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466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安交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基础知识积累:

(1~5题各3分,6题6分,共21分)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B.鲁迅,原名周树人。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祝福》《药》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C.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他在50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

D.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虽然写作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在文学世上留下了辉煌的诗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B《朝花夕拾》不是鲁迅的小说集,是散文集。

《药》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怯弱(qiè) 纨绔(kù) 戏谑(xuè) 敛气屏声(bǐng)

B.拓片(tuò)   负疚(jiù)  悚然(sǒng)  沸反盈天(fú)

C.吞噬(shì)  脊髓(suí) 撬开(hào)   韬光养晦(huì)

D.石栈(jiàn)   朔漠(sù)  迁谪(zhé)  群山万壑(hè)

【答案】A

【解析】

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洗漱纳罕孽根祸胎懵懂顽童

B.寒喧踌躇惴惴不安瘦消不堪

C.残骇桅杆司马轻衫咀嚼赏鉴

D.抚赝缭倒恬然自安赴汤蹈火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

B项寒暄瘦削不堪;C项残骸司马青衫;D项抚膺潦倒。

考点: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

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________,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2)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_________,但有一点得到公认:

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来源:

学_科_网]

(3)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

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_________。

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 

B.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C.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D.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答案】B

【解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文化的因素深深地渗透其中,为培育文明风尚和社会进步提供着有力的精神支撑。

B.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和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C.传统文化的缺失、电脑打印的普及和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使已传承了几千年的书法艺术这一奇葩在全社会普遍忽视的状况下正日趋萎缩。

D.在世博会举办156年来,已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成果的展示,而是越来越重视反映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

A.“培育”与“社会进步”搭配不当,应改为“为培育文明风尚、推动社会进步提供着有力的精神支撑。

B.语序不当,应为“坚持和贯彻”。

D.无主语。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补写名句(每空1分,共6分):

①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②,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③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

④谨庠序之教,,。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⑤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荀子·劝学》

【答案】

(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无边落木萧萧下

(3)犹抱琵琶半遮面

(4)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于道路矣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

“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文言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

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

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

①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

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

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

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

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

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

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

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

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

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及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①敌驻贺兰山后。

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

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

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

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

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

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

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

“敢阻军者死。

”遂出镇夷。

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

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dú弓袋), 惊马,马尽佚。

②敌失马,挽弓步斗。

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

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③,转战八十里。

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

赠泾国公,谥武勇。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

①谍报:

刺探出来的关于敌方军事、政治、经济等的情报。

②韣 (dú):

弓袋。

③疑兵:

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的军阵。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充:

担任

B.阿台寇甘、凉 寇:

侵犯

C.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引:

退却

D.副将李安沮之 沮:

阻止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

B.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

C.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

D.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

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祖起兵,因为作战勇猛,不断累积军功,从士兵升至昌国卫指挥同知并一路升官,曾经升至总兵。

B.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

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的责任,并没有问责蒋贵。

C.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

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

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

D.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

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还派一百名骑兵登上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最终平定了西部边境。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 ,惊马,马尽佚。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C

8.D

9.C

10.

(1)(他们)招募向导,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一天打了十多仗,大败叛军。

(2)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袋而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

【解析】

7.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C引:

率领。

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

(1)记忆解词法。

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

(2)语境解词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

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

做断句题的思路是:

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

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

C“英宗很生气”系无中生有。

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

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

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

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

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

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

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

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

(4)语境分析推断。

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蒋贵,字大富,作为燕山卫的士兵跟随成祖起兵,靠累积功劳升职到昌国卫指挥同知。

跟随大军征讨交阯及沙漠,被提拔为都指挥佥事,执掌彭城卫的事务。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的各少数民族叛乱,(蒋贵)担任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

