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928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docx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

2014艺术班专用资料(120个文言实词)

1.爱

(1)。

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①。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②。

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③。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④。

爱其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3)。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公文之事》)

2.安

(1)形容词,①。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学而》)、②。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2)动词,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②。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③。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3)。

项王曰:

“沛公安在?

”(《鸿门宴》)(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3.被

(1)。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与地(《杨修之死》)

(2)动词,①。

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②。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③。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3)。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贾生列传》)

4.倍

(1)动词,①。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②。

管仲反,人,倍屏而立,公不于言(《管子·中匡》)③。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2)副词,。

每逢佳节倍思亲(3)量词,。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5.本

(1)名词,①。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②。

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贾生列传》)、③。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2)副词,。

且臣少仕伪期,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3)动词,。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6.鄙

(1)。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动词,①。

人贱物以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并序。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3)形容词,。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7.兵

(1)名词,①。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②。

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③。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2)动词,①。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②。

无岁不受兵(《十八史略》)

8.病

(1)名词,①。

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②。

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桐叶封弟辨》)

(2)动词,①。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②。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③。

在陈绝粮,从者病(论语·卫灵公)(3)。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9.曾

(1)名词,。

如“曾祖”“曾孙”(词语)

(2)动词,。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副词,①。

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②。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

10.察

(1)动词,①。

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②。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③。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④。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2)形容词,。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答客难》)

11.朝

(1)名词,①。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②。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③。

謇朝谇而夕替(《离骚》)

(2)动词,①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图君。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②。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③。

日往朝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12.乘

(1)动词,①。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②。

乘鄂渚而反顾兮(《九章·涉江》)③。

自京师乘风雪(《登秦山记》)④。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2)。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3)量词,。

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13.诚

(1)名词,。

愿陛下矜悯愚诚(《陈情表》)

(2)形容词。

①。

陵见其至诚(《苏武传》)②。

子以吾言为不诚(《史记·扁鹊列传》)(3)。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4)。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荆轲刺秦王》)

14.除

(1)名词。

①。

扶辇下除(《苏武传》)②。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

(2)动词。

①。

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②。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葬之(《五人墓碑记》)③。

除臣洗马(《陈情表》)④。

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

15.辞

(1)名词。

①。

其文约,其辞微(《屈原贾生列传》)②。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③。

a.《楚辞》b.《归去来兮辞并序》④。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赤壁之战》)

(2)动词。

①。

莫辞更坐弹一曲(《琵琶行并序》)②。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③。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④。

使皇武子辞焉(《崤之战》)

16.从

(1)动词。

①。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②。

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③。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并序》)④。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⑤。

其行罚也,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贤良文学对策》)

(2)介词。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3)名词。

①。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②。

其从如云(《诗经》)

17.殆

(1)形容词。

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攻》)②。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副词。

①。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石钟山记》)②。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指南录>后序》)

18.当

(1)动词。

①。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②。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③。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④。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⑤。

然五人制当刑也(《五人墓碑记》)⑥。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⑦。

当侍东宫(《陈情表》)⑧。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并序》)⑨。

惴惴恐不当意(《促织》)⑩。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2)介词。

想当年,金戈铁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副词。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并序》)(4)连词。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19.得

(1)动词。

①。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②。

所识穷富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2)名词。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游裹禅山记》)(3)形容词。

①。

此言得之(《六国论》)②。

意气洋洋,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4)。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②。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20.度

(1)动词。

①。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过秦论》)②。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廉颇蔺相如列传》)③。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名词。

①。

吾忘持度(《郑人买履》)②。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论积贮疏》)③。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④。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3)量词。

物换星移几度秋(《滕王阁诗》)。

21.道

(1)名词。

①。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②。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③。

吾师道也(《师说》)④。

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⑤。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2)动词。

①。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②。

何可胜道也哉(《游裹禅山记》)

22.恶

(1)名词。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窦娥冤》)

(2)形容词。

①。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指南录>后序》)③。

羞恶之心人人皆有(《孟子》)(3)动词。

①。

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②。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赤壁之战》)(4)疑问代词。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

23.非

(1)形容词。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并序》)

(2)动词。

反古者不可非(《史记·商君列传》)(3)副词。

①。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②。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赤壁之战》)

