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认知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116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认知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认知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认知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认知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认知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认知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认知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认知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认知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认知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认知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认知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认知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认知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认知实习报告.docx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认知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认知实习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认知实习报告.docx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认知实习报告

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认知实习报告

 

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班级城地1402班

姓名小唯

学号0202140219

指导教师江腾 

 

2016年07月19日

1、实习时间

2、实习目的

3、实习计划与安排

4、实习过程

4.1、岳麓山之行

4.1.1、岳麓山概况

4.1.2、实习过程

4.2、市规划馆

4.2.1、规划馆简介

4.2.2、参观流程

4.2.3、个人感想

4.3、省地质博物馆

4.3.1、博物馆简介

4.3.2、实习情况

4.4、公路边坡及丁字镇采石场

4.4.1、公路边坡

4.4.2、变质岩

4.4.3、采石场

4.5、地铁3号线洋湖新城站工地

5、实习总结与个人心得

1、实习时间

2016年7月11日-2016年7月22日

2、实习目的

1、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应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社会生产和学科背景,拓展专业视野,掌握生产实践技能

4、了解岩层产状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情况,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性质以及该地区的地质发展演变史。

5、通过参观各种地下工程施工现场和已经建好的地下工程,了解其特点、施工方法以及作用。

6、学会使用基本的地质工具,如地质罗盘、地质锤等

7、了解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

3、实习计划与安排

时间

实习容

2016年7月11日

认知实习动员大会

2016年7月12日

岳麓山工程地质考察学习

2016年7月13日

参观市规划馆

2016年7月14日

参观省地质博物馆

2016年7月18日

参观公路边坡、变质岩、丁字镇采石场

2016年7月19日

参观地铁3号线洋湖新城站工地

4、实习过程

4.1、岳麓山之行

4.1.1岳麓山概况

岳麓山位于古城的湘江两岸,总面积36平方公里,由麓山、天马山、桃花岭、石佳岭四个景区及新民学会旧址、南津城士城头二景点组成。

麓山景区为全区精萃所在,面积6平方公里。

主峰海拔300.8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200-1400毫升。

岳麓山,山势中部高,南北低。

由于岳麓山山体为砂岩、砂砾岩、板岩等较坚硬的岩层组成,抗风化力强,故能保持低山地貌,四周断裂处经长期的侵蚀,逐渐形成沟壑、溪谷,使山体更显巍峨耸立,从白鹤泉至爱晚亭一线为一横向断裂带,发育成谷地,地下水沿断层汇向低谷,而有白鹤、青枫诸名泉形成。

游览区面积553.3公顷,最高峰海拔300.8米,山涧幽壑,树木葱翠,风景幽美。

据地质学考证,岳麓山奠基于古生代,形成于中生代,发展于新生代,距今3亿余年。

岳麓山脉属南岳衡山,古人把岳麓山列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称之为灵麓峰。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营造出了名誉宇的岳麓山,是自然景观5A级旅游区和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4.1.2实习过程

今天我们进行了第一次室外认知实习,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岳麓山上的以下几个地方,分别是:

岳麓山下的山泉、层理、断层、滑坡、背斜,并且沿途还给我们讲解了许多有关地质学的知识,指导我们使用了地质罗盘进行斜坡倾角、走向、倾向的测量。

整个过程当中,我通过与老师与同学的交流,复习巩固了课学习到的知识点,还了解到一些课外的知识,比如测量不平坦斜坡倾角、走向、倾角时怎么选择测量位置以及进一步加强了对背斜的判断认识。

以下是第一次认知实习的具体流程:

蒋冲老师及林航老师带我们去的第一个地方是山腰上的泉水处,这里有几个两处泉水出口,通过5个管子引出来供山下人民引用。

我们课本上讲解的按照泉水来源进行分类,分别有包气带泉、潜水泉、自流水泉,而岳麓山上的泉水来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进行判断:

第一、干旱天气,岳麓山上的泉水水流会减小,但是不会断流;第二、水不浑浊。

所以基本可以判断岳麓山上的泉水有来自地表水补给(即包气带泉),也有来自开的岩体节理裂隙断层中的承压水补给(即自流水泉)。

山下很多居民来这里取水作为日常用水,但是天然泉水一般含有很多寄生菌以及其他微生物,还含有一些大颗粒矿物,直接引用的话对于人体有一定危害。

之所以目前为止还未发生安全事故,是由于人体肠胃对于细菌等微生物有一定杀伤力。

但是从长期考虑,建议泉水最好经过煮沸之后再引用比较安全。

我们去的第二个地方是在沿途参观了层理结构:

