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9624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0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项目建成后可年产绿色食品名优绿茶3.6万公斤、普通茶80万公斤,承担我省茶叶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示范任务。

1.1.7建设任务

1.引进新一代茶树良种,完善母本园品种结构,建设标准化新茶园基地,优选新一代适用性良种,繁育新品种茶苗,满足市场需求。

应用良种繁育新技术,节省成本,扩大良种繁育规模,推进全省茶树良种化进程。

2.以现有生产基地茶园为基础,因地制地引种其它植物,营造良性茶园生态。

通过改造或更新老茶园,配套路、沟、渠、蓄水池、喷灌、防护林等设施。

从土壤改良、配方施肥、茶园管理机械化,配套茶园耕作机械、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设施等方面入手,通过引进吸收新技术,形成建设高效、安全、优质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的技术体系,完成标准化无公害茶园示范生产基地和丘陵地区有机茶种植模式示范生产基地建设。

3.按照清洁化加工技术规程要求,以全程清洁、低碳、优质、高效、安全为目标,改建和新建名优茶加工厂和大宗茶加工厂各一座。

引进名优茶清洁化生产流水线1条、大宗茶清洁化生产流水线2条。

集成和推广茶叶生产新技术,实施机械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满足提高全省茶叶生产技术水平、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的需要。

1.1.8建设内容和规模

总体规模:

建设标准化复合生态茶园2000亩、建设标准化茶叶质量检验室218.28平方米及相应的检测仪器设备、改扩建3488平方米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房及相配套的清洁化加工流水线三条。

1.建设标准化茶叶质量检验室218.28平方米及相应的检测仪器设备。

2.建设标准化复合生态茶园(含防护林、隔离带)2000亩,种植林木10000株,修建机耕道路10km,安装太阳能杀虫灯40盏,建造容量100吨水塔一座,埋设并安装Ф160PVC水管约1000m,建造小型灌溉泵站一座,安装高效生态示范茶园节水灌溉系统100亩。

3.新建和改建标准化茶叶加工试验厂房3488m2,其中:

改建名优茶加工试验厂房800m2、新建普通茶加工试验厂房2688m2;

新建厂区水泥路面800m2及厂区环境绿化美化。

4.安装三条茶叶清洁化加工流水线,其中:

在名优茶车间安装一条日(按10小时计算)产量为500公斤干茶的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流水线,在普通茶车间安装两条日(按10小时计算)产量为8000公斤干茶的多茶类清洁化加工流水线;

添置400KVA变压器一台及输电线路。

1.1.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900万元,建设项目工程总投资820万元,占总投资的91.1%;

其中:

建安工程投资253.3万元,占总投资的28.2%;

田间工程投资130万元,占总投资的14.4%;

仪器设备投资436.7万元,占总投资的48.5%。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0万元,占总投资的4.45%;

预备费40万元,占总投资的4.45%。

本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地方共同承担,江西省属中部地区,按照1:

0.2比例落实所需资金。

申请中央财政投资4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自筹100万元。

建设资金分两年使用。

1.1.10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各级各类无公害绿色食品茶叶83.6万公斤,其中名优茶3.6万公斤、普通茶80万公斤;

实现销售收入1360万元,实现利润172.8万元,上缴利税673.20万元。

项目建成后正常运行的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6.05年,投资利润率为19.2%,净现值为606.57万元,净现值率为67.39%,内部收益率为20.04%。

本项目建设不仅可以加快我省茶叶产业标准化进程,对开展标准化茶园创建活动和发展低碳经济也起到良好的示范与巨大的推动作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良好。

1.2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2009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储备的通知》农办计[2008]45号文;

3.《全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

4.《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5.《江西茶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

6.《农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格式及要求》;

7.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8.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规程;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新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小康的战略举措,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是适应农业科技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国家农业部、科技部及其他相关部门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在2001年分两批确定了3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组织指导、着力支持下,园区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我国已有各种类型农业科技园区总数有3000多个,这些园区为所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信息、新管理模式,展示了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农业部在近几年连续组织了全国各地主要农垦区的农作物标准化示范基地的申报和创建,取得了很大成绩,在2010年,将继续大力推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设项目的推动,要求每个省组织相关园区申报,并由国家、省和园区共同配套资金进行农产品标准化设施的建设。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是江西省农业厅的直属园区,多年来一直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进行大力支持,倾力打造江西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并在2008年初步启动了园区的建设,具备了很好的基础条件,适于申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项目的实施,可引导江西省茶业经济由土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对提高江西省茶叶加工的清洁化和标准化水平起到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项目充分利用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的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努力解决江西省茶叶标准化生产面临的新问题,农业发展定位于高科技、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通过引进、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发展有江西特色的茶叶产业。

