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133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9 猎人海力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来阅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猎人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猎人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猎人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很喜欢听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

《猎人海力布》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

据说在某个地区,有一块奇特的石头,大家称这块石头为“海力布”。

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变成了一块石头呢?

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

由学生喜欢的民间故事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走进了这篇课文的学习。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课件1:

检查学生预习生字的情况。

2.出示课件2:

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读后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起因:

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

经过:

海力布得到了龙王的宝石。

结果:

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

3.出示课件3:

(1)默读课文。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

既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又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小组合作研讨。

出示课件4,默读课文,概括文章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

救白蛇 得宝石 救乡亲 变石头

四、课堂小结。

从这些事件中能够看出猎人海猎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设计意图:

既总结了本篇课文的内容,又为下一节课做了铺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上节课的学习,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

(学生回忆)

二、体会海力布的人物形象。

1.师:

同学们,《猎人海力布》这个感人至深的民间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们传颂。

自学课文,出示课件5:

下面请大家再细致地读课文,用“  ”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在旁边标注出来。

 

2.学生自学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要引导学生抓住海力布的言行,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从中感受到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出示课件6—10:

(1)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后,龙王要酬谢他,面对珍宝,海力布不贪心,只是挑选了对自己打猎有所帮助的一颗宝石,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热心助人的人。

(2)当海力布从鸟儿那里听说“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的消息时,他急忙跑回家催促大家搬家。

这说明海力布是个心中有他人的人。

(3)当乡亲们听了海力布的话,谁也不相信时,“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可见海力布为乡亲们的安危感到十分担忧。

(4)怎样能让乡亲们安全转移呢?

此时的海力布别无选择,他把从鸟儿那里得到的消息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乡亲们,刚说完,自己就变成了一块的石头。

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

不,他当然知道。

他在危急时刻,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这是何等可贵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啊!

4.出示课件11:

海力布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善良、热心助人、不求回报、舍己为人的精神)

设计意图:

体会海力布的人物形象,尤其海力布三次劝大家搬家的话要重点读、体会。

文中还有许多感人之处,让学生提出,只要合理即可,同时为后面的表演打基础。

三、复述故事。

过渡:

海力布的故事多么感人,同学们想不想分享给别人听?

1.师指导复述故事,出示课件12:

(1)叙事要清楚,将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2)可以脱离课本,自己组织语言。

文中的重点部分可以用书上的词句。

(3)复述故事时要有表情、有感情。

2.同桌互讲互评。

3.指名复述故事。

4.演一演:

小组内准备。

同学们,为了把这个动人的故事再现,请大家自由结合成“表演团”,先商量一下,然后把你们认为最感人的情节演一演。

(如“救乡亲”一部分,学生要想:

海力布只有三句台词,但情真意切,怎么演?

乡亲们会有什么想法,怎么演?

鼓励学生能根据课文及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发挥和创造性的表演)

四、延伸拓展。

你还读过哪些感人的民间故事?

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板书设计】

9 猎人海力布

救白蛇,得宝石 热心助人

听鸟语,救乡亲 舍己为人

变石头 感动人

10 牛郎织女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14个字,会读会写“亲密、稀罕”等词语。

3.从课文中理解牛郎与老牛的亲密关系。

4.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

在深入感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能够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重点】

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时,合理加入自己的想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理解生词的意思。

2.从课文中理解牛郎与老牛的亲密关系。

3.感悟到牛郎的心地善良、纯真、朴实。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听过哪些民间故事?

小组交流。

(《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

2.我国的民间故事非常丰富,民间故事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它们大都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

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设计意图:

由民间故事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1: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检查学生预习生字的情况。

3.思考: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动人的故事?

4.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介绍牛郎的身世;牛郎专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

讲分家产,哥嫂只给了牛郎一头老牛和一辆破车便把他赶出了家门。

第三部分(第9—13自然段):

老牛开口说话,告诉牛郎将会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14—21自然段):

牛郎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设计意图: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复述课文做准备。

三、品读人物形象。

1.读1—4自然段,出示课件2:

牛郎与老牛是怎样相处的?

