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百年孤独》的魔幻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4371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 《百年孤独》的魔幻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 《百年孤独》的魔幻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 《百年孤独》的魔幻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 《百年孤独》的魔幻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 《百年孤独》的魔幻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论 《百年孤独》的魔幻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论 《百年孤独》的魔幻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论 《百年孤独》的魔幻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论 《百年孤独》的魔幻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论 《百年孤独》的魔幻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论 《百年孤独》的魔幻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论 《百年孤独》的魔幻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论 《百年孤独》的魔幻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 《百年孤独》的魔幻性.docx

《论 《百年孤独》的魔幻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 《百年孤独》的魔幻性.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 《百年孤独》的魔幻性.docx

论《百年孤独》的魔幻性

论《百年孤独》的魔幻性

摘要:

《百年孤独》作为典型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在小说中通过一个虚构的家族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以及精神问题进行了浓缩与分析。

作者通过现实与魔幻、历史与神话、的有效融合,通过亦真亦幻的手法构建了一个具有魔幻性的世界。

在《百年孤独》的魔幻艺术之后隐藏着一种魔幻的写作手法,通过“孤独”的主题与魔幻的世界,马尔克斯将拉美百年的封闭、孤独、绝望上升为了对普泛的“人的存在的思考”[]。

《百年孤独》可以说是现今为止魔幻写作手法的代表作之一。

在其面世以来,在文坛的地位长久不衰的原因就是其独特的魔幻性。

在《百年孤独》中几乎处处体现着其魔幻性,通过对《百年孤独》的赏析,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用其独特的写作手法贯穿全文,在其叙事上、人物设定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中几乎全部充满着魔幻的色彩。

因此,本文就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的写作手法作为契入点,对其写作手法中的魔幻性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写作手法;魔幻性;

Themagicfeaturesof"onehundredyearsofsolitude"

Abstract:

AsthetypicalLatinAmericanmagicrealismliterature,"onehundredyearsofsolitude"concentratedandanalyzednearlyahundredyearsofnationalhistory,cultural,heritage,andpsychiatricproblemsinLatinAmericathroughafictionalfamily.Theauthorseekstohaveeffectivelyblendedtherealityandmagic,historyandmyth,establishingamagicworldbythetruthandmysteryofwritingtechnique.Thereisamagicalwritingtechniquehidingbehindthemagicartof"onehundredyearsofsolitude",whichistorisethe100-yearcloseloneliness,desperationofLatinAmericantotheuniversal"thoughtofhumanexistencebythethemeof"loneliness"andamagicworld.Itcanbesaidthat"onehundredyearsofsolitude"isoneoftherepresentativeworksofmagicwritingtechniquesofar.Sinceitspublication,thereasonofitsstatusoftheliteraryworldisitsuniquemagic."Onehundredyearsofsolitude"embodiesthemagicinalmosteverywhere.Basedon"onehundredyearsofsolitude"appreciation,itisnotdifficulttodiscovertheauthor'suniquewritingstylethroughoutthewholetext.Themagicalcolorisfilledinthenarrative,thesetofcharactersandtheuseofsymbolism.Therefore,inthispaper,Iwillexploreandanalysisthemagicalnatureofitswritingtechniquesfromthewritingtechniquepointofview.

Key words:

GarciaMarcos;Onehundredyearsofsolitude;Writingtechnique;

Magic

 

引言

著名作家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在1967年面世以来给世界文坛带来一定的冲击。

加西亚·马尔克斯认为,“拉丁美洲的日常生活告诉我们,现实中充满了奇特的事物”。

因此他在发扬拉丁美洲流浪主义文学、拉美古印第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借鉴西方文学特别是现代派文学的创作经验,把神奇的现实与虚幻手法结合起来,将魔幻现实主义推向高峰,成为整个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

因为他的小说“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想象中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加西亚·马尔克斯得以荣获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百年孤独》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全书通过对虚构的马孔多镇近百年的沧桑历史作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地方,这种魔幻又富于逻辑的文学情节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小说的背景是以拉美文化展开的,主要核心内容是布恩地亚家族六代人的生活经历,对加勒比海岸国建一个小镇马孔多的创建与发展、衰败与灭亡的百年经历进行了描述,运用了魔幻的写作手法对哥伦比亚甚至是拉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反思,把整个家族与民族的孤独与悲伤进行了描绘。

