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136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docx

初一下册历史学案第1224课

冷水中学___七___年级__历史___(学科)学案

第12课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

主备人:

王建新审核人:

王松格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地方设三司、中央设内阁;清朝的建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等基本情况。

2、了解文字狱始于朱元璋,以及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所照成的严重后果。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

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2、难点:

如何认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所起的作用以及蕴含严重的社会危机。

【设疑自探】一、从内阁到军机处1、明朝的建立、灭亡

(1)时间:

年。

(2)人物:

,即为明太祖。

(3)年,灭亡。

2、明清朝的专制统治

(1)地方:

废除“”制,设、、和。

又相继推出、等一系列制度和法规,加强了对农村和城镇基层的直接控制。

(2)中央:

罢,废,使朝廷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

明成祖时,则设立,使明朝皇权空前扩大。

(3)清初,政令出自内阁,重大决策须经满洲贵族的商定;康熙亲政后,设

,强化皇权;时,设,此后它成为皇帝处理全国军政和发布命令的中枢。

二、文字狱

1、中国历史上,对于片言只字捕风捉影,大搞文字狱的,就从开始。

2、清朝皇帝为确立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大力推崇,也大兴文字狱,严厉镇压反清思想。

这样的状况历经、、三朝。

【解疑合探】

材料一:

秦朝:

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思想上:

焚书坑儒

西汉:

宰相是“坐而论道”,相权很大。

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唐代:

实行三省六部制,群相制,避免宰相的专权;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阶级的基础。

明朝:

明太祖废丞相制度,设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设立廷仗制度,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

思想上:

朱元璋开始兴文字狱。

清朝:

雍正设六部,增设军机处。

实行“密折”制度。

思想上:

大兴文字狱。

材料二:

据史书《稗史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决,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1、试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结合课文第71页阅读与思考回答,为什么说明清两代是君主专制独断的时代?

2、材料二反映了说明问题?

3、大兴文字狱对当时的文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合作探究】1405-1433年的郑和下西洋比西方的新航路(1487-1522)开辟早半个世纪,明朝时我国江苏已有不少手工作坊(纺纱、织布)与西方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同步,在西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400年后,鸦片战争时中英双方差距令人瞠目结舌,请结合课文第72页“议论”找出原因,回答课文问题?

【巩固练习】1、

 

专制机构

原因

措施

作用

 

 

 

 

 

 

 

文字狱

原因

特点

后果

 

 

 

 

 

 

2、丞相是皇帝的重要辅臣,废除这一官职的朝代是【】

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3、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表明【】

A、专制统治日益衰微B、民主监督得到发展

C、皇权日益加强D、建立了限制皇权的有效机制

 

教学反思:

冷水中学___七___年级__历史___(学科)学案

第13果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课型:

新授课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戚继光抗倭战役的地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中俄第一边界条约名称和签订时间。

2、能说出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和取得斗争胜利的原因。

3、能说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

4、能说出《尼布楚条约》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戚继光抗倭战役的地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中俄第一边界条约名称和签订时间。

【设疑自探】

一、戚继光抗倭

1、原因:

明朝中叶,军备废驰,军队战斗力削弱,倭寇入侵中国沿海,烧杀抢掠。

2、过程:

戚继光功勋最为卓著,当时称他领导的军队为“”。

3、结果:

年,长期危害中国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倭患基本解除。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

17世纪20年代,殖民者和殖民者分别侵入台湾。

年,荷兰驱逐西班牙在台湾的势力,从此独占台湾。

2、过程:

1661年,一直在东南沿海抗清的明朝将领,决心渡海收复台湾。

这年3月,他收复,后抵达台湾并重创荷兰舰队。

年2月,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结束了殖民统治。

三、雅克萨之战

1、背景:

明清交替之际,不断东扩,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并在等地筑城设防。

2、过程:

皇帝时,决定攻打雅克萨。

年,清军攻打雅克萨,迫使俄军投降。

次年,清军攻克雅克萨。

3、结果:

年,中俄经过反复谈判,签订了《》。

【解疑合探】

阅读下列材料:

条约规定:

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请回答:

(1)该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2)该条约签订时,中国在位的皇帝是谁?

(3)清朝前期在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上,作了哪些努力?

