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990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docx

中考复习精要中考复习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课后提升第2627课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

第26~27课 记叙文阅读·课后测评

(时间:

75分钟  满分:

104分)

 

1.(2013·天津)阅读《一棵树的智慧》,回答

(1)~(4)题。

(15分)

一棵树的智慧

秦若水

①我喜欢这片黑槐林。

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操场绿地里。

一棵连着一棵。

排着有序的队列,像出操的莘莘学子。

我更喜欢把它们比做宁静的港湾,它们随着跑道成弧形排列,真的很像静谧的怀抱。

早晨或者傍晚,它们沐着阳光而肃立,我就静静地站在某棵树的下面,看它的绿意葱茏,看它的枝繁叶茂,看它的子女成群,看它的合家幸福,常常看得我满心欢喜。

②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

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

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

然后,会结荚子,名曰槐角,字连墩。

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③所以,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开花。

从第一片叶子,到叶满枝头,再到浓荫铺地,我天天都去观望。

有布谷路过、鹊鸟登枝,却没有看到黑槐开花。

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

如果不是因为太心伤,我相信它们是不会这样做的。

它们在无声地抗议着什么。

④去年七月,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

黑槐林里每一棵黑槐树都约好了似的憋满了槐米,串串蓬蓬,喜气洋洋。

那真是个夏天的样子啊。

再过些时日,就会有白色的小米粒样的花开,然后那些叫槐连墩的娃娃们便会跑出来,吹着淡淡的药香,浸润着整个林子。

⑤那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静寂的林子是鸟鹊们的天堂。

清晨或者傍晚,我还是常常踱过去,享受清闲宁静。

有一天,暮色四合时,我踱过去,突然发现一地残枝断叶,抬头望,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去,原来密不透风的叶盖已经稀稀疏疏、透天望月。

⑥枝折花去,满地凄凉。

饱受磨难的它们抗议是应该的,就像那倔强骄傲的牡丹。

⑦三年前,有个女学生从自家牡丹园里移了一棵叫“洛阳红”的牡丹给我。

欣喜之余。

我忙买了一个超大号的白瓷花盆栽种。

那“洛阳红”在田里已长多年,年年花开如酒,香醇香艳无比。

学生送我时,它已有花蕾待放。

我精心呵护。

时时察看,期待它硕大的花朵开放。

有个朋友对这棵“洛阳红”也垂涎得很,天天过来探望,并请求我分些给她。

手起刀落,我在花盆里切了半株牡丹,连根带叶带花蕾送给了她。

一个月后,朋友告诉我,那半株牡丹花没开便好端端地死去了。

我的何尝不是?

我留下的半株牡丹虽然成活,但自缩花蕾,不再开花。

秋来时,它早早褪下叶子,关了家门。

⑧三年过去了,任我怎样浇水施肥,它也只是长些绿叶,不见开花。

移了它的魂,切了它的骨,它变成了冷美人,不给花貌,不给笑容。

它静默着抗议,用不开花的方式。

⑨所以,我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

去年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

⑩又是暑假,学生离校,林子寂静。

前两天清晨,我去黑槐林做瑜伽,猛抬头,看到有树头顶小小黄黄的花蕾,一锥锥,一蓬蓬。

槐米!

我惊呼。

接下来的几天里,它们都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整个黑槐林黄绿绿地静默着。

⑪痛,谁也不会忘记。

但黑槐们和牡丹不同,它们选择了继续开花,并且用开得更好更美的方式去抗议往年的不公,同是用静默抗议,牡丹贞洁,千年冷漠,誓死不理;黑槐智慧,漠视痛苦,淡泊宁静。

它默默地活好在自己的季节里,尽职尽责,按时开花,活好在当下,用最自然最朴素的方式。

⑫我惊叹一棵树的智慧。

(选自《知识窗》2012年第8期,原文有改动)

(1)请按时间顺序,梳理文中黑槐树的经历。

(3分)

时间

①______

今年由春到夏

今年暑假

经历

一树槐米皆被乡里

街坊们尽数采去

②______

③______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4分)

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推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的原因有哪些?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使用什么写法来凸显“一棵树的智慧”?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智慧”的内涵。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长沙)记叙文阅读。

(共14分)

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这些年来,一直有一个影子在我脑海里,既模糊又特别清晰。

在大学毕业之际,我要去揭开这个谜底,完成这个埋藏了十年的心愿。

19号,我选了这个时间启程,因为19号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一个我最喜欢最期待的日子。

火车驶向春城的黄花小镇,窗外不时闪过的景象,陌生而又熟悉。

我小心地抱着书包,紧贴在胸口,那里面,装着我十年的秘密。

我仿佛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是期盼?

