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4975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片段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______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______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______望洋兴叹______

(1)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横线画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

(3)“望洋兴叹”一词意思是:

______。

和它意思相近的词有______,引号在这里表示______ 。

(4)人们“热爱海洋”,因为______;海洋“喜怒无常”的“怒”表现在______。

(5)人们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要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请你设计一条保护海洋环境的宣传标语,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2.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

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

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1)从上边的数据调查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2)反对者认为现在有了电脑,能不能写一手好字已经不重要了,你认为呢?

为什么?

3.现代文阅读

怀念母亲(片断)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待(dāi   dài)______  频(pínɡ    pín)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寝不安席:

______

②频来入梦:

______

(3)片断中最后一句“这个母亲”指的是______ 。

(4)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想表达自己(    )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

“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②“那怎么——”

   ③“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④_____碰壁_____我说_____您怎么会碰壁呢_____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_____

   ⑤“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⑥“哦!

”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⑦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2)概括一下选段的题目(不超过四个字)。

(3)第④自然段的标点符号依次是:

______。

(4)文中有一个词语表示“一下子明白过来”,这个词语是______;另外,______,______这两个四字词语也有“一下子明白过来”的意思。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

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说:

“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

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

(1)本文用“//”分成了三段,请写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2)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简要写在下面。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上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

“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

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

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

“打得好!

”鲁达骂道:

“直娘贼!

还敢应口!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

鲁达喝道:

“咄!

你是个破落户!

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

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

汉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醋钵儿

绽放

钹儿

铙儿

(2)画出文中三个精彩的比喻句,说说好在哪里。

(3)本片段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鲁达(提辖)教训恃强凌弱的恶霸镇关西的故事,读了这段精彩的描写,说说你对主人公性格的认识。

(4)文中“洒家”是鲁提辖对自己的称呼,你还知道古代人们对自己有哪些称呼?

列举出来。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次日,悟空驾起筋斗云,又来到翠云山。

他变做一个小虫儿,从门缝里钻进去,躲在茶沫下面。

铁扇公主喝下茶水,孙悟空已到她的肚子里。

孙悟空在里面脚蹬头撞,铁扇公主疼得满地打滚,大喊饶命,忙将芭蕉扇给了悟空。

   悟空满心欢喜,拿了扇子,来到火焰山。

他尽力一扇,谁知火焰竟然烘烘腾起;再一扇,火更大了;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

悟空方知扇子不是真的,自己被铁扇公主骗了。

   孙悟空大怒,叫来猪八戒,又请来众神,把一座翠云山围得水泄不通,孙悟空与牛魔王展开了一场恶战,直杀得岭动山摇,天昏地暗。

牛魔王抵挡不住,大败而逃。

铁扇公主连忙把真芭蕉扇献了出来。

   孙悟空拿着扇子,走到火焰山,用尽气力扇去。

只一扇,那火焰便灭了;又一扇,清风微动;再一扇,细雨霏霏。

孙悟空连扇了七七四十九扇,大雨哗哗而下。

(1)填空。

这篇故事选自长篇小说______,作者是______。

(2)用“竟然”写句子。

(3)解释词语。

①水泄不通:

②天昏地暗:

8.下侧是一幅图书广告宣传画。

观察画面后回答问题。

(1)这则广告介绍的书名是《______》。

(2)出版社编写这套书的用意是:

______。

(3)“100%精品”说明这套书______;“75%价格”说明这套书______;两个意思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______。

9.音乐课上,师生正在欣赏四川民歌《川江号子》,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老师叫醒他说:

“你怎么把《川江号子》听成了《摇篮曲》?

”学生面带愧色,却不失幽默地自我解嘲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老师的言外之意是______。

(2)如果你是那位学生,你解嘲的话是______。

10.读短文,做习题。

小蓝裙的故事

[美国]彼兰特

   多年以前,一个小镇的小学来了一位新老师。

   开学时,老师就向小朋友们宣布,这个学期谁最努力,对班级贡献最多,老师会亲自做一件礼物送给她。

   学期结束时,有个小女孩得到了老师做的一条小蓝裙。

   小女孩很高兴地跑回家,穿上小蓝裙给妈妈看。

妈妈却觉得有些不对劲。

原来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

   于是妈妈给小女孩梳洗,换上干净的衣服。

哇,好一个漂亮的小公主!