马孔多从创建、发达到衰败、消亡的过程,象征了哥伦比亚和拉美大陆百年的兴衰史。

作者以此反映拉美民族的闭塞又停滞的生活状态,从而表现了他对拉美民族命运的焦虑和对其前途的探索。

在这座虚拟的城市中,马孔多人的百年之旅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

有的学者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称之为“拉丁美洲的《堂吉诃德》”,诗人聂鲁达盛赞马尔克斯是“继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

马尔克斯通过其魔幻的叙事手法与奠定了二十世纪诗歌与小说的发展。

《百年孤独》的马孔多是神奇、魔幻以及超自然现象融合的魔幻世界,通过对其品读,我们发现马尔克斯主要是利用魔幻的叙事内容、循环结构和想象、夸张以及象征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哥伦比亚甚至拉丁美洲的残酷现实,以唤起人们独立民主发展的意识,最终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中“喜剧色彩与魔幻意识构成了令人欣慰的幽默。

”[]马尔克斯的世界是魔幻不经的,魔幻意识始终呈现在他的作品中。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与探讨了《百年孤独》中魔幻的写作手法。

 

一、《百年孤独》魔幻的叙事内容

在《百年孤独》这部作品中同《百年孤独》这本书一样极具魔幻色彩的还有书中的许多行径怪异的人物,当这些神奇人物渗透到现实,使作品既有浓烈的现实生活气息,又充满他们的神秘亦极具魔幻色彩。

 

(一)魔幻怪诞的叙事情节

在此书中,始终处于一种真实的虚拟状况下,只有在深入分析状况下,才会发现真实世界的蛛丝马迹,现实生活的时间主要是通过线性结构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始终贯穿于马孔多镇的建立、发展、兴盛、衰败以及毁灭过程之中,在马孔多镇建立初期,满山荒芜,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的出现了邮局、电报,而后出现了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其最为鼎盛的时期开设得了公司,甚至差点拥有了飞机;这种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有着真实社会的影子;同时马孔多的党派之争、工人罢工、失败、遭受屠杀等都是对真实社会的讽刺与写照。

这种真实与虚幻融合的叙述方法使得小说更具有魔幻性特征与魔幻特征,也就是说,作者通过对马孔多小镇的发展与变迁写实的描写着真实的世界,但是对于布恩迪亚家族的叙述却是真真实实的虚幻。

作品中常有人鬼混杂的描写,打破生死界限,写死去的梅尔加德斯和普鲁登西奥•阿基拉尔等人因不堪忍受死人国的寂寞,又回到活人的世界,与活人交往。

多次死而复生的吉卜赛人梅尔加德斯,(喝下巧克力饮料后离地升空六英寸的尼卡诺尔神甫,善用纸牌算命的皮拉•特内拉,有异食癖、喜欢吃泥土的丽贝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鬼不分、扑朔迷离的写法与构思为小说带来了浓重的魔幻效果。

通过奇人异事和鬼神精怪的叙述来增强魔幻的效果。

让布恩迪亚的祖先和最后一位家族成员长出猪尾巴来;布恩迪亚的远亲丽贝卡,总喜欢偷偷吞吃院子里的湿土和墙上的石灰块,她有时可以连续几天不吃饭,就靠湿土和石灰块维持生命。

布恩迪亚家族几乎每一代的传人都会发生神奇的事情,晚年的霍·阿布恩迪亚可以与大树相伴,长期受到日晒雨淋而无不良反应;乌苏娜可以看见已经死去丈夫的身影,与丈夫交谈,甚至可以“伏在他膝上哭泣”;奥雷连诺上校拥有者可以将金属器械移动发出声响的特有功能;阿玛兰塔则可以精准的知道自己的死亡日期;美丽的姑娘蕾梅黛丝甚至可以坐飞毯飞上天空;阿玛兰塔·乌苏娜和奥雷连诺·布恩迪亚在最后预感到了自己家族的最后结局等。

