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甸经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230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插甸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插甸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插甸经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插甸经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插甸经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插甸经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插甸经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插甸经验.docx

《插甸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插甸经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插甸经验.docx

插甸经验

插甸经验

插甸系彝语,义为产稻坝。

插甸乡位于楚雄州武定县境中部偏东,距县城25公里,面积351平方公里,人口2.2万。

全乡辖12个村委会,127个自然村,142个村民小组。

   2012年,云南在全省开展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四群”教育活动,省委组织部在挂包武定县插甸乡的过程中,积极推行“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的四联户制度。

云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刘维佳多次带领部机关干部来到插甸乡和插甸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一起抗旱背水、挖沟渠、栽烤烟、收洋芋、建基地,创造出“插甸经验”。

   一班机关干部是如何做到来不接,走不送,进村住户狗不咬,和村民亲如一家人?

他们是如何做到一切为了群众,实打实地干事情?

他们该为群众做什么?

怎么做?

讲述一群云南组工干部与当地群众同劳动、同娱乐、同致富,始终保持干部与人民群众最直接的联系的故事——

“插甸经验”是省委组织部8个多月来,落实省委关于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部署要求的实践总结。

解读“插甸经验”首先要看一看插甸的巨大变化。

走进武定县的插甸乡,原来靠天吃饭的“雷响田”,已有3280亩得到自流灌溉,1113户吃水困难群众也喝上了自来水。

原来坑凹不平晴通雨阻的两条乡村便道,现在变成了15.8公里的平坦水泥路。

《党的生活》杂志社出资新建的希望小学新学期即可投入使用,12个党组织活动场所已基本建成,15块篮球场及全民健身设施已在各村建成启用。

新增烤烟种植面积620亩,烟农增收在望。

初步建成11个武定壮鸡保种育苗基地,从昆明引进两户龙头企业,建立了农副产品购销合作机制,试种培育色素椒、辣素椒等致富产业;蔬菜、林果、药材等后续产业正加快培育。

基层干部坐办公室少了,而在田间地头、建设工地、村组农户却能经常见到他们的身影。

工作队刚来时群众对他们半信半疑、爱理不理,现在已和群众打成一片。

开通宽带网络将信息传到乡村,新建村广播站将党的声音送给千家万户。

尤其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了,分类定级实实在在,晋位升级一步一个脚印。

党员发动起来了,群众组织起来了,参与公益事业成为党员群众的自觉行动。

省委组织部机关党委副书记、人事处长、武定县委副书记、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总队长陈真永从切身的体会出发,为同志们作以下解读:

“插甸经验”的特点之一

把村组和田间作为第一现场,同吃同住同劳动,原汁原味真情体验,平实简朴便捷高效,深化主题,顺势作为,认真执着,思想感情和工作方式回归本色,回归本真,回归本源。

(一)干部下得去,工作方式回归本源

为确保干部派得出,下得去,省委组织部把插甸乡按照行政村划为12个民情责任区,由部领导作为责任领导,每人挂钩1—2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由1-2个处室作为责任处室,处室领导作为民情责任区的具体责任人。

每位部领导、处室领导、机关干部分别直接联系2—3户群众,发放民情联系卡,制作民情联系登记表,建立民情联系台账,履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责任。

省委组织部机关131名干部直接联系群众415户,做到每名干部都直接联系群众。

在此基础上,带动各级各部门(单位)在各自责任区范围内实现联系群众的全覆盖。

同时,一次性派出13名工作骨干赴武定县和插甸乡高职低挂、住村蹲点。

其中,1名正处级干部挂任武定县委副书记兼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总队长,2名副处级干部挂任插甸乡党委副书记,并和10名科级干部分别到12个村任村党总支常务书记。

每一名村党总支常务书记任职都召开党员大会,由总队长宣布任职,让党员知道、让群众知晓,使队员有位有为有责。

为常务书记提供一定工作经费保障,要求每位常务书记在新华网上开通微博,撰写住村微实录,将所作所为、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

工作队员的工作方式在悄悄的改变,从复杂到简单,从理论到务实,从动笔到动手,住村干部的思想得到磨练、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提升。

(二)干部呆得住,思想感情回归本真

省委组织部制定了机关干部下基层调研“十个尽可能”的要求,将不层层陪同、不劳民扰民、不增加乡村负担、不接受土特产、不铺张浪费、不蜻蜓点水走过场的“六不”纪律要求落到实处。

从部领导到一般干部,自带行李,轻车简从,静悄悄直接住村、静悄悄直接回昆,从不向州、县、乡打招呼。

省委组织部各位部领导以身作则,均住村3次以上,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维佳同志8次到插甸住村入户,没有在宾馆住过一晚,没有在县城吃过一餐。

