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4366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7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前言

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更好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在总结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借鉴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从现在到2020年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

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与消费可再生能源,提高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为了进一步做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落实好“十一五”规划纲要,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本规划提出的“十一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形势任务、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总体布局、重点领域、以及保障措施和激励政策,是落实《可再生能源法》的重要措施和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本规划是指导“十一五”时期我国可

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生物液体燃料对替代石油、发展农业经济的作用日益显著。

我国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在水电、沼气、太阳能热利用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加快了风电、生物液体燃料和太阳能发电的发展,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减轻环境污染、调整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在“十一五”时期,我国将继续大力发展水电,加快发展生物质能、风电和太阳能,加强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为更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创造条件。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状况

“十五”时期,水电建设大中小并举,开发建设速度显著加快;采取特许权招标等措施,积极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以“送电到乡”和解决无电人口生活用电问题为契机,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小风电,推动分散式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围绕改

1

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通过市场推动,大力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器;以技术研发和试点示范为先导,积极推动生物质能发电和生物液体燃料开发利用。

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开发利用状况

“十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

水电、沼气、生物液体燃料、风电、太阳能利用取得显著进展,可再生能源的作用逐步增大,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到2005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17亿千瓦(包括约7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3%,水电年发电量3952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6%。

结合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稳步推进沼气发展。

到2005年底,全国已发展户用沼气池1800多万户,建成大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和工业有机废水沼气工程约1500处,沼气年利用量达到约80亿立方米,为近7000万农村人口提供了优质的生活燃料。

到2005年底,全国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约200万千瓦,其中蔗渣发电约170万千瓦,垃圾发电约20万千瓦,其余为稻壳等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和沼气发电等。

为了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国家开展了生物液体燃料技术研发和试点工作。

到2005年底,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2万吨,以甜高粱茎秆、木薯等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已具备商业化发展的条件。

以小桐子(俗称麻疯树)、黄连木等非食用油料植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技术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

为了加快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国家采取特许权招标方式推进大型风电项目建设,并促进风电设备本地化生产和风电技术的自主创新。

到2005年底,全国已建成并网风电场60多个,总装机容量达到126万千瓦,为风电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偏远地区还有约25万台小型独立运行的风力发电机,总容量约为5万千瓦。

为了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国家组织实施了“送电到乡”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

到2005年底,全国光伏发电总容量达到7万千瓦,在12个县城、700多个乡镇建设了独立光伏电站,推广了50多万套户用光伏系统,极大地推动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

为了扩大太阳能热利用,国家积极推动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有效扩大了太阳能热水器市场,使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和应用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到2005年底,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使用总量达到8000万平方米。

2005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生物质能)为1.66亿吨标准煤,约为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5%,相应减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4亿多吨。

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专栏1“十五”期末可再生能源主要发展指标和实现情况

内容

2000年

“十五”预期目标

2005年

年均增长(%)

一、发电

1、水电(万千瓦)

7935

10000

11000

6.7

2、并网风电(万千瓦))

34

120

126

30

3、小型离网风电(万台)

15

25

11

4、光伏发电(万千瓦)

1.9

5.3

7

30

5、生物质发电(万千瓦)

170

200

3

二、供气

沼气(亿立方米)

35

40

80

18

其中农村户用沼气(万户)

850

1000

1800

16

三、供热

1、太阳能热水器(万平方米)

2600

6300

8000

25

2、地热等(万吨标准煤/年)

120

200

11

四、燃料

1、燃料乙醇

102

2、生物柴油

5

总利用量(万吨标准煤/年)

12000

13600

16600

6.7

2、技术和产业发展

“十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水电、沼气和太阳能热利用等领域已形成了技术门类比较齐全、服务体系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保障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的迅速发展。

同时,生物质能高效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兴技术和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

水力发电装备制造和施工技术日臻完善。

在引进消化国外技术基础上,已可以制造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形成了有国际竞争力的水电设备制造和水电工程施工能力,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沼气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户用沼气系统和零部件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和专业化施工,大部分地区建立了沼气技术服务机构,具备了较强的技术服务能力。

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工艺技术成熟,已形成了专业化的设计和施工队伍,服务体系基本完备,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条件。

其他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发展明显加快,掌握了农林生物质发电、生物液体燃料、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技术,具备了规模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风电技术和产业发展开始起步。

独立运行的小型风电机组已有较长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历史,初步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在引进国外技术和自主研发基础上,已可以制造600千瓦至1.5兆瓦的并网型风电机组。

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

“十五”时期国家组织实施的“送电到乡”工程和国际市场对光伏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大,年生产能力超过50万千瓦。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太阳能热水器已形成较大产业规模,年产量达1500万平方米,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位,全国有1000多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年总产值达120亿元左右。

太阳灶、太阳房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基本上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专栏2“十五”时期可再生能源重点项目和重要活动

水力资源复查:

国家组织了水力资源复查,全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年发电量6.19万亿千瓦时,平均功率6.9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5.42亿千瓦,年发电量2.47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约4亿千瓦,年发电量1.76万亿千瓦时。