(二)极具魔幻色彩的人物设定

《百年孤独》在家族人物类型的构造上完全打破了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法则限制,亦即反映生活实际状况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常识限制;它从现代主义一贯主张的创造性地描绘人物精神状态的原则出发,以近于天真、狂想的激情来塑造长篇小说的人物谱系。

作者在对布恩迪亚家族进行描写的时候,竭尽所能的对其后人安排了各种不同的特异功能;通过其对外辐射,逐渐的侵蚀着真实的世界,将马孔多小镇变为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神秘世界,其最终带个每个读者的信息就是马孔多的时间与世界是充满着魔幻、魔幻色彩的神秘所在,人们被神奇的马孔多所吸引,逐渐的忽略了那个具有现实感的马孔多小镇了。

《百年孤独》这本书一样极具魔幻色彩的还有书中的许多行径怪异的人物,当这些神奇人物渗透到现实,使作品既有浓烈的现实生活气息,又充满他们的神秘亦极具魔幻色彩。

作者通过魔幻的人为设定对真实人类进行影射,将这些离奇的生命体验行诸笔端,不免使作品有一股神秘之气。

离奇的人物故事设置一系列怪异的人物形象,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叙写了许多怪诞奇异的情节事件,借助于神话主义手法的介入,作者得以大胆的创造出一整套人物的谱系。

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它绚丽怪诞的形象谱系是小说引起惊异的一个地方,布恩迪亚家族充斥着“巨型”与“异类”的人物:

国王(布恩迪亚)、将军(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独裁者(阿尔卡蒂奥)、女族长(乌尔苏拉)、圣女(蕾梅黛丝)、老处女(阿玛兰妲)、环游地球的浪子(何塞•阿尔卡蒂奥)、寡妇和性欲狂(丽贝卡)、挥霍无度的通奸者(奥雷里亚诺第二)、工会领袖(阿尔卡蒂奥第二)、书呆子和玄学家(奥雷里亚诺•巴比洛尼亚),等等。

例如布恩迪亚这个人物在文章中就有着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与魔幻色彩。

老布恩迪亚可谓是整个马孔多的缔造者,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坚持,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他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整个地球“像一个橘子是圆的”,但是愚昧无知的人们却以为他疯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拉丁美洲的落后与闭塞,又彰显着拉丁美洲人们开拓者的坚韧不拔;在老布恩迪亚之外,最为突出的恐怕就是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了,他的身上有着不屈的烙印,他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乌尔苏拉的次子,在性格上秉持着浓重的“布恩迪亚风格”,他发动政变,却失败,他最爱的妻子蕾梅黛丝在孕期突然死亡;他有十七个私生子,每一个均在其赠送小金鱼之后死于非命。

他恐怕是整部小说着墨最多的一个人,他整个人生就是真实苦难与不敢苦难的拉丁美洲人民的缩写。

同时文章中多次出现的乌尔苏拉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百年孤独》中的女人们则具有另类的“魔幻”色彩。

一方面,她们总有一些让人无可理喻的习性,另一方面,她们的灵魂里总有着坚强而又执拗的意念,两方面和起来,就超越了寻常的女人!

如书中最了不起的女性第一代乌尔苏拉,她的身上就有很多魔幻因素。

她活了一百四十多岁,使他们家六代同堂,年青、能干的程度超越了时间;她在马孔多非常具有召唤力,阻止搬迁、阻拦儿子杀蒙卡多将军、照料整个家族,她的能耐超过了寻常的人;她失明后,没有让任何人知道,靠四种感觉帮助、摸索着做事;第五代乌尔苏拉——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她的性格非常古怪,是一个从灵魂里偏执、扭曲的人。

她的一生都像一个孤魂野鬼一样生活着。

在她生命的后期,在她生命行将结束时,她身上的魔幻色彩表现的尤为突出。

她同死神一起在走廊里缝衣服时看见它的。

她当场就认出来了,死神并没有任何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它是一位身穿蓝衣服的长发妇女,样子有点古气,阿玛兰塔将于傍晚离开人世并给死者捎带信件的消息中午前就传遍了马孔多。

