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选择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283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马克思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马克思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马克思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马克思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马克思选择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马克思选择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马克思选择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马克思选择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马克思选择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马克思选择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马克思选择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马克思选择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马克思选择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马克思选择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马克思选择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马克思选择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马克思选择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马克思选择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马克思选择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选择题.docx

《马克思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选择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选择题.docx

马克思选择题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不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C、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E、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军事学

E、马克思主义法学

3、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分别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人权宣言

D、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E、人生而自由平等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两大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这两大学说分别是()

A、唯物史观

B、劳动价值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辩证法

E、认识论

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认识论

C、实践

D、唯物史观

E、人民群众

6、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理基础

B、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C、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E、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

7、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

A、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B、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本性决定的

C、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D、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E、这是领袖的选择

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

A、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C、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D、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E、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9、科学社会主义()

A、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

B、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

C、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D、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E、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目的与结论

10、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是(C)

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自然观与社会观的统一

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物质与意识的统一

E、空想与科学的统一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不定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和本质是()

A、原子

B、物质

C、精神

D、运动

E、实践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性

B、规律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E、多样性

3、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E、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4、下列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

A、冰——水——汽

B、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像说

C、团结——批评——团结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发的结合——近代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分裂——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

E、麦粒——植株——麦粒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质和量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E、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6、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C、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7、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它的矛盾性

B、它的可知性

C、它的物质性

D、它的存在性

E、它的规律性

8、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A、物质和意识相互起决定作用

B、意识决定物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物质不能决定意识,意识也不能决定物质

E、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9、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

A、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

B、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和物质都是实体

E、运动与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10、意识是()

A、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

C、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E、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1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

A、尊重客观规律

B、通过实践

C、超脱客观规律的制约

D、不讲任何条件

E、掌握必要的物质手段

12、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一般变化

B、运动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量变

E、过程

1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E、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4、矛盾范畴所包含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普遍性和特殊性

D、平衡性和不平衡性

E、共性和个性

15、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是()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向没有矛盾的方向转化

D、向矛盾激化的方向转化

E、向矛盾调和的方向转化

16、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问题

C、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

D、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问题

E、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的关系问题

17、量和事物的关系是()

A、直接同一

B、并不是直接同一的,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

C、量可以离开事物而独立存在

D、在一定限度内,量的变化并不导致事物质的根本变化

E、量对事物的实际存在是无关紧要的

18、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E、辩证否定就是绝对否定

19、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

A、个性中包含共性

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D、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E、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量变就是质变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E、质变不依赖于量变,量变也不依赖于质变

2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物质和精神

B、联系和发展

C、运动和静止

D、实践和认识

E、时间和空间

22、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是()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E、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23、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

A、是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

B、是认识事物的惟一途径

C、是认识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D、是把事物区别开来的前提

E、是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24、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的关系是()

A、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B、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E、不可分离的关系

25、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指()

A、意识是通过社会劳动创造的

B、意识离不开集体和社会

C、意识是社会的基础

D、意识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E、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26、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A、使矛盾双方发生对抗

B、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C、在事物质变过程中,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的分解,新的统一体的产生

D、消除矛盾双方的对立

E、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7、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A、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促使事物灭亡

C、促使矛盾激化

D、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发展

E、规定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28、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指()

A、人们主观思维中推想的矛盾

B、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矛盾

C、人们思维过程中逻辑的自相矛盾

D、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

E、任何事物都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属性

29、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

A、事物的本质联系

B、事物的必然联系

C、事物的稳定联系

D、客观的

E、事物本身固有的

30、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E、意识能够创造发明规律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不定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矛盾的观点

B、物质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E、辩证的观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C、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D、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E、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说()

A、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B、不仅是认识与被认识,而且是与被改造的关系

C、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D、主观与客体的关系

E、主体与客观的关系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不同表现在()

A、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C、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D、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

E、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

5、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有()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

C、在认识过程中,人们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D、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E、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6、真理是客观的,这是说()

A、真理从内容上说是客观的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真理从形式上说是客观的

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E、认识真理是物质性的活动

7、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

A、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B、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

C、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

D、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E、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8、以下关于哲学中的“价值”范畴及其特性的阐述,正确的有(

A、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

B、价值具有主体性

C、价值具有客观性

D、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E、价值具有多维性

9、任何真理都是()

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B、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