【质疑再探】归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1):

(2)

(3)

(4)

(5)

(6)

【巩固练习】

1、我国沿海地区受倭寇侵扰开始于()

A、元朝初年B、元朝末年C、明朝末年D、戚继光

2、“开辟荆棘,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是对哪一位英雄人物事迹的赞美

A、郑和B、郑成功C、岳飞D、戚继光

3、明朝中后期,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A、宗泽B、岳飞C、郑和D、戚继光

4、郑成功跨海收复台湾,向入侵者严正指出“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里的“贵国”实际上指的是()

A、葡萄牙殖民者B、英国殖民者C、荷兰殖民者D、日本殖民者

5、清朝初期,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战胜了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

A、沙俄侵略者B、荷兰侵略者C、法国侵略者D、英国侵略者

6、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著的《全球通史》中说,这是中国与欧洲一大国签订的第一份条约,最终俄罗斯不得不完全地从有争议的黑龙江流域撤走。

该条约签订于()

A、1662年B、1684年C、1689年D、1698年

 

教学反思:

冷水中学___七___年级__历史___(学科)学案

第14课广阔疆域上的统一国家

主备人:

王建新审核:

王松格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记住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台湾府的时间和清朝疆域的四至。

2、能说出清政府和谈时边疆地区及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3、能说出驻藏大臣的设置及武力平息大小和卓木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清政府和谈时边疆地区及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难点:

驻藏大臣的设置及武力平息大小和卓木的意义。

【设疑自探】

一、盛世疆域

1、“康熙盛世”:

历经、、三朝,史称“康乾盛世”。

2、清朝疆域:

北界、东北至,东南到,

南及,西南抵,西越,西北达。

二、驻藏大臣

1、明朝,设监督西藏地方行政事务。

2、清朝,时,设驻藏大臣,代表,会同、,监理西藏事务,并监管、圆寂后的转世程序。

3、驻藏大臣制度,有利于西藏的安定和清朝的统一。

三、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1、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

(1)时间:

、、三朝。

(2)原因:

部反复叛乱,严重威胁边疆安全。

(3)结果:

使整个地区,以及、和天山北路的形势逐渐稳定。

2、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1)时间:

时,

(2)结果:

天山南北全称“”,以清朝派驻的为最高长官。

四、对云贵的统治

1、措施:

实行“”,改封国制为郡县制,变世袭制为。

2、意义:

消除了土司割据状态,有利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合作探究】

随着电视剧《康熙王朝》的热播,被历史学家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又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请回答:

(1)康熙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哪些重大贡献?

(2)你认这应如何正确评价康熙帝?

 

【巩固练习】

1、清朝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是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文景之治”D、“康乾盛世”

2、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北达

A、巴尔喀什湖北岸B、葱岭C、西伯利亚D、外兴安岭

3、清初,清王朝授予达赖喇嘛“五世达赖”金印(如右图)。

这反映了清朝

A、规范了灵童转世程序B、创立了驻藏大臣制度

C、废除了西藏土司制度D、加强了对西藏管辖

4、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盛京将军B、伊犁将军C、乌里雅苏台将军D、驻藏大臣

5、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朝廷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A、广州B、漳州C、宁波D、云台山

6、下列关于清朝“改土归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封国制为郡县制B、变世袭制为任命制

C、实行土司管理制度D、改设流官管理

教学反思:

 

冷水中学___七___年级__历史___(学科)学案

第15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主备人:

王建新审阅:

王松格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道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概况

2、了解外国贡使制度及贡使制度的没落

3、知道传教士利玛窦及《大清时宪历》

4、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与外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来往路线的大致情况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郑和下西洋

学习难点:

外国贡使制度、传教士、《大清时宪历》

【设疑自探】

1、学生自主识读课本上的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明朝前期,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命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郑和在20多年里,先后次下西洋。

②、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从出发,最后到达,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到过个国家和地区,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早。

③、郑和下西洋扩大了和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2、明朝的贸易主要来自海上,是明朝与外国贸易的主要形式,明中叶以后衰落。

3、明朝万历年间,外国传教士来华,著名传教士有意大利人,是最早来华传教士之一,和徐光启合译;德国人,清初,掌管钦天监,制定。

4、根据下列表中的内容,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到达美洲的情况进行比较项目

人物

航线

时间

人数

次数

规模

郑和

刘家港—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1405-1433年

27000人

7次

52艘

哥伦布

西班牙——巴拿马群岛

1492-1504年

12000人

3次

17艘

哥伦布为了找到一条从西方到达东方的新航线,结果发现美洲大陆,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你能否从上表得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又一次前所未有壮举?

