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6144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docx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docx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梳理

第二单元梳理

5.秋天的怀念

一、助学资料

《秋天的怀念》是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

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

全文语言平淡、文字朴实,没有经过精心的编织与雕琢,但却句句含情,字字如金。

史铁生(1951-2010),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国当代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

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二、字词通关

1.重点字词

瘫痪huàn:

由于神经机能障碍丧失活动能力。

暴怒:

极端愤怒。

沉寂jì:

1.十分寂静。

2.消息全无。

捶chuí打:

用拳头或器物撞击物体。

憔悴qiáocuì: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央yāng求:

恳求,乞求。

神色:

神情面色。

敏感:

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诀jué别:

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烂漫:

1.颜色鲜艳而美丽。

2.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絮絮叨叨xùxùdāodāo:

形容说话啰唆。

淡雅:

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深沉:

1.(声音)低沉。

2.形容程度深。

3.沉着持重。

喜出望外: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泼泼洒洒:

形容花开得茂盛。

2.易混淆字词——多音字

宿sù宿儒 宿敌 宿愿

xiǔ一宿

xiù星宿

弄lòng弄堂

nòng侍弄

3.易混淆字词——形近字

瘁cuì 心力交瘁

淬cuì 淬火

粹cuì 国粹

猝cù 猝不及防

萃cuì 荟萃 出类拔萃

悴cuì 憔悴

蟀shuài 蟋蟀

央yāng 央求

痪huàn 瘫痪

涣huàn 涣然冰释

焕huàn 焕然一新

4.易混淆字词——字义辨析

同:

都有“请求”的意思。

不同:

“央求”是恳切地请求,常用于弱者。

如: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请求”是说明要求,希望得到满足,语气郑重客气。

如:

“他请求上级给他最艰巨的任务。

同:

都有“分别”的意思。

不同:

前者指自以为不能再相见的分别,如: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后者代表与对方永远不能再见,如:

“永别了,我的童年。

”三、重难点透视

1.判断下列句子采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并结合相关词句说说它们对表现母爱的作用。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动作描写。

“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也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我”痛苦、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语言描写。

“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儿子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态描写。

“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语言描写。

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5)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心理描写。

母亲很怕她的话刺激到“我”,所以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2.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义。

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儿活”的觉悟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菊花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揭示了主旨。

“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6.散 步

一、助学资料

莫怀戚(1951—2014),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后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以小说见长。

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

作品有长篇小说《经典关系》、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透支时代》《陪都旧事》《花样年月》《六弦的大圣堂》等。

此文写于1985年,最先发表于当年的《中国青年报》上。

当时莫怀戚父亲去世不久,照料了莫怀戚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调了生活的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

莫怀戚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莫怀戚母亲处在丧偶综合征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同时,作者在和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流时发现国外对“孝”也是倍加推崇,因此在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时产生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念头。

二、字词通关

1.重点字词

信服:

相信并佩服。

嫩芽:

初生而柔弱的芽苗。

分歧qí:

意见不一致;有差别。

取决jué:

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

拆chāi散:

使家庭、集体或成套的东西分散。

委屈: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粼粼línlín:

文中形容水的明净。

一霎shà时:

极短的时间,片刻,一会儿。

各得其所: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熬áo:

忍受,艰苦支持。

2.易混淆字词——多音字

散sàn散步 涣散 散心

sǎn散漫 散乱 散剂

背bèi背脊 背面 背道而驰

bēi背负

3.易混淆字词——形近字

诀jué 诀别 口诀

决jué 决口

抉jué 抉择

袂mèi 联袂

岐qí 岐山

歧qí 歧视

霎shà 霎时

刹chà 刹那

拆chāi 拆散

折zhé 折扣

析xī 分析

柝tuò 金柝

4.易混淆字词——字义辨析

例句:

(1)“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这是他不小心造成的过失,恳求您给予宽恕。

(3)我明天上午要陪奶奶去医院看病,请假半天,请求老师批准。

“请求”是说明要求,希望得到满足的意思,在三个词中语气最轻。

“恳求”是恳切地请求,侧重于态度恳切。

“央求”也有恳切请求的意思,但求的对象、表现的态度不同。

它常用于小辈对长辈的请求,有时用于孩子在大人面前撒娇耍赖的请求,或用于因为某种目的低三下四地求别人,这种“央求”有时是有失身份的,而“恳求”一般是不失身份的。

强调多次恳求,常说“再三恳求”;强调多次央求,常说“苦苦央求”。

三、重难点透视

1.平易朴实的语言美。

(1)情趣盎然。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母慈子孝,相映成趣。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

(2)言浅意深。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地熬过冬天而庆幸的心情。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

“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起“在家里”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这令人想起“男主外,女主内”的俗语。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含义深刻,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3)句式的整齐与错杂,音韵的铿锵与连绵,语意的对举与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无丝毫的刻意雕琢,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

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一个“平顺”一个“有意思”,这分明是描摹母亲和儿子的口吻,加之运用顶真的修辞格,读来格外真切,朗朗上口,富有音韵感。

如“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这种对举在文中比比皆是,它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同时也为文章的内容服务:

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2.写作特色。

(1)叙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全篇只写了“散步”一事,但读来饶有兴味,除了真情动人外,再一个原因就是入题写“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散步”已经起步,本该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在这里起了一个波澜: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等到“我”出于爱母之心决定走大路时,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决定发展,母亲要改走小路。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两处波澜不仅使记叙摆脱了平铺直叙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对母亲的挚爱,母亲对孙子的亲情。

(2)以小见大的写法:

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3)大词小用:

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

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一处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4)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

