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9317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docx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docx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

 

姓名尹志华

学号

学校安阳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老师房广涛

写作时间二0一四年四月

目录

 

论文摘要...........................................................................................................第三页

一、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想像和夸张…………………………...……...第三页

二、神奇事件充满了每个角落…...……………………………...…...第五页

三、错综离奇的叙述方式……...………………………………………第七页

四、象征手法的运用……...……………………………………………第九页

参考文献………………………………………………………………….第十一页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

尹志华2014年04月

摘要: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登峰造极之作,它突出地体现了“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特点。

获得了1982年的瑞典诺贝尔文学奖。

这既是一部把魔幻手法和展示现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巨著,也是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思潮中,成就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作品通过塑造非凡超常的人物形象,描写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运用奇异多彩的表现手法,将现实与非现实融为一体,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地区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使人从审美中获得一种极其强烈的荒诞真实感。

本文就《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

加西亚·马尔克斯拉丁美洲《百年孤独》魔幻

《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综合运用各种“魔幻”技巧,精心营造了一种魔幻的氛围,一个真实与虚幻、现实与超现实并存的魔幻世界,使读者的意念跟随他跳跃、升腾,穿越了时空的限制,混乱了思维。

作者通过“魔幻”这块跳板,含蓄而又深刻的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再现了拉丁美洲农村的落后面貌及拉美人民渴望跟上时代文明的开拓精神和热切而彷徨的心态。

一、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想像和夸张

夸张和荒诞是文学创作中常常采用的技法,《百年孤独》就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借助想象,抓住事物的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强调,甚至达到荒诞离奇,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马贡多小镇的兴衰历程过程中处处充满了魔幻的色彩作家通过一系列大胆离奇的构思和想象,把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的现实生活和来自神话、传说的完全属于幻想性的内容糅合起来,运用预言、夸张、荒诞等多种写法诠释作品的内涵,下面将一一进行介绍。

(一)马贡多作为《百年孤独》中虚构出来的一个小镇,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有着二十户人家的小镇,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居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种牧畜、勤劳善良。

然而小镇的宁静却被美国香蕉公司的到来所打破。

火车摧毁了世外桃源般的小镇的宁静,把外界中一些文化带入了与世隔绝的小镇。

马贡多从此喧嚣争斗,情欲横流,愚昧落后。

这里的人民在自己的家园里成了陌生人,他们费尽周折,想把马贡多建成一个人间福地,然而战争、孤独、健忘、贪婪、迷狂、缺乏爱心却使他们的这一梦想化为泡影。

这里的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因此,尽管后来他们中间有人终于识读出了羊皮书的预言,许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可最后均以失败告终。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描绘了马贡多小镇被刮上天空而消亡、俏姑娘雷梅苔斯抓住床单上天、蚂蚁吃掉长猪尾巴的小孩、天降黄花雨、锅里的水无火自沸等等。

(二)《百年孤独》中夸张手法的运用有很多,这种手法以真实的时间与现象为基础,借助想象与幻想,夸大或渲染事物的特点,造成一种离奇感,从而加强艺术效果。

如写外部文明对马贡多的入侵:

“大伙惊异地看到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甚至连那些遗失很久的东西,居然也从人们寻找多遍的地方钻了出来,成群结队地跟在阿德斯纳两块魔铁后面乱滚。

”又如写到美国香蕉公司对这里的入侵,它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来进行的,那些美国人可以改变降雨规律,甚至庄稼生长的周期,书中说他们有着“上帝的威力”。

再如写夜晚的寂静,作品描写的是如此微妙,连蚂蚁的叫声似乎都听得到,作者把它说成是“哄闹声”,蛙虫吃东西发出来的是“巨响”,就连野草生长的声音作者也没有放过,把它描写成“尖叫声”。