能看出牛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圈画词句,感悟老牛与牛郎的亲密感情。

2.自学交流讨论。

3.说说牛郎与老牛是怎样相处的。

抓住中心句,“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这句话可以体现出牛郎对老牛的照料很细心。

“挑很好的草地”“喝干净的水”“在树林里休息”“在山坡上晒太阳”“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读短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4.牛郎是一个怎样的人?

出示课件3。

(1)可怜、孤苦伶仃。

孤儿,哥嫂待他不好,吃剩饭、穿破衣、天不亮就上山放牛;连名字都没有。

(2)心地善良、勤劳。

照看老牛挺周到:

总是挑很好的草地、吃嫩嫩的青草、喝干净的水。

①尽管只是一头牛,但牛郎把它当作亲人来细心照顾。

②放牛是哥哥嫂子派给他的活,他们对牛郎好吗?

面对哥嫂的虐待,他不抱怨、不怀恨、不偷懒、吃苦耐劳、把活儿干得很出色。

这也正是心地善良的表现。

设计意图:

抓住描写牛郎照看老牛的句子体会老牛与牛郎的亲密关系,同时品读牛郎的形象,为后面的表演做准备。

四、课堂小结。

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它是如何报答牛郎的?

下节课再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明确牛郎与织女的相识,进一步品读人物形象。

2.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2.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

它是如何报答牛郎的?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既回忆了上节课的内容,又为下文进一步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牛郎和织女相识的过程。

1.牛郎和织女是怎样相识的?

你认为织女是一个怎样的人?

2.相识。

(1)老牛向牛郎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

文中写道“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

”织女听得出了神,同情牛郎的悲惨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3.织女的人物形象。

(1)心灵手巧:

织得一手好彩锦。

(2)美丽善良、不势利、不贪财:

看见牛郎心地善良、又能吃苦……(她追求的是什么?

引导提升,出示课件4:

现在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织女?

(追求自由,不畏天规,勇敢坚定、勤劳)

设计意图:

学生了解织女的人物形象,为下面的表演做准备。

三、复述故事。

1.说一说。

小组内复述故事,要求把课文中情节写的简略的地方,发挥想象说得具体些。

如:

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仙女们商量着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2.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

学生说一说,演一演,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在表演中感受到了民间故事的趣味性。

四、课堂小结。

1.牛郎和织女就这样生活在一起,那么他们生活得怎么样呢?

(美满幸福)

2.小练笔:

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

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

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将“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写得具体些。

【板书设计】

10 牛郎织女

(一)

老牛(善解人意)

牛郎(勤劳踏实)

织女(美丽善良)

11* 牛郎织女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

了解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牛郎织女的善良,体会爱情的美好。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配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复述《牛郎织女

(一)》的故事。

2.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么样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牛郎织女

(二)》。

(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由上节课的故事情节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快走入文本。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1,自学提示。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情况。

三、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的结局。

首先我们来读课文,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1)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学生汇报:

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

日子过得很美满。

“美满”是圆满美好的合意。

说明他们靠勤劳的双手,日子不但过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

(3)学生汇报:

“织女喜欢人间的生活”,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衬托出织女热爱人间生活的情感。

2.出示课件2:

牛郎织女的结局是美满的吗?

王母娘娘睡醒后会怎样?

(1)读课文第2自然段至倒数第2自然段。

(2)学生汇报:

王母娘娘醒后先惩办了其他仙女们,然后又派天兵天将查找织女的下落,准备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说明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预示着织女的悲惨命运即将开始。

(3)学生汇报:

“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

”由此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一个爱面子而又自私的人。

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坏亲人一生的幸福;为了显示自身的尊严,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和他们的一双儿女隔开,这是多么可恶而又自私的人呀!