(水平层理:

岩石中不同组份或颜色呈水平状产出,细层面与上下层面平行者为水平层理。

主要产在泥岩、粉砂岩和泥晶灰岩中。

我们去的第三个地方老师让我们寻找一个断层结构,很多同学根据课本上的断层定义找了好久都没找到。

(断层:

断层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我找不到的原因是因为我一直以为断层是大的地质构造,所以在寻找的时候我一直在观察整个山体,所以一直找不到,我相信很多同学在寻找的时候都跟我一样。

但是岳麓山上这个断层是一个小断层。

通过判断,该结构断开面两侧岩层有明显相对位移,并且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下运动,下盘相对向上运动,所以可以判断该断层为正断层。

断层按照两盘相对错动的其他分类:

逆断层:

上盘相对向上运动,下盘相对向下运动的断层;

平移断层:

两盘沿断层面走向发生相对滑动位移的断层称为平移断层。

另外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还测量了该处斜坡的倾角、走向、倾向。

测量结果:

倾角:

33°

倾向:

105°

走向:

17°

刚开始老师将地质罗盘给我们的时候,虽然老师在课堂上教过我们怎么使用地质罗盘,但是现在基本都不会操作了。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又了解到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1、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走向;2、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3、测量倾角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即为岩层的倾角。

其实,走向与倾向之间的关系时加90°。

老师跟我们说测量结果有几度的误差属于正常。

在测量斜坡倾角时,我突然有一个课堂上没想到过的疑问:

现在我们测量的是光滑的斜坡面,但是如果在野外,碰上不平坦的岩层或斜坡,我们该怎样选址进行测量倾角、走向、倾向呢?

我问了一下蒋冲老师,老师跟我说在野外大都数情况时那种不平坦斜坡,测量时选择通过目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测量就可以,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就可以反映整个斜坡的倾角、走向、倾向。

我们第四个去的地方是沿途一个滑坡。

刚开始的时候,老师说这是一个小型滑坡,我觉得不信,因为在我印象中,滑坡是比较大型的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下滑,而岳麓山上这个滑坡太小了。

之后老师举出滑坡野外识别的一个特征-----地形地物标志,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侧树木向两边倒,呈“马刀树”现象。

我们最后去的一个地方是去在岳麓山下的一个背斜处。

老师让我们寻找该处的一个背斜,我很快就找到了,因为背斜比较好判断。

背斜和向斜都是褶曲的基本类型,褶曲是褶皱的基本单位,褶皱--指岩石在主要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应力长期作用下所发生的永久性弯曲变形,它是在地壳中广泛发育的一类地质构造。

背斜在外形上通常表现为岩层向上的弯曲,核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老,而外侧岩层时代较新。

蒋冲老师跟我们说,这个背斜岩层应该属于同一种岩石,并且在野外判断背斜、向斜一般是根据岩层外部特征就可以判断出来,不需要对岩层年代及岩石类型进行分析判断。

4.2、市规划馆

4.2.1、规划馆简介

规划展示馆位于新河三角洲滨江文化园,展示面积7800多平方米,是集规划展示、科普教育、公众互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展馆。

展示馆围绕“山水洲城”的城市特色空间格局,以“我的我的家”为主题,依次展示星城印象•走进大、历史长河•探寻老、规划长廊•畅想新、个性•幻城2050四大版块。

4.2.2、参观流程

进入规划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序厅主题形象墙滚动播放的城市风光摄影照片,使人欣赏到的山水之美。

然后在同学的陪同下,先去居于展馆中央区域的总体模型,这是展示馆最核心的展示容,也是国首个生态模型展示空间。

展区中央通过恢宏的城市模型,按照1∶1300的比例浓缩全景,山水洲城的城市格局尽收眼底,并依托国首创的“多维信息同步演示系统”,演绎出美轮美奂的规划大秀。

之后全体学生进行集合,集合之后自由进行参观,我先去参观了位于规划馆左侧的历史城市布局模型,这里有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国时代的市城市布局总体模型,给我们展示了这个城市的历史进程。