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2.1有利于充分发挥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环境优势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南昌市南面南昌县黄马乡,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高低起伏,有山地,也有水面,有开阔的平地,也有幽静的谷地。

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基本同季节。

年平均日照时数1725.9小时,日照率43%,气温17.6度,降雨量1531.7毫米,平均风速2.5米/秒,无霜期275天,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适合植物生长。

丘陵岗地主要为第四系红壤土,土层深厚,质地坚密,耕地土壤PH值为5.5~6.5,土壤容量为1.46克/立方米。

经过多年改良,养分较充足,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园区各类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区内植被覆盖率85%以上。

现有园林绿化苗木5000多亩,生态景观较多,已有以美国红枫为代表的观赏植物,以樟树为代表的芳香植物,以棱角山矾为代表的珍稀树种等植物共800余种;

其中有苗木5000亩,有2116亩生态茶园、150亩生态桑园、642亩四季果园、800余亩水面等。

另外,人工栽培的植物有:

苗木品种197种(其中色叶树种50种),茶树品种66种(资源248份),桑树品种150种,果树品种60种,此外还有许多花卉及中草药类野生植物,植物种类共计约800多种。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良好的区位条件和环境条件,为发展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建设有利于园区的进一步发展。

2.2.2有利于充分发挥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产业优势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建成了2000多亩高产示范茶园,拥有茶树品种256份;

5000多亩的观赏植物展示园(樱花园、紫薇园、玉兰园、海棠园、茶花园、桂花园、槭树园等),拥有苗木品种220个;

500多亩的百果园(梨园、桃园、桔园、杨梅园、石榴园、柿子园等),拥有果树品种60个;

100多亩的桑园,拥有桑树品种150个;

300亩的草莓园。

园区拥有成规模景观苗圃、生态观光茶园、果园、水产、桑园等以企业为运作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其中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茶厂、江西井冈蚕种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金乔园林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在省内外具有较大的知名度。

园区并于2007年成立了以旅游为主营业务的江西昌南生态园有限公司。

因此,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的产业优势,并将它们提升到更高的档次和水平,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2.2.3有利于加快江西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着眼于农业的比较优势,江西省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高起点调整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加快发展名特优品牌农业,已在江西省各级领导和群众中形成了共识。

本项目的实施可为江西省茶叶的标准化建设和推广进行良好的示范,并通过农产品标准化设施的打造、农产品标准化基地的建设,为江西省提供茶叶的最新种植技术和高效农作物的生产示范技术,为江西省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奠定基础,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大力发展优质品牌农产品生产,并发挥项目建设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带动项目区农民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通过加强项目示范和推广功能,可以全面提高江西省农业生产的高新科技含量和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地方财政和农民的经济收入,以坚实的基础应对21世纪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挑战,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2.2.4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江西的农村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已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农民生活基本实现了小康,并开始向富裕迈进。

因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效益,已成为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近年来随着全省效益农业的发展,江西省农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成效初现。

但总体看来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产品科技含量仍较低,农产品安全与标准水平有待加强。

因此只有大力依靠高新科技,通过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发展优质、安全、高效农业,才能全面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化升级,本项目的建立必将大大促进江西省的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以适应新形势、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

2.2.5是振兴江西茶叶产业的需要

江西是我国主要产茶省之一,茶叶是江西省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近几年,江西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7年达到81万亩,种茶效益也在不断增长,茶叶产值达到5亿元左右。

客观上来说,这个产值还是比较低的,全省投产茶园亩产值才1000元左右。

江西茶产业优势区域特色非常明显,但由于良种化率低、初加工设备落后、机械化水平不高,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

随着江西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当前茶叶产业正处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的重大变革时期。

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重振茶产业的发展战略。

2.2.6是全面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全社会对环境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

2002年我国通过并实施的“清洁化生产法”,是对整个工农业生产提出的一项法律,但对茶产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清洁化生产是引领新世纪茶产业走向绿色、健康、安全、优质的重要步骤。

清洁化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茶叶生产的全程清洁化包括茶园环境、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和茶叶产品的包装、储藏、销售的清洁化。

茶园环境的清洁化包括种植前的环境选择和种植后的茶园周围环境绿化及种群的多样化,茶树种植的清洁化是要用精细农业的理念来进行茶园管理,茶叶加工的清洁化是卫生的茶厂环境和精湛的加工工艺。

