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454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docx

高考生物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

2014高考生物活学巧练夯实基础7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因上碱基对的改变不一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B.只有有性生殖的生物才会发生基因突变

C.突变的基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基因突变破坏了长期进化形成的协调关系,故大多是有害的

2.果蝇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缺失,会导致()

A.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减少B.碱基配对方式发生改变

C.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结构都发生改变D.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3.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转换成A—T。

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EMS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化学因素,其作用时期是细胞分裂的间期

B.经过EMS处理后得到的变异植株自交后获得两种表现型,说明EMS诱发隐性个体中的一个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

C.经过EMS处理后往往获得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D.根据EMS的作用原理可以推测,EMS不仅会使水稻发生基因突变,还可能发生染色体缺失

4.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②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

③人的干扰素基因导入羊的受精卵,与其染色体整合后导致基因重组

④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根本原材料

A.零项B.一项C.两项D.三项

5.下列对右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是交叉互换,图乙是染色体易位

B.前者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后者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前者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后者只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D.前者和后者都对生物本身产生不利的影响

6.右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的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的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多方向性

B.诱变剂提高了变异频率

C.d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D.青霉菌在诱变剂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7.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一定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得到的个体是单倍体D.二倍体生物一定是由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的

8.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某种动物,可以产生右图中各种基因型的子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动物的卵巢和睾丸中能同时找到AaBb、AB、Ab、aB和ab五种基因型的细胞

B.经过程④产生的性状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C.导致过程③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D.与过程①、②、④相比,过程③特有的现象是可以产生新基因

9.有科学家尝试在实验室里“将狗的卵细胞发育成囊胚”,若能实现则下列预测中不可能的是()

A.该囊胚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不能生育后代

B.若使囊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的将是一个纯合的二倍体

C.该囊胚发育成的小狗表现为雌性,可产生含X染色体的配子

D.若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发育成的个体患遗传病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10.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通过③过程可提高A和b的基因频率

B.⑥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C.④和⑦可以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使玉米产生新的基因(抗虫基因)

D.若经过④过程基因C与玉米细胞内一条染色体相整合,则后代抗虫个体所占比例为1/2

1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

B.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C.患遗传病的个体不一定带有致病基因

D.一个家族代代都出现的疾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12.右图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①染色体异常胎儿50%以上因自发流产而不出生

②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很低

③成人很少新发染色体病,但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在中老年群体中随着年龄增加快速上升

④新生婴儿和儿童容易表现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13.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种皮肤病遗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选取的样本越多,误差越小

B.要选择单个基因控制的皮肤遗传病进行调查

C.在调查该皮肤病的遗传方式时应注意随机取样

D.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应选取患者家庭进行调查

1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B.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作用部位和作用时期都相同

C.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获得四个相同的黏性末端

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15.2010年5月20日据《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CraigVenter)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世界首个人造生命细胞。

克雷格·文特尔将一种称为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的微生物的DNA进行重塑,并将新的DNA片段“粘”在一起,植入另一种细菌中。

新的生命由此诞生,这种新生的微生物能够生长、繁殖,并产生一代又一代的人造生命。

植入的DNA片段包含约850个基因,而人类的DNA图谱上共有约20000个基因。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类可以应用“人造儿”技术建立微生物制造厂,制造出微生物药剂、微生物燃料及能够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清洁工”

B.此项技术的实现说明现在人类的能力已经拓展到完全可以“操纵”自然界的程度了

C.此项技术的成功说明新的生命体可以在实验室里“被创造”,而不是一定要通过“进化”来完成。

D.人造的有机体如果扩散到自然界,引发生物基因变化,有可能造成环境灾难,还有可能被用来制造生物武器

16.两个21三体综合征患者婚配,所生子女的染色体类型及比例是()

A.正常∶21三体∶21四体2∶1∶1B.正常∶21四体1∶2

C.正常∶21三体∶21四体1∶2∶1D.正常∶21四体1∶1

17.有关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的诱导的原理相似

B.用卡诺氏溶液浸泡根尖的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

C.多倍体形成过程中细胞具有完整细胞周期

D.显微镜下只有少数细胞为四倍体

18.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多倍体育种都可培育出作物新品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的杂种植物可按照人们的意愿表现出两亲本的优良性状