如写罢工者被杀害之后,政府用有200节车厢、3个车头的火车来运送这些尸体,夸张的数字,把政府的恶毒、残忍的面目清晰地揭露了出来。

这些看上去是魔幻的东西,实际上恰恰是拉美的现实特征。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全书最夸张的细节描写莫过于霍塞·阿卡迪奥死时,一股鲜血从门下流出,流过客厅,流出家门淌到街上,在高低不平的人行道上一直向前流,流下台阶,漫上石栏,沿着土耳其人大街流去,先向左,再向右拐了个弯,接着朝布恩地亚家拐了一个直角,从关闭的门下流进去,为了不弄脏地毯,就挨着墙角,穿过会客室,又穿过一间屋,划了一个大弧线绕过了饭桌,急急的穿过海棠花长廊,从正在给奥雷良诺·霍塞上算术课的阿玛兰塔的椅子下偷偷流过,渗进谷仓,最后流到厨房里,那儿乌苏拉正预备打三十六只鸡蛋做面包……他死后,尸体上的火药味一直不肯散去,人们用了各种办法,最后一直到很多年以后,香蕉公司的工程师给坟包上又加了一层混凝土,那气味才终于止住。

(三)荒诞写法的运用在文中也很常见,如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在军营开枪自杀时,远在马贡多镇的乌苏娅正在诧异牛奶怎么煮了那么久还没开,把炉上的奶壶盖揭开一看,里面满是蠕动的蛀虫。

她立刻感应到并惊叫说:

“他们把奥雷良诺杀死了!

”又如尼卡塔尔·雷依纳神父为筹集修建教堂的资金,喝了一杯巧克力,就自动升起,离地面12厘米。

这种违反常识不可思议的描写,加强了马孔多的神秘气氛。

作者在书中极尽想象与夸张之能,甚至不惜将现实与人物变形、扭曲,以达到他想要表达的现实目的。

“如果说现实主义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那么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可以比喻为社会的一面哈哈镜。

”这句话非常深刻、形象的道出了《百年孤独》中想象与夸张的现实意义。

首先,极度的想象与夸张使表达的效果更强烈,使读者印象更深刻。

其次,今天在我们看来是夸张的事物,在当时当地拉美农民心目中就是现实。

比如磁铁的吸引力对孤陋无知的农民来说绝对是神秘的,因此在他们心中产生那样的印象其实一点也不夸张,这就更深刻的反应了当时拉美农村的愚昧落后。

第三,非凡的想象力造成的种种幻想、幻觉从未脱离现实,作者只是借用魔幻的手法来揭露现实、描述现实,反映民族的苦难,使读者更深刻理解拉美现实的沉重。

二、神奇事件充满了每个角落

 在《百年孤独》中,神奇事件比比皆是,充满了小说每个角落,其中不乏对神话和传说的模拟。

(一)古印地安传说认为生活与死没有绝对界限,死亡是另一种“生命”,生命可以在残废中延伸。

亡灵也有情感,也有听、说、忆、思的能力。

被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一枪刺死的邻居普罗登肖·阿基拉尔死后总是在布恩地亚家里或气急败坏地找水擦洗伤口,或神情忧郁地在雨中徘徊,而且死后的他伤口依然在不停地往外冒着血,死人还能够“活着”;死人也需要朋友,也会问路找人,普罗登肖因奈不住孤独,迫切地想念起了自己的仇人,“他找了很久,他向里奥阿查的死者们打听过,向来自乌帕尔山谷的死者们打听过”,最终根据墨尔基阿德斯在地图上画的小点找到了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死人也会衰老,死人也可以和活着的人交谈,墨尔基阿德斯几次重生,死后还常常回到实验室指导奥雷良诺破解羊皮书,普罗登肖死后多年又老得“白发苍苍、动作颤巍巍”,还和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一直谈到天亮等等。

在马贡多,活人与亡魂的交往非常自然,就仿佛他们依旧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并且共同经历着生、老、病、死。

这种古老的印地安生死观无疑还带着原始的荒蛮和愚昧,但这一文化传统在此处的借用还旨在揭示一个事实,即马贡多人闭塞、落后、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

(二)同《百年孤独》这本书一样极具魔幻色彩的还有书中的许多人物:

吉卜赛人是《百年孤独》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他们的神秘亦极具魔幻色彩。

特别是其中的中心人物——墨尔基阿德斯。

书中一开始描写他数次带了“新鲜玩意”来到马贡多,对马贡多人来说是神奇而不可思议的。

没多 久他在新加坡沙滩上死于热病,他的尸体被抛入爪哇海最深处。

而之后,他却又出现在了马贡多,并定居了下来。

直到后来他下水找错了地方,又一次死在了水里。

这次死后他没有复活,但是他的灵魂却还是经常回来和布恩地亚家的人交流,他就像飘忽的阴魂,在现实里游荡,在阴阳间穿梭。

他和他的“科学”、他的羊皮书都对布恩地亚家族一代又一代的人产生了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他带来了科学的狂热,也带来了痛苦的无知。

他在科学的名义下,对马贡多一再嘲弄,却被马贡多的居民奉为神明。

他预言了那个家族无可逃遁的百年孤独的命运。

他死死生生,他穿越在生命与灵魂之间,他是人,亦是神或者说亦是魔。

《百年孤独》中的女人们则具有另类的“魔幻”色彩。

一方面,她们总有一些让人无可理喻的习性,另一方面,她们的灵魂里总有着坚强而又执拗的意念,两方面和起来,就超越了寻常的女人!

如书中最了不起的女性乌苏拉,她的身上就有很多魔幻因素。

她活了一百四十多岁,使他们家六代同堂,年青、能干的程度超越了时间;她在马贡多非常具有召唤力,阻止搬迁、阻拦儿子杀蒙卡多将军、照料整个家族……她的能耐超过了寻常的人;她瞎后,没有让任何人知道,靠四种感觉帮助、摸索着做事。

雷蓓卡从一出场就是神秘的,人们不知道她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她到底是谁。

她有啃嗜泥土的习惯,她爱起来轰轰烈烈不记后果,也是她给马贡多人带来了可怕的失眠症(后来演变成失忆症)。

她失去爱人之后的余生都像鬼魂一样的生活着,人们甚至不知道她是死是活。

她一生从未被人理解过,她亦从未像一个普通女子一样生活过!

 

阿玛兰塔也是一个具有魔幻色彩的人物。

她的性格非常古怪,是一个从灵魂里偏执、扭曲的人。

她的一生都像一个孤魂野鬼一样生活着。

在她生命的后期,在她生命行将结束时,她身上的魔幻色彩表现的尤为突出。

她同死神一起在走廊里缝衣服时看见它的。

她当场就认出来了,死神并没有任何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它是一位身穿蓝衣服的长发妇女,样子有点古气……阿玛兰塔将于傍晚离开人世并给死者捎带信件的消息中午前就传遍了马贡多……

(三)此外,《百年孤独》中还有着许多东、西方神话的影子。

比如,作者在讲布恩地亚父子去看冰块时写道:

“那里有一个浑身长毛、剃了光头的巨人,他鼻子上穿着一个铜环,脚踝上拴着一条沉重的铁链,正守护着一只海盗箱。

巨人一打开箱子,里面就冒出一股寒气。

”(这里就是引用的阿拉伯神话。

阿玛兰塔不停地织着裹尸布,白天织,晚上拆,这又是对《奥德修记》中奥德修斯的妻子拒绝求婚者行动的模仿。

吉普赛人带来的飞毯,人们坐着它可以在村子上空盘旋;俏姑娘雷梅苔丝抓着床单上了天,无疑是源于《天方夜谭》中关于飞毯的古老传说。

作者巧妙地对神话和传说进行了模拟,将人们所熟知的故事通俗化,把读者很自然地引入了一个神秘莫测的世界,使小说的故事更加神奇,魔幻色彩更为浓重。

精妙之处比比皆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浩瀚的人类历史文化长廊,在众多似曾相识的细节中感受着一个全新的整体。