我发现城市从唐朝到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并且依据湘江向两侧扩展。

唐朝时期,湘江是作为护城河,到后来,城市以湘江为中心带,向两侧扩展,带动整个城市发展。

湘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也是省境最大的河流,自秦代开凿灵渠以来,便成为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连接中原与多城市的交通要冲.湘江是的母亲河,是最重要的发展之源.湘江沿岸在不同历史进程中,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程和鲜明的特色,湘江作为天然的纽带,将不同城市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促进整个省经济的发展。

随后参观了附近的太平街实景街区,在这里可以看到宏源绸缎庄、仁德大药房、好功夫铁铺、戏院等不同店铺及建筑,走在里面就像走进了历史中的一般。

并且现在在五一大道那里的太平街,太平街里面的建筑还保护的很好。

虽然整个在向现代化发展,但是对于历史文化仍旧保护的很好。

所以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我们永远要时刻记住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以及遗传。

接下来我又去了3D影院、隔空互动影像空间、VR自驾等地方,这几个地方将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入多个展示环节,全面展示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

参观完VR自驾室等地方,我看到了有一个地方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展示,但是只展示了黄兴路及五一大道附近的地下商场等建筑,我觉得展示的有点少,毕竟城市空间建设水平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并且现在地上建筑也趋于饱和,我们专业今后在这方面需要更加努力。

4.2.3、个人感想

a、今天参观完规划馆之后,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数字化多媒体展示城市规划布局时,能够演绎出美轮美奂的规划大秀,使我心感到很激动,愈发喜欢上自己这个专业,以后如果能够亲自规划自己所在的城市并利用科技化设备将其展示在世人面前,将会是自重自豪。

当然,我会为之努力奋斗的!

b、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考虑好各方面因素,尤其是历史文化保护、生态保护方面的工作一定要做好,绝不能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破坏历史文化、生态环境。

c、今后一个城市在发展的时候会愈加看重这个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对于地下空间的利用会更加充分,所以我们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3、省地质博物馆

4.3.1、博物馆简介

省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座落在市天心区杉木冲路,占地71.9亩,建筑面积56亩,设设“序厅”、“走进地球”、“打开宝藏”、“辛勤耕耘”、“沧海桑田”、“保护地球”、“石之瑰宝”八个主要展厅。

博物馆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是人们学习地球科学知识,了解大自然的极好课堂。

省地质博物馆常年担负全省地质科普、科研、对外交流等任务。

属地质专业馆,各类珍贵标本、馆藏展品一万余件,其中无齿芙蓉龙、辉锑矿、白钨矿独具特色。

常年对外开放,接待英国、德国瑞典等十多个专家来访与交流,是省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4.3.2、实习情况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先去地质博物馆的“镇馆之厅”-石之瑰宝,里面有各类岩石的标本,不同时期的岩石在这里都能看到,尤其是三大岩石的代表岩石。

而且展厅里面各类岩石十分珍贵漂亮,比如绿柱石、文石、方解石等等,满目琳琅,看得人眼花缭乱。

 

接下来,我走到了专门介绍各种地质灾害的一个展厅,展厅所有各种地质灾害的图片,最主要的有不少答题“电脑”,我们可以在那里作答,答对了机器就会自动介绍这种灾害的成因以及危害,在答对高兴之时,我们又能进一步认识了这种灾害。

而且机器会自己读出来的。

这样做可以在快乐中巩固和加深了我们工程地质的知识。

展厅旁还有一个小屋,是模拟泥石流的,有声音,有振动,让大家体验一次“灾害”的威力,让大家的记忆更深刻。

参观完地质博物馆之后,不仅近距离接触了《工程地质学》课本上所介绍的各种岩石矿物,还更深入地了解了每种矿物岩石背后的故事。

并且使我感受到各种各样矿物岩石的珍贵以及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4.4、公路边坡及丁字镇采石场

4.4.1、公路边坡

我们参观的公路边坡位于杜鹃路与雷锋大道的交汇处,该边坡分为三阶,并且边坡上方为土层,下方为基性岩质。

在该边坡上面覆盖着以钢筋材料为主的柔性防护网,其作用是防止碎石、泥土掉下来,并且还建有挡土墙。

看到这个边坡,我问蒋冲老师边坡上面最边缘建有电视塔,会不会造成不稳定现象。

蒋冲老师说这个电视塔本来应该移除的,但可能涉及到几个部门之间的协商,所以在城市间没有移除,但是没有移除的话,就只能将基础埋深一点。

在现场可以看到,该边坡上打了许多锚杆以及建有排水管。

(边坡:

指的是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破面)

 

4.4.2、变质岩

之后我们又去了秀峰路与芙蓉北路交汇处参观变质岩,这是典型的变质岩—灰色板岩,这是由粉质砂岩变质得来,该地区的板岩呈灰色,是因为含碳元素比较多;如果含铁元素比较多,则呈红色。

板岩用途比较少,一般用作屋顶纱网,板岩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古代在盛产板岩的地区常用作瓦片。

4.4.3、丁字镇采石场

我们最后去的一个地方是丁字镇采石场,采石场里面主要是花岗岩。

我们刚到的时候便有人对我们说这个采石场由于对环境破坏太严重,已经被勒令停产了。

我们上去参观,发现花岗岩被切成大小不一的形状。

但是由于停产之后,地面很多碎石还没被清理干净。

从现场的观察来看,我觉得该采石场在顺坡岩石底部掏采,有巨大岩土层暴露在外。

现已导致采石场地面充满泥沙,在大雨天气极易造成崩塌和滑落。

并且该采石场对于环境破坏有点严重,导致植被被破坏、土地裸露、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自然景观受到破坏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另外,对于该采石场,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安全宣传做的挺到位,我在采石场看到好几条安全标语“安全第一,生产第一”、“安全为先,人命关天”、“生产再忙,安全不忘”。

的确,在所有工程中,安全问题永远应该放在第一位,做到安全生产。

4.5、地铁3号线洋湖新城站工地

今天我们去参观的是地铁3号线洋湖新城站工地,几天前就发放了安全帽,也是为了每一个人的安全考虑。

下午2点多,我们先来到雅和景观大桥,然后一起前往附近的洋湖新城站施工现场。

该地铁站施工现场分为地下1层与地下2层,地下2层作为站台,可以看到两条整齐的轨道,继续前行,进入到隧道入口处,很明显地,分为左线和右线。

综合各个特征,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岛式站台。

地铁站左线已经经过加工作用,右线正在进行施工。

我们沿着隧道左线进去,来到隧道最前端,工人们的施工现场工作环境还是比较艰辛的。

中途行走的是一条仅供人行走的狭小的铺设的路。

查找资料:

岛式车站:

是铁路站台的一种型态,为路轨在两旁,站台被夹在中间的设计。

站台宽度为10米,2条线路的间距约为13米

岛式车站的占地宽度约为28米

优点:

岛式站台可以大幅节省通勤时换车旅客的换乘时间和徒步距离、提升系统运作的效率。

旅客若搭错路线或方向较易于换线返回

5、实习总结与个人心得

这5次外出实习,是我大学当中第一次实习,刚开始的时候我是抱着激动的心情参加的。

现在转眼间就结束了,感觉有点恋恋不舍,希望能够延长点实习时间。

在本次实习当中,我通过参观各种地下工程施工现场和地下建筑规划,深入了解了学科背景,拓展了专业视野;并且在几次外出实习当中,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学会了地质罗盘等工具的操作;另外,在实习当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以及自己的搜集资料,巩固了自己所学的知识,增长了自己的见识。

另外,在本次实习当中,我个人有以下几个重要体会:

1、地质结构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所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运用,并且在生活当中有什么发现,要及时查找资料,这样既可以解决自己的疑惑又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而且对于常见的地质灾害问题,如果自己能够充分熟悉了解,在面对灾害时就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在一座城市的规划当中,我们要考虑好各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历史文化保护、生态保护方面的工作一定要做好,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利用每一寸地上、地下空间;

3、在城市建设中,政府的每一个部门需协调好来,提高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

4、大自然的力量是神奇的,大自然造就了许多珍贵的矿物岩石,我们人类应该以一种尊敬的态度去对待大自然。

对于每一种自然资源都需适当开采,并且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肆意攫取大自然的资源;

最后,在这里,我要感谢带领我们实习的指导老师,谢谢您们带领我们度过一个充实而又有意义的实习,谢谢您们解答了我们的疑问,感谢您们!

也同样感谢各位同学,谢谢你们为整个专业的实习忙上忙下安排车子与联系老师,辛苦你们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