5、外国贡使制度有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6、阅读材料:

明末清初,一批欧洲传教士不畏艰辛,远涉重洋,接踵来华。

他们的目的是要在中国传播天主教,让尽可能多的中国人信奉天主教。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背景、道德观念、语言礼俗都与欧洲不同。

传教士要对这样一个东方大国传教,困难是很多的。

利玛窦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那就是:

以学术叩门而入,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敬重,争取士大夫直到皇帝等统治阶层人物的支持,合儒补儒,以适合中国习俗的方式传教。

根据以上材料,找出传教士来华的目的及如何进行传教的?

【巩固练习】

1.命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的是()

A.明太祖B.明成祖C.顺治帝D.康熙帝

2.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

A.1405年B.1433年C.1616年D.1636年

3.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出发地点是()

A.南京B.广州C.刘家港D.泉州

4.郑和下西洋先后到过多少个国家和地区()

A.10多个B.20多个C.30多个D.50多个

5.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最远到达大西洋沿岸B.先后七下西洋,经过20多年

C.第一次从刘家港出发D.目的是为加强同海外的联系

6.明成祖命郑和出使西洋的主要目的有()

①宣扬国威②加强海外联系③开发南洋④开辟海外市场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

7.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

A.亚洲B.非洲C.美洲D.欧洲

8.明政府派郑和下西洋一共()

A.4次B.5次C.6次D.7次

9.郑和下西洋比欧洲哥伦布的远洋航行早()

A.半个多世纪B.一个世纪C.一个半世纪D.两个世纪

10.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与下列哪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A.美洲地区B.亚非国家C.东南亚地区D.非洲国家

11.许多人认为“世界远洋航海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多年前从长江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海家()

A.鉴真B.郑和C.郑成功D.迪亚士

12.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出航,无论白天、黑夜、阴雨、大雾,船队都不迷失方向,最后成功到达西洋的一些地方。

这主要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B.指南针的应用

C.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D.勇敢顽强的精神

教学反思:

冷水中学___七___年级__历史___(学科)学案

第16课闭关锁国

主备人:

王建新审阅:

王松格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

2、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3、了解“闭关锁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是自大封闭心理的体现,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

4、认识正是因为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更加愚昧无知,中国社会日益落后,中国才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与时俱进,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机会。

5、明确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

对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分析。

【设疑自探】

一、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

(1)明限制通商

1、“海禁”是指。

2、洪武时:

严禁与贸易;洪武后:

海禁渐,郑和下西洋为高潮;嘉靖时:

厉行海禁为防之患。

万历时:

始开海禁,允许人民从事

(2)清朝从海禁到“闭关”

1、清朝初期:

为了隔离抗清武装,内迁,实施严厉的;台湾统一:

始设通商贸易;乾隆中期,实行,仅留通商。

二、“闭关政策”的原因

1、.当世界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变时,清政府却趋于和。

君臣们对“天朝”的和极尽夸张之辞,而对外部世界则。

他们对西方殖民者深怀和,但又妄自尊大地视之为“”或“”。

他们为了严防海疆不受侵扰,又认为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其他国家都是落后的“蛮夷”之邦,所以实现政策。

2、清朝前期,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以自我供给。

这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

3、概括闭关锁国的原因有哪些?

三、“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1、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帆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清统治者怎样的思想?

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清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实行此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3)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达标测评】

1、下列不是明朝设的三市舶的是()

A.宁波B.泉州C.广州D.上海

2、在“闭关锁国”政策下,清政府开放的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的()

A.北京B.广州C.苏州D.泉州

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物产丰富B.中国工业发达

C.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D.怕本国人与外国人勾结“滋扰生事”

4、清朝有位皇帝,他六巡江南,从北京到杭州,沿途修建了30座行宫,他是()

A.康熙B.雍正C.乾隆D.嘉庆

5、和珅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宠臣()

A.乾隆B.康熙C.嘉庆D.雍正

6、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大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其中的大帝国是指()

A.清朝B.宋朝C.唐朝D.明朝

7、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能同外国进行科技文化的交流B.阻碍了手工艺的进步与发展

C.对西方的殖民侵略有完全的自卫作用D.中国逐渐落伍与世界

教学反思:

冷水中学___七___年级__历史___(学科)学案

课题:

第18课思想文化

主备人:

王建新审阅:

王松格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识记《资治通鉴》的作者,体例。

2.能说出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3.能分析佛教、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能说出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难点:

能分析佛教、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作者:

(填朝代)史学家。

2、体裁:

3、内容:

记述了从至、多年的历史。

4、地位:

被视为与《》并列的史学名著。

二、佛教的中国化

1、原因:

佛教在不少方面与相冲突,为此,在传人不久开始自身的改造,以顺应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

2、影响:

(1)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佛教得以广泛传播,至时期,已形成多个中国特色的宗派。

(2)宋代以后,中国化的佛教逐渐成为。

三、道教的兴盛

1、形成时间:

2、来源:

、、。

3、特色:

体现了中国文化注重的传统特色。

4、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在的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合作探究】

5、阅读下列材料

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致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

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

——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

请回答:

(1)《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

除此之外,他还有什么事迹?