重大水电工程:

“十五”时期投产的大水电站为三峡工程左岸机组(980万千瓦)、大朝山(135万千瓦)、公伯峡(150万千瓦),2004年9月,公伯峡水电站投产,我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

开工建设了云南澜沧江小湾(420万千瓦)、广西红水河龙滩(420万千瓦)、贵州乌江构皮滩(300万千瓦)、四川大渡河瀑布沟(330万千瓦)、四川雅砻江锦屏一级(360万千瓦)和金沙江溪洛渡(1260万千瓦)等一批大型水电工程,在建水电项目总规模约8000万千瓦。

农村沼气建设:

“十五”时期,国家利用国债资金加大对沼气的支持力度,2003-2005年,每年投入国债资金10亿元,农村沼气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到2005年底,全国户用沼气达到1800万户,大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发展到700多处。

发展沼气已成为农村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

小水电代燃料: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2003年以来,在长江、黄河中上游已经退耕还林地区实施了“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

6

首批试点项目涉及贵州、四川、云南、广西、山西等5个省、自治区的26个县(市)。

到2005年底,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惠及20万人,减少年薪柴消耗量16万吨,巩固退耕还林面积30万亩,保护森林面积156万亩。

燃料乙醇试点:

“十五”时期国家开展了燃料乙醇试点工作,建设了4个生物燃料乙醇生产试点项目,形成年生产能力102万吨,其中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10万吨/年、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30万吨/年、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30万吨/年、安徽丰原生化股份有限公司32万吨/年。

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个省及河北、山东、江苏、湖北4个省的27个地市开展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工作。

风能资源评价:

为了做好风电大规模发展的前期工作,2003年以来,国家组织开展了全国风能资源评价和风电场选址工作,主要通过气象资料评价风能资源分布情况,并结合地形、地貌、交通和电网条件,确定风电场的场址。

根据最新风能资源评价成果,全国陆地上的技术可开发风能资源约3亿千瓦。

风电特许权项目:

为了促进风电规模化发展,2003年以来,国家实施了风电特许权项目,政府承诺落实电网接入系统和全额接受风电发电量,以上网电价和风电设备的本地化率为条件,通过招标选择投资者。

“十五”时期实施了三期招标工作,确定了总装机容量16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

“送电到乡”工程:

为了解决西部边远无电地区乡镇所在地公用事业单位和居民的基本用电问题,2002年,国家实施了“送电到乡”工程,共安排47亿元资金,在内蒙古、青海、新疆、四川、西藏和陕西等12个省(市、区)的1065个乡镇,建设了一批独立的光伏、风光互补、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电站。

3、法规建设和政策措施

“十五”时期,可再生能源法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逐步完善,为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

专栏3“十五”时期可再生能源法规建设和政策措施

法规建设:

2005年2月28日,《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并定于2006年1月1日施行。

《可再生能源法》明确提出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国家责任和全民义务,随后相继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

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目标。

财税优惠政策:

国家逐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财政资金投入和税收优惠支持力度。

制定了支持风电、垃圾发电的税收减免政策和发展生物液体燃料的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

中央和地方财政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给予了较大的资金支持。

科技专项和产业化专项支持:

国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和产业化计划,共安排10多亿元资金,支持光伏发电、并网风电、太阳能热水器、氢能和燃料电池等领域先进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成绩,法规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但可再生能源发展在技术、市场和政策措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仍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政策扶持及激励措施的力度不够。

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政策环境下,除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外,大多数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高,再加上资源分散,规模小,生产不连续等特点,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缺乏竞争力,需要政策扶持。

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政策体系还不完整,经济激励力度较弱,政策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差,还没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2)市场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

虽然国家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力度逐步加大,但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保障政策,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可再生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

(3)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体系薄弱。

除水电、太阳能热利用、沼气外,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水平较低,缺乏自主技术研发能力,设备制造能力弱,技术和设备生产主要依赖进口,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同时,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没有形成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

(三)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在“十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需要增加新的能源来源,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增加能源的多元化供应、确保能源安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需要发展清洁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大气污染状况愈发严重,既影响经济发展,也影响人民生活和健康。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能源和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将越来越严重,发展清洁能源技术、特别是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受经济条件、能源资源和供应条件的限制,仍主要依靠低效直接燃烧秸秆、薪柴等生物质满足能源需求,到2005年底,全国仍有约1150万人没有电力供应。

加快开发利用沼气、秸秆发电、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农村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对于促进农村能源的清洁化、优质化和现代化,并通过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时机基本成熟。

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已发挥了很大作用。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取得明显进展,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具备了规模化开发利用的条件。

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施行,标志着发

10

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时机基本成熟。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在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结合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际,在“十一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1)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和应用领域,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偏高,单纯依靠化石能源难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国的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已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条件。

因此,加快发展水电、生物质能、风电和太阳能,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

(2)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无电人口地处偏远地区,人口分散,难以建立常规能源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是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的重要手段。

