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102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74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docx

374第十二章力和机械

第十二章力和机械

第一节重力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重力的产生;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白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努力探索与研究而取得的。

教学过程

一、从月球为什么做绕着地球说起

1、指导学生做图12-1-1所示的实验:

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

问学生:

这时,你会不会觉得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

让学生联想:

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线拉住,也就是说,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一个力拉住才不会跑掉。

天上的月亮绕地球转动也不会抛掉,是不是也有一个力把它拉住呢?

答案是肯定的。

2、教师:

物理学家牛顿对类似的现象进行了研究:

牛顿认为,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跟地球吸引地面的物体,是同一种力。

牛顿精心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推而广之,找到这样一个真理: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在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尤有引力。

二、重力是怎么产生的?

让学生看课文第42页图12.1-2从高处拍摄的蹦极照片。

问题:

为什么做蹦极运动时,人跳出去后总是向下落?

还有为什么水总是向低处流?

为什么吊灯会把悬绳拉紧、台灯会压着桌面?

抛出去的物体都会落回地面?

可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启发,让学生将上述现象概括为:

因为这些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教师:

人们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地球上物体的吸引产生的。

三、重力的大小

教师:

前面学习我们知道力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有关。

下面我们就对重力的三个要素进行研究。

1、重力有大小

教师:

人们通常把重力说成重量。

平时说的大人比小孩重,一桶水比一杯的水重等,实际上就是大人受的重力比小孩受的重力,一桶水受的重力比一杯水受的重力大。

说一辆卡车比较重,一张纸比较轻就是指它们受的重力大小不同。

2、重力大小的测量

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3、探究:

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1)让学生做出关于影响重力大小因素的猜想,说明理由,填在课文第43页上并与同学交流。

(2)对学生提出猜想,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论证。

研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把钩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质量m/kg

重力G/N

让学生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用实验测量的数据描点。

连接这些点,看看这些点分布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上?

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将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图像和对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分析意见与其他同学交流。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并用语言表述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

(3)结论: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

用g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

或G=mg

介绍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g=9.8N/kg

说明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4)用质量相同密度(或体积)不同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量其受重力,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密度(体积)无关;用橡皮泥改变形状来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形状无关;将铁环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用酒精灯加热使其温度变化,来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温度无关……

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有关系)

四、重力的方向

1、实验:

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挂在铁架台上。

引导学生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

线对物体的拉力向上,物体静止时拉力和重力平衡。

所以重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因此,线的方向跟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一致,这个方向就是我们常说的“竖直向下”的方向。

2、由此可知: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五、重心

1、让学生看课文第45页第一自然段,使学生知道: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

但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说明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等有关。

2、对于材料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

如:

均匀正方体的重心在它的中心,均匀球体的重心在它的球心,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棒的中点等。

3、对于“不倒翁”现象:

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较低,并且重力的作用使它回到原来的位置。

4、对于走钢丝演员表演时当身体出现不平衡时摆动杆的动作。

走钢丝演员的重心必须落在钢丝上才不会倾倒,手中握有一根长杆是为了调整重心的方便。

六、万有引力与航天

万有引力不需要物体接触:

万有引力大小与互相吸引的物体的质量有关;人类探索宇宙首先要摆脱地球引力,必须加大飞行速度,上一章给出第一宇宙速度(7900m/s)即航天器摆脱地球引力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

达标自查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就是,月亮能绕地球运动而不跑掉就是受到作用的结果。

2、苹果从树上下落,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方向就是力的方向,我们把这个方向叫。

3、通过把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叫,它与物体的有关系,这个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用文字叙述为:

4、下面关于重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B、重力作用不需要地球与物体相互接触

C、玩具“不倒翁”不倒就是重力作用的结果D、走钢丝的运动员,手中都握有一根长杆是表演的需要

5、如果没有重力,下列哪种现象不会发生()

A、就不会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一谚语B、玻璃杯掷到地上不会破碎

C、传统的体育比赛都失去了意义D、“登天”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6、月球对它表面的物体也有引力,并且这个引力是地球的1/6,一个在地球上能搬动600N重的物体的人,在月球上能搬动()

A、大于600N重的物体B、小于600N重的物体

C、等于600N重的物体D、无法确定

7、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他重多少?