是激动?

或者,两者都有吧。

下午3点,火车终于到达了我在地图上千百次查看过的黄花小站。

当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感觉到心跳竟是如此的强烈!

有些印象,毫无由来,却异常清晰。

我在小镇一个僻静的角落里找到了“黄花邮局”。

此时的心,竟然那样宁静。

我静静地走过去,推开那扇玻璃门。

这个样子,原来就是这个样子!

站在大厅,我有点手足无措。

保安走过来,问我需要什么帮助,我不知所以地点点头,也不知怎么的便坐在了靠门口的座位,因为我要等一个很重要的人。

3点半,3点40,3点45……我不断地看时间,终于,到了北京时间4点整,大厅的时钟滴答滴答,整点报时。

我的心紧张起来。

我不由自主地站起来,盯着门口,盯着进来的每一个人。

一对老夫妇,脊背佝偻,步履蹒跚,彼此搀扶,径直往窗口走去。

“还是照以前一样,把钱寄到这个地址。

”老人说。

旁边的老妇人一定是他的妻子,紧紧靠着他,也使劲地在点头。

服务员点点头,迅速地敲打键盘,看得出,她一定为这对夫妇重复过很多次这项工作。

我悄悄走过去,清楚地看见,那上面的名字正如自己所料。

是他俩,就是他俩!

十年累积的情感再也无处藏匿,我的心几乎要跳出来,________,我好不容易忍住眼泪,终于说出准备了千万次的话语:

“父亲,母亲,我就是您10年来一直资助的那个孤儿。

10年前,因为一次车祸,我必须做心脏移植手术,而与此同时,在春城,有一个女孩也遭遇了一场车祸,可惜,她没有我幸运,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但我后来才知道,其实她并没有离去,因为她的父母同意把她的心脏移植到我身上。

不仅如此,得知我的父母在车祸中罹难,10年来,他们每个月都会寄一笔生活费给我。

从邮局查询得知,就是在这里,日期是19号,时间是下午4点。

当我终于走向独立,大学毕业,被一家大型企业录用的时候,我要完成感恩的心愿。

我终于来到了这里,看到了魂牵梦绕的一切。

我小心地从书包里取出两串项链,每串项链都用60颗纸折的小红星串成。

120个红星,代表着3650个感恩的日子,代表着3650个思念的心情……

我把项链恭敬地挂在两位老人的胸前。

项链渐渐变成了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心,我分明看到红色的光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我分明听到我的心和这两颗红心一齐跳动,我分明感觉到老人的爱已将我包围。

老人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说:

“我的孩子啊,你怎么来啦!

”我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父亲,母亲,我过来,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有改动)

(1)阅读文章,填写下表。

(4分)

时间

情节

结果

10年前

“我”活了下来

老夫妇寄生活费给“我”

“我”读完大学

下午4点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改手法?

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标题“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有何含义?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3·聊城)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

(1)~(7)题。

(24分)

香  伯

①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

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

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

②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

买饼。

③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

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的那一层,还俏皮的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

充作饼馅的麦芽糖,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黏牙。

④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⑤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

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得清清光光了。

⑥一般人想吃香饼,总是顺口说道:

“去中央市场找香伯买!

⑦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人,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因”地唤他作“香伯”。

⑧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

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出,淡出了。

⑨长大结婚以后,婆家在怡保,自此以后,回返怡保省亲便成了常年事务。

⑩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

“你尝尝,特地定的。

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⑪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

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寒蝉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黏牙。

⑫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的一声复活了。

⑬“做饼的人可是香伯?

”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⑭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的窝在老屋里烤饼。

烤好的饼放在铁皮饼干桶内,每桶10斤。

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电预定,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冒冒然地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

除此以外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呢,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

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领回来的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⑮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

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

理由是:

“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干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⑯有人见他孑然一身,劝他寻个伴。

他倒是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

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小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屋里做饼。

可叹的是:

小徒弟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了。

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

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

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的把“鱼目”当“珍珠”。

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

他誓言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的岁月里,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⑰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的,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

⑱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里,他的神情,是这样的专注、是这样的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⑲夕阳透过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地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

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敬业乐业,寻求完美的精神,却使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1)香伯有哪些“怪脾气”?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⑫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加点词“俏皮”“跳舞”好在哪里?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修辞角度看,第⑯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________段和第________段描写内容基本相同,为什么这样写?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你对第⑲段画线句的理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你是香伯的徒弟,你会怎么做?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3·滨州)记叙文阅读。

(11分)

背向大地的爱

①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

原本阴沉的天色,渐渐变得越来越黑。

父亲对女儿说:

“我们要快点儿走了,天可能要下大雨。

②天上铅灰的乌云越聚越浓,天色越来越暗,仿佛真正的黑夜来临。

闪电如利剑一次又一次刺穿黑暗,雷声伴着狂风隆隆滚过天际,然后像炸弹一样在头顶炸裂。

③女儿瑟缩着小小的身子:

“爸爸,我怕!

