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2461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6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

  7.《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2009]33号)

  8.《农业部关于认定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通知》(农计发[2010]22号)

  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决议)

  10.《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

  11.《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

  12.《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13.《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09-2015年)》

  1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2009-2015年)》

  15.《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

  16.《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17.《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质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

  18.《江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

  19.《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南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1.《南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22.《江西省统计年鉴》(2005-2009年)

  23.《南昌县统计年鉴》(2005-2009年)

  第一章南昌县概况

  1.1区位与地形

  南昌县系南昌市辖县,素称江西“首府首县”,位于江西中北部,地处北纬28°

16′~28°

58′、东经115°

49′~116°

19′之间,东西宽36公里,南北长77公里,全县国土面积1683平方公里。

南昌县从南、东、北三面环绕省城南昌市,东邻进贤县,南接丰城市,东北濒临鄱阳湖,西北与新建县隔赣江相望。

  南昌县属鄱阳湖平原地区。

全县地势平坦,呈南高北低的缓慢倾斜状,境内无山脉,仅有零星丘陵山地。

  1.2自然资源

  南昌县土地和水资源丰富,耕地为101万亩,占总面积的40%;

水域为81.5万亩,占总面积的32.3%。

境内水系发达,江河沟渠纵横交错,湖泊库塘星罗棋布,赣江、抚河、清丰山河流经境内,多年平均径流量872.9亿立方米,地下水涌量约为26万吨/日左右。

农业灌溉水资源丰富,发展渔业具有天然优势。

  南昌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全年平均气温为17.45℃,平均日照时间为1934.7小时,无霜期为276天,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20.9毫米。

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1.3社会经济

  南昌县2009年总人口9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81%,城镇化的程度较低。

劳动力37.4万人,农业劳动力21.2万人。

  南昌县综合经济实力居江西省第一位,在2009年的“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88位。

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5.3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8.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2.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5:

66.0:

20.5。

2009年南昌县财政收入24.1亿元,居全省99个县(市)区第一位。

南昌县已具备较强的工业反哺农业能力。

  1.4农业农村经济

  2009年,南昌县农业总产值59.3亿元,实现增加值34.5亿元,其中,种植业14.9亿元,林业0.2亿元,畜牧业12.7亿元,渔业6.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0.6亿元,分别占农业增加值的43.2%、0.6%、36.8%、17.7%和1.7%。

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71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9.48%,居全省第二位。

  1.4.1生产概况

  南昌县是江西省农业大县,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基地,自古称为“鱼米之乡”和“江南粮仓”。

农业以粮食、蔬菜、生猪和水产品生产为主。

  2009年,南昌县粮食播种面积183万亩,粮食产量81.7万吨,其中水稻产量81.04万吨,居全省第二。

南昌县已实现连续六年粮食增产,连续七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2009年粮食商品率为82%。

  2009年,南昌县蔬菜播种面积26.2万亩,蔬菜产量69万吨,居江西省第三位。

全年蔬菜产值10.7亿元,蔬菜商品率为85.51%。

  2009年,南昌县肉类总产量13.3万吨,其中,猪肉产量9.8万吨,牛肉产量2130吨。

生猪年末存栏68.04万头,出栏113.3万头,出栏率166.5%。

禽蛋产量9.7万吨。

生猪、家禽的年出栏率都高出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全省排名前列。

畜牧业全年实现产值248273万元,商品率为81.84%。

  2009年,南昌县养殖水面为16.2万亩,产量12.02万吨,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10.3万吨,捕捞水产品产量1.72万吨。

水产品全年实现产值91006万元,商品率94.71%,列全省第一。

  1.4.2生产条件

  近年来南昌县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十一五”以来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土地治理、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2009年全县旱涝保收粮田面积30多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7.51万亩,占到了耕地总面积的96.5%,灌溉水利用率56.2%。

  南昌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居江西省前列。

2009年,农机总动力123.35万千瓦,百亩农机总动力列全省第一。

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59.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1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

  第二章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

  2.1有利条件

  2.1.1优良的自然禀赋

  南昌县位于鄱阳湖平原,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发展机械化种植。

南昌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南昌县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而且灌溉水源丰富,有利于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发展高效农业。

生态环境好,具有发展无公害和有机农业的天然优势。

  2.1.2极佳的政策环境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七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十七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将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并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之一。

国家加大了对重点农产品生产区域的支持力度,南昌县被列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的产粮大县、《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冬春蔬菜重点基地县和《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生猪生产优势县,是重点支持对象之一。

国家农业政策和资金的倾斜为南昌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南昌县处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地带,被列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农业高效集约发展区,可以充分享受经济区在农业方面的优惠政策。

江西省、南昌市和南昌县也出台了大量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为南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1.3优越的区位条件

