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688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docx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51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

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

一、单选题

1.秋末冬初,某地学校中很多学生都得了流感,这个现象说明传染病具有(  )

A. 特异性                               

B. 流行性                               

C. 免疫性                               

D. 以上都是

2.水痘是一种春季多发的呼吸道传染病,常用接种水痘疫苗的方法来进行预防。

接种的水痘疫苗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

A. 抗体特异性免疫          B. 抗原特异性免疫          C.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3.我国每年死于肺结核的儿童居各类传染病死亡原因之首。

为加强防治,一旦发现肺结核患者应立即:

①给患者打针、吃药、隔离治疗;②对患者的房间及用具消毒;③给接触患者的人进行预防注射。

这些措施分别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A. 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B.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C. 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           

D. 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4.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

A. 患甲肝初期的人                        

B. 狂犬                        

C. 甲肝病毒                        

D. 患流感的病人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类感染炭疽病的主要途径的是(  )

A. 食用被炭疽杆菌污染的猪肉                                

B. 由于割破了手指而感染炭疽杆菌

C. 人吸入飘浮在空气中的炭疽杆菌孢子                  

D. 人手碰到了炭疽杆菌

6.近年来禽流感等传染病流行,向人类发出了新的挑战。

下列有关传染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病毒是传染源

B. 传染病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

C. 积极研制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D. 传染病的流行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7.5月份,苏州疾病控制中心在网上发布公告,号召全体市民一旦发现钉螺一定要及时打电话上报,识螺、报螺有奖。

控制中心如此重视查灭钉螺的原因是(  )

A.  钉螺是血吸虫病的病原体                                  

B. 钉螺里有血吸虫的成虫

C. 钉螺是血吸虫病的传染源                                    

D. 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8.2016年巴西爆发了一种由寨卡病毒引起的疾病,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寨卡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                            

B. 寨卡病毒不是生物,没有遗传物质

C. 该病的传播途径与流感相同                         D. 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杀灭伊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9.夏季是细菌性痢疾的多发季节,为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该传染病的类型和防疫部门要求的防护措施分别属于(  )

A. 消化道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                               

B. 呼吸道传染病控制传染源

C. 消化道传染病保护易感人群                               

D. 消化道传染病控制传染源

10.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  )

A. 传染源                          

B. 传播途径                          

C. 易感人群                          

D. 以上三项都是

11.目前世界上有极少数的实验室保存有天花病毒,天花病毒是天花这种病的(  )

A. 病原体                               

B. 传染病                               

C. 传播途径                               

D. 易感者

1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 水和饮食传播               B. 虫媒和接触传播               C. 空气和飞沫传播               D. 饮食和接触传播

13.广东某镇发生了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丙肝感染事件。

据调查,感染丙肝的居民都曾到未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的镇卫生所打过针。

由此推断(    )

A. 带毒针头是丙肝的传染源                                    

B. 丙肝和肺结核的病原体具有相同的结构组成

C. 丙肝属于血液传染病                                           

D. 丙肝与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相同

14.之前,部分国家出现了一种新型传染病——中东呼吸综合征。

下列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 建议广大民众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B. 许多科研机构积极行动,努力研制对该病的疫苗

C. 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检查、治疗           D. 对医院、火车站、机场等重点区域进行严格消毒

15.下列关于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与艾滋病人握手会感染艾滋病毒

B. 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可以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C. 和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D. 性接触、血源传播和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个主要途径

16.某同学患上肺结核,已知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则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

A. 把该同学送到医院的呼吸道科与其他病人一起住院治疗     

B. 向市疾控中心汇报

C. 让与该同学有接触的人员接受检查与跟踪观察                   

D. 对所处教室、宿舍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17.美洲出现的一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虫媒病,病原体为寨卡病毒。

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有直接关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使用抗生素来治疗这种虫媒病

B. 寨卡病毒属于细菌病毒

C. 为了预防该传染病,要尽量消灭蚊虫,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 患者和寨卡病毒的携带者都是该病的传染源

18.人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应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同时应将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击毙并就地焚毁。

以上过程体现的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是(  )

A. 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B. 保护易感人群和控制传染源

C. 保护易感人群和切断传播途径                             

D.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19.为了寻求科学答案,推理非常重要,只有做出正确的推理并用实验证明,才可确定假设的真伪。

现已知“昏睡病原虫是昏睡病的病原体”及“除去采采蝇即可消灭昏睡病”等事实,提出“采采蝇传播昏睡病原虫”的假设。

下列叙述中,完全属于根据这个假设而做出的推论的是(  )

