门”之称,全县总面积2442.2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现有耕地面积25.3万亩。

粮食作物主要有单季稻、玉米、马铃薯、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茶叶、烤烟、水果、中药材等。

畜牧业以两牛(肉牛、奶牛)一猪一羊为主。

蔬菜、畜牧、烤烟、茶叶、水果、中药材是独山农业的六大特色产业。

而这其中,用作盐酸菜的商品蔬菜基地常年种植达20万亩左右,基本占据整个独山县的80%。

年产西红柿20万吨,菜豆5万吨。

茶叶种植3.5万亩,年产干茶300吨。

烤烟1.74万亩,产量4万担。

水果4万亩,主要有梨、桃、李、欧亚精品葡萄。

中药材4万余亩万亩,主要为铁皮石斛、灵芝、板蓝根、野葫芦、龙胆草、金银花等。

独山盐酸菜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997年与独山峰锑矿合并,参与组建贵州东峰集团有限公司后,自投资金一千余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已建成占地七十余亩、年产量两千余吨的花园式工厂。

并从贵州大学、贵州工业大学等院校招进数十名大中专毕业生,职工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盐酸菜是独山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可生吃、炖、炒、包饺子、做汤等,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可以说是家家腌、人人吃,没有任何一种蔬菜加工产品能够如此普及。

(二)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独山县每年从财政中拨出100万元资金扶持以盐酸菜为主的蔬菜产业发展。

几年来争取到省、州支持和县财政投入共计800多万元投入到以盐酸菜为主的蔬菜产业发展。

2016年盐酸菜种植户亩均纯收入为1002.7元,而水稻、玉米、烤烟的亩均纯收入为533.49元、192.96元和668.98元,仅相当于盐酸菜亩均纯收入的53.2%,19.2%和66.7%。

盐酸菜亩均纯收入一般比其他大田作物高1.5-5倍。

以2015年和2016年产出情况为例,2005年盐酸菜出售均价为1.4元/kg,产出在6300元/亩左右,农户从盐酸菜生产中得到实惠,生产积极性高涨,2006年该镇有4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进行盐酸菜等生产。

(三)独山县盐酸菜产业的发展对当地饮食的影响

酸菜是独山人在长期与自然界和谐生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个性特色菜肴,植根于当地民族数百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并成为独山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独山有句谚语:

“三天不食酸,走路打捞穿。

”相传,独山人更是把盐酸菜当作美味佳肴,特别是在招待客人的时候,那一道“酸”菜是不能少的。

在黔南农村,有“天天有酸吃,神仙也不换”的说法,盐酸菜俨然成了人们美好生活的象征。

三、独山盐酸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小

小规模家庭经营是目前独山盐酸菜的特点。

盐酸菜企业规模小,其中小型盐酸菜厂占据独山咸菜行业的很大一部分,家庭作坊式生产仍有一定的比例,企业在资金流转上相对困难,很难得到资金支持。

(二)科技投入不足,导致质量不稳定、不统一

机械化水平低,在一些高新技术运用上已经相对滞后,与国内的著名品牌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省内企业对盐酸菜研究的投入偏低,在一些新技术的运用上,如真空拌料、冷链运输、辐射、微波处理等方而已经落后于同类一流企业,独山的劳动成本相对较高,使得盐酸菜企业发展遇到不少的阻碍。

缺乏严格的地域性标准,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对盐酸菜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追求良好风味的同时更加在意产品的营养和安全,低盐化咸菜己经成为了行业的主流,独山目前还没有规范企业生产。

(三)市场占有率较低

市场带动型发展模式随机性较大,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最为松散,约束力较小。

农户作为市场流通主体参与市场流通,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和流通,这是市场经济意识进步的体现。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蔬菜成为全国各地发展的重点,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相应的一些加工品的出现也有了很多竞争者,盐酸菜也是如此。

缺乏品牌观念,盐酸菜在独山本身就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观念跟不上发展,很多盐酸菜厂只是单纯地生产盐酸菜半成品,没有品牌效应,市场占有率就会低。

(四)经济投入不足

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近年来由于蔬菜、食盐、酱油等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推动其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咸菜行业成本整体上升,经济投入跟不上成本的涨幅,这对独山咸菜行业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贫困地区财政由于长期赤字,造成公共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财政长期拮据,贫困地区无力增加投入以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公共社会服务,形成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农户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单一。

由于收入水平低,所以积累能力有限,公共积累也难以提取,造成集体经济的组织能力弱化,有效的社会服务体系不能建立起来。

尽管县财政每年拿出上百万元资金扶持,但毕竟杯水车薪。

独山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由于取消农业税以后,乡镇的财政收入减少。

信贷资金支持的不足,影响了农户扩大再生产。

(五)带动作用不明显

政府在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对农资市场的检测和监管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

虽然独山县的盐酸菜已有大规模的发展,但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管理盐酸菜生产和流通的部门。

在盐酸菜生产发展初期,政府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资管理的文件,但因为监管的部门多,如农资市场有质监局、工商局、检疫局等单位在共同管理,造成了政出多家、管理松散、互相推脱的现象。