如果要把他抱起来,你所用的力至少是多少牛?

(g=10m/s2)

8、当你紧靠墙站立时,向前抬起一只脚,你会。

做做看,把前面的空填上,然后把你分析的原因写在下面:

原因:

能力提高

9、在日常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

请你举两个这方面的实例:

②。

想想重量和质量的区别(至少说出两点不同之处)。

10、氢气球脱手后会向上运动,说明氢气球不受重力的作用,对吗?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11、东北农村有一种民间游戏,用一根又粗又长的竹棒,把它竖立起来,用一只手托着就能让它长时间不倒。

有的还在竹棒顶端扎上彩带进行表演。

找一棒子试一试,看看是棒子越长越容易玩,还是越短越容易玩。

当棒子向左倒,手应向移动,这其中应用了什么物理知识?

12、小红在家设计制作了一个仪器,竖直的木板与底板相互垂直,在竖直木板的上部O点钉一钉子,在钉子上系一根细绳,绳子的下端吊一小石子。

回答:

这个仪器的可能用处是什么?

为了方便使用,请你帮她作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画草图,并作必要的文字叙述。

13、人类要探索宇宙,首先要摆脱地球的引力。

早在1687年,牛顿就描述了实现飞离地球这一理想的途径-------加大飞行的速度。

去查查资料,看看围绕地球飞行所需要的速度是多大?

围绕太阳飞行所需的速度是多大?

你能否举一个例子,经过推理而得出只要速度足够大就可以绕地球飞行而不掉下来?

 

第二节弹力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二)学法点拨

做好“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第一题,从而真正体会弹力是怎样产生的,是学好本节的基础。

然后再想想,我们生活中经常说到的哪些力其实质是弹力?

如:

拉力、压力、支持力、重力、推力、摩擦力等,其实质是弹力的有。

教学过程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1)如图12-2-1所示,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

(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

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

1、制作原理

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2、让学生自己归纳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3)明确分度值: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4)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

5、探究: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三、观察微小物体形变

达标自查

1、乒乓球掉在地上,马上会弹起来,使乒乓球由上而下运动的力是,它是由于乒乓球发生了而产生的。

2、一个苹果掉到地上,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且不能恢复原样,物体的这种特性叫。

放在桌面上的苹果(填“会”或“不会”)发生形变。

苹果对桌面的压力实质是。

3、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它有一个前提条件,该条件是,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作的。

4、关于弹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这类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

B、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C、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弹力不可能无限大

D、弹力的大小只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5、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B、万有引力

C、地面对人的支持力D、人对墙的推力

6、两个同学同时用4.2N的力,向两边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提纽,此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是

,在图12.2-1中把它标出来。

7、小红自制了一个弹簧测力计,并正确地刻上了刻度线,只是在标数字,把本该标“1”的地方标上了“0”,依次类推,但她还是将指针弄到所标的“0”处。

如果用这个测力计来测量力,你认为这对弹簧测力计会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

是影响量程、分度值或测量结果)说出理由。

能力提高

8、如图12.2-2是我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用它能否知道物体的质量,如果能,试着将它改装一下,便于方便知道物体的质量。

问答:

改装理由:

具体做法:

9、通过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主要构件是弹簧,如果某次错误的使用,使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再也无法回复到“0”刻度,你估计具体的错误可能是什么?

如果由你来修理,该怎么做了?

说出你的理由。

10、把不同年龄阶段人的头发分别找几根,然后用测力计一一测出它们被拉断时的拉力大小,看看这个拉力年龄有没有什么关系。

绘制图像,可以方便地看出这种关系。

然后与同学交流一下,是否有相同的规律。

11、小刚在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发现,不论什么型号的弹簧测力计,它的刻度都是均匀的,他知道弹簧测力计是根据的道理制成的。

他想:

这只是一种定性的关系,会不会有某种定量的关系呢?

