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479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97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明考纲

1.了解NO、NO2的性质。

2.掌握硝酸的性质和用途,结合金属与HNO3的反应,掌握守恒法的计算技巧。

3.了解氨气、铵盐的性质及用途;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4.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

5.了解氮的氧化物及含磷洗涤剂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析考情

高考对本节内容的考查有四点:

一是结合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二是以NOx和HNO3的性质考查相关实验及计算;三是以框图推断考查氮及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四是结合相关工业生产考查含氮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考点

 氮气及其氧化物

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氮的固定

2.氮气

(1)分子式:

N2,电子式:

N⋮⋮N

,结构式:

N≡N。

(2)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熔点、沸点很低。

(3)化学性质

①与氧气反应:

N2+O2

2NO(导致汽车尾气中产生氮的氧化物和雷电固氮)

②与氢气反应:

N2+3H2

2NH3(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③与Mg反应:

3Mg+N2

Mg3N2

3.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

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2O、NO、NO2、N2O4、N2O3、N2O5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2O3、N2O5。

(2)NO和NO2性质的比较

性质

NO

NO2

颜色状态气味

无色无味气体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溶解性

难溶于水

与水反应

毒性

有毒(跟血红蛋白结合)

有毒

与水反应

不反应

3NO2+H2O===2HNO3+NO

与氧气反应

2NO+O2===2NO2

不反应

对环境的影响

导致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破坏臭氧层

易错警示  

(1)NO2与N2O4存在下列平衡:

2NO2N2O4,因此实验测得NO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大于46。

(2)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而N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3)验证某无色气体是NO的方法是向无色气体中通入O2(或空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4)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

N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NO2溶于水时生成HNO3,故NO2是硝酸的酸酐。

(  )

(2)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  )

(3)NO2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

(4)NO2通入FeSO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  )

(5)NO2溶于水时,NO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  )

(6)溴蒸气和NO2都为红棕色气体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可以鉴别。

(  )

提示 

(1)× 

(2)× (3)√ (4)× (5)× (6)×

题组一氮气及氮的循环

1.[2015·北京高考]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答案 A

解析 在雷电作用下N2与O2反应生成NO,氮元素被氧化,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合成氨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A项错误,B项正确;由图可看出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C项正确;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就有碳、氢、氧元素的参与,D项正确。

题组二NO、NO2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2.NO对环境的危害在于(  )

①破坏臭氧层 ②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被氧化 ③造成酸雨 ④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

A.仅①③B.仅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NO在高温下不能氧化金属,②错误,④不属于对环境的危害,①③正确。

3.氮的氧化物(用NOx表示)是大气污染物,必须进行处理。

(1)汽车尾气主要含有CO2、CO、SO2、NOx等物质,这种尾气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①汽车尾气中的CO来自于________,NO来自于________。

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至少填两种)。

②汽车尾气中的CO、NOx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2)用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

已知:

4NH3+6NO

5N2+6H2O,8NH3+6NO2

7N2+12H2O。

同温同压下,3.5LNH3恰好将3.0LNO和NO2的混合气体完全转化为N2,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

(3)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若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

答案 

(1)①汽油的不完全燃烧 N2与O2在汽车汽缸内的高温环境下的反应 形成硝酸型酸雨、导致光化学烟雾、产生温室效应(任填两种即可)

②2xCO+2NOx

2xCO2+N2

(2)1∶3

(3)NaNO2

解析 

(1)①汽车汽缸内不断进行着汽油的燃烧反应,当空气不足时,汽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当空气过量时,N2和O2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NO。

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很大,可以形成硝酸型酸雨,导致光化学烟雾,产生温室效应。

②CO、NOx反应后生成的无毒气体为CO2和N2。

(2)V(NO)+V(NO2)=3.0L

V(NO)+

V(NO2)=3.5L

则V(NO)=0.75L V(NO2)=2.25L

V(NO)∶V(NO2)=1∶3。

(3)NO中氮的化合价为+2价,NO2中氮的化合价为+4价,利用电子守恒,二者1∶1混合时与NaOH反应生成盐的化合价必然为+3,即为NaNO2。

★总结提升

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1.常见的污染类型

(1)光化学烟雾:

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有毒的烟雾。

(2)酸雨:

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

(3)破坏臭氧层:

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2.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

