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463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敬 业 与 乐 业教师版.docx

敬业与乐业教师版

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在苦学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互动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明确:

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

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

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

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

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

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朗读第三、四段。

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

(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

(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

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

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五、六段。

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

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

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

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是敬业。

    

 六、布置作业 

探究练习二。

 

选用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 

        学生背诵\"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

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

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

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一)思考: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

你有没有不同意见?

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

文章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1.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四、小结 

中心: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

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

条理很清晰。

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

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业 :

1. 背诵课文第六段。

 

2. 选用随堂练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第一部分

(1)引论—提出论点: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一层(2~5)有业是做人之本。

第二部分(2~8)本论—论证论点第二层(6~7)敬业对人生最为必要,最为有利。

第三层(8)乐业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敬业—责任心

第三部分(9)结论—总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就应如此。

乐业—趣味

 

课后反思:

 

出师表

本期第4748课时

教学目标:

解题、背景、作者、表

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

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教具;

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

为后人所钦仰。

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板书课题)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检查预习:

要求一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一人简介诸葛亮

指导划分层次结构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1),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

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

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

第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问题2、3),教师补充以下词语:

疲弊:

指国家贫穷衰弱秋:

关键时刻妄自菲薄:

过分看轻自己盖:

原来

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

思考问题:

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

内外大臣如何表现?

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

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

(问题4-9)

板书:

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板书:

以:

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

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老师总结:

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布置作业:

熟练习背诵1-2段,准备默写

预习翻译3-7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默写1-2段(2)

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下面写

二、分析课文3-5段

1.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

二优生分别读第3第4段后齐读第5段。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问题1)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

是以:

痛恨:

所以:

计日而待:

良实:

亲贤臣,远小人

3.思考:

第3、4两段写什么?

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议?

(问题2、3)

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

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

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4.小结第一部分:

(1)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

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

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

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

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创设情境: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

躬耕:

亲自耕种.闻达:

声名远扬庶竭:

希望竭尽尔来:

从那时到现在托付不效:

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

3.复述诸葛亮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

要求一位表达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4.独立思考问题:

两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

(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昔日:

生平志向感激原因

廿年经历报先帝忠陛下当今:

出师理由

5.讲解“寓情于叙”

如下所述,这两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

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

例如第6段在叙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6.讨论问题:

“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7.小结第三部分层次:

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五、布置作业

A:

课后背诵课文3-7段;预习翻译8、9段

B:

默写课文3-7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抽一中等生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学生齐读8、9段,要求读出作者感情及诚意,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2.指导翻译第8段:

这一段翻译较难,老师要多做些点拨

学生先独立翻译,教师给予指点,后集体讨论解决

3.分析第8段层次:

师生共析:

第1句是自请“出师”,表达“讨贼兴复”的决心,意志坚定

第2句是两个分句,是分清责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达感激之情

板书:

请命出师----表决心

叮嘱陛下:

用贤臣---兴德之言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

表达感激之情

4.讨论:

如果第1句话后面用分号,“以彰其咎”后面用句号,好不好?

明确:

不好。

一是不能分清内外责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三是内外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不致使刘禅反感。

自由发言,有道理就行

三、朗读指导,进行背诵:

同样要求注意层次性,采用多种方式背诵相结合

四、布置作业

A、默写全文(可分段进行)

B、熟练背诵全文

崩(        )秋(         )阙(            )驽(      )钝(      )驱驰(            ) 

    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痛恨:

古(痛心遗憾)今(极为仇恨)     

    卑鄙:

古(卑劣龌龊)今(身分地位低微)

    感激:

古(感谢)    今(感动、激动) 

    谨慎:

古(小心谨慎)今(认真和慎重) 

    

板书设计:

出师表

广开言路

第一部分:

(1~5)劝解后主,提出建议执法公平

亲贤远佞

感激知遇之恩

第二部分:

(6~7)抒钟情,表决心

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

(8)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第四部分:

(9)恳切之情

 

课后反思:

 

我的叔叔于勒

本期第二十一二十二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了解小说中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了解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感受他的匠心独运。

教学方法:

启发式互动式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

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轻音乐。

但是,亲情也时时经受着考验,在金钱、荣誉、利益面前,我们是否依然能够守护亲情,关爱亲情呢?

