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534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7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docx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

2017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 

一、答题总的原则: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

  

(1)回答成因或因素类问题都要往两个大的方面去想,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光热水)、河流、土壤、水源、洋流、植被、资源(原料)、能源(燃料)、土地、气压带和风带、大气环流等;人为因素包括人口、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策、资金、工农业基础、历史等。

(2)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3)回答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2.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

学会采用分点作答;  

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

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问什么就答什么,有什么就答什么。

当然,掌握基础知识是前提。

答题时尽量结合题目所给的图上信息或资料作答。

二、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原因(自然、人为)  2)条件(有利、不利)  3)影响(正面、负面)  4)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要素(总量、结构)  9)评价(积极、消积)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三、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7)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  8)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历史经验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四、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  1)"点"状分布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2)"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3)"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4)"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5、提升---明确常见行为之答题要领  

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指明了答题方向。

为了提高答案的质量,我们还要研究提问中的谓语动词。

  新课标的可操作性很强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指令性的明确,用语文的话说就是"谓语明确"。

在我们教学生审题时候要特别注意的也是这个"谓语"部分,明确答题之要领。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地理高考试题中经常考查的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分析、对比、评价等

6、辨析设问的行为动词:

高考试题充分利用行为动词的不同含义对答案结构、组织做出限定,突出考查考生辨析行为动词的能力。

在解题进应掌握常见的行为动词,按要求作答,要文字准确,条理清晰,扣准得分点。

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高的行为动词:

  

1、分析——先分后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然后再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分”的角度包括①空间角度②时间角度③事物内在关系;“析”重点在于呈现地理事物、现象的原因、成因、内在联系。

该行为动词对应的答案应“有因有果”,即有原因的阐述,也有结果的表述。

  

2、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3、描述——形象地描写或叙述,陈述地理事实,包括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等内容,常用于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4、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5、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6、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7、对比(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间的联系;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比较需要提供比较对象,如不同的国家;也要有比较指标,如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等。

在对比分析中,选择和把握合适的对比标准十分关键。

  

“对比”与“比较”略有区别。

“对比”除了“比”之外,重点在比对的方式要求上——“对照”两个地理事物的同类型项目,即可比项。

  

8、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9、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10、运用——是指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和科学观点,判断和比较一些地理事物,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11、指出——用手指指着试题规定的区域,结合题意,结合问题,从规定区域中找到答案。

  

☆特别提示: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2.在回答某些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

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4.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

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七、实践…主观性试题答案之要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答题的宗旨。

1.注意从图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并能够适当地迁移知识

2.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3.有多少问,分多少(段)答题,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

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

可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

4.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

5.书写整洁,不留空缺,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知识结构要点概括  

一、有关地形方面的问题  

背熟世界及中国各地的地形分布,掌握它们的成因。

  

1、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2、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3、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

(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  

4、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5、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云贵高原:

崎岖不平 ③内蒙古高原:

地面坦荡 ④黄土高原:

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

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6、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

  

(1)流水的侵蚀:

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

   

(2)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

喀斯特地貌(桂、贵、云)。

  

(3)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

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  

(4)风力的侵蚀作用: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

  

(5)风力的沉积作用:

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6)冰川的侵蚀作用:

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

欧洲的地形  

(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

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

  

(8)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

泰山、庐山、华山等。

   

(9)板块相撞:

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

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

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

  

(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

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

  

(13)背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

  

(14)向斜成山:

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

  

(15)渭河平原的成因:

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

  

  

二、有关气候方面的问题  

1、背熟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及其移动规律图。

因为它是分析某些气候成因、洋流成因、工业布局、港口布局的基础。

  

2、背熟各种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和判断方法。

  

3、回答气候特点一般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分析。

①气温哪个季节高,哪个季节低,最低月气温在0℃以上还是以下,气温的日较差(大、小)。

②降水量大还是小(在多少毫米左右),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4、气候成因的分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受什么风带和气压带控制④地形(如平原或山地,背风坡或迎风坡,山脉走向)地势⑤洋流⑥人类活动。

  

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的原因①处在中纬地区,故属温带气候②地处西风带,终年受西风影响③西面为北大西洋暖流,故空气温暖湿润④欧洲的地形平坦,山脉为东西走向,使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

  

北美的温带海洋性狭长的原因:

高大的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紧逼海岸,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

  

☆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3、天气状况(晴天日照时间较长)。

☆影响太阳辐射高度的因素:

(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l、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例如:

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②晴天多:

③地势高;④空气稀溥,大气洁净。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植被状况);3、天气状况。

(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昼夜长短。

(2)大气自身条件(天气、大气物质多少、大气透明度——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大小和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强弱)、大气环流

(3)地面状况——物质组成(对太阳辐射反射率不同)、海陆差异、地形、洋流、水域、森林、冰雪等。

(4)人类活动:

①改变大气成分,如CO2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排放消耗臭氧层物质,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烟尘则削弱太阳辐射;

②改变下垫面,植树降低气温,提高湿度,与建造大型水库起到的作用相似。

③释放人为废热,如城市热岛的形成。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l、纬度:

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

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

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天气系统

①大气环流因素一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

(要注意风的来向:

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

②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台风)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

