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796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docx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基础

课程代码01114

课程总学时88

适用专业和岗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课程负责人翟云峰

参与编审人员:

(校内)徐德爱张飞霞

(校外)孙燕燕陈俊

机械工程系

2013年10月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0133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授课系(部):

机械工程系

学分学时:

6学分/88学时编写执笔人:

翟云峰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

审核日期:

系主任审定签字:

审定日期:

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1课程定位与作用

课程的定位:

该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运用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过程,模拟“职业岗位情境”,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课程。

主要讲述了汽车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以及汽车运动学和动力学中的一些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应用工程力学知识进行工程验算的能力。

并扼要地介绍国家标准、规范、特点和一些汽车标准零部件的选用原则与方法,以及通用零部件的一般使用维护知识。

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讲述了汽车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以及汽车运动学和动力学中的一些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应用工程力学知识进行工程验算的能力。

并扼要地介绍国家标准、规范、特点和一些汽车标准零部件的选用原则与方法,以及汽车常用零部件的一般使用维护知识。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

《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等课程完全对接,学生在掌握了本课程后,再学习后续课程《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技术》、《汽车维修技术》、《汽车检测技术》、《汽车营销学》、《汽车保险与理赔》,也就完成了整个职业工作过程的学习。

1.2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规律,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原则,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按照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将概念定理等理论知识、模型试验、工程应用案例、课程模块训练等融合为一体,真正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教学做一体化。

通过对机械类各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分析,选取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模式,建设教学环境,组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评价。

并通过以下具体步骤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高职生的认知规律,改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构建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并重的评价体系,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而和谐地发展。

1.3课程设计思路

一、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对企业相关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调研,构建相应岗位或岗位群,分析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确定由浅入深的知识体系和由低到高的多层次职业能力,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针对不同的能力层次进行能力分解,设计具有层次差别的工作任务,规划课程。

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基础,为整个课程设计了若干个实际的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包含一个或几个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核心知识点。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采用学徒制的模式开展。

学生从接受任务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工作,直到完成任务,逐项掌握工作任务中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知识点。

三、在实践教学中大力采用“工学结合”、“行动导向教学”、“现场教学”、“项目教学”、“团队工作”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能的特点,为培养学生掌握符合企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和职业素质服务。

四、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水平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采用任务完成考核、技能实操考核等多种评价方式,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五、充分与行业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汽车零件的加工制造资源优势,建设高水平的网络课程学习平台。

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录像、网络教材、网络课件进行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形成立体交叉的教学方法。

2.课程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基础,为整个课程设计了若干个实际的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包含一个或几个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核心知识点。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采用学徒制的模式。

学生从接受任务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工作,直到完成任务,逐项掌握工作任务中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知识点。

1.课程知识目标

(1)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资料的搜集;

(2)能分析汽车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熟悉基本结构,了解汽车常用机构的实际应用;

(3)根据汽车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和特点,初步掌握其选用和设计方法。

(4)能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5)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初步设计验算汽车常用机构和传动装置的能力。

2.职业能力目标

⑴能够对汽车常用机构进行力学分析并具有合理选型及应用能力。

⑵能够熟练地掌握汽车常用机构组成零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学生专业素质目标

⑴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敬业精神与质量意识;

⑵培养学生养成借助于查阅机械加工相关手册解决工作中参数确定的职业习惯,以及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意识;

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和善于比较的意识;

⑷培养学生有纪律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环境保护和文明生产的基本素质;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汽车机械的基础理论探究;

⑵培养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

3.课程内容设计与要求

3.1课程内容

1.课程开发以汽车机械基础任务分析为基础,课程内容均来自工作任务模块的转换,建立的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

2.课程内容以具体化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每个项目或任务都包含-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和职业态度等内容,是相对完整的一个系统。

3.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项目”或“任务”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

序号

学习情境

工作任务

参考学时

1

学习情境1:

汽车机械基础绪论

任务1:

概述

2

任务2:

汽车机械基本知识

2

任务3: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4

2

学习情境2:

汽车常用构件的

力学分析

任务4:

构件受力分析的定理与受力图

6

任务5:

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4

任务6:

构件的运动分析

4

任务7:

构件承载能力分析

6

3

学习情境3:

汽车轴系零件

任务8:

轴的结构设计

4

任务9:

轴的强度与刚度校核

4

4

学习情境4:

轴承

任务10:

滑动轴承的结构与选用

6

任务11滚动轴承的结构与选用

5

学习情境5:

联轴器、万向节、离合器与制动器

任务12联轴器、万向节、离合器与制动器的结构与选用

8

6

学习情境6:

其它常用零部件

任务13:

键联接与螺纹联接

6

7

学习情境7:

连杆传动

任务14:

平面四杆机构的组成类型及应用

4

8

学习情境8:

凸轮传动

任务15:

凸轮传动组成、应用及设计

6

9

学习情境9:

带传动和链传动

任务16:

带传动组成、应用及设计

4

任务17:

链传动组成、应用及设计

4

10

学习情境10

齿轮传动

任务18:

齿轮传动特点及及类型

4

任务19:

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参数计算及测定

8

11

学习情境11

其他常用传动机构

任务20:

螺旋传动及棘轮机构等其它常用机构的组成、应用研究

2

总计学时

88

3.2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内容

教学单元1:

绪论

参考学时

2

学习目标

1、了解机器的组成与分类,掌握机器及机构的特征,了解构件、零件、部件及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的概念。

2、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一般程序。

3、了解《机械设计与实训》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研究的对象、机械设计的内容与步骤、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机械基础陈列室、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启发、分组讨论法、探讨式等

考核方式

课堂提问、作业等

教学单元内容简要描述

学习目标

参考

学时

机械设计研究的对象

了解机器的组成与分类,掌握机器及机构的特征,了解构件、零件、部件及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的概念。

2学时

机械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一般程序。

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了解《机械设计与实训》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学习情境

教学单元2: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参考学时

4学时

主要

学习

目标

了解机构结构分析的目的与内容了解机构的特点和组成原理、理解并掌握运动副概念、运动副的分类、特点及其表示方法;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和应用;熟练掌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方法以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计算机构自由度时能正确处理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等三个特殊问题,了解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实用意义。

工作任务

机构结构分析的目的和内容、平面机构的组成、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自由度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机械基础实验室、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启发、讨论法等。

考核方式

课堂提问、作业、实验

子情境名称

学习目标

参考

学时

机构结构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平面机构的组成

了解机构结构分析的目的与内容、了解机构的特点和组成原理、理解并掌握运动副概念、运动副的分类、特点及其表示方法。

2学时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平面机构自由度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和应用、熟练掌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方法以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计算机构自由度时能正确处理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等三个特殊问题,了解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实用意义。

2学时

学习情境

教学单元3:

平面连杆机构

参考学时

4学时

主要

学习

目标

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和应用;

2、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特性和应用,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各种演化形式及其演化途径,掌握曲柄滑块机构和导杆机构这两种常用演化机构的构成条件、运动形式、特性和应用;

3、理解并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压力角(传动角)、死点位置、从动件急回特性等基本特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4、了解平面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与方法,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图解设计法,一般了解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解析法和实验法。

工作任务

1、概述;2、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3、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设计;4、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设计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机械基础实验室、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启发、讨论法等。

考核方式

课堂提问、作业

子情境名称

学习目标

参考

学时

概述

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

了解机构结构分析的目的与内容、了解机构的特点和组成原理、理解并掌握运动副概念、运动副的分类、特点及其表示方法。

2学时

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特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设计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和应用、熟练掌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方法以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计算机构自由度时能正确处理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等三个特殊问题,了解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实用意义。