她在布鲁塞尔留学多年,可以说是曾经与真实世界最近的人;在背井离乡多年以后,因为骨子里的血缘影响,最终回到了马孔多,但是此时的马孔多已经如风中的稻草,早已摇摇欲坠,她的丈夫无法忍受这个蛮荒之地,离她而去;最终他与自己的外甥结婚,生下传说中的猪尾巴儿子之后离开了那个对于她来说真真切切存在的魔幻的世界。

作者在整个人物设定中也充分的运用了魔幻色彩。

第一代乌苏娜,没有学识,不知道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只是通过自己内心的力量,生生不息;而第五代乌苏娜,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曾经与真实的世界最为接近,最后却与自己的外甥结婚生下了“猪尾巴”的婴儿,这不仅仅是基因上的返祖,也是思想、精神上的返祖。

蕾梅黛丝人物的设置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整个布恩迪亚家族中共有三个蕾梅黛丝,无论是第一代蕾梅黛丝、美人蕾梅黛丝还是最后的梅梅无一不是真善美的化身。

第一代蕾梅黛丝是上校唯一的爱,但是却红颜薄命,她是真爱的代表。

她是镇长的小女儿,她纯洁善良,她甚至抚养丈夫与其他女人生的孩子;美人蕾梅黛丝是唯一纯洁的所在,是“天使”。

在岁月流逝的过程中,她永远保持着自己的纯真,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对于她来说远不及鲜花来的可爱;她的世界是幸福的,是美好的。

她拥有惊人的美貌却不知,她是人们口中的红颜祸水,所有心存欲望与邪恶的人,在目睹她的美貌之后都会抛下伪装、自动死亡。

她对于自己的美、自己的能力毫不知情,每天天真如孩童般的一丝不挂的在院子中玩耍;人们认为她是一个空有美貌的傻子,恐怕也只有锐利的大校才明白她的大智若愚[]。

在整个马孔多灭亡的时候,全部的人包括已经离开过程这个小镇的霍·阿卡迪亚与阿玛兰塔·乌苏娜的尸骨还是与马孔多一起消失。

唯有做飞毯离开的美人儿蕾梅黛丝,她逃离了这个魔幻的世界,抓住花园中晒着的床单凌空升起,飞上了天,消逝在太空,这象征崇高圣洁的美是不能长存于污秽的人间的。

而第五代蕾梅黛丝,梅梅是爱情的化身,她有自己的追求,摒弃了血统、门第观念,有自己的爱人;在母亲的阻挠之下嫁给了她不爱的人,在生下第六代传人之后她再也不曾说过一句话,通用沉默的方式对抗自己的命运。

 

二、以循环的叙事结构渲染魔幻色彩

《百年孤独》中最具魔幻色彩的当属其独特的时空设置,它的时空概念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的直线式叙述模式,即按事件发展顺序进行写作,而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环形设置,打破时空界限,根据人物的心理时间安排情节。

在时间和空间的处理上,它常常借鉴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打破时间、空间的顺序和界限来增强艺术表现力,使笔下的事件、人物具有梦幻般的特征。

总的来说,《百年孤独》对马孔多小镇的大家族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近百年的故事进行了描写。

其故事的主线就是布恩迪亚家族几代人魔幻不经的生活经历以及马孔多小镇的建立于发展。

在小说的描写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直线性的时间轴,通过对布恩迪亚家族不同人物身上发生的在不同环境下的不断的出现相同的事件进行了描写,这种魔幻的手法打破了过去与现在、现在与未来的时间、空间界限。

作者马尔克斯在对事情进行描写的时候,通过周而复始的圆周循环开展、通过首尾相接将其全面的融合在一起。

这种具有魔幻性的叙述方式给人以强烈的冲击与震撼;“《百年孤独》如同一架历经百年的大风车,故事像大风车上的叶片,轮番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时间像是流逝的,又像是停滞的,凝在那儿,丝毫未动。

[]”作者通过风车的循环方式对人物、事情进行循环的描写,在风车中又无时不刻的进行着内在的循环。

这种“一反传统的并非按照时间顺序的叙事程式,而是以将来某一个时间为端点,从将来回到过去,把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混合起来,把残酷的历史现实抹上了神秘的色彩,从而打破了主观和客观的空间界限,为人物性格的刻画、作品艺术风格的发挥和主题的深化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天地。

