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185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docx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

2020-2021年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1)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炼草成油不是梦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产生大量CO2,同时产生一些有污染的烟气,威胁全球生态。

为了有效改善生态,有的国家利用富含纤维素的草本植物、可食用作物(包括玉米、大豆、甘蔗)为原料,制造草油。

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但是并非长久之计,因为没有足够的耕地来满足发达国家对液态燃油的需求。

其实,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到农业废弃物,再到“能源生物”,这些原料耕作成本低、产量大。

这些植物都能够在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它们的种植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作物的生长。

放眼全球,每年可利用上述物质能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超过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

纤维素类草本植物能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在2011年,第一个商业化生物燃料炼制厂已建成。

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就要到来。

(1)开发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是当今能源发展方向,其原因是_____(写一条)。

(2)生物燃料的能量来源于自然界中的_____能。

(3)纤维素类草本植物能转化为乙醇,乙醇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草油的大量使用可缓解温室效应”的说法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写一条)。

(5)推动草油业的发展,可提高周边农户的收入,给出你的建议_____(写一条)。

【答案】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且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太阳可再生C2H5OH+3O2

2CO2+3H2O草油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在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多种植能制作草油的作物

【解析】

【分析】

【详解】

(1)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且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以开发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是当今能源发展方向。

(2)生物燃料的能量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太阳能。

(3)纤维素类草本植物能转化为乙醇,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

2CO2+3H2O。

(4)草油中含有碳元素,草油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草油的大量使用可缓解温室效应”的说法是错误的。

(5)在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多种植能制作草油的作物,推动草油业的发展,可提高周边农户的收入。

2.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在离地面约25km高空处有一层厚度极薄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臭氧(O3),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保护层。

与O2不同,通常状况下O3是淡蓝色气体,有难闻的鱼腥味。

O3不太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

O3比O2活泼的多,它能跟许多物质(SO2、CO、NO、氟利昂等)发生反应。

如除去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一种方法是在微热条件下,O3与二氧化硫化合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再跟H2O化合就得到了硫酸。

臭氧发生器可以制得O3,其原理是在放电条件下,O2能转化为O3。

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气体中含O3约3%。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飞机排出的废气(含CO、NO等)以及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

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解释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O3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子结构不同臭氧+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减少废气(含CO、NO等)以及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

【解析】

【详解】

(1)从微观角度解释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分子结构不同;

(2)在微热条件下,O3与二氧化硫化合成三氧化硫,O3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臭氧+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3)根据“飞机排出的废气(含CO、NO等)以及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可知,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方法是:

减少废气(含CO、NO等)以及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

3.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

(2)煤燃烧会产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煤燃烧还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这些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请写出酸雨的一点危害______。

(3)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某一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

①该反应后生成的C与D的粒子个数比是______。

②根据如图所示,请写出从微观角度获得关于化学变化的一条信息______。

【答案】石油温室效应加剧腐蚀大理石建筑物2:

1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解析】

【分析】

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的危害是:

腐蚀大理石建筑物;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单质为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

2CO2+N2进行分析。

【详解】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

石油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的危害是:

腐蚀大理石建筑物;故填:

温室效应加剧;腐蚀大理石建筑物

(3)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单质为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

2CO2+N2,所以①该反应后生成的C与D的粒子个数比是2:

1;故填:

2:

1

②根据如图所示,从微观角度获得关于化学变化的一条信息是: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故填: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点睛】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4.可燃冰是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其组成可表示为CH4·nH2O,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

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

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稳定开采可燃冰的国家。

可燃冰开采困难重重,原因之一是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当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

置换法是开采方法之一,将CO2液化后进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沉入海底,因CO2较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可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置换出来。

(1)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____个原子。

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___g二氧化碳。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

A可燃冰的开采不存在任何困难

B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燃料

C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等气体

(3)某种可燃冰的组成为CH4·nH2O,其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

9,则该可燃冰中n=__。

(4)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都有可燃性,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588BC8CH4+CO2

2CO+2H2

【解析】

【分析】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为清洁燃料,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当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

【详解】

(1)甲烷的化学式为

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

设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

x=88g

故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88g二氧化碳。

(2)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清洁燃料,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过多的燃烧会引起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等气体,故选B。

(3)某种可燃冰的组成为CH4·nH2O,其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

9,则16:

18n=1:

9,所以n=8。

(4)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都有可燃性,根据元素守恒推测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O2

2CO+2H2。

【点睛】

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都有可燃性,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5.氢化油是一种假油。

中国普遍使用氢化油,或酿成食物史上的最大灾难之一,氢化油利用氢化技术让植物油具有动物脂肪的功能。

(1)油脂与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

下表为某品牌燕麦片标签中的一部分。

每100g含有

营养成分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维生素C

7.6g

7.8g

7.4g

18mg

201mg

18.2mg

30.8mg

8.1mg

 

则燕麦片的营养成分中能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的营养物质是_____;每克营养物质氧化时放出能量最多的是_____;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_____(元素符号)。

(2)2003年丹麦最先封杀含反式脂肪油食品,如果该种品牌燕麦片中违规使用油脂为氢化油,则长期食用将有哪些危害_____?