(4)“织女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可是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一块儿过日子。

”这句话说明织女是个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个勇敢坚强的人。

3.教师引导:

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为什么?

(喜欢,因为牛郎织女是靠勤劳节俭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

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这也体现出人民群众渴望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设计意图:

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为复述的故事配图,同时感悟故事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为故事配图。

1.假如把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成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

列个小标题,每幅图画配什么文字?

(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七夕相会

设计意图:

列小标题式板书,便于学生复述故事,降低难度。

五、复述故事。

1.学生复述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美好的想象。

要求:

能够体现出牛郎织女的善良;老牛的善解人意、忠心耿耿、知恩图报;王母娘娘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的形象。

2.评选故事大王。

3.课堂小结:

虽然牛郎织女一年只能见一次面,但他们对爱情忠贞不渝,他们始终相信——出示课件3: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设计意图:

这个单元的训练点是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11* 牛郎织女

(二)

男耕女织,日子美满  老牛诀别,忍痛剥皮

王母知情,发誓追回  闯入家里,抓走织女

心急如焚,携子追赶  划出天河,牛郎被拦

隔河相望,化作星辰  喜鹊搭桥,七夕相会

口语交际:

讲民间故事

【教学目标】

1.学生搜集、准备故事,并能完整地讲下来。

2.小组交流、教师学生评议。

3.听故事可以受到故事内容的熏陶和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能清楚、完整地讲述民间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

(生答)那么大家知道哪些民间故事?

(指名答)大家知道的民间故事可真多,那么讲故事的兴趣也一定很浓厚!

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就是讲民间故事。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由学生知道的民间故事导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汇报、交流。

1.说说讲故事的方法,师出示课件1:

(1)丰富故事里的情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

(2)还可以模仿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分组轮流讲故事。

学生分小组互相讲故事,每人讲一个。

讲故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把故事内容讲清楚,争取讲得生动、有趣。

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后评一评,看谁讲的故事最吸引人,评出小组的“讲故事大王”。

3.各组汇报评选出的“讲故事大王”,并说明推选的理由。

设计意图:

了解讲故事的方法,评选“讲故事大王”激发了学生的潜力,可以使学生们积极表达。

三、小组竞技,评选优秀的班级“讲故事大王”。

1.荣获“讲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

哪位“讲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一讲?

2.评出班级的“讲故事大王”,出示课件2:

(1)故事讲得完整;

(2)表达流利、清楚;(3)讲得生动、有感情。

设立多种奖项,对积极发言、口语交际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

(个人优胜奖、小组优胜奖、最佳勇气奖等)

3.学生总结。

在总结时,表扬表现最出色的同学,夸奖进步最大的同学,并让其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总结。

讲故事的方法:

1.丰富故事里的情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

2.还可以模仿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习作:

缩写故事

【教学目标】

1.明确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和内容,初步懂得缩写故事的方法。

2.找出与文章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句子;重点指导一个自然段的写法,学生做片段练习。

【教学准备】

搜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明确习作要求,初步完成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缩写目的。

我们以往的作文,都是要求把文章写具体,这是一种作文能力,但是仅学会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

写文章需要具体就具体写,需要简洁就简洁写。

这次作文,是缩写故事,就是训练我们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

二、明确缩写要求。

出示课件1:

1.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想想缩写故事要达到什么要求。

2.缩写的故事是否完整,情节是否连贯,语句是否通顺。

三、学习习作提示,掌握缩写故事的方法。

1.提出问题:

怎样缩写故事呢?

2.同桌互相讨论。

3.小结,出示课件2,

(1)摘录和删减,即删掉次要事件、次要细节等,但不改变故事原意。

(2)概括和改写,即把某些具体的描写改得更简洁。

四、尝试取舍。

1.快速默读《猎人海力布》,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把习作范文与原文对比,看看保留了什么,删减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概括出来的,哪些句子是改写的。

2.讨论上面的思考题。

(1)指名说说哪些是需要保留的内容。

(2)师生小结。

3.学生对照自己修改的内容,作适当增删。

五、集体交流。

1.讨论:

这一段中,哪些可压缩?