2.地形:

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

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

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

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5、某两地气候特点比较:

①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②降水(降水量总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及雨季长短)。

  

6、降水类型及其分布:

(1)类型:

对流雨(赤道的雨和我国夏季午后的雨),锋面雨(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地形雨(山地迎风坡如乞拉朋齐和火烧寮的雨),气旋雨(台风雨)。

  

7、雪线高度(由气温决定):

①不同纬度山峰:

由副热带向南北两侧的高低纬递减。

②同一座山峰:

由降水决定,迎风坡低背风坡高,夏季高冬季低,如不考虑降水,则阳坡高阴坡低。

  

8、西风带的风力夏季弱冬季强:

(可用于解释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的原因之一)因为冬季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大,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夏季反之。

  

9、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②降水少。

②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10、海洋性气候特征:

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冬暖夏凉。

②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11、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

  

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

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

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

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

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

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①.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

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

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

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③.地形:

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因为:

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

  

④.天气:

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⑤.植被: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

  

三、有关河流方面的问题  

1、☆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

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

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

有无、长短

4.水位:

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

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2、某河水能(水力)丰富的原因:

①(地处什么气候)降水多,河水流量大。

②(地处阶梯交界处或者地处山地、地势起伏大)水位落差大

※评价某地水能资源开发条件:

可从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两方面答题;(包括落差、流量、地形地质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市场条件等)  

3、在河流某地建水电站或修水库的原因(区位):

①(地处什么气候)降水多,河水流量大。

②水位落差大③集水面积广④地处峡谷,建设工程量小,节省投资。

(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  

4、某河航运价值大小评价:

①地形平坦或崎岖,水流平缓或急促。

②河流流量大或小,季节变化大或小。

③冰期(有无长短)。

④流域内人口稠密或稀少,经济发达否,运输的需求量大小。

⑤河面宽否,水深否。

  

5、坡面上水的流向:

与等高线垂直并由高处指向低处。

  

6、河流有凌汛的条件:

①由低纬向高纬流。

②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③一般发生在深秋或初春季节(发生时间各纬度不同,结冰时高纬早低纬晚,融冰时低纬早高纬晚)。

  

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即宁夏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7、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l、水系特征:

①流域广,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

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

l、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8、河流的治理:

①中上游修水库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③中下游加固大堤④退田还湖,陡坡退耕还林⑤截弯取直(长江的荆江河段)⑥下游开挖入海新河(海河和淮河)。

⑦防治水污染。

  

9、河流水量大的原因:

①地处什么气候区,降水丰富;②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广。

③支流众多,水系庞大。

  

10、河流的补给:

雨水(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11、河流与地下水和湖泊水的补给关系:

丰水期河水补给给地下水和湖泊水,枯水期反之。

  

12、水电站(水库)的作用:

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供水、防凌、减淤。

  

13、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流量变化与气温有关,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四、有关陆地和海洋方面的问题  

1、某地盐度高、低的原因:

①纬度高低,气温高低,蒸发量大小。

②(某地是什么气候)晴天还是阴天多,降水量大小。

③河流淡水注入多少。

④有寒暖流经过。

⑤海域封闭,与外海交换海水少(如波罗的海、红海、地中海等)。

  

2、某大陆架渔场的成因:

①位于浅海大陆架,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水温高,利于鱼类繁殖。

②有河水流入,营养丰富。

③有寒暖流交汇,鱼类集中。

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3、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l.气候:

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

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

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例如华北平原:

①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

②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④浪费和污染严重。

⑤森林覆盖率低  

※解决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

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具体措施有:

  

①修建水库(或水利工程)。

②跨流域调水(X水X调)。

③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植物。

④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节约用水。

⑤防治水污染。

⑥植树造林。

⑦控制人口增长数量。

⑧加强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⑨人工降水。

⑩实行水价调节。

  

5、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①地形(地貌)以什么为主。

②气候类型是什么。

③河流的水文特征是什么。

④植被类型是什么。

⑤土壤类型是什么。

  

  

五、有关农业方面的问题  

1、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或农业发展条件):

(1)自然因素:

①地形平坦。

②气候暖湿(或光热水充足,或雨热同期)。

③土壤肥沃。

④灌溉水源充足。

(2)社会因素:

⑤市场。

⑥交通。

⑦政策扶持。

⑧劳力。

⑨技术。

  

具体农业区位分析的答题思路:

1、发展条件:

有利--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不利—整治措施

2、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①气候:

气候类型、光照、热量、降水及配合情况

②地形:

平原、山地、丘陵等所占比重,海拔高度、坡度等

③土壤:

土壤类型、肥沃程度、盐碱性、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等

④水源:

河湖密度、水量、季节变化、旱涝等

⑤生物资源:

种类、分布、数量

(2)社会经济条件

①市场:

市场距离、人口数量、消费习惯和水平

②交通:

海陆空运输条件对商品农业影响

③政策:

价格的调节、政策性补贴、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④劳动力:

数量、素质、价格

⑤农业技术:

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机械水平

(一)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注:

自然因素的改造:

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l、市场: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

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

6、工业基础  

☆如何分析某—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l、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求、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1、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①有利条件: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②不利条件:

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