2学时

学习内容

教学单元4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

参考学时

6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静力学3个基本概念和4个公理。

2、掌握常见3种约束反力的画法。

3、掌握物体及简单物体系受力图的画法

能力目标

1、具备把常见工程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

2、养成善于创新的的精神

教学内容

1、力、刚体、平衡的概念

2、静力学4个公理

3、柔性约束、刚性约束、铰链约束

4、受力图

教学条件

多媒体仪器、内燃机、铰链模型、桁架、曲柄滑块机构、皮带传动等实物

教学方法

1、实例教学

2、启发式教学

3、多媒体辅助教学

考核方式

画工程实际物体的受力图

教学单元内容简要描述

学习目标

参考

学时

 1.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 

理解静力学3个基本概念和4个公理。

2

 1.2约束和约束反力

掌握常见3种约束反力的画法。

2

1.3受力分析

掌握物体及简单物体系受力图的画法

2

学习内容

教学单元5汽车轴系零件

参考学时

4学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轴按载荷分类及其相应的载荷和应用,掌握轴最常用的材料及设计轴的基本要求;2、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有关的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周向固定、轴上零件的布置及轴的结构工艺性等基本知识;3、掌握轴的强度计算,了解轴的刚度计算及设计轴的一般步骤

教学内容

1、概述;2、轴的结构设计;3、轴的强度计算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机械基础陈列室、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启发、分组讨论法、探讨式等

考核方式

课堂提问、作业等

教学单元内容简要描述

学习目标

参考

学时

概述

轴的结构设计

1、掌握轴按载荷分类及其相应的载荷和应用,掌握轴最常用的材料及设计轴的基本要求;2、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有关的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周向固定、轴上零件的布置及轴的结构工艺性等基本知识;

2学时

轴的强度计算

3、掌握轴的强度计算,了解轴的刚度计算及设计轴的一般步骤

2学时

学习内容

教学单元6:

轴承

参考学时

4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轴承的功用与类型;2、了解滚动轴承构造,熟练掌握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及其应用,熟练掌握滚动轴承代号的具体意义;3、掌握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原则,能根据工作要求合理地选择轴承型号;4、掌握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掌握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及静强度计算,理解基本额定寿命、轴承寿命可靠度、基本额定动负荷、当量动负荷概念,掌握角接触轴承轴向负荷的计算,能熟练查阅有关手册;5、了解滚动轴承尺寸选择;6、掌握滚动轴承轴向定位、调整、配合与装折等组合设计知识。

了解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方式的特点及选择;了解滑动轴承的类型、结构、材料、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滑动轴承的润滑剂和润滑方法的选择

教学内容

1、轴承的功用与类型;2、滚动轴承的组成、类型及代号;3、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4、滚动轴承工作情况分析及寿命计算;5、滚动轴承的尺寸选择;6、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7、滑动轴承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机械基础陈列室、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启发、分组讨论法、探讨式等

考核方式

课堂提问、作业等

教学单元内容简要描述

学习目标

参考

学时

轴承的功用与类型

滚动轴承的组成、类型及代号

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

滚动轴承工作情况分析及寿命计算 

1、了解轴承的功用与类型;2、了解滚动轴承构造,熟练掌握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及其应用,熟练掌握滚动轴承代号的具体意义;3、掌握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原则,能根据工作要求合理地选择轴承型号;4、掌握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掌握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及静强度计算,理解基本额定寿命、轴承寿命可靠度、基本额定动负荷、当量动负荷概念,掌握角接触轴承轴向负荷的计算,能熟练查阅有关手册

2学时

滚动轴承的尺寸选择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滑动轴承

1、了解滚动轴承尺寸选择;2、掌握滚动轴承轴向定位、调整、配合与装折等组合设计知识。

了解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方式的特点及选择;了解滑动轴承的类型、结构、材料、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滑动轴承的润滑剂和润滑方法的选择

2学时

学习内容

教学单元7:

联轴器、万向节、离合器和制动器

参考学时

4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联轴器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了解联轴器的选择计算与使用维护;2、了解离合器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了解离合器的选择计算与使用维护;3、了解制动器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其应用;4、3、了解万向节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1、联轴器;2、万向节3、离合器;4制动器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机械基础陈列室、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启发、分组讨论法、探讨式等

考核方式

课堂提问、作业等

教学单元内容简要描述

学习目标

参考

学时

联轴器

万向节

离合器

制动器

1、了解联轴器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了解联轴器的选择计算与使用维护;2、了解离合器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3、了解万向节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其应用4、了解制动器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4学时

学习内容

教学单元8:

其它常用零部件

参考学时

6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联接的概念,熟悉机械制造中常用螺纹的形成原理、特点和应用,掌握螺纹的主要参数及相互间的关系;2、理解矩形螺纹与非矩形螺纹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掌握螺旋副的自锁条件及螺旋副的效率计算;3、熟悉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应用,能熟练查阅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4、理解螺纹联接预紧的目的,掌握防松的原理、措施及应用;5、理解掌握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与受力分析;6、熟练掌握受横向载荷和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了解螺纹联接件常用材料和许用应力;7、了解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8、了解螺旋联接及键联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

1、螺纹;2、螺旋副的受力分析、自锁和效率;3、螺纹联接主要类型和标准螺纹联接件;4、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5、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与受力分析;6、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7、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8、螺旋联接及键联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机械基础陈列室、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启发、分组讨论法、探讨式等

考核方式

课堂提问、作业等

教学单元内容简要描述

学习目标

参考

学时

螺纹

螺旋副的受力分析、自锁和效率

1、了解联接的概念,熟悉机械制造中常用螺纹的形成原理、特点和应用,掌握螺纹的主要参数及相互间的关系;2、理解矩形螺纹与非矩形螺纹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掌握螺旋副的自锁条件及螺旋副的效率计算

2学时

螺纹联接主要类型和标准螺纹联接件

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1、熟悉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应用,能熟练查阅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2、理解螺纹联接预紧的目的,掌握防松的原理、措施及应用

2学时

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与受力分析

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螺旋传动

键联接及花键联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1、理解掌握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与受力分析;2、熟练掌握受横向载荷和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了解螺纹联接件常用材料和许用应力

3、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4、螺旋联接及键联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2学时

学习内容

教学单元9:

凸轮机构

参考学时

4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应用;

2、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和应用场合,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的位移曲线的绘制方法;

3、理解掌握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的“反转法”原理,以及应用“反转法”绘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方法和步骤。

了解用解析法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凸轮轮廓;

4、掌握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概念,掌握压力角与作用力、压力角与机构尺寸之间的关系及压力角的度量,理解运动失真的概念,了解滚子半径与凸轮轮廓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及基圆半径的确定。

教学内容

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2、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3、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4、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机械基础陈列室、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启发、分组讨论法、探讨式等

考核方式

课堂提问、作业等

教学单元内容简要描述

学习目标

参考

学时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1、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应用;2、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和应用场合,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的位移曲线的绘制方法;

2学时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实验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1、理解掌握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的“反转法”原理,以及应用“反转法”绘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方法和步骤。

了解用解析法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凸轮轮廓;2、掌握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概念,掌握压力角与作用力、压力角与机构尺寸之间的关系及压力角的度量,理解运动失真的概念,了解滚子半径与凸轮轮廓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及基圆半径的确定。

2学时

学习内容

教学单元10:

带传动

参考学时

4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及其应用;2、了解V带与V带轮的结构、材料及相应的标准,了解V带与V带轮的标记的含义;3、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应力分析,理解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滑动率的意义与带传动的传动比的计算;4、掌握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掌握单根V带传递功率的确定和主要参数的合理选择,了解带传动的一般设计步骤;5、了解带传动的张紧、安装与维护

教学内容

1、概述;2、V带和带轮;3、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4、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5、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机械基础陈列室、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启发、分组讨论法、探讨式等

考核方式

课堂提问、作业等

教学单元内容简要描述

学习目标

参考

学时

概述

带和带轮

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1、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及其应用;2、了解V带与V带轮的结构、材料及相应的标准,了解V带与V带轮的标记的含义;3、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应力分析,理解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滑动率的意义与带传动的传动比的计算

2学时

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

4、掌握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掌握单根V带传递功率的确定和主要参数的合理选择,了解带传动的一般设计步骤;5、了解带传动的张紧、安装与维护

2学时

学习内容

教学单元11:

链传动

参考学时

2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其应用;2、掌握套筒滚子链的结构和规格及链轮的结构。

掌握套筒滚子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设计计算方法及主要参数的合理选择;3、了解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润滑

教学内容

1、概述;2、链传动的失效形式及主要参数的选择;3、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润滑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机械基础陈列室、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启发、分组讨论法、探讨式等

考核方式

课堂提问、作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