小女孩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小女孩和妈妈都很高兴。

   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觉得不对劲了。

原来,平时不注重整理,家里乱糟糟的,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于是母女俩一同收拾屋子,一个下午的工夫,家里焕然一新。

   傍晚,爸爸回家,一进门就急着往外走,以为进错门了。

   第二天,爸爸看到杂草丛生的庭院与整洁的家很不协调,于是决定整理庭院,粉刷墙面。

三天后,一栋整洁亮丽的房屋出现在街道上。

   邻居们看到他们的房子如此干净整洁,觉得自己住的地方不对劲。

一个月后,一条整齐洁净的街道出现在这个城镇上。

(1)第五自然段中与“乱糟糟”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是______。

(2)第三自然段中,“不协调”具体是指(   )。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

11.祖先的摇篮(节选)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1)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

(2)“祖先的摇篮”中“摇篮”的意思是(   )

(3)“祖先的摇篮”具体指的是______。

12.阅读《秋天的雨》,按要求回答问题。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shàn shān)子,扇(shàn shān)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pín píng)频点头。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扇______(shàn shān)子       扇______(shàn shān)哪扇哪

频______(pín píng)频点头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3)请你找出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紫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才将秋天的雨描绘得如此美丽,请从短文当中找出比喻句和拟人句各一句。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围住一群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然能准确认清前进的方向。

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

蚂蚁还能根据气味认路。

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

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球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画断,蚂蚁就迷路了。

(1)在横线上给短文加个题目。

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分辨______ 仍旧______ 借助______

(3)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写下来。

(4)读了短文,我们知道蚂蚁认路一靠______,凭借______辨别方向。

二是根据______认路。

14.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而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一碧千里:

______。

②柔美:

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文中划线的“绿毯”“白色的大花”分别指的是羊群、草原。

②“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是指草原辽阔无垠,却并不空旷,绿得实在,绿得动人。

③这段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与赞美。

(3)作者说“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作者惊叹的原因是(   )

(4)作者看到了草原后,为什么说“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5)“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中“翠色欲流”一词的“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你说说理由。

1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选出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选出对《伯牙绝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闻鸡起舞

   晋朝时,有一位志士名叫祖逖,他和刘琨是好朋友,当时,战乱频繁,国家有难,人们互相激励,立志报效祖国。

   有一天,天还很黑,鸡却提前叫了。

祖逖惊醒后,忙叫起正在酣睡的刘琨,一起在月色下舞起剑来。

经过长期的练习,他们终于练就了一身硬本领,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这就是“闻鸡起舞”的由来。

这个成语比喻有志为国效力的人奋起行动。

(1)先写出划线字的意思,再说一说闻鸡起舞这个成语的意思。

闻鸡起舞:

闻______;舞______。

意思:

______。

(2)现在人们常用“闻鸡起舞”来比喻什么?

在文中找出来。

17.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嘴直截我的脸。

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

吃的呢,简直没有。

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

我再也受不住了!

……我给您跪下了,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

(1)老板、老板娘是怎样对待凡卡的?

从文中找出表示他们动作的词。

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下列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打发______②打酒______③挨打______

A.殴打     B.举、提       C.买     D.派,命令

(3)这一段中凡卡向爷爷诉说自己的遭遇,概括起来是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

(4)朗读画线的句子时应该用什么语调和情感?

______

(5)读了这段,你想对凡卡说些什么呢?

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张开—______    仔细—______    美丽—______

升起—______    随意—______    喜爱—______

(2)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时间:

早晨→中午→傍晚→第二天早上

草地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的形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

“有盐乎?

有盐乎?

”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

“安可如此?

”愚人曰:

“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昔有愚人:

______

②食之,甚美:

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主人既闻,乃益盐。

②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4)这则短文有何寓意?

20.读一读,回答问题。

会跑的阳光

   星期六,我本来想睡个懒觉。

可是,一大早,妈妈就喊:

“太阳开始跑步啦!

”我一看,阳光照在我房间的窗户上。

我赶紧起床,抓紧时间练琴。

   中午,太阳的影子从墙上跑到了地上。

阳光跑得真快呀!

   下午,我复习功课。

我发现阳光跑出了我的房间。

一天又快过去了。

(1)看图,猜猜下列生字的读音。

(2)短文一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一共有______句话。

(3)早晨,太阳在______;中午,它的影子在______;下午,它跑出了______。

①地上   ②“我”的房间   ③“我”房间的窗户上

(4)时间过得真快,我们要珍惜时间,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   )

2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第一自然段共有______句话。

从第______句到______句,写了荷花开花时的三种不同形状。

描写荷叶的句子是第______句。

(2)我能在文中找出三个描写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

(3)我能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2.读故事《厨师小山羊》,边读边想象,并把故事补充完整。

   小猴在树林里摘了一个黄黄的果子,咬了一口:

“啊,酸死了!