B.人工诱导多倍体形成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多倍体的原理相同

C.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的杂种植物一般是不育的

D.多倍体和二倍体植株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不需经过地理隔离即可产生新物种

19.右图为两个家族的系谱图。

一个家族中有高尿酸血症患者,致病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上。

另一个家族中有血友病患者,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家族为血友病患者家族

B.I1和Ⅱ6都是杂合子

C.Ⅲ10与Ⅲ12结婚,生育表现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

D.若Ⅱ8同时患有21三体综合征,则Ⅲ13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8

20.下列对于生物进化原因解释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

①生物的器官用进废退,后天获得性状可以遗传②生物为了适应变化了环境而定向变异

③生物进化是突变与基因重组、选择、隔离等综合作用,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结果

④同种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环境,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

A.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④D.②③

21.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小型淡水鱼——虹鳉。

研究发现,甲中的虹鳉(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鳉为食)比乙中的虹鳉(天敌是花鳉,以幼小的虹鳉为食)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低时就能繁殖后代。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两个虹鳉种群中都有成熟早或晚的变异类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B.多年后甲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

C.甲、乙中的两个虹鳉种群一定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D.若将甲中虹鳉和乙中花鳉转移到一个新水潭中共同饲养,多年后虹鳉成熟个体平均体重将会增加

22.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人体内的病菌抗性大增,右图是某细菌的进化过程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中的所有某细菌原种构成一个群落

B.若①②③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①可能来自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抗生素使细菌发生了定向变异

D.②过程使细菌原种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23.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aXa、XaY等均为纯合子)。

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代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1代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代成活个体中,a基因频率为()

A.1/8B.1/6C.1/11D.1/14

24.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由基因d控制,可以通过DNA或RNA杂交技术进行早期诊断。

一对携带有该致病基因的夫妇,欲生育健康孩子,进行产前RNA分子杂交诊断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苯丙酮尿症基因突变类型属于碱基对的缺失

B.根据凝胶电泳带谱分析,这对夫妇的四个孩子中表现正常的是Ⅱ1和Ⅱ4

C.检测突变基因的R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是(—ACGAGTT—)

D.凝胶电泳分离酶切片段,与RNA杂交后,突变基因显示一条带,可以推断基因突变发生在控制苯丙酮尿症的基因内部

25.右表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C中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

B.种群A和种群C不能再进行基因交流

C.种群C的基因库比种群A的小

D.种群C的种群规模与T/t的频率变化关系密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0分。

26.(10分)2008年9月25号,随神舟七号航天飞船飞入太空的还有小麦种子,科学家将这些遨游太空后的种子播种后长出的众多秧苗中,只有其中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

在此后几年的种植培养过程中,这株小麦的后代发生了变异,有早熟型、长粒型、高粗秆大穗型、小粒型、大粒型等十多个品种等。

(1)实验结果表明该变异最有可能是,属于。

(2)通过太空搭载获得新的小麦品种,这种育种方法是。

与之相比,传统杂交育种的时间较长,其依据的原理是。

(3)众多秧苗中,只有其中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而其后代发生变异形成了十多个品种,说明突变具有

的特点。

(4)小麦矮杆是一种优良性状。

某纯种高秆小麦种子经太空搭载后仍表现为高秆,但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矮秆植株。

请简述该矮秆植株形成的过程。

(5)已知小麦的穗形受两对等位基因(Sd1和sd1、Sd2和sd2)共同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并表现为基因互作的累加效应,即:

基因型为Sd1_Sd2_的植株表现为大穗,基因型为sd1sd1Sd2_、Sd1_sd2sd2的植株均表现为中穗,而基因型为sd1sd1sd2sd2的植株则表现为小穗。

某小穗小麦种子经诱变处理后,表现为大穗。

为了获得稳定遗传的大穗品种,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方法可以是。

(6)实验表明,某些小麦种子经诱变处理后,DNA序列中部分G—C碱基对转换成A—T碱基对,但性状没有发生改变,其可能的原因有(至少写出两点)。

27.(9分)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当猫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X染色体时,只有l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

