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及赏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320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及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及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及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及赏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及赏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及赏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及赏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及赏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及赏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及赏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及赏析.docx

《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及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及赏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及赏析.docx

完整版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及赏析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及译文 

所见作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牧童:

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

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

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

想要。

⑸捕:

捉。

⑹鸣:

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诗词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细节,大声歌唱表现的 是童心的自由自在,随后的闭口不言也是由于童心所 致。

寥寥数语,不仅描绘了儿童瞬间的神态变化,刻画 出一个活泼可爱的象,而且使整首诗充满情趣,很有韵味。

山行作者: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字词注释

山行:

在山中行走。

远上:

登上远处的。

寒山:

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

石子的小路。

斜:

xiá为倾斜的意思。

深:

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 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车:

轿子。

坐:

因为。

霜叶:

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

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

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话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 过,艳比二月春花。

名句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 小路蜿蜒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 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 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石 彻成的石屋石墙。

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 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 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质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说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有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赠刘景文作者: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①刘景文:

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

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

因苏轼荐知隰州。

仕至文思副使。

七年,卒,年六十。

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

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

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②擎:

举,向上托。

(擎雨盖:

喻指荷叶) 

③傲霜:

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④君:

你,指刘景文。

 

⑤盖:

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作者:

叶绍翁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

风声。

②动:

打动。

③客情:

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

捉。

⑤促织:

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

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

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望天门山作者: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

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

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

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

开掘;开通。

至此:

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

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

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

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望洞庭作者: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

湖名,在湖南省。

 

2.和:

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

指湖面。

镜未磨:

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

形容洞庭湖。

青螺:

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名句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这是一首山水小诗,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明白如 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 现湖面的开阔寥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 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 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 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 三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一点,这里的 “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此时山更翠, 山更清。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 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 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足见诗人的浪漫色彩。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潋滟:

波光闪动的样子。

2.空蒙:

云雾迷茫的样子。

3.奇:

奇妙。

4.西子:

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

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早发白帝城作者: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

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1、发:

启程。

白帝城:

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杨齐贤注:

“白帝城,公孙述所筑。

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

”王琦注:

“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

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2、朝:

早晨。

辞:

告别。

彩云间:

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3、江陵:

今湖北荆州市。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郦道元《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啭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还:

归;返回。

4、猿:

猿猴。

啼:

鸣、叫。

住:

停息。

5、万重山:

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6、白帝:

今重庆奉节

7、一日还:

一天就可以到达。

名句赏析——“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经 过十五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白帝城时。

突然传来大赦的消息,李白满怀对生活的憧憬乘船顺流而还,写下这首诗,抒发了重获自由的欢愉和喜悦之情。

起句写得热情奔放,“彩云间”三字不仅写白帝城地势高峻,也赋予全诗一种爽朗明丽的色彩,而一个“辞”字更写得传神,表达了诗人一旦获得自由后的惊喜情态。

 第二句实写顺流东下的情景,后两句为补叙之笔,描写行程的经过,特别通过经常使人感到哀婉悲凉的猿鸣反衬出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轻舟”的“轻”字,用得巧妙,是写实,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真正做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采莲曲作者: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翻译

1、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

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的一番景色。

 

2、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译文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

①迟日:

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

泥融:

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

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

⑴惠崇(亦为慧崇):

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善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⑵蒌蒿:

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

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

芦芽:

芦苇的嫩芽。

⑷河豚:

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

指逆江而上。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

①三衢道中:

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

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

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

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⑤

绿阴:

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⑥

不减:

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

黄鹂:

黄莺。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1.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

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一岁除:

一年已尽。

除,逝去。

4.屠苏:

“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5.千门万户:

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6.曈曈:

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7.桃:

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

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⑴清明: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

形容多。

⑶欲断魂:

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

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

借问:

请问。

⑸杏花村:

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注释:

  

1.九月九日:

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2.忆:

想念。

3.山东:

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4.异乡:

他乡、外乡。

5.为异客:

作他乡的客人。

6.佳节:

美好的节日。

7.登高:

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8.茱萸(zhūyú):

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