本项目实施的复合生态茶园和标准化茶叶试验加工车间及相配套的清洁化加工流水线建设,对推动茶叶清洁化生产,提高卫生安全质量水平,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发展政策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茶叶经过数千年被人类不断认知的过程,已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和商业、文化价值。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茶产品结构正朝优质、绿色、有机及多样化方向发展。

江西产茶历史悠久,茶叶是我省丘陵山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茶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地方财政的支柱。

茶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有较大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

江西省委、省政府对重振茶产业高度重视,把茶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十大农业产业之一。

《江西茶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全省茶叶产业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

茶树种业体系的建设和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标准化建设,作为振兴江西茶叶的排头兵,是江西茶叶振兴工程的重点建设工程。

2.3.2茶叶清洁化加工流水线的成功开发与应用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条件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产茶大国和第三出口大国,《食品卫生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已经成为茶产业必须遵守的法律,安全卫生是茶叶品质的首要指标,清洁生产是安全卫生的基本保证。

在2002年末,我国在茶叶生产中提出了清洁化生产的理念,到2007年,茶叶清洁化生产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建立了一批符合清洁化要求的加工企业,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茶叶清洁化加工流水线是从投入料到加工好出料能连续流水进行、中间不需人力辅助搬运和上下料、只需人工调整工艺参数的加工生产线,是近几年为了达到清洁化生产加工要求而开发应用的先进技术设备,茶叶清洁化加工流水线的成功开发与应用,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条件。

2.3.3雄厚的技术力量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项目承担单位茶叶专业技术队伍雄厚,吸纳了我国各主要高等教育学府培育的茶叶专业人才,目前已拥有茶叶科技干部50余人,有茶叶方面研究员1人、副高技术职称人员10人、中级技术人员15人,茶叶专业本科毕业的大学生20人,这些人员分别被分配在茶叶科研、茶叶经营管理、茶叶生产等不同工作岗位上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2.3.4已建立的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

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建设严格依据规划设计,按照“总体开发,分片打造,逐步完善”、“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边建设,边开放”等原则,对原有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完善优化提升,重点完善和打造了生态观光茶园、果桑园、观赏植物展示园、制茶体验车间(绿韵茶坊)、蔬菜瓜果展示园(温室大棚)、果业展示园(百果园)、草莓园、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园、农机展示馆、水产展示园(渔乐苑)、畜牧展示园(生态养猪示范)和农作物品种展示鉴定站(白浪湖度假村)等园区,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3.1国内外茶叶生产、消费及市场需求分析

3.1.1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茶叶生产经历了4个发展时期。

一是快速扩张期(1949—1969年),这一时期以垦殖、扩大面积为主;

二是稳定发展期(1970-1979年),稳定扩大茶园面积,着力改善茶园结构,努力提高茶园单产;

三是效益提升期(1980-2002年),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茶叶生产发展摆脱了单纯依靠扩大面积来增加产量之粗放型增长轨道,进入了通过提高单产和开发名优茶增加茶叶效益的新时期;

四是全面发展期(2003年至今),面积从2003年的120万hm2增加到2007年的153万hm2,总产量从2003年的71.93万t增加到2007年的114万t,这一时期,茶叶结构和区域布局趋于合理,科技含量增加,茶园单产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水平显著提升,效益大幅增长,茶叶产业化进程显著加快,茶文化日益兴盛,中国茶业进入了从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业发展的过度时期。

名优茶取代大宗茶成为茶产业的主导产品,大大提升了茶叶的质量和效益。

1978年以来,名优茶发展经历了传统名茶挖掘、恢复、试制时期(1978-1983年)和新名茶研制、创新、示范、推广时期(1984年以后),名优茶热持续升温,高速发展。

2007年全国名优茶产量达43.5万t,比1991年增加15倍,名优茶产值约240亿元,比1991年增加近30倍;

名优茶产量比重由5%上升到38.2%,产值比重由21%上升到80%。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深厚茶文化的挖掘与弘扬,中国茶叶消费增长潜力较大。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茶叶需求,必须持续稳定地发展茶叶生产。

要在稳定现有茶园面积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单产、提高效益,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部提出,力争到2015年单产比2007年提高30%,达到每亩65公斤,打造一批亩产值5000元以上的高效茶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60%,茶叶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其中名优茶产值占总产值的80%。

3.1.2茶叶消费状况及需求趋向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间,茶叶一直是短缺产品。

为了增加茶叶出口创汇,政府对茶业确定“保证边销,适当增加内销,积极扩大外销”的方针政策,国内茶叶消费受到抑制。

1978年以后,茶叶产量增长较快,内销市场逐步放开。

到1984年茶叶内、外销市场完全放开,实行议购议销。

茶叶内销量从此快速增长,1978年茶叶内销量为18万t,2000年提高到45.6万t,2006年则达到66万t,2007年则达到74万t;