(1)利用显微镜观察巴氏小体可用染色。

巴氏小体能用来区分正常猫的性别,理由是。

(2)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个巴氏小体。

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过程受阻而不能表达。

(3)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XAY的猫毛皮颜色是。

现观察到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雄猫的基因型为;若该雄猫的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则产生该猫是由于其(填“父方”或“母方”)形成了异常的生殖细胞,导致出现这种异常生殖细胞的原因是。

28.(8分)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大肠上生长出无数的息肉(腺瘤),这些腺瘤如不治疗,最终100%会发生癌变,成为结肠直肠癌。

患病个体的APC基因中发生了一个单碱基突变,从而使其翻译的产物中第147位的精氨酸替换为谷氨酰胺。

已知谷氨酰胺的和精氨酸的密码子分别为CAA、CAG、和CGC、CGU、CGA、CGG。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患病个体APC基因中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

(2)科学家在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致病基因进行检测时,应使用作为探针,应用原理,来鉴定基因的碱基序列。

(3)右图为某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用A、a表示)

①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性遗传病。

②若Ⅱ4个体与患病女性个体婚配,生育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③图中Ⅲ8和Ⅲ9都患病的概率是。

④如果该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是1/10000,则该地区该病的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29.(8分)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高抗旱性基因(HVA)导入小麦,下图表示这一技术的基本过程,该工程中所用的基因“剪刀”能识别的序列和切点是—G′GATCC—,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大麦染色体中剪下大麦高抗旱性基因的酶是,“插入”后连接在小麦染色体上需要的酶是。

(2)请画出质粒被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过程图。

(3)大麦高抗旱基因之所以能“插入”到小麦的染色体内,原因是。

(4)若一个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产生高抗旱性植株(假定HVA基因都能表达),该植株自交,后代高抗旱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5)得到的高抗旱性植株体细胞中有两个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假定HVA基因都能表达),若两个基因整合到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该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杂交,后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若两个基因整合到一条染色体上,则该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杂交,后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

若两个基因整合到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该植株自交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

30.(6分)右图甲、乙、丙表示某海岛上地雀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地雀A(深色短翅)和地雀B(浅色短翅)可以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地雀A和地雀B由于而不能实现基因交流。

地雀A与地雀B体现了多样性。

(2)图甲时期的大陆中地雀B的个体较少,而图乙中地雀B在大陆几乎看不见,但小岛上却主要是地雀B类,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3)若干年后,小岛上地雀C长翅性状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长翅基因的出现会使小岛上地雀种群基因库的发生改变。

若地雀C与地雀A、地雀B均不能实现交配则其进化过程是。

31.(9分)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给周围生物造成很大危害,某学者对比研究了植物剪股颖生长在核污染区土壤种群和两侧邻接的非污染区种群,取样点顺常风向的方向呈直线排列,各取样点的剪股颖植株耐性指数如右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对核辐射抗性强的是剪股颖的种群,其原因是。

处于非污染区的剪股颖种群样本A比样本B、C和D的耐性指数低,其原因是。

(2)该学者在核污染种群中发现了某一性状与原野生剪股颖有明显差异的三种变异植株甲、乙、丙,该现象体现了变异的特点之一是。

(3)与核泄漏前相比,该剪股颖是否发生了进化,原因是。

(4)调查发现在剪股颖的雌、雄植株中均有甲变异类型,请你进行试验判断该变异性状的显隐性,以及该基因所在的位置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

(野生型为纯合子)。

答案与解析

1.【命题立意】本题从基因突变的实质和特点出发,考查学生对基因突变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两个关键的知识点:

(1)基因突变的实质是什么?

基因发生突变后引发的一系列变化是什么?

(2)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能否举例说明?

【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是基因上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故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和遗传信息的改变,A项错误;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可以发生在任何生物体,突变基因是细胞质基因或突变发生在无性生殖过程中,都不会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性,一旦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破坏了生物与环境间的协调关系,对生物本身是不利的。

2.【命题立意】本题以DNA分子上脱氧核苷酸的缺失为载体,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辨析,以及可能导致的结果的分析。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关键点:

(1)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是什么?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什么?

(3)一个脱氧核苷酸缺失对基因有什么影响?