同时,作者巧妙的通俗化手法也使我们意识到这并不单纯是神话、传说的借用和模拟,还是拉美那原始、荒蛮时代人们无知闭塞的真实写照。

三、错综离奇的叙述方式

马尔克斯打破传统的叙述方式,总是从一件事突然转向另一件事,或者从一个人突然转向另一个人,在时间和空间上跳跃腾挪。

例如文章一开头就这样写道: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短短一句话,实际上容纳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而作者显然是隐匿在‘现在’的叙事角度里。

”又如:

许多年以后,在正规军官命令行刑队开枪前一分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重温了那个和暖的三月的下午的情景:

父亲中断了物理课,一只手悬在空中,两眼一动也不动,呆呆的倾听着远处吉卜赛人吹笛擂鼓。

吉卜赛人又来到了村里,推销曼菲斯学者最新的惊人发明……这段话从现在的时间角度遥想将来某个时刻回忆现在的这个时刻,并转而继续现在时刻的发展。

为什么不用直叙的方式而非要在这时空上做文章呢?

在这种错综复杂却又有序可循的叙述方式中,我们不难发现,经过这样的叙述处理,我们在阅读时对这些段落、这些章节会更关注,更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在时空的错觉、在思维的跳跃过程中,产生了魔幻的感觉。

书中亦很多次出现这样的“许多年之后……”、“几个月之后……”、“几年以后……”,层层不断的制造着一个又一个新的悬念,让读者难以把握他的时序和思维。

在《百年孤独》中,不仅时空是不受限制的,在行为层面、在事件和人物上,《百年孤独》作为一部小说,它的叙述方式也是独特离奇、错综复杂的。

如布恩第亚家族总是一代又一代的重复着名字,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去研究羊皮书,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在和墨尔基阿德斯打交道;吉普赛人几次来到马孔多,而每一次居民都同最初一次一样被他们带来的东西耍得团团转。

首先,这一再重复的人名和一再重复的行为让人感觉仿佛生命在不停的轮回,朝着一个不可知的方向循环往复,一直到宿命的结局。

“时间在打转,人物在复现,事件在复发,世界在周而复始,万事万物都在循环运行。

”情节的循环往复、浓重的宿命色彩加强了魔幻效果,而作者之所以要在叙述方式上大费周章,目的也就是为了产生强烈的魔幻效果,而魔幻技巧的使用目的就是更强烈、更真实的反映现实。

其次,在《百年孤独》中,情节与人物再离奇,也都有始有终,它们的脉络还是循着现实发展。

打破常规的叙述方式是对司空见惯的事物的再创造,是对现实事件的异化处理,不仅制造了层层悬念,增强了趣味性,也使现实得以展开。

第三,马尔克斯糅合了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和本土神话传说的叙述方式,或将人物异化,或循着人物的心理轨迹叙述,或在时间上不断的跳跃和循环,“像外祖父母讲故事那样进行叙述”,从而使该书充满了魔幻色彩。

四、象征手法的运用

《百年孤独》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比比皆是,如马贡多小镇建立后,所有的人都患上了失眠症,人们将失去他们的记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在每一件物品上都标有名称以及用途。

例如挂在牛脖子上的牌子是这样写的:

“这是牛,每天早晨应挤奶以生产牛奶,牛奶应在煮沸后加入咖啡,配制牛奶咖啡。

”这难道不是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传统吗?

作品中人名反复出现和相同怪事的重复发生,如:

该家族中的男子不是叫奥雷良诺就是叫阿卡地奥;奥雷良诺上校周而复始地制作他的小金鱼,做了化掉,化了再做;阿玛兰塔为自己织裹尸布,日织夜拆;雷蓓卡闭门封窗,把自己关最关在房间里直到死亡;俏姑娘雷梅苔丝每天在浴室里整小时整小时地消磨时间。

这些无不给人一种压抑窒息的感觉,它象征着拉丁美洲这块闭塞的土地上人们落后的生存状态,极大触动了读者。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这部作品非常重要的“魔幻”技巧的体现。