24.负

(1)动词。

①。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②。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廉颇蔺相如列传》)③。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并序》)④。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⑤。

通家尚负责(债)数巨万(《汉书·邓通传》)⑥。

负屈街冤(《窦娥冤》)

(2)名词。

顾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

25.复

(1)动词。

①。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②。

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并序》)③。

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

(2)副词。

何言复来还(《孔雀东南飞并序》)(3)形容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游山西村》)

26.盖

(1)名词。

日初出大如车盖(《两小儿辩日》)

(2)动词。

①。

枝枝相覆盖(《孔雀东南飞并序》)②。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赤壁之战》)(3)连词。

表示推论原因,这里可译为。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4)副词。

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5)。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6)疑问代词。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7.故

(1)名词。

①。

中原遂多故(《此次田郊作百韵》)②。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③。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2)形容词。

①。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②。

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3)副词。

①。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②。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并序》)(4)连词。

故木受绳则直(《劝学》)

28.顾

(1)动词。

①。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廉颇蔺相如列传》)②。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③。

忽反顾以游目兮(《离骚》)④。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2)副词。

①。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难道。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29.固

(1)名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2)形容词。

①。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②。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③。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3)副词。

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鸿门宴》)

30.归

(1)动词。

①。

a.吾妻来归(《项脊轩志》)b.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孔雀东南飞并序》)②。

相如既归(《廉颇蔺相如列传》)③。

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④。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2)名词。

法无异辙,殊途同归(《五灯会元》)

31.国

(1)名词。

①。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论》)②。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③。

逝将去女,适彼乐园(《硕鼠》)

(2)动词。

不有君子,其能国乎(《左传》)

32.过

(1)动词。

①。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②,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③。

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④。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⑤。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鸿门宴》)⑥。

一日,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

(2)名词。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3)副词。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33.何

(1)代词。

①。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

女行无偏差,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并序》)③。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副词。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34.胡

(1)名词。

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秦汉时多指匈奴。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2)代词。

①。

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论积贮疏》)②。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并序》)

35.或

(1)代词。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2)副词。

①。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②。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连词。

或王命急宣(《三峡》)

36.恨

(1)动词。

艰难苦恨繁霜鬓(《登高》)

(2)名词。

a.别有幽愁暗恨生(《琵琶行并序》)b.此三者,吾遗恨(余恨,未报之仇)也(《伶官传序》)

37.患

(1)动词。

①。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②。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孙子兵法·谋政》)

(2)名词。

①。

阉竖恐终为其患(《张衡传》)②。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38.疾

(1)名词。

①。

感着这般疾病(《窦娥冤》)②。

凡牧民者,必如其疾(《管子》)③。

必为有窃疾矣(《公输》)

(2)动词。

①。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②。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③。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3)形容词。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9.及

(1)动词。

①。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贾生列传》)②。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其二)》】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桓晋文之事》)④。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指南录>后序》)

(2)介词。

及凯旋而纳之(《伶官传序》)(3)连词。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40.即

(1)动词。

①。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卫风•氓》)②。

昭帝即位(《苏武传》)

(2)副词。

①。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鸿门宴》)②。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神灭论》)(3)连词。

①。

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史记·高祖本纪》)(4)介词。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鸿门宴》)

41.既

(1)动词。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进学解》)

(2)副词。

①。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过秦论》)②。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祭十二郎文》)③。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苏轼《赤壁赋》)(3)连词。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

42.解

(1)动词。

①分割动物的肢体。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②。

解衣以活友(《中山狼传》)③。

何以解忧(《短歌行》)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⑤。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⑥。

天下土崩瓦解(《史记·秦始皇本纪》)⑦。

得迭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信陵君窃符救赵》)⑧。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促织》)⑨。

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43.假

(1)动词。

①。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②。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谭嗣同传》)

(2)形容词。

①。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②。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3)名词。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孔雀东南飞并序》)(4)连词。

多“假使”“假令”连用。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报任安书》)

44.间

(1)名词。

①。

彼节者有间(《庖丁解牛》)②。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2)动词。

①。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②。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③。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3)副词。

①。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③。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45.见

(1)动词。

①。

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

a.项伯即入见沛公。

(《鸿门宴》)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烛之武退秦师》)c.秦王必说见臣(《荆轲刺秦王》)③。