(他们)招募向导,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一天打了十多仗,大败叛军。

①(蒋贵)升任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

宣德七年又(被)任命为参将,帮助陈怀镇守松潘。

第二年升任为都督佥事,担任副总兵,帮助方政镇守(松潘)。

又过了一年,各少数民族再次叛乱,方政等人分路进兵讨伐。

蒋贵率领兵士四千,攻破了任昌的大寨。

(蒋贵)会合都指挥赵得、宫聚的军队,按次序讨伐平定了龙溪等三十七寨,斩人头一千七百颗,跳崖坠水死了的无法计算。

捷报(被皇上)听闻后,升任(蒋贵)为都督同知,担任总兵官,佩戴平蛮将军印,代替方政镇守(松潘)。

英宗即位以后,(蒋贵)因为所统领的地方都是非常偏远的边境地区,上奏请求增加军士每个月的粮食供应。

正统元年(蒋贵被)召回到朝廷,任右都督。

阿台侵犯甘州、凉州,边疆的守将(向朝廷)告急。

(朝廷)命令蒋贵佩戴平虏将军的大印,统率军队讨伐叛军。

叛军进犯庄浪,都指挥江源力战而死,阵亡的士卒有一百四十余人。

侍郎徐晞弹劾蒋贵,朝廷讨论认为蒋贵刚选兵出发去甘州,势必来不及救援,而庄浪归徐晞所统率,追究徐晞推委的罪责,(但是)对蒋贵不予追究。

第二年春天,刺探到敌军驻扎在贺兰山的后面。

(皇帝)下诏命令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从大同出发向西行,蒋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边关与其会合围剿(叛军)。

蒋贵到了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说前面的路上没有水草了,(于是蒋贵)率兵返回。

镇守陕西的都御史陈镒上奏告状,尚书王骥出京处理边疆事务,斩杀了安敬,责令蒋贵戴罪立功。

蒋贵感动振奋,正好朵儿只伯害怕罪责(被追究),接连派遣使者入京上贡,敌人的势头(才)稍稍减弱。

蒋贵率领轻骑兵在狼山击败叛军,追到石城。

战斗停止了,听说朵儿只伯去到兀鲁乃地依附了阿台,蒋贵带领两千五百人作为先头部队前往突袭。

副将李安劝阻他,蒋贵拔剑厉声斥责李安说:

“敢阻挡进军者死!

”于是(大军)出了镇夷。

(从)小路飞快地奔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

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袋而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

②敌人失去了战马,引弓步行(进行)战斗。

蒋贵放开骑兵践踏攻击,指挥毛哈阿奋勇冲入敌阵,大败敌军。

(蒋贵)又把士兵分为两翼,另外派遣一百骑兵占领高地作为疑兵,辗转巡回作战八十里。

正好任礼也追击敌人到了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带着几个骑兵远远地逃走了,西方边境都平定了。

正统十四年正月,蒋贵去世,享年七十岁。

(朝廷)追赠他为泾国公,谥号为武勇。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8分)

春日登楼遇雨

杜荀鹤①

忽地晴天作雨天,全无暑气似秋间。

看看水没来时路,渐渐云藏望处山。

风趁鹭鸶双出苇,浪催渔父尽归湾。

一心准拟闲登眺,却被诗情使不闲。

【注释】①杜荀鹤:

唐朝诗人,池州石埭人。

11.在颔联和颈联中,诗人写景时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

1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

(4分)

【答案】

11.动静结合。

颔联具体写雨中的静景,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回看来时的道路已经渐渐被水淹没,远处层叠的山峰,也渐渐被雾霭笼罩,失去原来的姿影;颈联却偏重于动景的描写,一对鹭鸶从湖边芦苇间乘着风势侧身飞起,在浩渺的湖面上,片片渔舟乘风破浪,组成了一幅鲜明和谐的图画。

12.通过登楼远眺,描写了春雨中的景象。

首联写春雨突然降临,天气凉爽似秋,中间两联写眺望雨中之景,历历如画,结尾两句更是直抒胸臆,处处都显露出作者对春日雨中之景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解析】

11.