广大农村生活燃料不足,特别是缺乏优质生活燃料,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推广清洁生活燃料和推动循环型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生活电气化、燃料优质化、废物资源化、环境清洁化,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

(3)促进技术发展和产业建设,为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创造条件。

我国在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基础较差,严重制约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提高技术水平和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是现阶段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本任务。

在“十一五”时期,要着力提高在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完善产业体系,通过建立规模化的市场需求带动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初步建立起适应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技术和产业基础。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认真落实《可再生能源法》,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加快发展水电、太阳能热利用、沼气等技术成熟、市场竞争力强的可再生能源,尽快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积极推进技术基本成熟、开发潜力大的风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液体燃料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为更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奠定基础。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目标是:

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解决农村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和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主要发展指标是:

(1)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3亿吨标准煤。

其中,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

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1.5亿平方米,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

(2)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解决偏远地区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增加农村清洁生活燃料供应,促进农村能源建设。

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电网建设和改造相结合,解决约1150万无电人口的基本用电问题,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4000万户,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以上,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4700处,农村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5000万平方米。

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和相对集中的地区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全国建成5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

(3)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

到2010年,初步建立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和技术集成能力,形成自主创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参与国际联合技术攻关等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方式。

到2010年,大多数可再生能源基本实现以国内制造为主的装备能力,水电设备、太阳能热水器达到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实现1.5兆瓦级以上机组的批量化生产,农林生物质发电设备实现国产化制造,基本具备太阳能光伏发电多晶硅材料的生产能力。

专栏4“十一五”期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主要指标

利用规模

年产能量

内容

数量

单位

数量

单位

折标煤

14

万吨/年

一、发电

20588

万千瓦

7106

亿千瓦时

24824

1、水电

19000

6650

23275

2、并网风电

1000

210

735

3、小型离网风电

7.5

(30万台)

0.8

3

4、光伏发电

30

5.4

19

5、生物质发电

550

240

792

农林生物质发电

400

160

528

沼气发电

100

50

165

垃圾发电

50

30

99

二、供气

190

亿立方米

1365

1、户用沼气

4000

万户

150

1086

2、大型畜禽场沼气

4700

10

50

3、工业有机废水沼气

1600

30

229

三、供热

3130

1、太阳能热水器

15000

万平方米

2700

2、太阳灶

100

万台

30

3、地热能热利用

10000

万吉焦

400

供暖

3000

万平方米

供热水

60

万户

四、燃料

万吨

380

1、生物质成型燃料

100

万吨

50

2、生物燃料乙醇

300

300

3、生物柴油

20

30

总计

30000

三、总体布局和重点领域

(一)水电

1、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1)指导方针。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程建设、移民安置和环境保护工作并重的方针,加强水库移民规划和水电前期工作,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全国新增水电装机容量7300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电站1300万千瓦。

到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其中大中型常规水电1.2亿千瓦,小水电50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2000万千瓦,已建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水电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的31%。

2、规划布局和建设重点

(1)规划布局。

在做好移民安置和生态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快西部地区水电开发步伐,提高水电开发利用率,扩大“西电东送”规模;挖掘中部地区水能开发潜力,充分开发当地水能资源;加强东部地区水电技术改造,深度开发当地剩余水能资源,确保电站安全运行及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在以火电为主的电网和远距离送电的受端电网,适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到2010年,西部地区常规水电装机规模达到9500万千瓦,占全国的55%,开发程度为21.5%,其中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四川、云南的水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700万千瓦和1700万千瓦,开发程度分别为22.5%和17%;中部地区常规水电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占全国的30%,开发程度达到68%;东部地区装机规模达到2500万千瓦,占全国的15%,水能资源基本开发完毕。

抽水蓄能电站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1280万千瓦,约占全国的2/3;中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600万千瓦,约占全国的1/3;西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120万千瓦;全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

(2)建设重点。

加快金沙江中下游、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黄河上游等水电基地开发步伐,积极推进怒江水电基地开发建设,在继续抓好长江三峡、金沙江溪洛渡、黄河拉西瓦、雅砻江锦屏一级、乌江构皮滩、彭水、红水河龙滩、澜沧江小湾和大渡河瀑布沟等重点水电站建设的同时,开工建设金沙江向家坝、白鹤滩、观音岩、鲁地拉、龙盘、梨园、阿海,雅砻江锦屏二级、官地、两河口,大渡河大岗山、长河坝、泸定、双江口,澜沧江景洪、糯扎渡、功果桥,黄河羊曲、班多、玛尔挡,怒江六库、赛格等大型和特大型水电站。

实施湖南东江等水电站改扩建工程,开展吉林丰满等水电站技术改造,充分挖掘已建水电站开发潜力。

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建成8个小水电强省(区)和15个小水电基地。

开工建设广东深圳、内蒙古呼和浩特、安徽响水涧、福建仙游、浙江仙居、辽宁桓仁、河北丰宁和江西洪屏等抽水蓄能电站。

专栏5水电规划

水电基地:

水能资源丰富、分布相对集中的河流或区域。

我国规划建设的十三大水电基地分别为:

金沙江、雅砻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