  南昌县从三面合抱省府南昌市,处于南昌市半小时经济圈内,随着南昌城市化的发展,将承接南昌市农副产品基地的转移,获取稳定的农产品市场和更多资金、技术和信息支持。

  南昌县处于承东启西、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连接着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两个重要市场。

南昌至上海、杭州、福州、长沙仅6小时路程,京福、赣浙,赣沪、赣闽、赣湘、赣粤高速公路均经过南昌县,105、316、320三条国道穿越县境,京九、浙赣、向乐、皖赣铁路主干线交汇于南昌县,使南昌县成为真正的黄金十字交通枢纽。

昌北国际机场与之眦邻,江南最大货运编组站坐落于县境内。

南昌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交织的立体交通网,为南昌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2.1.4较好的产业基础

  南昌县已形成水稻、生猪、蔬菜、水产四大主导产业,优势明显。

南昌县年产粮食16亿斤,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84.4万亩水稻生产基地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

蔬菜产量居江西省第三位,经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标准园的比重在全省所有农业县(区、市)中排位第一;

南昌县是国家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是全国重要的生猪调出大县,生猪产量全省第一。

南昌县是农业部10个重点渔业经济联系县之一,也是“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多次被评为“全省渔业十强县”、“全国渔业百强县”,水产品产量在全省排列第三,商品率列全省第一。

  南昌县农产品不仅有数量优势,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2009年,南昌县有“三品”认证产品31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3个、绿色食品183个、有机农产品89个,在全省名列第一,荣获“江西省绿色食品十强县”称号。

  南昌县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较高。

2009年南昌县共有各类龙头企业960多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4家,其中:

国家级3家,省级19家,市级72家。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42.8亿元。

龙头企业带动10万农户实现了订单式生产,对农户的直接带动面达到58.3%,年履约订单成交额61.25亿元。

至2009年底,全县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426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8家,市级示范合作社22家。

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连接起小农户与大市场,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的水平。

  南昌种植业、养殖业的规模化水平都处于江西省前列。

大户水稻种植面积占示范区水稻种植面积的10.3%,大户蔬菜种植面积及产量占全县蔬菜面积及产量的50%和53.6%;

畜牧业中生猪养殖规模化率77.51%,养殖规模化率81.37%,均排名全省第一;

水产规模养殖产量占全县总水产产量的38.8%,养殖规模化率全省排名第三。

规模养殖户标准化率达62.6%。

  2.1.5较强的科技支撑

  南昌县是农业部“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已建立“县、乡(镇)、村、户”四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可以依靠县农业推广中心、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村农技员以及村小组的科技示范户进行技术推广。

蒋巷现代农业示范园、南昌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江西黄马“两江”生态农业示范园正在建设和完善,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的示范推广。

南昌县与江西省农科院、江西农大等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保持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2.2问题与不足

  南昌县的农业发展水平虽然处于江西省前列,但是与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农业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全县标准农田面积不足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不利于机械化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抗自然风险能力弱;

水稻机插比率低,烘干技术和设备落后;

水稻、蔬菜和水产品产业化程度不高,缺少深加工和专业化物流;

农技人员技术和知识结构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蔬菜种植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薄弱,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各产业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物质循环关系,农副产品利用效率低,农业废弃物排放对环境的压力大。

  第三章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与目标

  3.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及“山江湖”综合开发大战略中,把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3.2基本原则

  ——坚持把粮食和主要“菜篮子”产品生产作为首要任务。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主要“菜篮子”产品供给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菜篮子”安全多做贡献。

  ——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前提。

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保护“一湖清水”,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严格控制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政府推动,多元参与相结合。

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和带动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主体间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合力。

  ——坚持机制创新和科技应用为根本动力。

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家庭经营的集约化水平和统一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强化农业技术集成应用,不断突破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3.3发展思路

  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为主线,以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为目标,做大做强粮食、蔬菜、生猪和水产四大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完善蒋巷、黄马两个园区,打造现代农业发展亮点;

实施基础保障、科技支撑、龙头牵引、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强化科技、质量、人才、信息四大支撑条件建设,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将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江西省现代农业展示窗口,国家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区。

  3.4发展战略

  ——基础保障战略。

统筹实施骨干水利、基本农田、良种繁育和农技推广、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物流等重大工程,按照田间设施齐备、服务体系健全、配套条件完善的要求,巩固提升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地位,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技支撑战略。

落实国家关于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部署,创新技术推广机制,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应用,切实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

  ——龙头牵引战略。

集中力量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质量和品牌建设,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连接、批发市场辐射等形式,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持续发展战略。

把节约和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放在突出位置,开展清洁生产,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实现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

  3.5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农业增加值达到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22元,年递增13%,农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主导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到90万吨左右;

规模化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重大突破,产业化组织化迈出新步伐,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节约型农业取得新进展,全面提升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产业化水平,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规划目标一览表

  

 

指标

单位

2009年

2015年

年均增速(%)