象征的原像是魔幻的,象征的所指是现实的。

马尔克斯正是用这种魔幻的叙述、意象、人物来象征现实、反映现实、揭露现实。

首先,这部作品本身就象征着拉丁美洲百年来的孤独、沧桑的历史。

就象小说充满魔幻色彩的开头:

马贡多被描写成一个远古村落。

世界,一切都是刚开始,很多东西还没有名字,必须用手指指着说。

书中写到第一代布恩地亚通过望远镜、六分仪等工具,研究得出结论地球像一个橘子是圆的,全村人都以为他疯了。

这本是早就发现的真理,然而马贡多的居民却一无所知,反映了马贡多(或者说是十九世纪中叶前后拉丁美洲)的闭塞、落后。

小说接着用了很多的篇幅描写了布恩地亚·奥雷良诺参与自由党与保守党战争的经过,通过他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叶拉丁美洲长期战乱、争权夺利的史实。

小说最后三分之一描写了以美国香蕉园为代表的外国文明的入侵给马贡多(实际是拉丁美洲)带来的眼花缭乱、外荣内腐的情况。

马贡多一百年的发展过程,实际就是拉丁美洲广大农村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其次,作品中有很多隐喻非常深刻的象征意象也体现了魔幻色彩及其所带来的深刻意义。

如失眠症及由其引起的遗忘症,象征着“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和正在被大家忘记,并提醒人们别忘记历史和对历史的反思。

”而作者所描写的经历了各种变化的马贡多,正是多灾多难的拉丁美洲的象征。

“孤独”是书中最为深远凝重的象征意象。

百年世家的孤独行为隐喻了拉美沧桑、无知、彷徨的处境和历史。

最后的卷走一切的飓风是一种毁灭,也是一种摧枯拉朽的力量,一种致之死地而后生的觉醒,一种作者爱极而痛的呐喊!

毁灭给人以震憾的悲痛,让沉睡的灵魂也忍不住哭泣。

它象征着破旧的一切终将毁灭,新的时代就要到来!

第三,用魔幻的人物形象象征现实人类。

老布恩蒂亚对于整个家族乃至整个马孔多来说,是一位开拓者,一位先锋人物。

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对新的东西充满激情和渴望。

他充满了想像力,看到磁铁就想到用它来吸地下黄金,有了望远镜就研究天文,甚至想要一个天府之国,那里只要往地上洒一些神奇的水,人们想要什么果实,就能长出什么果实……乌苏娜是一个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坚忍慈爱、胸襟博大的伟大女性。

她理智、清醒,精于持家。

可以说,如果没有乌苏拉,则布恩地亚家族永远也不会有繁荣的时候。

这两个形象正象征着拉丁美洲的开拓者和拉美人民的开拓精神。

 作者极尽“魔幻”的技巧写作《百年孤独》,目的就“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以及社会现实,要求公众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拨弄的途径。

”“魔幻”的技巧运用,就是为了更深刻的反映现实,“引起疗救的注意”,避免历史再现。

“魔幻”是为了现实能更强烈的凸现!

作者马尔克斯说:

“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

”他一再强调《百年孤独》的现实性,因为“今天,在我们中间,还有着健忘症。

只要事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的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再想起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

”“与其说马贡多是世界上的某个地方,还不如说是某种精神状态。

”作者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他以魔幻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将拉美人的意识、信仰融入了现实,并以精湛的艺术技巧使之自然而然地同现实世界发生了联系,一方面作为映照现实的镜子,另一方面却成为了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阶梯。

这也正是其独特艺术魅力的根源所在。

 

参考文献:

1、《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著,范晔译南海出版社,2011年6月版

2、《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柳鸣九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版

3、《再论百年孤独中拉美民族文化的魔幻与现实》李学颖

4、《诺贝尔文学奖全集》,陈映真主编,(台湾)远景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1年

5、《魔幻现实主义及其他》安徒生·因贝特上海译文中出版社,1976年版

6、《加西亚·马尔克斯研究资料》张国培编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