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

如“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

3.两处景物描写所提供的美妙背景。

(1)第一处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

“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儿”,是春的气息的透露,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也是对生命力的礼赞。

(2)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

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酷爱、对生活珍爱的人生态度。

两段景物描写,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意境和深刻哲理。

7.散文诗二首

一、助学资料

1.了解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2.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

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等。

著名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的影响也是广泛的。

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诗集《繁星》《春水》等。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她的诗文笔隽永,艺术精巧,独成一派,被称为“冰心体”。

二、字词通关

1.重点字词

蒂dì:

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如“花蒂”“瓜蒂”“芥蒂”“根深蒂固”。

匿笑nìxiào:

偷偷地笑。

沐浴mùyù:

1.洗澡,洗浴。

2.比喻受润泽:

每朵花,每棵树,每根草都沐浴在阳光里。

3.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他们沐浴在青春的欢乐里。

祷告dǎogào:

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姊妹zǐmèi:

姐妹,指对年辈相当的女性的通称。

亭亭tíngtíng:

形容高耸。

徘徊páihuái:

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遮蔽zhēbì:

遮挡,拦挡。

心绪xīnxù:

心思,心情(多就安宁或紊乱说)。

流转liúzhuǎn:

1.流落转徙。

2.流通周转。

荫蔽yīnbì:

1.(枝叶)遮蔽。

2.隐蔽。

2.易混淆字词——多音字

荷hè肩负重荷 电荷

hé荷叶

落luò降落

lào落枕

là丢三落四

漂piāo漂泊

piǎo漂洗 漂白

piào漂亮

3.易混淆字词——形近字

菡hàn 菡萏

函hán 函数

涵hán 包涵

瓣bàn 花瓣

辫biàn 辫子

辨biàn 分辨

辩biàn 辩论

畴chóu 田畴

祷dǎo 祷告

筹chóu 筹备

铸zhù 铸铁

踌chóu 踌躇

俦chóu 俦类

4.易混淆字词——字义辨析

徜徉:

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彷徨: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去。

由此可见,“徘徊”和“彷徨”的意思比较接近,但是“徘徊”有更多的比喻意义。

“徜徉”就没有走来走去这个意思了。

【练习巩固】

1.他心绪不宁地在房间里________。

2.这种________不安的心理好像把什么人都传染上了。

3.________于文学的海洋。

三、重难点透视

《荷叶·母亲》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

白莲在繁密的雨点的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漂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明显地表现了作者怜惜的情感,用以作为红莲的对比。

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美的象征。

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

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美好、纯洁的心灵。

在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着盛开的红莲。

尽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敧斜的红莲又稳稳地玉立着,狂暴的雨点,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这里的“倾侧”“覆盖”,透露出一种崇高的、感人的美。

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雨,无私地保护着红莲,寄托着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力量、英勇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与美好事物的行动的赞颂。

文章的主题自然地得到了升华。

8.《世说新语》二则

(一)识记理解重点字词

咏 雪

谢太傅①寒雪日②内集,与③儿女讲论④文义。

∥⑤俄而雪骤,公⑥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①寒雪日:

寒冷的下雪天。

②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③儿女: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④文义:

文章的义理。

⑤俄而:

不久,一会儿。

⑥欣:

高兴。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①因风起。

”公大笑乐。

∥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③也。

①因:

趁、乘。

②即:

就是。

③也:

句末判断语气词,翻译时需添“是”。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①期行,期②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③舍去,去后④乃至。

元方⑤时年七岁,门外⑥戏。

①期:

约定。

②日中:

正午时分。

③舍:

舍弃。

④乃至:

(友人)才到。

乃,才。

⑤时年:

当时年龄。

⑥戏:

玩耍。

客问元方:

“①尊君在②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③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④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⑤惭,下车⑥引之。

元方入门不⑦顾。

①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②不:

同“否”。

③去:

离开。

④委:

舍弃。

⑤惭:

感到惭愧。

⑥引:

拉,牵拉。

⑦顾:

回头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辨别下列词语中哪些属于敬辞,哪些属于谦辞。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辞有:

③④⑥⑦⑨;谦辞有:

①②⑤⑧。

(二)句子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4.白雪纷纷何所似?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5.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

6.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友人)才到。

7.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时分(一同出发)。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8.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真不是人啊!

和人约定同行,丢下我走了。

(三)课文分析

1.《〈世说新语〉二则》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用“∥”给《咏雪》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各层的意思。

第一层:

交代咏雪背景。

 第二层:

写咏雪。

 第三层:

点明谢道韫身份。

3.《咏雪》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寒雪日,地点是谢家,人物是谢太傅及其子侄辈,召集兼主讲人是谢太傅。

4.《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营造了一种融洽、儒雅、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5.《咏雪》中的两个比喻哪个好?

为什么?

示例一:

“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__示例二:

“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少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

谁也不知道。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陈太丘与友期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主要写了几个人物,都是谁?

陈太丘与朋友约好同行,朋友失约,反倒责怪陈太丘,陈太丘之子斥责其友无信无礼。

__主要写了陈太丘的朋友和陈太丘之子元方两个人。

7.你怎样评价陈元方?

你又是怎样看待他“入门不顾”的?

陈元方是一个七岁的小孩,能针锋相对、义正辞严地对待存在缺点的人,可见其聪明而有理智。

但他毕竟是个孩子,“入门不顾”可以理解,从中也可以看出陈元方个性率直、方正。

8.《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来客由问而怒,由怒转惭,由惭而至下车引之,动作、心理过程得到生动表现。

9.元方抓住友人的哪几点进行斥责?

无信、无礼,即没有信用和礼貌。

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他父亲。

友人在两个方面都站不住脚,无信又无礼,被驳得哑口无言,只好表示歉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