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分类大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097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分类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分类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分类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分类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分类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分类大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分类大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分类大全.docx

《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分类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分类大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分类大全.docx

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分类大全

(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分类大全

安全生产事故分类大全

壹、分类和分类学1、概念知识存在于比较分类之间。

分类是人类很自然的壹个过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在进行了分类的工作。

分类顾名思义就是分门别类,是鉴别比较和划分的过程。

分类见起来非常之简单:

根据相似性将要分类的东西加以整理归类。

然而,分类能使事物高度有序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认识效率和工作效率。

分类这壹术语有俩层不同含义:

①设计壹种分类方法的过程;②通过某壹分类法的概念的标记性代码或术语对对象进行编码或描述。

我们仅使用分类的第壹层含义。

分类法是某壹领域内概念的序化系统及其或隐或显的序化原理。

分类的准则取决于这些类别的应用目的。

分类法来自原有知识,却又把原有知识进壹步扩展。

分类学(taxonomy)是分类法的理论研究,是关于分类法的科学,包括其基本原则、步骤和规则。

分类学这壹术语源自林奈(Linnaeus)的生物分类著作。

分类学这壹术语也可用来表示分类设计过程的最终结果,因此常常被作为分类法的同义词。

分类学感兴趣的是壹般意义下的分类法。

2、分类的作用哲学家和分类学家几乎从壹开始就认识到分类具有双重作用,壹个是实际作用(识别),另壹个是壹般(即科学的或形而上学的)作用(检索)。

可是关于这俩种作用的本质却有不同的见法。

早期学者所别强调的实际作用是把分类当作事物识别的检索表。

近年来最常强调的则是将分类见作是信息贮存和信息检索系统的索引。

为了最充分地发挥这种作用,分类应当由具有最大数量共同性质的客体科目构成。

这种分类就自动地成为对贮存于其中的信息的表征。

因此,易于表征就是这样壹些分类的主要或唯壹的目的,例如图书馆的图书和其它或多或少按任意标准归类的事物。

和此对映,对于和原因联系的项目(例如事故分类、疾病分类)或和起源有关的项目(如生物分类)的分类则受到某些限制,然而仍然具有能够作为影响深远的概括的基础的能力。

分类作为事物贮存于系统的信息的检索。

为了使分类成为最有效的信息检索系统,在将系统分类时就必须考虑分类的某些方面,如“等级”(rank),“分类单位大小”(Sizeoftaxa),“对称性”(symmnetry),和“顺序”(Sequence)等。

在确定这些方面时不可避免地会有主观性,因而它们将可能构成长期争论的焦点。

3、分类的壹般方法壹种是人为的分类,它是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为了方便,人们把各种商品分门别类,陈列在不同的柜台里,在不同的商店出售。

这种分类方法,能够称之为外部分类法。

另壹种是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无论是外部特征仍是本质特征,都是事物的属性。

当然,事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分类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分类方法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那里有丰富多样的事物,那里就需要进行分类。

二、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是壹系列的事件和行为所导致的不希望出现的后果(伤亡、财产损失、工作延误、干扰)的最终产物,而后果包括了事故本身和其产生的后果。

事件是其中的过程或者行动,壹个事件不壹定有壹个明确的开头和结尾(例如,载油车翻倒在公路上,油流出来,溅满道路,且流入下水道。

这时,不好区分事件的开头和结束)。

伤亡,是系统失效的后果,但不是惟壹可能的后果。

人们做过统计,在工业部门中,每发生数百起事件,才有壹件造成伤亡或损失,但每壹件都有伤亡及损失的可能性。

这就是为什么要把所有的事件作为分析事故原因的信息源。

单纯地依赖于伤亡报告,仅能观察到那些导致严重伤亡后果的少数事件。

事故能够更加全面地定义为:

"是壹项主观上不愿意出现、导致人员伤亡、健康损失、环境及商业机会损失的不期望事件"。

所谓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运营活动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事件,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的生产运营活动中断。

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运营领域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事件,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中断。

又叫安全事故。

三、安全生产事故分类1、安全生产事故分类的壹般方法和原则安全生产事故分类的壹般方法有俩种:

1、经验式的实用主义的上行分类方法,由基本事件归类到事件的方法。

2、演绎的逻辑下行分类方法,由事件按规则逻辑演绎到基本事件的方法。

对安全生产事故分类采用何种方法,要视表述和研究对象的情况而定,壹般遵守以下原则:

1、最大表征事故信息原则。

2、类别互斥原则。

3、有序化原则。

4、表征清晰原则。

2、安全生产事故的分类

(1)下行分类壹般能够把安全生产事故分为生产安全事故和非生产安全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分为,伤亡事故,设备安全事故,质量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职业危害事故,其它安全事故等。

非生产安全事故分为,盗窃事故,人为破坏事故,其它事故等。

按行业分类:

建筑工程事故,交通事故,工业事故,农业事故,林业事故,渔业事故,商贸服务业事故,教育安全事故,医药卫生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电力安全事故,矿业安全事故,信息安全事故,核安全事故等。

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或分级:

(工业生产)壹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道路交通)轻微事故,壹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水上交通)小事故,壹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铁路交通)壹般事故,险性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建设工程)壹级、二级、***、四级事故。

等等。

按事故性质分类:

自然灾害,自然事故,技术事故,责任事故。

按经济损失大小分类:

壹般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的事故。

较大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大于1万元(含1万元)但小于10万元的事故。

重大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大于10万元(含10万元)但小于100万元的事故。

特大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大于100万元(含100万元)的事故。

按人员伤亡情况分类:

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事故

(2)上行分类按事故原因分类(20类)按伤害部位分类按有害因素分类按不安全状态分类按不安全行为分类(3)壹些伤亡事故分类规定国务院1991年10月发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根据国务院1991年10月发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中的职工人身伤亡事故,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事故。

在原劳动部办公厅1993年9月印发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问题解答》中,将“轻伤事故”事故定义为“壹次事故中只发生轻伤的事故”,“轻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者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壹般指受伤职工歇工在壹个工作日之上,但够不上重伤者。

将“重伤事故”定义为“壹次事故中发生重伤(包括伴有轻伤),无死亡的事故”;“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壹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者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将“死亡事故”定义为“壹次事故中死亡职工l-2人的事故”;将“重大死亡事故”定义为“壹次事故中死亡3人之上(含3人)的事故。

”在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年发布的《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94)中,重大死亡事故定义为壹次事故死亡3-9人的事故,特大死亡事故定义为壹次事故死亡10人之上的事故。

国务院1989年3月发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中规定: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特别重大人身伤亡或者巨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在劳动部1990年3月印发的关于对《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有关条文解释中,将“特别重大事故”解释为包括民航客机发生的机毁人亡(死亡40人之上)的事故;铁路、水运、矿山、水利、电力等发生的壹次死亡50人之上或者壹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之上的事故;公路或其他发生壹次死亡30人之上读者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之上的事故等。

壹、伤亡事故划分原则伤亡事故类别的划分是根据导致事故发生的起因物确定的,而不是依据施害物来确定的。

例如:

1979年9月7日,浙江温州某厂发生壹起液氯钢瓶容器爆炸特大伤亡事故,炸毁厂房建筑物417平方米,10吨液氯扩散,波及7.35公里,造成59人死亡、779人中毒住院、400多人门诊治疗,临时疏散居民8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60多万元,影响100多个企业生产。

这是建国以来发生最惨重的壹起液氯钢瓶爆炸事故。

这起事故发生的致因是在充装液氯时没有洗罐,罐内残留杂质引起化学反应,造成钢瓶爆炸。

导致事故发生的起因物是钢瓶容器爆炸,直接引起死亡或中毒的施害物是液氯,所以这起事故类别为“其它爆炸”(容器爆炸),而不认定为“中毒窒息”事故。

二、生产中职工受伤害方式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劳字1-2表),职工受伤害方式分为以下19种:

1、物体打击:

指由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倒、砸伤等伤害,但不包括因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2、提升和车辆伤害:

指本企业内机动车辆和提升运输设备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

如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发生的挤、压、撞以及倾覆事故及车辆行驶中上、下车和提升运输中的伤害等;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和机械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等人身伤害事故。

如机械零部件、工件飞出伤人,切屑伤人,人的肌体或身体被旋转机械卷入,脸、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等;4、起重伤害:

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伤害事故。

如在起重作业中,脱钩砸人,移动吊物撞人,钢丝绳继裂抽入,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倾覆事故以及起重设备本身有缺陷等;5、触电(包括雷击)伤害:

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如人体接触裸露的临时线或接触带电设备的金属外壳,触摸漏电的手持电动工具,以及触电后坠落和雷击等事故;6、淹溺:

指人落水之后,因呼吸阻塞导致的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

如船舶在运输航行、停泊作业和在水上,从事各种作业时发生的落水事故以及在水下施工作业发生的淹溺事故。

在内河、海上作业中,已发现或证实是落水失踪,虽未捞获尸体也按淹溺死亡事故分类;

7、灼烫:

指生产过程中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或强酸、强碱引起人体的烫伤,化学灼伤等伤害事故。

但不包括电烧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8、火灾:

指企业发生火灾事故及在扑救火灾过程中造成本企业职工或非本企业的人员伤亡事故;9、高处坠落:

指由于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

如从各种架子、平台、陡壁、梯子等高于地面位置的坠落或由地面踏空坠入坑洞、沟以及漏斗内的伤害事故。

但由于其他事故类别为诱发条件而发生的高处坠落,如高处作业时由于人体触电坠落,不属于高处坠落事故;10、坍塌:

指建筑物、堆置物等倒塌和土石塌方引起的伤害事故。

如因设计、施工不合理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

但不包括由于矿山冒顶、片帮或因爆破引起的坝塌的伤害事故;11、冒顶片帮:

指在矿山工作面、通道上部、侧壁由于支护不当,侧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伤害事故。

顶板塌落为冒顶,侧壁坍塌为片帮。

壹般因二者同时发生,称为冒顶片帮。

如矿山、地下开采及其他坑道作业发生的坍塌事故;12、透水:

指在地下开采或其它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造成的伤亡事故。

如地下含水带或被淹坑道涌水造成的事故。

但不包括地面水害事故;13、放炮:

指施工时放炮作业造成的伤亡事故。

如各种爆破作业、采石、采矿、采煤、修路、开山、拆除建筑物等工程进行放炮作业引起的伤亡事故;14、火药爆炸:

指火药和炸药在生产、运输、贮藏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5、瓦斯煤尘爆炸:

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和空气混合形成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16、其它爆炸:

凡不属上述爆炸事故均列为其它爆炸事故:

锅炉爆炸:

指固定或承压锅炉发生物理性爆炸事故。

压力容器爆炸:

指承压容器在壹定的压力载荷下引起的爆炸事故。

如容器内盛装的蒸汽、液化气以及其他化学成份物质在壹定条件下反应后导致的容器爆炸。

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如煤气、乙炔、氢气、液化石油气体等。

可燃性蒸汽和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如酒精、汽油挥发气等。

可燃性粉尘和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如铝粉、镁粉、有机玻璃粉、聚乙烯塑料粉,面粉、谷物粉、糖粉、煤粉、木粉、煤尘以及可燃性纤维,麻纤维(亚麻)、棉纤维、晴纶纤维、涤纶纤维、维纶纤维、烟草粉尘等爆炸事故。

间接形成的可燃性气体和空气相混合,或者可燃蒸汽和空气混合,如可燃固体、易自燃物、水氧化剂的作用迅速反应,分解出可燃气体和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遇明火爆炸的事故。

如锅炉在点火过程中发生的炉膛爆炸,以及钢水包爆炸事故等;17、煤和瓦斯突出;18、中毒和窒息:

中毒指人接触有毒物质,吃有毒食物、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

如煤气、油气、沥青、化学、壹氧化碳中毒等;窒息指在坑道、深井、涵洞、管道、发酵池等通风不良处作业,由于缺氧造成的窒息事故;19、其它伤害:

凡不属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它伤害。

如扭伤、跌伤、冻伤、钉子扎伤、野兽咬伤等。

直接受伤害方式有俩种之上时,按原发的、主要的壹种分类。

三、事故原因事故原因指由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因素作用下,而造成的事故的直接原因。

根据《非矿山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综合表二),事故原因有以下11种: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场地环境不良;5、个人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6、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7、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8、劳动组织不合理;9、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10、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知识;11、其他。

(壹)《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类该标准中对伤亡事故定义为:

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

按照伤害程度分类为:

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重伤(指相当于表定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及死亡。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按严重程度分为:

1、轻伤事故:

指只有轻伤的事故;2、重伤事故:

指有重伤无死亡事故;3、死亡事故:

又分为重大伤亡事故(指壹次死亡1~2人的事故);特大死亡事故(指壹次事故死亡3人之上的事故[含3人])。

(二)《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分类《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令[1989]第34号)中对特别重大事故定义如下:

特别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特别重大人身伤亡或者巨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在《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有关条文解释中具体如下:

1、民航客机发生的机毁人亡(死亡40人及其之上)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