(2)《资治通鉴》产生于何时,它是怎样一本书?

试以书名的含义来说明胡三省为什么认为这本书是君臣必读之书。

【达标测评】

1、《资治通鉴》是由谁主持编写的【】

A、司马光B、司马迁

C、班固D、司马相如

2、大学的王教授第二天要讲授“贞观之治”的内容,备课要参考大量资料。

作为助孝,你可以向他推荐一部编年体通史,它是【】

A、《资治通鉴》B、《史记》

C、《四库全书》D、《左传》

3、关于佛教中国化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佛教宣传因果报应B、佛教学说是虚妄的

C、佛教很有吸引力D、佛教在不少方面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冲突

4、右图是明代画家丁云图所作的《三教图》。

这幅画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儒、佛、道三家合一的情景。

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情景最早出现在【】

A、唐代B、宋代

C、元代D、明代

5、东汉及其以后,在我国流行的主要宗教有【】

①佛教②基督教③天主教④道教

A、①②B、①②③④

C、①④D、③④

6、道教的理论和组织形式日益完备是在【】

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

C、东晋、南北朝时期D、唐宋时期

7、我国古代史上有哪两部著名的史书?

有何异同?

作者分别是谁?

 

教学反思:

 

冷水中学___七___年级__历史___(学科)学案

课题:

第19课文学艺术(上)

主备人:

王建新审核:

王松格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识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记住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并理解其作品的突出特点。

2.识记明清重要小说的名称及作者的名字,能说出这些作品的内容。

3.分析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识记明清重要小说的名称及作者的名字,能说出这些作品的内容。

难点:

分析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唐诗

1、地位:

是中国诗史的辉煌巅峰。

2、代表:

(1)李白生活在时期,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后人称他为“”。

(2)杜甫身历唐朝的由盛转衰,诗风沉郁,语言精练,被你尊称为“”,后人称他的诗为“”。

(3)王维善于描写。

诗风宁静恬谈,意境深邃幽远。

(4)白居易生活在之时,诗作明白流畅,通俗易懂。

二、宋词

1、兴起于。

2、中期,著名词人扩展了词的容量,推进了宋词的发展。

苏轼突破“”的传统,提高了词的品格,为词坛别开生面。

3、南宋词坛大家,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词风,在作品中表现抗金主题。

三、元曲

是元代最负盛名的剧作家,其代表作是《》。

四、明清小说

1、约成书于元末明初于《》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

2、约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3、明代中期,著名小说家创作于《》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

4、清代创作的《》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材料三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请回答:

(1)上述三首唐诗的作者是谁、分别反映了哪些历史史实?

(2)该作者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3)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哪些?

【达标测评】

1、古人云“琴棋书画诗洒茶”,可见自古以来“诗洒”就不分家,那么中国古代自称“臣是洒中仙”的诗人应是【】

A、杜康B、李白C、杜甫D、白居易

2、下列词人中,其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并善于运用口语的是【】

A、苏轼B、李清照C、曾巩D、辛弃疾

3、作品有“诗史”之称的唐代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杜牧

4、小林看到一本人物传记中写道:

“他是北宋杰出的词人,他提升了词的品格,作品豪迈奔放,气象恢弘……”据此判断,文中的“他”是【】

A、苏轼B、辛弃疾C、李清照D、陆游

5、元曲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A、《满江红》B、《赤壁怀古》C、《窦娥冤》D、《三国演义》

6、清朝时期,由曹雪芹创作的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是【】

A、《三国演义》B、《红楼梦》C、《西游记》D、《水浒传》

 

 

课题:

第20课文学艺术(下)

冷水中学___七___年级__历史___(学科)学案

主备人:

王建新审核:

王松格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识记唐至明清书法大家名字及代表作品和重要画家名字及代表作品,能说出这一时期书法、绘画的艺术特征。

2.识记敦煌石窟、龙门石窟所处地理位置,了解龙门石窟体现了我国古代雕塑技术的高超。

3.能说出我国古代音乐、舞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