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933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docx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docx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云南省富源县富村镇一中新校区段莉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更新,死记硬背将无法适应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取而代之的将是资料的收集、整合,应用与创新的能力。

只有善于学习,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并终身学习的人,才不会被当前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所淘汰。

而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首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精选健康积极的课外读物,科学指导学生,掌握正确而又有效的阅读方法,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只要我们积极热情地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人,学生会终身受益,课外阅读这朵“灿烂之花一定能结出丰硕之果。

关键词: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阅读习惯读后感精读略读

正文: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是一个社会与文化日新月异的世纪,科技以迅雷不及之势在发展、更新,有些知识在相当一部分人还未学会运用时,它在某个领域已成昨日黄花。

因而终身学习是人类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迎接21世纪挑战的法宝之一。

人人都要不断站在求知的新起点,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会阅读便是这一切之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读过那些书,书籍对他意味着什么,这点决定他的精神丰富性,决定着他对生活目的的认识和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并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不少于145万字的阅读量”。

以达到“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目的。

从中可以看到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课内阅读几本有限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广泛而有序的课外阅读去获取信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进而在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

这一明确又具体的要求向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正所谓“兵无常形,水无常势”,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也不是只有一两条路可走,每个教师都会有独到的方法、见解,根据语文课标的要求,自己多年的实践、探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一、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

“热爱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先驱,是需求的动力,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导火索和“兴奋剂”。

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去探索。

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他们便会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阅读,不觉得阅读是种负担。

陶行知先生说过:

“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为了使课外阅读深入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教师自己首先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量,着眼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在上课时,有意识地拓展视野,结合课文内容介绍一些相关情节,从背景、作者等相关方面详细介绍,使学生学完课文后有“意犹未尽”的感受。

用教材以外的知识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名家伟人都有喜好读书这一习惯,而小学生对这些名家伟人都怀有一种崇拜心理,经常向学生讲解一些名家伟人,英雄模范人物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他们深入了解,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兴趣和成功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对于激发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

由于成功,就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兴趣就容易形成和巩固。

因此,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还必须给学生创造取得成功的条件,给学生提供取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

怎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呢?

我们的作法是:

每周利用两节课,采用相互交流展示的方法,让学生把课外阅读获取的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活动讲述出来。

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喜欢读一些文学和自然知识内容的文章,就让他们在一些专题性活动中展露锋芒,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停留在一些童话故事,侦探内容等故事情节类的文章上,就让他们通过“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条新闻”等活动表现自己。

组织学生及时总结、判断、相互评价,尽力找出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的优点,给予肯定表扬。

最后评比看谁的阅读量大,阅读面广,阅读效果好,并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

这样,不管是成绩优异的同学,还是成绩稍差的同学,都能有机会,都能体验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因不断获得成功而日趋浓厚。

二、精选课外读物

俄国著名文论家别林斯基说: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比不阅读还要坏。

”歌德说过: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

”好书,以它的健康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

只有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自然美、社会每的感染、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

目前,市场上各种小学生读物琳琅满目,但不是都适合小学生阅读,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狭隘性。

所以,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觉独特,富有新鲜知识怡神阅志的书籍。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健康有益的书籍、报刊,不去接触暴力、凶杀、色情,武侠小说等有害健康的报刊书籍。

向学生推荐现代儿童文学作品,中外历史名著等。

其次,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书籍。

要求学生既要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历史名著,又要阅读各种科普读物,科幻书籍。

不但要读报刊杂志,还要“读”一些现代高科技作品——电脑网络的相关信息。

然后,引导学生看有益于指导现实生活的书籍。

读书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看培养生活能力和了解生活环境方面的书籍也是很有必要的。

它们包括卫生保健,安全防范,自我服务技能,日常礼仪,人际关系处理和介绍祖国概况,党史国史,家乡地理,文史人物,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书籍。

最后,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择课外书籍时,要让学生在有益的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

由于人的兴趣爱好,年龄、阅历、知识、能力不同,阅读理解也会有差异,书中的一些内容、观点,未必都适合自己,就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教给阅读方法

把一篇文章读懂不是目的,学生读懂一篇文章,逐步做到自己能读书,不是要学生“读会”而要学生“会读”才是目的。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

”这足以证明方法之重要,有了好的书籍,更要有科学的阅读方法。

1、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精读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在于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积累更多的较为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遇到难度较大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精读,努力运用可内学过的读、划、查等方法,熟读深思。

对于一些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优美的文字,体会真情实感,也适合精读。

略读在于让学生更多地涉猎一些阅读材料,在知识的广度上作积累。

对于一般的课外读物、报刊,较快地浏览过去,可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强知识的目的。

根据阅读的内容和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书籍适合精读,什么样的书籍适合略读,处理好精读和略读的关系,该精则精,该略则略。

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2、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

“不动笔墨不读书”。

古人曰:

“读书得问。

”读书要有自己的心得见地,并且运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许多同学在阅读时,往往过多地注重书中的故事情节,而对一些神来之笔,精彩段落没有细细品味,甚至读过忘过,没有对所读作品留下一丝印象。