有的部领导一次就步行6小时走遍了责任区内的村寨。

驻村干部全部自办伙食或据实支付餐费,自行解决交通问题,从不用乡干部陪同、从不提不合理要求,真正做到挂县包乡不扰官、住村联户不扰民,成为了地地道道的村干部。

各位常务书记来不接、走不送、吃不陪,晒黑了累瘦了,进村住户狗不咬了,与农民群众亲如兄弟姐妹,“我们村”成为常务书记的口头禅。

(三)干部融得进,工作作风回归本色

云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维佳同志带领90余名机关干部到增益村参加开挖灌溉沟渠1600多米,在老乡家自办伙食,和农民同吃一锅饭;带领80多名机关干部到安德村参加抗旱移栽烤烟,顶着烈日和老百姓抗旱自救。

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干部真切体会到群众的疾苦,群众同样也能真切感受到干部有血有肉、实实在在,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隔阂被打破,真正亲如一家。

在“七一”建党节期间,各位常务书记与乡镇党委一道制定全乡庆祝方案。

在各行政村召开党员大会、讲党课,以传达政策、共商发展的方式庆祝党的生日,向困难党员发放慰问品,向优秀党员发放奖品。

在“七一”晚会上,穿上民族服装,与党员群众一起唱歌跳舞,一起为村里的篮球队呐喊助威,与党员群众亲如一家,共享快乐。

各位常务书记全方位的真情融入,让群众真心接纳这群“外来”干部,把他们当作自家人。

部机关的干部也感觉到大规模住村入户,不仅没有影响机关的日常工作,还通过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了民情、掌握了实情,更重要的是与群众增进了感情、结下了友情,形式主义少了、官僚主义少了,工作作风实了,工作效率高了。

“插甸经验”的特点之二

千方百计抓基层打基础,贴近百姓,突出党建,整合资源,培育产业,改善民生,落实和创新两手抓。

(一)筑牢基础,抓党建责任田

充分发挥组工干部的优势,协助乡党委抓基层组织建设年分类定级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谋划好思路。

工作队员进村后抓摸底调查,走村入户访民情,千方百计谋思路,形成了“两图两表”:

即村委会基本情况现状图、发展规划图,发展规划项目一览表、入户登记调查表,为每个村都明确了发展思路。

二是培养好书记。

按照“书记抓、抓书记”的思路,把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突破口,制定措施抓整改、集中精力促提高,对有的村党总支实行书记和主任分设,支委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对有的村增设一名党总支副书记,充实和加强班子力量。

先后调整或新设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11人。

集中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两次培训,各村还结合实际组织外出培训学习。

三是巩固好阵地。

插甸乡各种宗教活动频繁,宗教组织与党组织争夺阵地、争夺党员、争夺群众的情况较为突出,加强活动阵地建设,进一步凝聚党心和民心显得尤为紧迫。

住村工作队员积极筹措资金,新建和改扩建1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同时,把活动阵地建设延伸到自然村一级,通过“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项目,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在每个村新建一块篮球场,把党员活动场所、文化活动阵地、体育活动设施有机整合起来,有效地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收到了良好成效。

四是实现全覆盖。

对没有建立党支部的村民小组,采取“兼”、“派”、“挂”方式,新建22个党支部,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努力实现村民小组党组织全覆盖。

五是晋位争先进。

在分类定级中,村党总支评为好的有1个,较好的4个,一般的5个,差的2个,评为一般和差的占58.2%;村民小组党支部评为好的有8个,较好的29个,一般的56个,差的20个,评为一般和差的占67.3%。

督促各行政村党总支、各村民小组党支部深入细致地分析定级情况及定级原因,找准各自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晋位升级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对被评定为一般和差的村民小组党支部,安排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建立联系点,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二)整合资源,建扶贫示范点

住村工作队员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出主意、想办法、找门路,共同组织实施扶贫攻坚。

一是统筹规划打基础。

按照全乡新农村建设“一盘棋”的思路,把插甸乡已列入“十二五”规划的各级各类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邀请上级部门领导、有关专家到插甸乡,多次召开现场会、协调会,加快项目组织实施步伐,努力做到党建、交通、水利、文体、扶贫整乡推进。

二是协调项目办实事。

从部领导到处室负责人、从处室干部到住村工作队员,都深入各村开展调研、召开民情分析会,帮助研究发展问题,积极联系有关单位和部门,切实帮助解决行路难、上学难、饮水难、看病难、看电视难等问题。

三是干群联动抓发展。

在各类项目实施中,各村常务书记适时组织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与群众一起投工投劳,和群众一起做群众的事。

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实践中,通过抓规划、办实事、抓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督促推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具体组织、带头落实,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投工投劳相结合的党建扶贫新模式。