于是他设计并完成了以下的探究实验:

如图12.2-3将一根弹簧的端固定在一块竖直放置的木板顶端,让弹簧能够自由地伸缩,然后将弹簧自然状态下底端所对的位置做上记号,刻上0,接着用1N、2N、3N……8N的力去拉弹簧,并把把每一个拉力作用下弹簧底端所对的位置做上记号,再测出每一个拉力下弹簧的伸长。

换用另外两根不同的弹簧重做上面的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第一根:

拉力/N

1

2

3

4

5

6

7

8

伸长/cm

1

2

3

4

5

6

7

8

第二根:

拉力/N

1

2

3

4

5

6

7

8

伸长/cm

0.5

1

1.5

2

第三根:

拉力/N

1

2

3

4

5

6

7

8

伸长/cm

3

6

9

10

10.2

10.3

10.4

10.4

请你帮小刚分析以上数据并回答:

①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定量)。

②根据你分析得出的结论。

将小刚忘记填上的数据估计一下,并把你估计的数据填在空格中。

(假定第二根弹簧实验后恢复原来状态。

③用第三根弹簧做实验时,发现当用4N及以上的拉力时,弹簧的伸长规律发生了变化,帮小刚找找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④小刚通过实验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弹簧测力计的刻度都是均匀的,并且不同的弹簧测力计它的分度值不一样的道理,还有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问题。

你明白了吗?

说说看。

⑤小刚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设计并完成实验,最后分析论证得出结论,通过自己主动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而明白了一些以前不明白的事理,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第三节摩擦力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对摩擦力的利与弊的分析,养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好习惯。

(二)学法点拨

1、书本上对摩擦力描述的一段文字,可分为: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②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摩擦力的特点(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其中的“相对”两字可说是难点,可以用实例去体会,如书中图12.3-4,传送带上的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它是怎样产生的?

它的特点是什么?

(是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2、对于“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为了验证自己的某一个猜想,应保证其他的条件相同,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就是科学研究中的”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活动中应用心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一块下端间隔镂空的长方体海绵放在木板上,慢慢抬起木板的一端,看到在一定高度内。

海绵块倾斜但不下滑,木板抬到一定的高度时海绵块下滑。

问:

为什么刚抬起木板时,海绵块滑不下来?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骑自行车停止踩脚踏板后不管路面多光滑,总会逐渐变慢,最后停下来。

问:

物体的运动最终都要停下来,这是为什么?

二、摩擦力

1、问学生:

你们感受到过摩擦力的作用吗?

2、学生实验。

(1)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验手的感觉,向下用力按着桌面试一试;让学生用手在衣服上蹭一蹭,体会手的感觉;脚在地上蹭一蹭,体会脚的感觉。

(有一种阻碍手、脚移动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实际上是摩擦力对手、脚作用的体现。

(2)问:

如果手没有与桌面接触,或者手按在桌面上不想滑动,是否也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不会)

3、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你们能不能说一说怎样才会产生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4、为什么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让学生看课文第49页图12.3-1,在显微镜下看表面“光滑”的物体表面。

使学生了解光滑是相对的,正是由于物体的表面不光滑,所以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三、探究:

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假设与猜想

2、设计探究方案

3、实验探究

4、分析论证

实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四、摩擦的利与弊

1、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世界里,摩擦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摩擦现象对我们来说是好还是不好,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再分析这一摩擦现象对我们来说是利还是弊?

2、学生阅读课文第50页科学世界有关摩擦的例子。

小组讨论与交流将这些摩擦现象按利和弊分成两类。

指出其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

(1)利用摩擦的事例:

(2)需要减小摩擦的例子。

3、减小摩擦的方法

A、用滚动替代滑动

B、加润滑油

达标自查

1、学习过摩擦力,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①两个物体要,②两个物体要。

2、通过探究,我们发现,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二是;在生活中,如果需要增大摩擦力应采用的方法有,举一个具体事例:

3、请你来判断:

A、摩擦力总是阻碍相对运动,故摩擦力就是“阻力“。

()

B、在汽车的轮与轴之间安装了轴承,是想变滑动为滚动。

()

C、减小摩擦阻力是磁悬浮列车提高时速的一个重要方面。

()

D、如果摩擦力太小,我们走路就会很困难。

()

E、给相对运动的部件之间加润滑油是为了消除摩擦。

()

4、下列情形中,摩擦力需要大点儿比较好的是()

A、汽车轮与公路之间的摩擦B、滑雪板与雪地之间的摩擦

C、跷跷板与支撑轴之间的摩擦D、写字的粉笔与黑板之间的摩擦

5、骑自行车时,如果遇到情况,需要紧急刹车,我们一般会用力捏刹车,车才会很快停下来,这说明。

6、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活动中,你注意了用弹簧测力计在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吗?