2.片段练习:

缩写《猎人海力布》的其他段落。

3.总结:

缩写故事是一项很细心的活儿,要仔细阅读原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然后删除次要内容,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故事梗概。

其实人物还是原来的人物,故事还是原来的故事,只是把长故事改写成短故事。

【板书设计】

缩写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讲评习作,发现习作中的不足,并认真修改。

2.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讲评第一课时写的片段。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段。

2.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

故事是否完整;情节是否连贯;语句是否通顺。

二、讲评作文。

1.讲评有问题的学生作文。

2.欣赏优秀的作文,并说说好在哪里。

出示课件3:

缩写《猎人海力布》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乐于助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把猎物分给大家,大家都很喜爱和尊重他。

有一次,他从一只老鹰的利爪中救了一条小白蛇。

小白蛇的父亲是龙王,为了感谢海力布救了女儿,它把嘴里含着的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送给了海力布,可是动物说的话不能告诉别人。

有了宝石海力布打猎更方便了。

有一天,海力布上山打猎,听见一群鸟说今天晚上大山倒塌,洪水要冲毁大地。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就急忙赶回去叫大家赶快搬家,可是海力布不管怎么催促大家,大家还是不听,海力布没有办法,就把一切都说了出来。

海力布为了救大家,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了解讲故事的技巧。

2.体会俗语和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能够把简单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4.了解乞巧节的来历和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讲故事的技巧。

2.体会俗语和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我们这一单元的重点是复述故事,还记得我们讲故事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吗?

2.读读要求,看看该如何讲故事会更加吸引人。

出示课件1:

(1)可以来点儿小创作。

(2)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

(3)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4)先讲结局,制造悬念,再讲故事。

设计意图:

回忆单元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复述故事的方法。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课件2:

体会左右两组词语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2)师点拨。

(3)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多积累词语,在写作的时候运用,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仿照下面的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

(1)先读读狼和小羊的故事,说说是怎样写具体的。

(2)生汇报,为了让故事更吸引人,有新鲜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小组交流,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4)全班评议哪个小组讲的故事更吸引人。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复述故事时大胆想象,拓展思维。

三、日积月累。

出示课件3:

(《乞巧》)

1.刚才咱们交流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动人的传说,走进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

2.乞巧节就是七夕,也称为女儿节、少女节。

3.先读读古诗,教师帮助正音。

4.按照朗读节奏来读,读出诗的韵味。

5.小组交流,了解诗意。

6.在七夕这天,天上人间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呢?

读读前两句,你想象到天上是一个什么画面?

(1)“宵”就是夜晚的意思;诗中的“今宵”就是今晚;雨字头一般和天空有关,“霄”就是指天空。

(2)我们仰望天空,想象到了牛郎织女相聚的情形。

7.多美的故事啊!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

(1)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

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呢?

(自由回答)

(2)出示课件4:

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的锦缎又光又亮,光得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得比天上的云霞还亮。

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

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

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

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

少女们个个都羡慕得不得了。

(3)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4)每家的少女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

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

(她们想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5)这么多美好的愿望要实现,穿一根红丝线够吗?

三根五根够吗?

一百根一千根够吗?

所以才要“穿尽红丝几万条”。

8.朗读、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

学习古诗,感悟人们在乞巧节这天的美好愿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讲故事的方法:

(1)换一种人称讲;

(2)为故事添加合理的想象;(3)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二)词句段运用

1.四字词语:

表达精练 言简意赅 语义深远 丰富内涵

2.为了故事更吸引人:

加入自己的想象。

(三)日积月累《乞巧》

乞  巧

天上  相会

人间  乞巧

 

快乐读书吧

【教学目标】

1.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读懂中国民间故事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通过阅读,感受民间故事永恒的艺术魅力。

从中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启迪智慧,拓宽视野。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民间故事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学习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