今天,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中学毕业后,普发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

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

10年间他写了解情况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听课文录音,然后请一位同学叙述故事情节。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1)、要求在每个自然段落前标上相应的序号,同时把课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称呼的词语圈点出来。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

(2)学生们分组讨论发言:

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教师指名回答后小结。

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 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 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3)学生讨论:

从上面的这些不同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教师引导小结:

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4)学生根据上面的这条感情线索,归纳出本文的情节。

(情节的每部分用一个字来概括)

 教师引导小结:

盼----------赞----------见---------躲

             (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

(5)层次分析:

第一部分:

1—4  故事的开端,盼望于勒。

第二部分:

5—19 故事的发展,夸赞于勒。

第三部分:

20—47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

第四部分:

48—49故事的结局,躲避于勒。

三、研读课文,归纳主题

1、小说开头菲利普夫妇如此盼望于勒的归来,结局却是千方百计躲开于勒,原因是什么?

(结合情节分析)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金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其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2.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揭示了什么主题?

教师出示四种主题说。

学生分析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金钱关系“说: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同情”说:

小说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物---------于勒被整个社会遗弃的悲惨命运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虚荣”说: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他们爱慕虚荣的丑态。

“势利”说: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渴望见到已经发大财的于勒和在船上遇到的贫困潦倒的于勒后极力躲避的心理的刻画,深刻揭示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低级庸俗的势利心态。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只要言只成理给予以肯定。

教师点拨:

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其片面性。

我们可以概括为: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在现实社会里金钱关系对人、对人性的扭曲和破坏,对|“金钱至上”的思想进行了批判。

1、菲利普夫妇身上除了自私冷酷外,究竟有没有一两点闪光点?

如果你身边也有象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你是如何看待他的?

2、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身边也有像于勒这样的亲戚,你会怎样看待他?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分析人物写法,感知人物形象

  1、教师提出要求:

找出课文中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地方,在课文中做批注。

然后我们来概括:

我认识了一个------------(人物性格特点)的----------(人物),你瞧,----------(人物表现),运用了------------------(描写方法)。

示例:

我认识了一个自私的菲利普,你瞧,他在船上认出弟弟时“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

‘出大乱子了。

’”运用了神态和语言描写。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对人物进行的描写、烘托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自主或指明回答。

对菲利普夫妇的认识:

精明、刻薄、泼辣、虚伪、有主意、富有心计、自私势利、为女儿着想..........

对于勒的认识:

糟蹋钱、自作自受、不知悔改、怀念亲人、令人同情............

  (以上都要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提示:

重点研读第25到38段)

总结:

出示表格,要求学生填写并简要分析

于勒生活的变化

菲利普夫妇的态度

 

菲利普夫妇的特征

语言

行动

坏蛋、流氓、无赖

打发

虚伪、卑鄙自私、贪心势利、冷酷、精明、刻薄

正直的、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好心人

衣冠楚楚地在海边守侯

卖社蛎的这个小子、这个家伙、那个家贼、那个讨饭的

骂、躲避

2、分析明快个性化的语言

(1)、“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揭示了菲利普夫妇附庸风雅的庸俗心理,表现了他想上上流社会的性格特征。

(2)、“啊!

啊!

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

..........谢谢您,船长。

菲利普夫妇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的描写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

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3)、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势利刻薄泼辣的个性毕露无遗。

(4)、”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三个称呼强调了我于于勒叔叔的骨肉关系,表现了我的善良、纯真,对穷困潦倒的叔叔的同情,反衬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

二、辨析研讨,谁是主人公

1、文题是〈,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于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

谁是本文主人公呢?

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发财归来是叙事明线,而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10年经历)为暗线,略写了他的过去和现在,“我”-----若瑟夫,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在父母不把穷水手当作兄弟看待后,仍认为于勒是“我”的叔叔,作者用这一标题道出了一个孩子的不满,同时,这个标题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而在“我”身上,表达了作者的希望和理想。

小说集中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

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

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2、“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

有什么作用?

 我对叔叔的同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不受父母的影响,仔细观察叔叔;

(2)、心中叔叔;

(3)、给了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

这默念的话中“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

“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其中却加上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

这是一句包含粉讽刺意味的心里话。

形象:

我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与父母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用:

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

其他人物的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