①昏睡病原虫是寄生在人体血液中的锥形原生动物

②患昏睡病的人,体内必有大量昏睡病原虫

③采采蝇体内可发现昏睡病原虫

④采采蝇可从昏睡病人的体液中吸入昏睡病原虫

⑤如果健康人被带有昏睡病原虫的采采蝇叮咬,就可能患上昏睡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20.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事发后有关部门立刻采取行动,把相关场所内的活禽全部捕杀并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关闭了活禽交易市场,并严格消毒。

关于“把活禽全部捕杀并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消灭病原体

21.近年来禽流感等传染病流行,向人类发出了新的挑战.下列有关传染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传染病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                         

B. 病毒是传染源

C. 积极研制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D. 传染病的流行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22.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荣获诺贝尔奖。

从预防传染病来看,对疟疾患者及时治疗属于(   )

A. 消灭病原体                    

B. 保护易感人群                    

C. 控制传染源                    

D. 切断传播途径

23.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期,小林不小心患了病毒性感冒,体温达40℃左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感冒要做好预防工作,其中勤洗手从防治传染病的措施来说是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 要治疗该同学的感冒,要给他使用抗生素

C. 该同学体温一直维持在40℃左右,此时他的产热大于散热          

D. 此时他的消化与吸收功能下降,原因是酶的活性降低了

24.卫生部公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显示,人得狂犬病的主要原因是被携带狂犬病毒的病犬咬伤所致。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狂犬病病毒属于单细胞生物                                

B. 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病犬属于病原体

C. 人接种狂犬疫苗后,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D. 接种狂犬疫苗免疫类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5.每年的冬春季是流感的多发季。

保持个人卫生,室内经常开窗通风,出现流感症状,及时就诊,并采取隔离措施,体弱者接种流感疫苗等措施能有效预防流感,下列对流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引起人患流感的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                  

B. 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 经常开窗通风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 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属于特异性免疫

26.甲型流行性感冒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禽共患的传染病。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型流感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                             

B. 甲型流感病毒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C. 甲型流感病毒性状由体内蛋白质控制                  

D. 接种流感疫苗获得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27.接种疫苗可以预防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疫苗可以促使人体(  )

A. 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产生大量特定抗体消灭病原体          

B. 接受大量抗体或淋巴因子,立即获得针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

C. 在健康状况下获得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D. 产生针对特定传染病的抗原,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28.下列传染病中,病原体是病毒且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是(   )

A. 艾滋病                         

B.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C. 肺结核                         

D. 疟疾

29.下列有关疾病和传播途径的连线中,正确的是(   )

A. 破伤风——接触传播                                          

B. 霍乱——飞沫传播

C. 淋病——粪—口传播                                          

D. 细菌性痢疾——水、食物、苍蝇传播

30.疟疾由侵入人体的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进行传播.疟疾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致死率高。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能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疟原虫的发育,治疗疟疾效果显著,将疟疾致死率降低了一半.屠呦呦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疟原虫是传染病疟疾的传染源                             

B. 隔离并用青蒿素治疗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C. 消灭传播疟疾的蚊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 疟疾属于寄生虫性传染病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传染病具有的特点解题。

【解答】解: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故答案为:

B。

2.【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免疫的分类知识解题。

【解答】解:

免疫根据其获得途径可知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而通过接种的水痘疫苗,使人不在患水痘,属于后天获得的,属于特异性免疫,其中水痘疫苗属于抗原;

故答案为:

B。

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解题。

【解答】解:

传染病的预防常见的措施有: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的方法主要有: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有:

保持生活环境干净、整洁;公共场所杀菌、消毒等;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主要有:

加强体育锻炼、注射疫苗等。

①给患者打针、吃药、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②对患者的房间及用具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③给接触患者的人进行预防注射,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

B。

4.【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传染源与病原体概念的区分知识解题。

【解答】解:

传染源是指患病的生物;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生物患病的微生物;患甲肝初期的人、患狂犬病的狂犬、患流感的病人都属于传染源;甲肝病毒是引发甲肝的病原体;

故答案为:

C。

5.【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炭疽病的发病机理及其传播途径知识解题,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草食性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通过接触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解答】解:

A、食用被炭疽杆菌污染的猪肉,人可以感染,属于饮食传播;

B、由于割破了手指而感染炭疽杆菌,人可以感染,属于接触传播;

C、人吸入飘浮在空气中的炭疽杆菌孢子,人可以感染,属于空气、飞沫传播;

D、人手碰到了炭疽杆菌,若是皮肤完好,一般不会感染;

故答案为:

D。

6.【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传染病及其传播知识解题。

【解答】解:

A、病毒是引发传染源的病原体,故A错误;

B、传染病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是传染病的三大特点,故B正确;

C、积极研制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C正确;

D、传染病的流行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故D正确;

故答案为:

A。

7.【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血吸虫病与钉螺的关系解题。

【解答】解: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而血吸虫的成长史为:

虫卵→毛蚴→钉螺→尾蚴→成虫;故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故答案为:

D。

8.【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传染病及其传播知识解题。

【解答】解:

A、寨卡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故A正确;

B、寨卡病毒是生物,有遗传物质,故B错误;

C、该病的传播途径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而流感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C错误;

D、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杀灭伊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D错误;

故答案为:

A。

9.【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及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解题,传染病的预防常见的措施有: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的方法主要有: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有:

保持生活环境干净、整洁;公共场所杀菌、消毒等;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主要有:

加强体育锻炼、注射疫苗等。

【解答】解:

为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说明细菌性痢疾是通过消化道传播,属于消化道传染病;该过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

A。

10.【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知识解题。

【解答】解:

传染病的传播需要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故答案为:

D。

11.【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病毒的结构及其作用机理知识解题。

【解答】解:

病原体是指能够使生物患病的生物,故天花病毒是天花这种病的病原体;

故答案为:

A。

1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传染病及其传播途径知识解题。

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分为:

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等。

【解答】解: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水、食物传播,如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蛔虫病、脊髓灰质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如流感、肺结核、百日咳、腮腺炎、麻疹等;血液传染病主要通过暗蚊等传播,如乙脑、疟疾、乙肝、艾滋病等;体表传染病主要通过皮肤接触传播,如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等;

故答案为:

C。

13.【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传染病及其传播途径知识解题。

【解答】解:

A、带毒针头是丙肝的传播途径,故A错误;

B、丙肝的病原体是丙肝病毒;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故B错误;

C、丙肝属于血液传染病,故C正确;

D、丙肝属于血液传染病,甲肝属于消化道传染病,故D错误;

故答案为:

C。

14.【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措施解题,传染病的预防常见的措施有: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的方法主要有: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有:

保持生活环境干净、整洁;公共场所杀菌、消毒等;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主要有:

加强体育锻炼、注射疫苗等。

故注射“乙肝”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

A、建议广大民众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A错误;

B、许多科研机构积极行动,努力研制对该病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B错误;

C、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检查、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故C错误;

D、对医院、火车站、机场等重点区域进行严格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D正确;

故答案为:

D。

15.【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病毒结构及其功能解题。

【解答】解: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故与艾滋病人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毒;

故答案为:

A。

16.【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传染病及其传播途径解题。

【解答】解:

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一旦发现,需要进行隔离治疗,不能把该同学送到医院的呼吸道科与其他病人一起住院治疗,故错误;

故答案为:

A。

17.【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传染病及其传播途径解题。

【解答】解:

A、抗生素只能治疗细菌引起的疾病,不能治疗病毒引发的疾病,故A错误;

B、寨卡病毒寄生在人体内,属于动物病毒;故B错误;

C、为了预防该传染病,要尽量消灭蚊虫,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C错误;

D、传染源是患者或病毒的携带者,故D正确;

故答案为:

D。

18.【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措施解题,传染病的预防常见的措施有: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的方法主要有: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有:

保持生活环境干净、整洁;公共场所杀菌、消毒等;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主要有:

加强体育锻炼、注射疫苗等。

故注射“乙肝”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

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将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击毙并就地焚毁属于控制传染源;

故答案为:

B。

19.【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传染病及其传播途径解题。

【解答】解:

从已知事实中不能得出“病原虫是锥形原生动物”,故①错误;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即使少量也会使人患病,故②错误;

故答案为:

C。

20.【答案】A

【解析】【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为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活禽可能携带着H7N9禽流感病毒,是传染源,对传染源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是控制传染源;

故答案为:

A。

21.【答案】B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

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人群(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

【解答】B、传染源是指携带病毒的人和动物;病毒是病原体;故B错误;

故答案为:

B。

22.【答案】C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疟疾患者是病毒的携带者,属于传染源,而对病毒携带者进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故C正确;

故答案为:

C。

23.【答案】D

【解析】【分析】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个环节。

当传染病流行时,切断其中任何一环节,流行即可终止。

(2)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件下杀死细菌的化合物,它由一些细菌或真菌自然合成。

(3)产热与散热维持在动态平衡时,人的体温保持不变。

(4)食物的化学消化离不开各种消化液的作用,消化液中真正起作用的物质是是酶,酶被称为生物催化剂,它的催化作用易受到温度、酸碱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解答】A、勤洗手能够切断病原体到达健康人的途径,从防治传染病的措施来说是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病毒性感冒注射抗生素不起作用,因为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对病毒不起作用,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该同学体温从正常体温到40℃左右的过程中,产热要大于散热;但之后一直维持在40℃左右的过程中,这一段时间中产热等于散热,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酶的催化作用易受到温度的影响,人发烧时,酶的活性降低了,消化与吸收功能就会下降,故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24.【答案】C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