【答案】蛋白质油脂Zn氢化油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氨基酸是蛋白质与水反应的产物,根据表格可知,每克营养物质氧化时放出能量最多的是油脂,每100g含有营养物质达7.8g,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铁锌硒碘氟,故填:

蛋白质,油脂,Zn。

(2)氢化油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

6.人体如果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在过去几百年间曾在远洋海员、探险家及军队中广为流行。

如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

请你回答:

(1)维生素C中含有___种元素,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比是____,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2)健康生活从现在开始。

每天应有足够的蔬菜摄入量;若正常成人每天对维生素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①当维生素C完全来自图中的维生素C药片,则每天至少服用___次;

②每天应保证有足够的蔬菜摄入量。

当维生素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g这种蔬菜含120mg),则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___g。

(3)取2片维生素C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维生素C的溶液显酸性。

加热该溶液至沸腾时红色消失,表明维生素C受热时易被破坏,则在烹调新鲜蔬菜时要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之一是_____。

(4)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维生素,易被氧化,该说明书上注明“若变黄请勿食用”,则保存维生素C药剂的正确方法是_____。

【答案】C、H、O三种3:

4:

340.91%3500凉拌生食、加少量食醋或不要高温爆炒、不要煮过长时间放在干燥、通风、阴凉处密封保存

【解析】

【分析】

【详解】

(1)

(1)由说明书可知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则维生素C中含有C、H、O三种元素,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6:

8:

6,最简比是3:

4:

3,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已知正常成人每天对维生素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①当维生素C完全来自图中的维生素C药片,维生素C药片每片的质量为100mg,每片含维生素C的质量为

,则每天服用维生素C药片

,则每天至少服用

②每天应保证有足够的蔬菜摄入量。

当维生素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g这种蔬菜含120mg),设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的质量为x,则有

,解得x=500g,即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的质量为500g。

(3)取2片维生素C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维生素C的溶液显酸性。

加热该溶液至沸腾时红色消失,表明维生素C受热时易被破坏,则在烹调新鲜蔬菜时要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凉拌生食、加少量食醋或不要高温爆炒、不要煮过长时间。

(4)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维生素,易被氧化,该说明书上注明“若变黄请勿食用”,则保存维生素C药剂要防止其氧化,吸水,因此保存的正确方法是放在干燥、通风、阴凉处密封保存。

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依据内容回答有关的问题.

甜味是人们最喜爱的味觉之一.科学研究表明,人吃甜食时,会激活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让大脑兴奋,产生愉快感.一说到甜味,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糖类,葡萄糖就是其中之一.

葡萄糖(化学式C6H12O6)是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在食品工业中用作制糖浆、糖果、糕点等.

人体中缺乏糖类会导致全身无力、疲乏、头晕、闹功能障碍等,低血糖严重者会导致昏迷,当食用糖类过多时,人体组织吸收不了,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于体内,使人变肥胖从而诱发各种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等.

(1)写出葡萄糖的物理性质______(答1点)。

(2)葡萄糖属于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写出葡萄糖在体内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请你为喜欢吃甜食的人提一条建议__________。

【答案】白色结晶粉末(或无臭或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有机物C6H12O6+6O2

6CO2+6H2O适当摄入糖类,不可过量食用(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故填:

白色结晶粉末(或无臭或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

(2)葡萄糖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填:

有机物;

(3)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

C6H12O6+6O2

6CO2+6H2O;故填:

C6H12O6+6O2

6CO2+6H2O;

(4)人体内过多的糖类物质会造成血糖过高,可能会转化为油脂,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应适当摄入,不可过量食用;故填:

适当摄入糖类,不可过量食用(合理即可).