如果不匀速拉动,会出现什么情况?

7、一辆后轮驱动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加速行驶,请你在图12.3-1中画出前轮、后轮所受的摩擦力。

8、生活经验告诉我们: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很多“,小红为了验证这条生活经验的可靠性,想设计一个实验,请你帮她想想:

需要的器材:

实验步骤(画出实验设计草图):

能力提高

9、摩擦力是无处不在的,请你设想两种有趣的没有摩擦力的合理场景,与同学相互交流,看谁的设想最有趣。

10、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活动中,你曾根据已有的经验做出过合理的猜想,它们是: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有关。

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是合理的,说一说你的根据。

11、在上题中,为了判断你的是否正确,你最应该相信的是()

A、科学实验B、老师的回答C、书本上的答案D、生活经验

12、如图12.3-2,圆圈中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桌子表面,看过这幅图后,你一定明白了为什么会产生摩擦力了吧!

如果我们有能力让这个凹凸不平的表面变得光滑,那么在这个桌面上还会有摩擦力吗?

设想一下,交流一下。

13、船靠岸的时候,需用缆绳将船固定。

如果光靠人来拉缆绳是无法办到的,水手们采用的办法是

,这其中力给水手帮了大忙。

设想一种生活中的情景,将此方法加以应用。

第四节杠杆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杠杆;

(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学法点拨

“力臂”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可以体会很深刻。

例如教材中图12.4-5,可以把右边的钩码换成一个弹簧测力计,让测力计向不同方向用力拉,为了让杠杆平衡,看力的大小是否相同,想一想,为什么?

达标自查

1、如图12.4-1,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头,这根木棒的特点有:

①木棒不易;②能在力F的作用下围绕着旋转。

我们就可以把这根木棒叫。

2、在上题中,我们从O点作一条MN的垂线,这条垂线的长度就是力F的。

MN这条直线就是力F的。

3、下列物体中不能看成杠杆的是()

A、筷子B、火钳C、剪刀D、橡皮筋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如果分别用不同方向的三个力作用于杠杆的

A点,都能使图12.4-2所示的杠杆平衡,那么最小的力是。

5、生活中的杠杆可以分成三类,一是省力杠杆,例如;二是,例如;三是等臂杠杆,例如。

(把“钓鱼杆,跷跷板,瓶起子”填在“如”字后的横线上)

6、如图12.4-3,图中轻质木棒AB可以看成一个杠杆,C点吊一重物,B点用绳子拉着,杠杆的支点是点。

请在图中标出动力F1,阻力F2,并画出它们的力臂L1、L2。

如果木棒静止,,则等式:

F1L1=成立。

7、用一根细棉线把一段直铁丝吊起来,让铁丝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将棉线右边的铁丝对折一下,铁丝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

实际做做,然后回答:

①你看到的现象是:

②猜想可能的原因是:

③猜想的依据是:

8、用剪纸的剪刀剪一叠较厚的纸,是用剪刀的尖端容易剪断还是用剪刀的中部容易剪断,试试看,并和同学交流一下,讨论是什么原因?

利用的物理知识是什么?

能力提高

9、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你一定注意了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吧!

这样做对你填写书中表格中的哪几项数据有利,为什么?

10、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我们使用的杠杆两端有两个螺母,它们的作用是。

如果不要这两个螺母,请你设计一种装置,使它具有与螺母相同的作用,画出设计草图,加上必要的文字叙述。

1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红发现用2个钩码可以平衡3个钩码。

如图12.4-4,小红想,杠杆平衡,肯定不能光看动力和阻力,可能还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

于是她反复做了几次实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X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老师看后,指出她的不足之处,可小红据理力争,“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怎么可能有问题呢?

”老师为了让小红相信,拿来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测力计的挂钩挂在A点上,则…….小红明白了。

①你能说说教老师是怎么做的吗?

A

②小红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自己得出的“平衡条件”等式两边各改了一字,就变成了正确的结论,想一想她是怎么改的?

12、能否用量称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