才美不外见(《马说》)

(2)名词。

①。

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②。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3)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

相当于“”。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并序》)(4)加在动词前表被动,可译为“”。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46.就

(1)动词。

①。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②。

金就砺则利(《劝学》)③。

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④。

轲自知事不就(《荆轲刺秦王》)

47.举

(1)动词。

①。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齐桓晋文之事》)②。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③。

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④。

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⑤。

聊举数人以训汝。

(《训俭示康》)⑥。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2)形容词。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3)名词。

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柳毅传》)

48.绝

(1)动词。

①。

a.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b.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c.冰泉冷涩弦凝绝(《琵琶行并序》)②。

抢呼欲绝(《促织》)③。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④。

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⑤。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后出师表》)

(2)形容词。

①极。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三国志·魏书·华佗传》)②。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3)副词。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49.堪

(1)动词。

①。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指南录〉后序》)②。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孔雀东南飞并序》)③。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0.克

(1)动词。

①。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殽之战》)②。

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③。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赤壁之战》)④。

克已复礼为仁(《论语·颜渊》)⑤。

公乃与克日会战(《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51.类

(1)名词。

①。

a.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雁荡山》)b.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贾生列传》)

(2)动词。

①。

中绘殿阁,类兰若(《促织》))(3)副词。

走卒类士服(《训俭示康》)

52.怜

(1)动词。

①。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②。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触龙说赵太后》)③。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陈涉世家》)

53.弥

(1)动词。

敢拜子之弥缝敝邑(《左传·昭公二年》)

(2)形容词。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扬州慢》)

(2)副词。

①。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②。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喜雨亭记》)

54.莫

(1)无定代词。

①。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②: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2)名词。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3)副词。

①。

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促织》)②。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赤壁之战》)(4)语气助词。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钗头凤》)

55.乃

(1)代词。

①。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②这。

子无乃称(《庄子·德充符》)

(2)动词。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齐桓晋文之事》)(3)副词。

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②。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史记•项羽本纪》)③。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4)连词。

①。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曹刿论战》)②。

乃自强步,日三四思,少益食,和于身也(《触龙说赵太后》)

56.内

(1)名词。

①,帘内掷一纸出。

(《促织》)②。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不敢会友。

(《训俭示康》)③。

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秦论》)④。

家有一堂二内(《汉书·错传》)

(2)动词。

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

57.期

(1)名词。

①。

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梅花岭记》)②。

a.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2)动词。

①。

与老人期,何后也?

(《留侯世家》)②。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察今》)

58.奇

(1)形容词。

①。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游褒禅山记》)②。

里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居为奇货。

(《促织》)③。

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

(《失街亭》)④,宜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孔雀东南飞》)

(2)动词。

大将军邓奇其才(《张衡传》)

(2)数词。

①。

每奇日未尝不视朝(《资治通鉴·唐敬宗宝历二年》)②。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核舟记》)

59.迁

(1)动词。

①。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指南录〉后序》)②: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有时也指降职: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琵琶行(并序)》)③: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④: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六国论》)

60.请

(1)动词:

①。

请人做某事: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石壕吏》)③: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信陵君窃符救赵》)④: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信陵君窃符救赵》)⑤: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五人墓碑记》)

61.去

(1)动词:

①:

欲呼张良与俱去。

(《鸿门宴》)②: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

(《赤壁之战》)③:

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④:

僧富者不能去,而贫者至焉。

(《为学》)

62.劝

(1)动词:

①:

果行,国人皆劝。

(《勾践灭吴》)②: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

(《赤壁之战》)

63.却

(1)动词:

①:

相如因持壁却立。

(《廉颇涵相如列传》)②: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③: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谏逐客书》)④: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⑤: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聂夷中《伤田家》)

(2)副词。

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②。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4.穷

(1)形容词:

①。

鹤汀渚,穷岛屿之回(《滕王阁序》)②: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③: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鱼我所欲也》)

(2)动词:

①: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病梅馆记》)②:

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65.如

(1)动词:

①。

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屈原列传》)②:

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

(《中山狼传》)③: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桃花源记》)④:

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鸿门宴》)

(2)连词: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66.若(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