8.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

一氧化氮(化学式为NO)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NO不稳定,易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

实验室用铜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备NO。

工业上可用氨气与氧气为原料,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制得一氧化氮。

汽车尾气(含有CO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CO与NO反应,生成两种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

NO被发现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

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

NO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NO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

(2)NO不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NO可用____________法收集。

(4)治理N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NO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易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排水法

调节心、脑血管等

【解析】

【分析】

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CO与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NO不稳定,易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

【详解】

(1)NO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2)NO不稳定,易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

(3)NO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4)CO与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NO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调节心、脑血管等。

9.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金属是具有光泽、富有延展性、能够导电、导热等性质的物质。

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均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日常生活中合金的应用较为广泛。

从含有金属元素并有开采价值的矿石中提炼金属的过程称为金属的冶炼。

冶炼金属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方法是利用一氧化碳或碳等还原剂将金属从其金属氧化物中还原出来,例如铁铜等;对于活泼金属,则要采用电解的方法进行冶炼,例如镁、铝等。

金属钛因为具有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钛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时能与O2、N2等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

在常温下,钛表面易生成一层极薄且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可以抵抗强酸甚至王水的腐蚀。

钛的硬度与钢铁差不多,而它的重量几乎只有同体积钢铁的一半。

钛和钛合金无毒且与人体组织有很好的相容性,所以在医疗方面应用广泛。

目前大规模生产金属钛的方法是:

先将金红石(主要成分为TiO2)和炭粉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通入Cl2制得TiCI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然后在氩气的环境中,用过量的Mg在高温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

(2)写出金属钛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钛可以抵抗强酸甚至王水的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用赤铁矿冶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一定量的镁粉和锌粉加入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若滤液为蓝色时,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组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种情况。

【答案】单质银白色(或硬度与钢铁差不多或密度小)在常温下,钛表面易生成一层极薄且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硝酸铜、硝酸镁、硝酸锌2(或两)

【解析】

【详解】

(1)“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即使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结合材料“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有单质形式存在”,可知黄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

(2)结合短文内容分析,可知钛呈银白色、硬度与钢铁差不多、密度小,以上均属于钛的物理性质;

(3)由材料可知,钛可抵抗强酸甚至王水腐蚀的原因是:

在常温下,钛表面易生成一层极薄且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4)工业上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来冶炼铁,反应原理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5)结合相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镁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当镁消耗完后,锌才可参与反应。

据此分析,若滤液为蓝色,说明硝酸铜有剩余,则镁、锌均全部消耗,则滤液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硝酸镁、硝酸锌以及反应剩余的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根据题干信息“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氢前金属锌,可能含有金属镁,说明硝酸银、硝酸铜全部反应完,进而可知滤渣成分为银、铜、锌或银、铜、锌、镁2种情况。

【点睛】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人造金刚石

几百年前,人们不知道金刚石是由什么组成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科学家拿着放大镜,在阳光下研究金刚石的折光性质。

当太阳光被放大镜聚焦成一点照到金刚石时,金刚石消失了。

人们经过分析,认为金刚石可能被烧掉了。

化学家把金刚石放在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里,使金刚石在容器里燃烧。

燃烧后,测定容器里的生成物,发现竟然是二氧化碳。

进一步测定二氧化碳里所含碳的质量,恰好等于燃烧前后金刚石所减少的质量。

这样,人们就断定,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由于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价格昂贵,难以满足需求。

在知道金刚石的组成和结构后,人们就设法制造金刚石。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有了生产人造金刚石的工厂,所用的原料是石墨,这个转化需要高温高压和催化剂。

遗憾的是,这样做成的人造金刚石虽然和天然金刚石硬度相当,但是透明度和外形都达不到天然金刚石的水平。

此外,这种高温高压合成技术,一般只能合成小颗粒的金刚石,而在大颗粒的金刚石合成方面则有相当大的困难(所以大颗粒的天然金刚石仍然价格昂责)。

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人造金刚石在半导体制造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为计算机芯片的基体材料一—硅的导热性不好,这成为进一步提高芯片性能的难题。

而金刚石在导热性方面远远超过硅(甚至超过铜和银),于是它成了芯片基体材料的最佳选择。

正是这种需求推动了人造金刚石的研究。

2016年,太原理工大学超硬材料实验室成功研发出利用煤层气合成金刚石产业化生产线,该项技术已通过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专业检测,不但领先国际,而且突破了我国合成金刚石的现有工艺瓶颈,极大降低了金刚石生产成本。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填化学式)。

(2)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3)用石墨制成金刚石是_____(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金刚石的_____性比硅要好得多。

(5)金刚石和硅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

(6)你认为利用煤层气合成金刚石的意义在于:

_____、_____。

【答案】CO2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化学变化导热碳原子和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极大降低了金刚石的生产成本实现了煤层气的深加工或推动传统煤炭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金刚石、石墨均由碳原子构成,属于单质;金刚石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2)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金刚石与石墨是碳的两种不同单质,故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石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硅的导热性不好,而金刚石在导热性方面远远超过硅。

(5)金刚石和硅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碳原子和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6)你认为利用煤层气合成金刚石的意义在于:

极大降低了金刚石的生产成本、实现了煤层气的深加工或推动传统煤炭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合理即可)。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