在调查中一些种植户反映,由于种子或农药等质量问题而使生产受损,但这种情况下由于受损的农户少、涉及的范围小,商家都不会对农户进行赔偿,而农户因为不知道向哪个部门投诉,使自己承担因农资质量问题造成收益受损的后果,严重挫伤了农户进行盐酸菜生产的积极性。

监管部门的监管和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力度过小,从另一方面又助长了假冒农资的蔓延。

四、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

(一)扩大生产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独山县蔬菜产业的规模、技术水平、生产效益都处于地区的领先地位,这也为蔬菜腌制类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发展原料种植集约化生产经营模式,建立起农户、产地、加工联盟,既保证农民的利益,又平衡自身的风险,实现绿色蔬菜原料基地规模化生产。

(二)产业扶贫工程

推动农业的特色化、产业化和生态化发展,提升农业可持续竞争力。

农业是贫困县的基础产业,提升贫困县产业的可持续竞争力,不能忽视、排斥农业发展,而应通过增强现代产业要素的投入能力,推动其特色化、产业化、生态化发展。

为增强农业的特色竞争优势,贫困县应从本地资源、气候环境、传统名品等实际出发,加大特色蔬菜、果品、中药材、花卉、特种动物驯化养殖等高效经济作物的生产规模。

同时,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拓展农业的盈利空间。

由于贫困县农业“龙头”企业的成长能力和带动能力薄弱,应积极推广和完善产业化扶贫工程,由扶贫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按照一定标准,动态选择扶贫“龙头”企业,在土地使用、金融支持、税收减免等方而给予倾斜扶持。

今后应进一步完善扶贫“龙头”企业的选择标准,突破选择的区域限制和产业限制,将育“龙头”和引“龙头”有机结合起来,只要是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好、能吸纳一定贫困人口就业,为区域竞争力提升发挥骨干作用的工商企业,都应纳入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选择范围,并不断加大扶持力度。

此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以“龙头”企业为推动力,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把保护、改善和增殖利用自然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在拉长产业链,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的过程中,推动农业的循环生态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发挥市场引导

积极地引入“六必居咸菜”、“韩国泡菜”、“乌江榨菜”等优秀企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制定符合独山特色咸菜产品地方标准,充分地利用好独山丰富的蔬菜资源优势,就近建立咸菜生产基地,规范企业生产,发展独山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市场管理。

咸菜在中国的饮食历史中是使用量极大的酱制品,特别是在生活条件相对简陋的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中,咸菜类的产品充当了非常重要的副食品角色,既可以调节蔬菜的淡旺季供应、丰富副食品的系类品种,又在维系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交融方而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大力宣传咸菜文化,让消费者对独山盐酸菜的历史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同时应该普及与盐酸菜有关的科学知识,消除大家对盐酸菜的错误认识,改善独山盐酸菜市场的环境。

(四)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盐酸菜产业的区域规划,做好土地流转工作。

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实际,放眼全国大市场和大流通,科学预测区内外市场需求,结合本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做好盐酸菜生产的区域化分析研究工作。

实行区域化规模种植,有利于形成合理规模生产能力,有利于盐酸菜的市场流通,有利于获得农产品的规模效益,这也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成功经脸。

要按照规划,组织引导农民进行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首先,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

针对山区县、乡财政实力薄弱的现状,在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同时县、乡财政也要拨出专项资金进行配套。

通过项目资金配套政策,增强财政资金的导向和启动作用,引导农户、非农产业、民营资本等投资主体增加对盐酸菜产业的投入。

(五)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积极倡导“市场带动型模式”发展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形式是“销地市场+产地市场+农户”。

首先,以销地市场为主导合理调整品种结构。

盐酸菜生产无论从种植面积和种植产量与平原地区及发达地区比较,不能形成绝对竞争优势。

目前盐酸菜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就是利用独山县有“天然温室”区域,夏秋有“天然空调”地带的立体气候优势,抢抓蔬菜销售空档期,利用简易的栽培设施生产蔬菜,使独山立体气候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积极瞄准市场,特别是东南沿海和东盟市场,找准适合于生产而又适销对路的几个主要品种,高质量、高标准地组织广大农户进行盐酸菜品种的调整和生产,以降低市场波动给农户造成的风险。

其次,发挥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和收购网点的作用。

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和代理商、中间收购商组织,扩大营销规模,提高交易效率。

五、结论

在低盐化的发展趋势下,需要保证低盐条件下盐酸菜的色泽、风味、保存时间等指标不发生变化,甚至更佳,这些将是盐酸菜行业以及科研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借助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独山县盐酸菜产业得以步入长久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程霞.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

[2]王宝刚.加快推进贵州农业现代化对策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4.

[3]任亚东.贵州农业产业生态化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09

[4]陈彧.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贵州大学,2008.

[5]周维群.六盘水市蔬菜产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对策[D].华中农业大学,2008.

[6]陈明.长白山特色农产品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7]侯胜鹏.中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及运行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11]刘洋.浅析贵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必要性[J].2010

[8]陈良,高建浩,王彬,杨仁德,魏善元.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4,(03):

39-42.

[9]王佳.陵川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6.

[10]鲜阳红.西部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J].贵州民族研究,2014,(05):

140-143.

[11]郑端.陕西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7):

186-1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