1978年中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只有0.2kg,2000年增加到0.36kg,2006年达到0.45kg。

从消费茶类看,中国茶叶消费以绿茶为主,消费量逐年增加。

2006年绿茶消费量为38.5万t,占国内茶叶总消费量的58%;

乌龙茶与花茶消费量已经接近,各为8万t左右,各占国内茶叶总消费量的12%;

红茶消费量为1.5万t,约占国内茶叶总消费量的2%;

其他包括紧压茶、普洱茶、白茶、黄茶共10万t,占国内茶叶总消费量的15%。

各类茶叶中,名优茶是消费的主流,1990年名优茶消费量不到3万t,现在年消费量已超过40万t,年均增长18%,目前名优茶消费已占国内整个市场份额的60%左右,销售额占到85%以上,说明目前中国茶叶消费市场仍是名优茶的天下。

茶叶对人体有特殊营养保健作用已日益得到世界各国消费者的认可,随着人类保健意识的增强和饮茶有益于人体健康知识的普及,茶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中国茶叶出口呈稳定增长态势。

2006年全国茶叶出口量28.6万t,比2000年的22.8万t增长26%,约占世界贸易量的23%,是世界第三大茶叶出口国。

目前,中国茶叶出口已占到总产量的28%,2006年出口额达到5.47亿美元,比2000年的3.47亿美元增长58%,出口均价也由2000年的1.52美元回升到1.9美元,2007年出口均价达到2.1美元。

目前,全世界有54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茶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茶叶,世界年茶叶贸易量为140万吨左右,其中绿茶占15%左右,我国出口绿茶占世界绿茶贸易量的80%,从国内市场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丰厚茶文化的挖掘与弘扬,绿茶年消费增长率在5%以上,名优茶年消费增长率在10%以上;

加上北方绿茶市场的逐步扩大,做工精细、品质优异的绿茶特别是名优绿茶多年来受到市场的青睐。

目前虽然在国内外绿茶市场中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但由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市场价格优势明显削弱,因此要持续保持茶叶产品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改良茶树品种,从根本上提高茶叶品质。

茶树种业体系的建设在3个方面为进一步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提供必要条件:

一是为茶树良种推广在繁育数量上提供了保证,二是为新品种的选育满足市场与生产发展的需要提供保证,三是通过科技创新为品种品质的保持提供必要支撑。

第四章项目承建单位的基本情况

4.1单位性质与职能

本项目执行单位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是融蚕桑、茶叶科学研究、科技服务、农业良种繁育、优质农产品生产经营示范为一体的省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

本所地处南昌市郊,距南昌市仅35公里,驱车只需40分钟,北靠320、316国道,上海至云南瑞丽的高速公路穿过本所并设有大型互通立交通道。

全所占地面积11271亩,并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其中苗木5000亩,茶园2116亩,桑园150亩,果园642亩,水田870亩,水面1000亩。

4.2机构设置及职责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已形成蚕种、茶叶、绿化苗木、果业、旅游等五大规模产业,组建了江西井冈蚕种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农业厅蚕种供应站)、江西省茶树良种繁育场(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茶厂)、江西金乔园林有限公司等企业(或公司)。

所下属企业在经营管理体制上基本完成了股份制公司化改造,实行产业化经营,形成“公司+基地+农工”产业化模式,企业盈利能力强。

2008年农科教发[2008]10号文件确定了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南昌综合试验站建设的依托单位。

我所一边注重搞好蚕桑茶叶科研开发与服务;

一边重视蚕桑、茶叶、苗木、果业等农业基础产业的发展;

同时紧紧抓住江西省《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有利时机,整合全所良好的农业生态、产业资源,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

园区从2008年启动建设一年多以来,在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组织指导、大力支持下,园区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了“八园一馆一村”(生态观光茶园、果桑示范园、现代观赏植物展示园、蔬菜瓜果展示园、百果园、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园、现代渔业展示园、现代畜牧展示园、农机展示馆、白浪湖度假村),并于200年9月20日开园迎客。

自开园以来,国内外许多领导和专家来到该园参观考察,对该农业科技园良好的产业示范和优美的农业生态景观尤其是生态观光茶园给予高度评价。

目前,省农业厅已将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交到省委省政府层面,受到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成立了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分管农业的陈达恒副省长担任组长。

形成了江西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与生态科技示范园,实现了经济、生态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以科技开发促进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4.3人员状况

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1人,其中:

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53人。

现有职工280人,茶叶技术工人230人,科技干部50人,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26人。

4.4主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