(4)基因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D【解析】DNA分子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缺失会导致该核苷酸所在的基因发生结构的改变,而对其他基因没有影响,故不会导致基因数量的减少;碱基配对方式是不变的,不会随碱基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缺失的脱氧核苷酸可能位于不具遗传效应的部位,或者不表达部位,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

3.【命题立意】本题以新材料为信息考查基因突变的实质、特点和发生时期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从题干获取信息。

如:

(1)经EMS处理后会产生什么结果?

(2)后代产生多种植株的个体是杂合体还是纯合体?

【答案】D【解析】由题干可知EMS的作用是引起碱基对的替换(G—C转换成A—T),属于基因突变,而不会引起染色体缺失,故D项错误。

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复制过程中。

根据变异类型自交后发生了性状分离,可以判断是隐性个体中的一个基因变成了显性基因(即突变个体为杂合体)。

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因重组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基因重组发生在什么时候?

(2)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后代性状分离的实质是什么?

(3)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A【解析】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相同片段的交换后不会发生变异;Aa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并没有发生基因重组;人干扰素基因导入羊受精卵,与羊染色体整合后导致该染色体发生结构改变,属于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故不能提供根本原材料,只有基因突变才可以产生新基因,为生物变异提供根本原材料。

5.【命题立意】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交叉互换与染色体易位的区别,要求学生准确识图,理解、掌握交叉互换和染色体变异的发生部位、时期和对生物的影响。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交叉互换发生在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部位?

发生条件是什么?

对生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染色体易位的条件是什么,发生在什么部位?

对生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D【解析】分析两图,甲图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乙图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易位,交叉互换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使生物产生众多变异类型,利于生物的进化,而染色体易位发生在真核生物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一般对生物是不利的,甚至会导致生物死亡。

故D项错误。

6.【命题立意】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人工诱变的应用。

考查学生识图、析图能力和人工诱变的综合应用。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1)变异的不定向性。

(2)人工诱变过程中诱变剂的作用是什么?

青霉菌的变异类型有哪几种?

【答案】D【解析】分析图形,青霉菌在诱变剂的作用下由a变异为b、c、d,青霉素的产量不等,体现了突变的多方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率是很低的,诱变剂可以提高突变频率;人们需要的是青霉素产量高的菌种,图中d菌种的产量最高,因此是人们所需要的类型;基因重组发生于有性生殖过程中,而青霉菌进行无性生殖,其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概念的辨析。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染色体组概念的要点有几个,分别是什么?

(2)单倍体的含义是什么?

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3)二倍体的含义是什么?

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4)生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

【答案】D【解析】染色体组是指形态、功能各不相同,控制着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故一个染色体组中一定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其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是将花药直接培育成的个体,属于单倍体;二倍体生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也可能通过无性生殖由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故D项错误。

8.【命题立意】本题以图形为载体,综合考查细胞分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知识点:

(1)在动物的卵巢和睾丸中可以发生哪些类型的细胞分裂?

(2)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基因突变区别于其他变异的特点是什么?

(4)生物产生的变异哪些能够遗传给后代?

【答案】B【解析】动物的睾丸和卵巢中既能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也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和卵细胞,故可同时找到AaBb、AB、Ab、aB和ab五种基因型的细胞;分析图示,过程③为基因突变,其实质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过程④属于染色体缺失,若发生在体细胞则不会传递给子代。

各种变异类型中只有基因突变③可以产生新基因。

9.【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相关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1)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是几倍体?

(2)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倍性也随之加倍吗?

(3)如何判断生物是否可育?

(4)隐性纯合几率增大对遗传病患病率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C【解析】据题意,该囊胚由卵细胞发育而来,形成的个体为单倍体,由于卵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故高度不育;卵细胞发育成的囊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经染色体加倍后形成的是纯合的二倍体,使隐性基因纯合的几率增大,会增大隐性遗传病的发病概率。

10.【命题立意】本题以图形为载体综合考查各种育种方法的过程和原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关键点:

(1)诱变育种、杂交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具体过程和原理各是什么?

(2)诱变育种和转基因育种最大的优点各是什么?

(3)转基因过程中,若基因与细胞内染色体相整合,如何进行遗传概率的计算?

【答案】A【解析】经过③过程的筛选使AAbb个体所占比例增大,A基因和b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⑥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利用染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