(一)多重倒叙的时间魔术

在时间方面,过去、现在与将来相互重叠,大量运用插叙倒叙,并且基本不做提示和交代,这让作品的时序显得特别紊乱,读起来像坠入迷宫之中,理不清思绪。

例如在《百年孤独》中,作者将某一将来作为叙事端点,从将来回到过去。

“多年以后,奥雷里亚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多年以后”、“多年之后”、“许多年以后”是《百年孤独》的重要叙述语言,这既使时间轮回,也是制造悬念的手段。

这种既能瞻前,又可顾后的循环往复的叙事时序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圆圈。

作品中通过对马孔多小镇百年历史变迁描写的过程中,其时间始终都是在作者绕圈运动,似乎没有起点与终点,时间始终是循环腐蚀的,其骨子里、血液里流淌的就是一种魔幻。

魔幻始终充斥在整个马孔多小镇之中,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无限的循环。

马孔多小镇的时间主要是根据马孔多人的心理时间影响进行循环反复的发展。

这种时间有与真实世界的时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它也有原理真实时间之外的状态。

在马孔多小镇成立初期,人们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生活状态与内容,他们那个时候的时间概念就是日出与日落;当吉卜赛人的到来,扰乱了小镇的宁静,马孔多人们的坚守的时间观念与真实的时间产生了一定的冲突,这个时候的马孔多才真正的融入了世界的时间轨迹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马孔多人们在时间观念上有所进步。

同时当马孔多小镇感染了失眠症的时候,其时间轴又停止了。

马孔多人们也做过努力,霍·阿·布恩迪亚着手是始终在制造着无法制造的记忆机,但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始终无法摆脱时间的枷锁。

当吉卜赛人梅尔加德斯又一次的来到小镇,带来了特效药才使其又回到了真实的、正常的时间轨道之上。

这种循环往复式的叙事方法和结构加重了小说的魔幻性色彩。

(二)循环的人物姓名和宿命

《百年孤独》中小镇也同时间一样,没有开端也没有结束,其在“无中生有,自有至无”。

所以它的空间结构也是环形的,它像一个个封闭的圆圈,一环套着一环。

马孔多最初是一块荒芜的滩地,何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根据梦的启发在这里建立起了一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村落——马孔多。

在以后的一个世纪里,马孔多逐步由村落发展成了小镇、城市,经历了氏族社会、封建社会、被帝国主义压迫的殖民地社会,有过繁荣,也有过衰败。

但是,最终它却被一场飓风吹得无影无踪,凭空从地球上消失了,完成了从无到无的循环。

布恩地亚家族的世代延续,马孔多的百年发展都是徒劳,他们压根儿就没向前挪动过一步,而只是在原地转了一个圈。

这些循环是可怕而又无奈的,马孔多从建立时起就注定了只能是一个“镜子城”。

读者在思维的跳跃中随小说前行,荒诞、神秘、魔幻的体验就此产生。

 

三、增强魔幻性的艺术手法

夸张和荒诞是文学创作中常采用的写作技法,魔幻现实主义也经常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借助想象,抓住事物的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强调,甚至达到荒诞离奇,令人难以臵信的地步。

马孔多小镇的兴衰历程过程中处处充满了魔幻的色彩。

作家通过一系列大胆离奇的构思和想象,把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的现实生活和来自神话、传说的完全属于幻想性的内容糅合起来,运用夸张、荒诞等多种写法诠释作品的内涵,在百年孤独中,通过象征与夸张手法充分的彰显了百年孤独的魔幻性。

象征的本质是魔幻的、象征的表象确实在隐喻现实。

作者通过这种魔幻的叙述方式来对真实世界进行揭露。

在小说中通过对内战、党争以及人们思想的描写无一不影射当时的拉丁美洲。

可以说,马孔多近百年来的发展历史,就是对拉丁美洲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的发展变迁的描写.下面我们通过象征与想象与夸张来简述马尔克斯的具有魔幻意义的修辞手法。