(三)贴近百姓,办惠民利民事

住村工作队坚持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得到实惠。

针对连续三年特大旱情,积极协调抗旱资金,解决了13件人畜饮水工程,修建增益小型灌区;修通了增益、水城2条公路;协调修建和尚庄小学、改建老木坝小学,利用各种形式,关心关爱山区的孩子,为他们送去温暖;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先锋工程,引导各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建农业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扶持党员种养殖大户、建立致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群众制度,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促进收入倍增中的作用。

“插甸经验”的特点之三

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真抓实干,想方设法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用心谋事,倾力做事,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通过农村的可喜变化,彰显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效。

(一)汇民智,依靠群众共谋发展

各位常务书记把向群众学习,听取群众意见作为谋划思路、推动工作的好办法。

老木坝村常务书记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支委会、支委扩大会、户长会、党员大会,既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收集了民情民意,又对村内所要开展的工作,在干部群众中达成了共识、形成了合力。

水城村常务书记一方面阅读“三农”书籍,翻阅村里台账资料,另一方面挨家挨户走访,多次召开民情恳谈会、党员大会、村委会,分析民情,汇集民意,加深了对村情民意的了解,理清了村里的工作思路。

安拉村常务书记利用走村入户、召开民情恳谈会、支委扩大会等方式,真心实意向群众求教,客观地掌握了村里的真实现状。

增益村常务书记在实施建设项目中,发动党总支“一班人”分工负责,分别到群众家进行动员,赢得理解和支持,乡亲们认真准备劳动工具,积极参与投工投劳,和部机关干部职工一起完成沟渠的基础开挖工作。

截至目前,插甸乡已有近万名党员群众投工投劳支持各类项目建设。

(二)促增收,组织群众发展产业

各位常务书记针对插甸是传统农业乡,群众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土豆等农作物的实际,帮助各村确定1至2个主导产业,着力发展生猪、黑山羊、壮鸡、牛蛙等养殖业,发展核桃、苹果、花椒等经济林果。

老木坝村建立了“四点四片”武定壮鸡养殖育苗保种基地,大力发展武定壮鸡养殖。

乐茂河村坚持大力发展烤烟种植,与县乡有关部门和群众积极协调,争取给予群众烤烟种植和烤房修建补贴,并将烤烟采购合同从20万公斤增加到28万公斤。

工作队员还从省城昆明邀请农户产品种植和加工的部分知名企业到插甸乡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和洽谈,与这些企业签订了保护性收购农产品协议,有效拓宽了农副产品销路,为当地群众实现收入倍增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

常务书记以敢闯敢试的精神,采取“集体带头实验、推广栽培品种,调整产业结构、拓宽致富渠道”的方法,自筹资金从村里租用土地,带头耕种1块产业结构调整实验田,重点进行色素椒、辣素椒的试验。

他们从机关来,虽然没有农业生产经验,但毫不畏难,边学边干,用实际行动和带头实践引领群众发展。

古普村试种了18亩色素辣椒、辣素辣椒,建设色素辣椒育苗基地,为全乡提供试种种苗,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上沾良村试种的蔬菜已经采摘上市,有了初步收益。

“让风险留给自己、把利益带给群众”的做法,增强了群众发展的信心、激发了干部创业的热情。

(三)聚人心,服务群众赢得信任

常务书记认真收集民意、梳理民情、为民办事,坚持与群众手拉手、肩并肩、心连心,做到遇事在前、吃苦在前、服务在前,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在旱情最严重的时候,与群众一起抢修人畜饮水管线和抽水设备,寻找水源、组织运水,和群众一道抗旱魔、抢栽种、保生产,千方百计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安德村一户农户失火,由于久旱无水,常务书记不怕脏、不怕臭,带头组织群众用粪水把火扑灭。

康照村大黑山村民小组一群众因被邻居恶意中伤流露出自杀倾向,常务书记得知情况后,及时赶到,依理说事、以情感人,既化解了邻里纠纷,又保护了群众生命安全。

水城村两次组织党员群众对水城河进行疏通和清污,有效抑制水质变坏,缓解水城一雨成灾的局面。

和尚庄村积极为木纹石采石企业做好协调工作,化解企业与老百姓纠纷,为采石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插甸村邀请省畜牧兽医研究院专家到村对部分养殖能手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

安拉村从三面光沟渠、压水池、机耕路、小学校舍修建等方面入手,踏踏实实办实事,得到了群众肯定。

总之,插甸经验靠的就是“领导带头、上行下效的示范效应;融入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求真务实、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

只要我们凭真情真心,使实招实劲,靠群策群力,切实做到求真务实抓落实,“四群”教育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