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初中毕业班历史质量检测一带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227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流县初中毕业班历史质量检测一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清流县初中毕业班历史质量检测一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清流县初中毕业班历史质量检测一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清流县初中毕业班历史质量检测一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清流县初中毕业班历史质量检测一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清流县初中毕业班历史质量检测一带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清流县初中毕业班历史质量检测一带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清流县初中毕业班历史质量检测一带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清流县初中毕业班历史质量检测一带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清流县初中毕业班历史质量检测一带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清流县初中毕业班历史质量检测一带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流县初中毕业班历史质量检测一带答案.docx

《清流县初中毕业班历史质量检测一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流县初中毕业班历史质量检测一带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清流县初中毕业班历史质量检测一带答案.docx

清流县初中毕业班历史质量检测一带答案

2018年清流县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一)

历史试题

(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60分钟 考试形式:

闭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的远古居民是

A.半坡居民B.河姆渡居民C.北京人D.山顶洞人

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国家收入B.保证国家兵源C.分割诸侯权力D.巩固西周统治

3.学习历史需要辨别史料的价值。

从研究秦朝历史的角度看,秦长城遗址属于

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C.口述资料D.影像资料

4.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在思想上采取“凡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措施。

“孔子之术”指的是

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D.墨家思想

5.被誉为“航海家的眼睛”的伟大发明是

A.造纸术B.指南针C.印刷术D.火药

6.“一带一路”构想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古丝绸之路是

A.东西方贸易的通道B.中日交流的桥梁

C.南北经济交流的通道D.使世界连成一体的航路

7.杨洋在博物馆看到了一张古代展品(右图),你认为这个展品应属

于哪一展览主题

A.宋代海外贸易兴盛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各民族间贸易频繁D.宋代商业繁荣

8.“六月,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违者,免所居官。

九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上述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鉴真东渡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9.清朝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在边疆地区设立的机构不包括

A.驻藏大臣B.台湾府C.伊犁将军D.西域都护

10.《这才是晚清》中记述:

“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受千年未遇的大变局。

”这里的“大变局”是指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堂。

这说明清政府

A.废除科举制B.创办新式学堂

C.建立新式教育体制D.普及义务教育

12.状元实业张骞历经艰辛创办了大生纱厂。

他的实

践体现的是

A.变法图强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

13.运用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右图

反映了

A.北伐战争形势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百团大战形势

14.1893年中国消费品原料进口占进口总额的

13%,到190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2.3%,中国

近代消费品原料进口额增长主要受哪一条约的影响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5.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新文化运动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D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文化大革命”结束

16.1937年,战地摄影记者方大曾拍摄了《日军炮火下的宛平城》和《奋勇杀敌的二十九军》等作品。

这组作品反映的是

A.九一八事变B.平型关战役C.卢沟桥事变D.台儿庄战役

……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

17.右表是某校八年级小红同学的历史课堂

学习笔记,这是哪一历史事件所体现的意义

A.抗日战争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香港回归

18.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一国两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TheChineseAreComing(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B.中国参加亚非国际会议

C.中国恢复在联会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有

①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②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③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④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1.今天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方法,与下面哪一种文化有关

A.基督教文化B.佛教文化C.伊斯兰教文化D.道教文化

22.阿诺斯教授说:

“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

”“全球开始统一”开始于

A.文艺复兴B.郑和下西洋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新航路开辟

23.19世纪末年,日本已与西方列强比肩而立。

这一成就的取得是通过

A.农奴制改革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D.戊戌变法

24.钱乘旦、徐杰明在《英国通史》中写道:

“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这一现象开始于

A.工业革命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工业革命

2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的成立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国际曲歌》的创作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6.世界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下列体现大国强权政治的会议有

①巴黎和会②慕尼黑会议③万隆会议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7.罗斯福说: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新应用”指

A.自由放任政策B.实行独裁统治

C.国家干预经济D.发动对外战争

28.右图邮票反映的是二战中盟军进攻西欧的一次行

动。

这一“行动”是

A.凡尔登战役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D.偷袭珍珠港

29.“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事件是

A.美苏争霸B.赫鲁晓夫改革C.苏联解体D.东欧剧变

30.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A.牛顿——运动三大定律B.爱因斯坦——相对论

C.达尔文——进化论D.爱迪生——改进蒸汽机

第Ⅱ卷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31.(5分)小史同学认为: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他的说法正确吗?

说明理由。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32.(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农民集会庆祝土地改革

材料二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防止富裕农民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1956年底,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家庭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力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农民获得土地依据的是哪一部法律?

(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这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分)“这场运动”有什么积极作用?

(3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

(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共同经验。

(2分)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朝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凡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三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三者平等独立,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一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秦汉时期的“大变动”指的是秦朝创立的哪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

(2分)请举一例明朝相关史实说明“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以什么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制约?

(2分)英国由此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有什么特点。

(2分)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区别。

(2分)

34.(10分)材料论述。

18世纪八十年代,英国的棉纺织业还是人力机器世界:

动力织机只有2400台,而手织机有20万台,为前者的近一百倍。

但到1844-1846年,整个形势就颠倒过来:

动力织机增加到22万台,手织机则降为6万台。

这种趋势一直发展,到五十年代,手织机的产量已可略去不计,到七十年代,手织机就被彻底淘汰了。

在动力织机中,蒸汽动力的使用又迅速超过古老的水力,充分显示了新动力的生命力。

——摘编自潘润涵、张执中《工业革命与英国社会的近代化》

(1)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出现于哪一工业部门?

(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8分)(要求:

观点明确,体现出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晰)

 

2018年清流县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一、(60分)1-5BDACB6-10ADBDA11-15CBACA

16-20CBDCB21-25ADCAB26-30BCBCD

二、31.(5分)不正确(1分);理由:

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是洋务运动。

(2分)

三、32.(13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分);

(2)农业合作化运动(或引导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2分);引导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社会主义道路(3分,回答其中一点给2分,回答2点给3分;或加速了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给2分);(3)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集体经营的优越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管理水平。

(任意写2点,1点2分,共4分);

(4)以农民利益为先,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农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等。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2分)

33.(12分)

(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授权直接由皇帝指挥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分);

(2)法律形式(2分);君主立宪制(2分);(3)三者平等独立,又相互制约(或三权分立,相互制约,2分);(4)中国:

专制,西方:

民主;(2分)

34.(10分)

(1)棉纺织部门;(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7-8分)观点正确体现主题,2分。

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论述完整,5-6分。

二等(5-6分):

观点较明确一定程度体现主题,1分。

史论结合较好,条理较清楚,论述较完整,

4-5分。

三等(0-4分):

观点不明确,0分。

观点没有得分,但有自己论述,史论结合酌情给分。

观点1:

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分)

论述:

在工业革命中,许多领域和行业用机器代替了手工生产,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总之,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观点2:

工业革命是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一次飞跃;观点3:

生产工具的变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观点4:

大机器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观点5:

大机器生产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观点6:

大机器生产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