试题分析:

鉴赏作者的情感要做好下列几步,

(1)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

(2)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3)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感情变化。

考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等。

表达技巧的一般答题思路是:

准确地判定的手法,然后对手法进行解说,最后指出表达效果。

而表达效果的表述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本身,一是所表达的情感。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小说阅读(16分)

雕花烟斗

冯骥才

①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②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③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

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

“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④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

老范坐在他对面,“ 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

“您怎么知道我姓唐?

还知道我画画?

”“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

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⑤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

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

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

“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

”唐先生诚恳地说。

“不!

”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⑥他的烟斗是特别。

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

”他说。

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

“美,美呀!

”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

”“不,不,俺要不得!

”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⑦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⑧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

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

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

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

一天,家中高朋满座。

外边又有人敲门。

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

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

“哟,老范,是您呀!

”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

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

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

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

“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⑨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

“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⑩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睬了。

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

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

“老范,快请进,请进!

”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

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

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

”“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

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 

⑪“什么?

”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

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3分)

A.一盆凤尾菊,一只雕花烟斗,几次普通的交往,表现出人性的大美,也显示了人性的缺陷,小说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引人深思。

B.处在人生低谷中的画家唐先生,在花房邂逅花农老范,老范对他态度和善,对他的画由衷赞美,这使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C.看到装满烟斗的玻璃柜时赞叹“美,美,美呀……”,接受雕工简单的烟斗时“谢谢您……真谢谢您”等语言描写,刻画出老范淳朴、木讷、无知、傻气的形象。

D.老范的儿子在老范去世之后,依照叮嘱,把一盆特大的凤尾菊送给唐先生,既写出了他的忠厚、孝顺,也表现了他们父子信守承诺。

E.唐先生的一幅画被定为黑画,他再次落魄,无人理睬,这种境遇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

14.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

15.小说的情节安排颇为巧妙,请概括说明其作用。

(4分)

16.关于小说的线索,有人认为是“雕花烟斗”,有人认为是“凤尾菊”。

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5分)

【答案】

13.EA

14.有才华,热爱艺术,在绘画、雕刻方面都很有造诣;温良,和善,懂得感恩;有些势利,有等级观念,顺境时漠视真挚的情意。

(意思对即可)

15.情节:

受尽歧视,花房邂逅——花房交往,感受温暖——重戴桂冠,冷落花农——再次落魄,重拾真情。

妙处:

制造波澜,吸引读者;在对比中刻画人物,突出个性;有利于表现主题。

(意思对即可)

16.示例一:

雕花烟斗是小说的线索。

小说的标题是“雕花烟斗”;“雕花烟斗”贯串小说的所有情节,使得作品结构谨严;它是连接两个人物的纽带,画家雕刻烟斗,赠送烟斗,为烟斗而悔恨;花农欣赏烟斗,接受烟斗,临终前叼着烟斗。

雕刻得最精美的烟斗应该属于心灵最美的人,画家的悔恨,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纯美和人性弱点的重新审视。

示例二:

凤尾菊是小说的线索。

凤尾菊贯串小说的所有情节,使得小说结构谨严;它是连接两个人物的纽带,花农养凤尾菊,画家喜欢凤尾菊,花农几次给画家送凤尾菊,临终前还叮嘱儿子给画家送凤尾菊;凤尾菊是花农美好心灵的象征,象征善良、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情感的歌颂。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3.

试题分析:

B项对老范的语言描写作用分析有误,“无知、傻气”表述错误。

C项“表现了他们父子信守承诺”说法不够确切。

D项“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的说法于文无据。

考点: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

从唐先生的遭遇上,可以看出他很有才华,热爱艺术,有很高的水平;从第一次落魄时和老范的交谈可以看出,他还是很和善的;送老范烟斗可以看出他的感恩;但在顺境时就对老范漠视了,这样的行为有些势利。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