这样效果太差,没有达到课外阅读的真正目的。

因此我们应该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随时把阅读过程中精彩的词句,优美的景物描写,精彩片断,明言佳句以及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有借鉴作用的内容记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

新课标注重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就”和“创造性阅读”,特别是阅读完名著之后思收获,谈体会,发表见解和主张。

对此,我们还应该要求学生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好书,一部作品,就最令自己感动或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写一写读后感。

读后感应是孩子经过心灵的体验,感悟和升华,从而有所发现并独创的精神产品。

鼓励他们放开地想,大胆地议,可以是怀疑,是判断,一两句话也行。

然后让学生交换读书笔记,进行交流,让他们之间产生心灵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有标新立异的观点,质疑批判的胆量。

这样,就能很大地公巩固课外阅读的成果,加深印象。

四、养成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

”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做,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亲自实践,才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有了好的书籍,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还不行,再加上小学生自我约束,自觉性差,不会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就需要通过一些强制手段来监督,督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1、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阅读质量,培养良好习惯的条件。

近年来,学生的课业负担明显减轻,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作业的条件下,不影响休息,锻炼,玩耍的基础上,每天要保证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

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

当然,阅读时间不宜太短,也不能太长。

时间太短,学生不能系统地获得知识;时间太长,会加重学生负担,容易产生任务观念和逆反心理。

规定了阅读时间就不能更改,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想起来时,挑灯夜读,忘记了置之不理。

2、学校、家庭的紧密配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所受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学校、家庭、社会。

学生在校占大部分时间,学校老师的教育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但也不能忽视家庭、社会的影响。

社会这一大环境不是我们能改变的,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我们能尽力去做的。

老师在学校严格要求学生,学生能遵守,但离校后又会受影响。

因此,学校、家庭紧密配合,要求一致,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起着重要作用。

2003年9月,我接手一个四年级班,学校中午11:

15放学,下学2:

30上课。

许多同学在完成了作业之后,更无事可做,以至有的到学校和同学玩个大汗淋漓,天翻地覆,有的呆在电视机前消磨时间,有的三五成群上街闲逛,有的干脆带上零食和小伙伴到教室里操场上吃个痛快,更有甚者泡网吧,打游戏。

根据这一现象,我及时召开家长会,向他们介绍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让他们给孩子买一些课外书。

要求他们发行量在茶余饭后闲暇时间,在轻松的气氛下,安排一小段时间,与孩子一起读几分钟书。

也可在外出游公园时,带上一两本书,在公园里,在郊外、在河边,在清闲的空气下,鸟语花香的环境里,与孩子一起读几段书,自然而然地把孩子收入图书世界,使读书成为孩子的消遣之一。

同时,让他们在孩子面前尽量多看书,多念书给孩子听,因为大多数的小孩都善于模仿,你经常津津有味地读书看报,对待书报总是兴趣盎然,孩子便会觉得读书一定很有趣,对书籍充满好奇。

大部分儿童在12岁以前倾听理解能力,要比阅读理解能力强,父母为他们念比他们独立阅读收益会更大。

并且要求他们配合老师让自己的孩子中午1:

45分到校。

接下来,在班上宣布:

每天中午1:

45分-2:

15分到教室看课外书。

刚开始,好多同学不理解,认为这是给他们增加学习负担。

故意迟到,看书时东张西望,讲小话,心不在焉,窜座位,把中午作业留到这段时间来做。

我就牺牲自己的午休时间,和学生一道1:

45分进教室,这样就能维持纪律,为同学们营造了:

一个安静、和谐的读书环境。

同时也达到了以下目的:

1、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大家树立榜样。

2、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课外读和选择,阅读方法加以引导。

3、和学生一起阅读、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

坚持了两个多月,我便开始定时到教室检查,有时两三天去一次,有时接连去三五天,有的一两个星期去一次,有时一个月才去一次,发现同学们从书中体验到了乐趣,都在专心致致地看书,写读书笔记,只能听到翻书声,纪律有了很大转变,所选书籍由来的教辅材料,作文集改为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名著,报纸,少儿读物科幻书籍看到这些,我欣慰地笑了,他们逐步从任务要求过度到了行为养成。

从此我再也没有进过教室。

但是我们班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中午自觉自愿,保质保量,准时地看课外书却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为我校的课外阅读树立了榜样指引了方面,提供了展示的窗口。

正因为如此,我们班2004年被评为县级“先进班集体”,连续三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班集体”、“读书先锋中队”。

课外阅读有着广袤丰美的土壤和取之不尽的活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由易到难,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逐步养成,只要我们积极,热心地去研究探索,坚持,课外阅读这朵灿烂之花一定会越开越艳,结出丰硕的果实,为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石。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出版

2、杜殿坤编译:

给老师的建设[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1B出版

3、杨冰主编:

成就一生好习惯[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07出版

4、林绳之主编:

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选集[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6出版

5、共青团中央主办:

辅导员[J]辅导员杂志社2003年第10期

6、刘晓明王海英编著:

小学生学业不良的评价与干预[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出版

7、贾国均编著:

快乐学习法[M]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12出版

8、唐红波编著:

中小学生学习习惯[M]暨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12出版

9、陈德木:

教育经验与经验总结的撰写[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第一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