(一)象征符号的运用

马尔克斯是一个想象力十分丰富的作家,他在想象的世界里确立自己和现实的审美关系,而他的想象主要是通过意象来表现给读者的。

意象是隐喻性很强的象征,他是艺术想象的载体。

在某种程度上,马尔克斯的创作呈现明显的意象化趋势,他超越了其他现代派作家纯粹的“形式主义”,超越了单纯的形象化描写,走向更深层次的意象化创作,以整体多义的意象引发读者更多的想象思考。

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人物或者事理,以表达深刻寓意和真挚感情的以物征事的表现手法。

首先,首先,从书名《百年孤独》具有十分明显的象征意味,它象征着一个世纪的孤寂和与世隔绝,象征着拉丁美洲近百年的社会历史现实。

这一百年是愚昧的、落后的,贫穷的、被压迫的,这些的根本原因恰恰就是封闭和孤独。

因此,以“孤独”作为拉美战后历史的象征意义十分贴切。

从全书的叙事手法来看,不断的循环、重复也象征着一百年的徒劳,一百年的虚幻、空白。

其次,色彩意象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中也是一个突出重点。

色彩本身没有情感,但由于人独特的知觉特性,当颜色与具体载体想联系时,意象效果更加明显。

小说中出现的最多的颜色是黄色,它的象征意义也是最复杂的。

印第安人视黄色为不吉利的颜色,被拉美人民视为凶兆。

黄色是金钱的颜色,因此马尔克斯友以黄色为一切离散、苦难、没落、失败、腐败和死亡的象征:

当老布恩迪亚离世的时候,小黄花飘落了整整一夜,天亮的时候整个世界几乎都是小黄花的世界;向俏姑娘求爱的外乡人送她的玫瑰是黄色的;偷看俏姑娘洗澡而摔死的外乡人流出的脑浆是琥珀色的;把美国香蕉公司送来的火车头是黄色的,带来了奴役、剥削和屠杀;墨尔基阿德斯被淹死死前“假牙上已长出开有黄花的水生小植物”;当梅梅的男友马乌里肖·巴比洛尼亚出现的时候,总会飞绕着一群黄蝴蝶,后来,他被子弹所伤,只能在床上等死;又比如“小金鱼”,象征着灾祸和毁灭:

当奥雷良诺上校送给自己17个儿子小金鱼之后,他们都惨遭杀害等。

作者把黄色作为腐败、没落、死亡、离散、失败和苦难的象征,加以铺天盖地的运用,如小黄花、黄蝴蝶、黄玫瑰、黄色的鱼(小金鱼)等,这些描写既强化了作品的主题,又渲染了小说的魔幻性气氛。

此外,布恩迪亚家族的开端与终结都与猪尾巴有着一定的关系,第一代家族创始人就是因为猪尾巴开辟了马孔多,而第七代后人也是因为近亲结合生出了带有猪尾巴的婴儿,在其被红蚂蚁吞噬之后,意味着整个家族近百年的历史被终结。

这种近亲结合,凸显了原始欲望的原罪,讽刺了现实生活中无知落后的状况,是整个家族发展、马孔多走向文明的制约。

这种悲剧的重演预示着整个马孔多的轮回,也隐喻了整个拉丁美洲的落后与蒙昧。

同时也对外来文明在对社会进行野蛮入侵中产生的变异进行了讽刺;婴儿的早夭与马孔多的消失是作者对过去的告别,对未来拉美走出孤独,走出混乱,走向独立、文明的希望。

这种畸形的返祖象征,也意味着人们将美好与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的愿望。

(二)想象与夸张的修辞手法

《百年孤独》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加重了“魔幻”的色彩,马尔克斯用种种魔幻的意象来反映并揭露现实。

《百年孤独》中夸张手法的运用有很多,这种手法以真实的时间与现象为基础,借助想象与幻想,夸大或渲染事物的特点,营造一种离奇感,从而加强艺术效果。

如写外部文明对马孔多的入侵:

“大伙惊异地看到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甚至连那些遗失很久的东西,居然也从人们寻找多遍的地方钻了出来,成群结队地跟在阿德斯纳两块魔铁后面乱滚。

”又如写到美国香蕉公司对这里的入侵,它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来进行的,那些美国人可以改变降雨规律,甚至庄稼生长的周期,书中说他们有着“上帝的威力”。

再如写夜晚的寂静,作品描写的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