C、具体真理

D、不可能向谬误转化的

E、从相对真理不断地走向绝对真理的一个过程

10、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论,但是二者之间又有着性质上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A、辩证唯物主义是能动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是消极、直观的反映论

B、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旧唯物主义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C、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旧唯物主义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

D、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旧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E、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具有摹写性和创造性;旧唯物主义只看到认识的摹写性

11、西红柿原来长在秘鲁的森林里,叫做“狼桃”。

由于它艳丽的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不敢吃。

16世纪公爵俄罗达格里从南美洲带回一株,献给女皇伊丽莎白。

从此在欧洲世代相传,但仍然没有谁敢吃它一口。

过了差不多200年,法国的一位画家冒着风险尝了一个,感到美味可口,并未中毒。

后来经过分析鉴定,发现它含着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于是名声大振,广为传播。

这个故事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经历着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无限的过程

C、人的正确认识经过一次飞跃不行,经过两次飞跃才能达到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E、实践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12、解放后,我们按照李四光的学说勘探石油,在所谓“贫油”的中国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储藏。

而在人口问题上,马寅初的理论却长期未予重视,致使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很大困难,这说明()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D、科学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E、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少走弯路

1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这个论断揭示了()

A、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

B、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C、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E、科学的认识规律

14、“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这句话()

A、是主张意识决定物质的错误观点

B、是只承认理性认识的教条主义的主张

C、说明了科学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D、体现了正确的理论对革命运动的巨大的能动作用

E、强调了实践必须依赖理论

15、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有()

A、“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

B、“任何具体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

C、“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D、“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是真理”

E、“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16、马克思说: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D、理论可以决定一切

E、理论对实践不起作用

17、真理向谬误的转化,具体表现为()

A、人类并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B、真理与谬误这两个对立的方面都是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C、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统一,二者之间既贯穿着斗争性,又具有统一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E、真理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如果孤立其中某一个原理,它就会变成谬误

18、马克思主义是()

A、相对真理

B、绝对真理

C、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D、人类认识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一个阶段

E、无所不能的真理

1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联系体现在()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面的、内部联系的认识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片面的、外部联系的认识

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必然要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

E、理性认识产生感性认识

20、辩证的认识运动包括两次飞跃它们是()

A、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B、从理性认识又回到感性认识

C、从实践到新的实践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E、从具体认识到抽象认识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是社会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上层建筑

E、社会结构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超前性

3、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

其基本要素包括()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生产关系

E、社会分工

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E、人民群众

5、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思想关系

C、生产关系

D、家庭关系

E、民族关系

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E、剧烈的武装斗争

7、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其对生产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主要有()

A、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B、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C、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D、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第三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E、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8、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作用的观点,属于()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诡辩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E、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直接由()

A、我国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B、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C、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决定的

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E、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

A、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

B、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根源

E、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

11、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

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12、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13、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  )

A、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B、是调节社会各种利益的机关

C、是统治阶段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D、是保卫国家独立和领土主权的组织

E、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14、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说法正确的有()

A、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

B、阶级分析方法为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阶级社会现象,认识阶级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科学的指导

C、阶级分析方法要求全面地、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准确把握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把握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的脉搏

D、在认识和处理阶级矛盾时,要严格区分阶级矛盾和非阶级矛盾,区分对抗阶级与非对抗阶级之间的矛盾,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E、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重要依据

15、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说法正确的有()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E、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

16、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诡辩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E、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17、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有()

A、劳动创造了人脑

B、劳动创造了人手

C、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D、劳动产生了意识和人类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

E、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

18、社会形态更替有规律,但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

A、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B、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C、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矛盾运动的结果。

D、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E、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否定了社会形态的统一性。

19、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的有()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

B、人们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规律的实现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改变社会规律

D、社会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E、人的活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20、历史英雄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他们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解决历史任务的愿望比别人强烈

B、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所提出的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为群众指明革命斗争的方向,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

C、有些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在特殊的条件下,运用其权力满足社会的某些需要,对历史发展也会起某种甚至是重大的促进作用

D、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教育家等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E、伟大历史人物可以选择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分工的存在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E、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

C、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D、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E、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E.社会劳动

4、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体现在()

A、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B、它在价值决定上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C、劳动力商品在消费过程中会创造剩余价值

D、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E、它的价值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5、商品的价值量()

A、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C、与生产商品的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