”原来是个柠檬,他随手一扬。

   厨师小山羊看见了,摘回几个柠檬。

下午吃点心的时候,小山羊给大伙儿送来______,茶又酸又香,喝起来别有风味。

   小刺猬在菜园里发现了一个青瓜,他摘下来尝了尝:

“啊,苦死了!

”原来是个苦瓜,他随手一扔。

   厨师小山羊看见了,摘回几个苦瓜,______。

多么好吃的菜——微微带着苦味,带着清香,大伙儿狼吞虎咽,一扫而光。

   小兔在草丛里摘了一个红红的果子,啃了一下:

“啊,辣死了!

”原来是个红辣椒,他随手一抛。

   厨师小山羊看见了,摘回几个红辣椒,______。

大伙儿吃得津津有味,胃口大开。

   爱动脑筋的小山羊,把酸的、苦的、辣的,都变成好吃的了。

2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群可爱的小金鱼

   在波斯尼亚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名叫弗西姆的妇人,她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和一个善良的丈夫。

她的丈夫在奥地利工作,有一天,她丈夫从奥地利带回两条金鱼,养在鱼缸里。

   不久,波斯尼亚战争爆发了,弗西姆的丈夫为国家献出了生命,而战火也毁灭了他们的家园,弗西姆只好带着孩子到他乡逃难。

临行前,弗西姆并没有忘记那两条金鱼,因为那也是两条生命啊,而且还是丈夫给自己和孩子的礼物。

她把金鱼轻轻地放入一个小水坑里,然后出发了。

   几年以后,战争结束了,弗西姆和孩子们________。

家乡仍是一片废墟。

弗西姆不知道怎么才能使自己的家________。

   然而,她发现在她曾放入金鱼的小水坑里,浮动着点点金光,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小金鱼。

它们一定是那两条金鱼的后代。

弗西姆突然间看到了希望,她像看到了丈夫的鼓励。

她和孩子们精心饲养起那些金鱼来。

她相信。

生活会像金鱼一样,越来越好。

   弗西姆和她的金鱼故事逐渐流传开来。

人们从各地赶来,欣赏这些金鱼,走的时候也不会忘记买上两条带回家。

没用多长时间,弗西姆和孩子们凭着卖金鱼的收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选自《青少年一定要读的成功励志故事》,延边人民出版社)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几年以后,战争结束了,弗西姆和孩子们______。

家乡仍是一片废墟。

弗西姆不知道怎么才能使自己的家______。

(2)当遭受战火不得不外出逃难时,弗西姆还不忘把金鱼放入小水坑里,由此可见她是一个______的人。

(3)比较战争前后弗西姆生活的变化。

战争前:

______。

战争后:

______。

(4)面对战后生活的困难,是什么让弗西姆看到了希望?

(5)从这个故事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2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①有富人,天雨②墙坏。

其子曰:

“不筑③固,必将有盗④。

”其邻人之父⑤亦云⑥。

暮⑦而果大亡⑧其财,其家⑨甚⑩智其子⑩,而疑邻人之父。

(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注】①宋:

宋国。

②雨(yù):

下雨,名词作动词。

③筑:

修补。

④盗:

小偷。

⑤父(fǔ):

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

⑥亦云:

也这样说。

亦,也。

云,说。

⑦暮:

晚上。

⑧亡:

丢失。

⑨家:

指这家人。

⑩甚:

很,非常。

⑩智其子:

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

2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猫咪穿鞋子

   小猫咪看见人们穿着鞋子走来走去,很羡慕。

他想:

“我怎么没有鞋子呢?

”他回到家,东找西找,好不容易找到四只鞋子,就好奇地穿在脚上,走到院子里。

   小猫咪问公鸡:

“这鞋子好看吗?

”“好看!

好看!

”公鸡说着连连点头。

小猫咪又问:

“那你怎么不穿鞋子呢?

   “我穿上鞋子,就不能刨土找虫子吃了。

   小猫咪又问了麻雀、大白鹅、大黄狗,他们都说这鞋子好看,但自己穿上不方便。

   小猫咪想:

“我不用刨土,不用抓树枝,不用游泳,也不长跑,只有我可以穿鞋子。

喵!

喵!

喵!

   晚上,猫妈妈回来了,看见小猫咪脚上的鞋子,笑着说:

“傻孩子,咱们的脚心好像医生的听诊器,能知道地面上有没有动静。

穿上鞋就感觉不出来了,怎么捉老鼠啊?

   小猫咪脱下鞋子试了试,真是这样。

从此,小猫咪再也不想穿鞋子了。

(1)用“①②③……”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猜猜下面划线字的读音,连一连,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羡慕______     páo

刨土______     xiàn

容易______     yì

听诊器______   shǎ

傻孩子______   zhěn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羡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