”他将女儿紧搂在胸前:

“丹丹不怕,把头埋进爸爸衣服里,闭上眼睛睡觉。

④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大地,他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呼啸声由远而近向自己的方向逼来。

这声音像几十台拖拉机同时爬坡发出的吼声,又像无数条响尾蛇同时发出的嘶嘶声。

在闪电的强光里,他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巨大黑色烟柱飞速移来——龙卷风!

⑤他大骇,他知道龙卷风的厉害。

小时候经历过一次,所到之处,大树齐腰斩断,树皮被剥掉,只剩白花花的树干,地上的东西被吸上天空,人和牲畜都会被摔死!

⑥他本能地想要加快脚步。

但一刹那间,脚下陡然失去了支撑,身子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吸得轻飘飘。

他知道此刻他和女儿都被吸到了高空,几分钟后就要被抛到九霄云外,然后粉身碎骨!

⑦“爸爸,我怕!

”紧紧贴着父亲胸膛的女儿颤声叫道。

“乖女儿,爸爸在和你做飞的游戏呢,你不是一直想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吗?

我们现在跟许多小鸟一起飞翔呢,闭紧眼睛,我们开始数小鸟,一只,两只,三只……”

⑧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

他什么也不敢想,只是尽力地躬身将女儿更紧地搂住。

⑨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他感觉这只巨手的力量渐渐小了,身体也开始慢慢下降,他知道龙卷风风力渐小,开始将吸入的物体抛向地面了。

女儿,我的女儿,他心里痛苦如焚。

⑩突然,他感觉自己的背撞到了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勒过他的衣服,勒进他的背——电缆!

他心里滚过一阵狂喜,一瞬间,他一手搂紧女儿,另一只手拼尽力气死死抓住那根电缆!

⑪他就这样单手悬吊着支持父女两人的重量。

⑫天慢慢地变亮了,狂风也小了。

渐渐地,他感到手臂发软打颤,被深勒过的后背正在流血。

然而不等血滴进土地,就被吹散在风中。

最要命的是,女儿睡着了,睡着后的女儿会不自觉地放松抱紧父亲的双手!

他不敢再往下想。

⑬女儿的手一点点松开他的身体。

不能再犹豫了,他看到脚底十多米的地方是一块旱地,他搂紧女儿,紧抓电缆的那只手一松,他就成了一个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自由落体。

⑭此刻怀里的女儿正在睡梦中甜甜地呓语着。

他笑了。

⑮父亲保住了性命,却多处骨折并重度脑震荡;而女儿,毫发无伤,睡醒了还天真地对父亲说:

“爸爸,我看到了好多好多可爱的小鸟,真美啊。

⑯有人问他:

“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次是侥幸从死神手里逃掉的?

因为你这样背对地面从高空摔下,极有可能丢掉性命。

”他憨憨地说:

“我知道,但如果我不这样背对地面,我的女儿就可能丢掉性命。

⑰父亲这句简单朴实的话,七岁的女儿现在还不懂。

等她长大了,她会懂得,父亲对她的爱,比父亲背对的大地,还要深沉,还要厚重。

(有删改)

(1)文章第②段运用了________描写,从全文看,此处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第⑦段中爸爸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安慰女儿,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的画线句。

(2分)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从文章结构方面分析第⑩段中出现“电缆”这一情节的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背向大地的爱”为题,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3·包头)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

(1)~(5)题。

(14分)

纯真年代里的纯真人情

①1978年5月,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在上海联合招生。

我从家乡来到上海参加考试。

上海音乐学院我名落孙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的复试名单榜要再过好几天才公布。

我决定先回泰兴老家去等。

走之前,我嘱咐一位亲戚:

“到了发榜日,请帮我到上海音乐学院去看榜,如果有我的名字,赶紧给我拍个电报,我好赶来复试。

②嘱咐了亲戚,我总感觉到不够放心。

但我在上海就这么一位亲戚,还能拜托谁?

想来想去,我想到了在考场上刚刚认识两天的一个考友——王次炤。

③我和次炤在考场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

从他看我的眼神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