农业经

济效益

农业增加值

亿元

34.5

64

10.8

农民人均纯收入

6751

14022

13

劳动生产率

元/人

18780

33000

10

主导产

业规模

粮食生产能力

万吨

81.7

90

1.6

蔬菜产量

69

110

8.1

肉类产量

15

2.4

水产品产量

12.02

16

4.9

规模化生

产情况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万亩

6.6

7.2

规模化畜禽养殖率

%

77.5

2

规模化养殖水面面积

5.8

8

5.5

土地流转面积

12.8

20

农业基

础设施

标准农田面积

60

设施种植面积

4.8

9

标准化鱼池

农业科

技水平

良种覆盖率

99

100

1(累计数)

粮食单产

公斤/亩

448

500

1.8

农业机械

化水平

综合机械化率

59.6

70

农机总动力

万千瓦

123.4

220

产业化

组织化

情况

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数

11

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

426

800

农户入社率

0.8

3

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

42.8

150

23

质量安全

三品认证种植面积

87.4

三品认证养殖产品产量

2.2

5

节约型农业

发展情况

灌溉水利用率

56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50

30

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81

3.6

  3.6总体布局

  综合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市场区位、发展潜力和国家要求等因素,南昌县现代农业示范区选择水稻产业、蔬菜产业、生猪产业和水产养殖业为主导产业。

  总体布局为“一带两园三区”:

即建设环南昌绿色蔬菜产业带,完善蒋巷和黄马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发优质水稻主产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区和水产健康养殖集中区。

  

(1)“一带”:

环南昌绿色蔬菜产业带,重点包括三江、黄马、冈上、富山、向塘、塔城、武阳、八一、幽兰、塘南、蒋巷、南新等乡镇,功能定位为:

立足南昌市场,以标准园创建为抓手,加强“菜园子”生产基地建设,增强蔬菜产品供给能力。

  

(2)“两园”:

蒋巷核心示范园和黄马核心示范园,功能定位为:

蒋巷核心示范园以资源高效利用、延长产业链条为重点,努力打造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孵化器和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黄马核心示范园大力发展蔬菜等园艺产业,努力打造成为南昌市蔬菜生产供应和种苗繁育基地、有机茶种植与加工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3)“三区”:

优质水稻主产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区和水产健康养殖集中区。

  ——优质水稻主产区:

主要包括塘南、泾口、幽兰、南新、蒋巷、向塘、冈上、广福、黄马等乡镇,功能定位为:

以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为契机,稳定面积、强化设施、提升科技、主攻单产,进一步巩固国家粮食生产大县地位。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区:

主要包括冈上、向塘、黄马、幽兰、三江、蒋巷、塘南等乡镇宜养区,功能定位为:

以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为重点,加强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转变传统养殖方式,进一步巩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

  ——水产健康养殖集中区:

主要包括南新、蒋巷、塘南、泾口、幽兰、塔城等乡镇的大面积水域,功能定位为:

以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为着力点,突破良种繁育、技术服务等薄弱环节,提高效益,进一步巩固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地位。

  第四章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4.1水稻产业

  4.1.1现状与问题

  南昌县是国家粮食生产大县,是《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800个产粮大县之一,属于《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水稻优势产区。

2009年水稻播种面积181.02万亩,其中早稻82.91万亩、中稻5.35万亩、晚稻92.76万亩,双季稻占水稻播种面积的97%以上。

水稻单产每亩447.7公斤,全省排位第一。

水稻产量81.04万吨,全省排位第二。

水稻品种为超级杂交稻和常规优质稻,各占一半。

  近年来,南昌县不断加大了田间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引进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1)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初具规模。

截至2009年底,全县已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5.36万亩,建设标准粮田20万亩,旱涝保收标准农田数量达到30多万亩,占水田面积的比例达30%以上。

标准粮田的建设数量在全省处于首位。

  

(2)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高。

全县农机总动力123.4万千瓦,百亩农机总动力122千瓦,全省排位第一。

水稻机耕率87.7%、机插率4.7%、机收率72.6%,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9.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6个百分点。

  (3)规模化、产业化基础较好。

南昌县经营水田面积100亩以上粮食种植大户有550多户,经营耕地总面积超过10万亩,规模化种植比例超过10%。

拥有昌碧米业、三江顺发米业、中粮(江西)米业等10家绿色食品大米加工企业,年加工粮食56万吨。

  (4)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全县有37个大米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其中“昌碧牌”大米2008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有84.4万亩水稻生产区域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

  但是,南昌县水稻产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田间基础设施还有待加强,尚有近70%稻田未达到旱涝保收标准,单产水平不高。

制种基地规模偏小,优质常规稻种子供应不足,新品种推广速度不快。

工厂化育苗刚刚起步,种子质量检测手段有待加强。

机械化插秧比例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稻谷收获后烘干处理能力不足。

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需继续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机械化、规模化、组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