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阿细跳月教案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307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欣赏阿细跳月教案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欣赏阿细跳月教案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欣赏阿细跳月教案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欣赏阿细跳月教案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欣赏阿细跳月教案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欣赏阿细跳月教案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欣赏阿细跳月教案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欣赏阿细跳月教案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欣赏阿细跳月教案反思.docx

《欣赏阿细跳月教案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欣赏阿细跳月教案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欣赏阿细跳月教案反思.docx

欣赏阿细跳月教案反思

欣赏阿细跳月教案反思

篇一:

第五单元欣赏《阿细跳月》

第五单元欣赏《阿细跳月》

教学目标

1.学习彝族“跳月”的基本动作。

2.记忆音乐主题,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

3.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我国民族歌舞的特点,从而使他们热爱祖国的民族歌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四五拍子,掌握“跳月”的基本节奏型。

2.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会唱主题旋律。

能够在音乐中听出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课堂导入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去做客,你们听听,这是哪个少数民族在欢迎我们呢?

欣赏歌曲《快乐的罗梭》。

生:

是彝族人在欢迎我们。

师:

同学们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吗?

这首乐曲叫《快乐的罗梭》。

今天彝族的朋友就用这首乐曲欢迎我们。

我们快到彝族山寨看看吧!

教师出示彝族风土人情的图片。

彝族有一个分支,就是阿细人,阿细人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的西山一带,能歌善舞,他们常常相聚于月下舞蹈,称“跳月”。

今天我们欣赏一首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二、欣赏乐曲

1.初次聆听乐曲《阿细跳月》。

生:

体会乐曲的情绪。

2.介绍背景。

师:

《阿细跳月》原来叫“跳月”,表现的是年轻的男女在夜晚到山野趁着夜色或围着篝火跳舞的场面。

关于跳月的传说众说不一,有的说起源于劳动,在刀耕火种的年代,烧过的灌木容易扎到脚掌,所以在翻土播种的时候常常跳起跳落,后来演化成舞蹈;还有说阿细山寨因天火成灾,阿细人奋勇扑火,因大地被烧烫,所以双脚轮换弹跳,形成了跳月的基本动作。

(《阿细跳月》动画)

3.复听乐曲《阿细跳月》。

师:

指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

这首歌曲不是2/4拍的,也不是3/4拍的。

而是5/4拍的。

4.听记主题。

(1)师:

你们能听出这首乐曲中运用了哪些音吗?

(2)师:

出示《阿细跳月》主题谱例,同学们能看着歌谱演唱乐曲的主题吗?

学生:

演唱主题。

5.再次聆听乐曲《阿细跳月》。

师:

这个主题在乐曲里一共出现了多少次?

这首乐曲共分成几个部分?

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生:

14次?

?

教师指导:

指导学生分析相同旋律的乐曲,其他音乐要素的不同,引导学生听出乐曲中音色的变化,可以听出乐曲分成三段,第一段和

第三段是笛子演奏的。

还可以指导学生在音高、调性、速度等方面有变化。

最终让学生通过已有的音乐知识解决问题。

三、分段欣赏

1.聆听乐曲《阿细跳月》第一部分。

师:

这一乐段的力度有什么特点?

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

力度由弱到强;好像篝火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是用笛子演奏的。

师:

这一段是用高音笛子、三弦等乐器进行领奏的。

再次聆听乐曲第一部分。

生:

边听音乐边模仿吹笛子的动作。

2.聆听乐曲《阿细跳月》第二部分。

师:

这一乐段的音区有什么变化?

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

音区比第一乐段低了;好像篝火边聚集的人越跳越高兴;这段是用扬琴演奏的。

3.再次聆听乐曲第二部分。

生:

边听音乐边在每小节最后两拍拍手。

聆听乐曲《阿细跳月》第三部分。

师:

这一乐段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

速度越来越快;好像越来越热闹;这段用笛子演奏的。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乐曲的情绪越来越热烈,好像无数的人都来参与跳月了,我看大家也跃跃欲试,让我们也加入进去吧!

师:

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舞步。

右脚右侧一步,左脚跟到右脚,右脚再右侧一步,左脚向右脚方向空中蹬两拍。

左脚左侧一步,右脚跟到左脚,左脚再左侧一步,右脚向左脚方向空中蹬两拍。

学生两排行对,方向可相对或相反,空中蹬脚两拍,同时击掌两次。

生:

边听音乐边拉手跳月。

4.欣赏《阿细跳月》舞蹈创编视频。

四、课堂小结

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是作曲家、指挥家彭修文,根据彝族民间歌舞“跳月”的素材编写创作的,旋律素材简洁,节奏富于动感,作品采用固定主题多次变化重复的结构,用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对比,表现了阿细人“跳月”时的欢乐热烈的歌舞场面,根据“跳月”的素材创作改编的舞蹈《阿细跳月》,曾在五十年代两次参加世

界青年联欢节获得很高的荣誉,它足以证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希望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生能安静聆听音乐,并积极参与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学生能运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篇二:

人音版音乐欣赏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欣赏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执教者:

福州台江第三中心小学郑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学生能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能力目标:

a、能够自己上网查找、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学生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的情绪,能够简单分析乐曲的特点。

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等。

感受彝族音乐的特点。

c、能够根据音乐的情感状态及其变化,自由、即兴地创编动作来体验这一过程。

3、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本课作品,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我国各族民歌、民

间音乐的丰富多彩。

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全体学生能够关注并愉悦地参与到集体的音乐活动中去。

提高音乐感受

与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学生自由律动)

(二)师生问好

(三)导入新课、资料展示

师: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乐曲是老师前几节课介绍并布置大家预习过,查找过资料的欣赏曲《阿细跳月》。

郑老师知道你们每个小组已经把查找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存在了班级的文件夹中了。

下面给大家一点时间进行资料展示。

[各组代表上来进行资料展示后,教师总结]

(四)新课教学、乐曲欣赏

1、师:

接下来我们开始欣赏《阿细跳月》。

[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带着下面两个问题来欣赏[课件]①这首乐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②这首乐曲是用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演奏的?

[欣赏后学生回答]

2、师:

这是一首民乐合奏曲。

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遍,大家对这首乐曲有了印象。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第二遍欣赏。

听听看这首乐曲的旋律有哪些特点?

整首乐曲围绕主旋律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五)舞蹈欣赏、表现音乐

1、师:

通过同学们的分析,大家对这首乐

曲有了一些了解。

知道了这是一首以彝族民间音乐为素材,朗朗上口的乐曲画面。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阿细跳月》舞蹈画面,并注意观察里面的舞蹈动作。

2、很多同学被里面的舞蹈场面深深地吸引了。

舞蹈画面和音乐的融合使乐曲感觉更欢快、热闹了。

现在让我们再欣赏一遍,观察并学习里面

的基本舞步。

3、欣赏完以后,请个别同学上来模仿后教师讲解基本舞步并示范。

4、在舞蹈欣赏和教师讲解的基础上,请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基本舞步。

5、师:

下面郑老师再介绍同学们观看电影《阿诗玛》,这也是一首典型的彝族音乐,看看里面的演员是怎么表现音乐的。

结合我们刚才学的基本步,每个同学进一步创作。

6、请个别同学上台展示自己想做的动作。

7、接下来再放一遍舞蹈欣赏,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在学会基本舞步的基础上,怎么进行更多舞姿和队形的变化。

8、放音乐分组跳。

教师下去进行引导。

(六)教师总结

篇三:

《阿细跳月》教案1

《阿细跳月》

教学目标:

1、能够喜欢彝族的歌舞并以多种形式参与表现活动。

2、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背唱主题旋律,能够听辨乐曲中各种乐器的音色。

3、学习五拍子,掌握“跳月”基本节奏型,学习“跳月”基本舞步。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

2、掌握“跳月”的基本节奏型及其基本舞步。

导入: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与特点。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仔细聆听音乐,说说下面音乐表现的是哪个民族?

并说出每首音乐的风格特点。

1、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

(委婉、柔美、抒情)

2、播放《青春舞曲》:

(欢快、活跃、热情)

3、对两首音乐的风格特点进行对比。

4、播放《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这是一首彝族歌曲。

是影片《阿诗玛》的插曲。

说到彝族,同学们,有关彝族的知识又知道多少呢?

(彝族知识、彝族节目(火把节)、彝族舞蹈(阿细跳月)“跳月”是彝族阿细人的一种歌舞形式,因在月光下跳舞而得名。

)①、中国最著名的发射地西昌。

②、彝族人的民居叫土掌房,彝族姑娘喜欢戴一种鸡冠式绣花帽。

5、大家和老师一起来练习几条节奏。

接下来请大家跟着老师走进彝族的舞蹈《阿细跳月》。

新课教学:

1、出现课题《阿细跳月》

2、完整欣赏《阿细跳月》

3、听音乐片段,注意思考:

①同一主题旋律运用了不同的乐器演奏,那你能听出都有哪些乐器吗?

(二胡、竹笛?

?

)②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主题部分。

4、聆听全曲,按顺序记录下乐器出现的顺序。

5、乐曲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

这么多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

①联想到不同的舞蹈场景、不同的舞姿、不同的年龄的人。

②用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对比,表现“跳月”时欢快、热烈的歌舞场面。

6、乐曲中为什么要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同一主题旋律,这些变化音色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除此变化之外,你还注意到哪些变化?

(乐曲后部分渐快、渐强,将乐曲推至高潮)。

7、欣赏彝族舞蹈《阿细跳月》。

8、请学生根据《阿细跳月》的基本节奏和骨干音创作一首新的舞曲。

课堂总结:

音乐是人们认识民族文化的窗口,今天我们通过这节课走进彝族山寨,了解了不同的“跳月”形式,真心希望大家能喜欢“跳月”喜欢彝族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