(1)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

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x的处理。

(2)催化转化: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

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题组三氮的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4.[2015·沈阳模拟]在一定条件下,将NO2和O2的混合气体12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2mL气体(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  )

①1.2mL ②2.4mL ③3mL ④4mL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D

解析 首先分析剩余的2mL气体有两种可能。

如果剩余2mLO2,则V(NO2)=

×(12-2)mL=8mL,则混合气中:

V(O2)=12mL-8mL=4mL。

若剩余的2mL气体是NO,则混合气中的V(O2)=(12mL-2mL×3)×

=1.2mL,D项正确。

5.[2015·宜宾检测]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

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1B.5∶7

C.7∶5D.4∶3

答案 A

解析 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V(NO2)=V(NO),n(NO2)=n(NO),则生成的HNO3物质的量相等,溶液的体积也相同,故两个试管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总结提升

氮的氧化物和O2、H2O反应的计算方法

1.加合式法

(1)NO2和O2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

由4NO2+O2+2H2O===4HNO3可知:

V(NO2)∶V(O2)

(2)NO与O2同时通入水中: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总的化学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

可知:

V(NO)∶V(O2)

(3)NO2、NO、O2三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①可先将NO和O2转化为NO2,再按上述各种情况分别处理。

②也可先将NO2和H2O反应转化为NO,再按4NO+3O2+2H2O===4HNO3情况处理。

2.原子守恒法

4NO2+O2和4NO+3O2从组成上均相当于2N2O5的组成,都与N2O5+H2O===2HNO3等效。

当NO、NO2、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利用混合气体中N、O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判断。

n(N)∶n(O)

3.电子守恒法

NO与O2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发生反应:

2NO+O2===2NO2、3NO2+H2O===2HNO3+NO,在这当中,存在着NO向NO2转化、NO2向HNO3转化的同时又生成NO的循环反应。

但总体来讲,NO→HNO3,N的化合价升高是由于被O2氧化,因此可写出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必然相等。

考点

 氨和铵盐

1.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1)分子结构

分子式:

NH3,电子式:

,空间构型:

三角锥形。

属于极性分子。

(2)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极易溶于水(1∶700),可由喷泉实验证明。

(3)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

NH3+H2ONH3·H2ONH

+OH-,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

a.组成:

三种分子:

NH3、H2O、NH3·H2O;三种离子:

NH

、OH-、H+;

b.性质:

氨水质量分数越大,其密度越小;氨水是很好的沉淀剂,能使Mg2+、Al3+、Fe2+、Fe3+、Cu2+、Zn2+转变为氢氧化物沉淀,其中AgOH、Cu(OH)2、Zn(OH)2等沉淀能溶于过量氨水,生成络离子;

c.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

NH3·H2O

NH3↑+H2O。

②氨气与酸反应

a.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HCl+NH3===NH4Cl、NH3+HNO3===NH4NO3。

b.与CO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

NH3+CO2+H2O===NH4HCO3或2NH3+CO2+H2O===(NH4)2CO3。

③NH3的还原性

氨的催化氧化:

4NH3+5O2

4NO+6H2O;

与CuO的反应:

2NH3+3CuO

3Cu+N2+3H2O;

与Cl2的反应:

2NH3+3Cl2===6HCl+N2或

8NH3+3Cl2===6NH4Cl+N2。

④与盐溶液反应

将氨水加入下列溶液,完成下表:

被滴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FeCl3溶液

生成红褐色沉淀

Fe3++3NH3·H2O===

Fe(OH)3↓+3NH

AlCl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Al3++3NH3·H2O===Al(OH)3↓+3NH

2.氨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N2+3H2

2NH3;

反应条件:

温度400~500℃,压强20~50MPa,催化剂铁触媒。

(2)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

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注:

a.不能用NH4NO3,因NH4NO3受热爆炸;b.Ca(OH)2不能用KOH或NaOH代替,因两者易吸湿,易结块,不利于产生NH3,且高温下腐蚀试管)。

②实验装置

装置类型:

固+固

气体。

③净化装置:

如图Ⅰ或图Ⅱ所示(不能用浓H2SO4、P2O5、CaCl2、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

④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⑤验满方法:

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试纸变蓝色,说明NH3已收集满。

b.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说明NH3已收集满。

⑥尾气处理:

在集气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NH3。

3.铵盐及NH4的检验

(1)铵盐的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无色固体,均易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

(3)NH

的检验

未知液

呈碱性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则证明含NH

易错警示  

(1)NH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可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的突破口,确定NH3的存在。

氨与酸反应的实质是NH3与H+结合形成NH

(2)计算氨水浓度时,溶质视为NH3。

(3)吸收氨气(或HCl)时要注意防止倒吸。

可用于吸收氨气(或HCl)并能防倒吸的常用装置为

(4)铵盐受热都能分解,但不是都产生NH3,如NH4NO3受热分解生成N2O和H2O。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  )

(2)实验室用浓氨水与NaOH固体制取氨气。

(  )

(3)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与挥发性酸相遇时能形成白烟。

(  )

(4)某晶体与NaOH共热放出一种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晶体中含有NH

(  )

(5)氨水中含氮微粒中最多的微粒是NH

(  )

(6)把NH3通入稀HNO3中,当溶液的pH等于7时,是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

(  )

(7)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3+5O2

4NO+6H2O。

(  )

(8)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除水外)。

(  )

(9)在1mol·L-1氨水中,NH3·H2O、NH

、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1mol·L-1。

(  )

(10)液氨和氨水在组成上相同。

(  )

提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题组一氨气的性质

1.如下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

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 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挥发出的HCl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

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

D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是一种可溶性碱

答案 A

解析 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后,产生NH3。

NH3遇挥发出来的HCl生成NH4Cl固体而产生白烟;H2SO4难挥发,因此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但NH3与H2SO4能反应;氨水能使MgCl2、AlCl3等溶液变浑浊;NH3与水反应生成的NH3·H2O电离出OH-而显碱性,但NH3不是碱。

2.固态化合物A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可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

甲组同学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进行探究实验。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中,Ⅱ中的试纸变蓝,Ⅳ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并有M生成,则Ⅲ中的试剂为________;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Ⅴ中的试剂为________。

(3)乙组同学进行同样实验,但装置连接顺序为Ⅰ—Ⅲ—Ⅳ—Ⅱ—Ⅴ—Ⅵ,此时Ⅱ中现象为______,原因是________。

(4)经上述反应,2.5g化合物A理论上可得0.56L(标准状况)M,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 

(1)分液漏斗

(2)碱石灰 3CuO+2NH3

3Cu+N2+3H2O 浓硫酸

(3)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uO与氨气反应生成的水和未反应的氨气形成氨水,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Mg3N2

解析 

(2)化合物A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经碱石灰干燥,与CuO反应生成红色的Cu,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可知Cu的化合价降低,NH3中N的化合价升高生成气体M(氮气)。

(4)经浓硫酸吸收未反应的NH3,收集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n(N2)=

=0.025mol,所以A中含n(N)=0.05mol,设A的化学式为Q3N或QN时其相对分子质量均为50,Q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或36,无意义;设A的化学式为Q3N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Q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故化合物A为Mg3N2。

题组二喷泉实验与NH

的检验

3.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

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答案 B

解析 H2难溶于NaOH溶液,不能形成较大压强差,不能引发“喷泉”现象。

4.大气压强对许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有着重要影响。

现有如图装置,目的是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用如图甲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如果只提供如图乙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打开弹簧夹 氨气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2)打开弹簧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形成喷泉

★总结提升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1)喷泉实验的原理

由于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

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溶液中,容器内压强小于容器外压强,从而产生喷泉,依据这一原理,只要能够造成容器内气体大量溶于液体,就可以形成喷泉。

(2)形成喷泉的类型

①只要气体易溶于吸收剂,均可做喷泉实验,吸收剂可以是水,也可以是酸液、碱液等。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液体。

气体

HCl

NH3

CO2、Cl2、SO2、H2S

NO2

NO、O2(4∶3)

吸收剂

水、NaOH溶液

NaOH溶液

②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或由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

容器内产生大量气体,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

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火山喷发等均是利用此原理。

(3)引发喷泉的几种方法

①使烧瓶内的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液体中。

②使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使气压减小。

③使烧瓶外待喷液面上的气压增大。

(4)喷泉实验的几种常见装置

说明:

装置②中最好采用顶部有孔的烧瓶。

装置③引发喷泉的方法是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或双手捂热烧瓶,松开后片刻即形成喷泉现象。

题组三铵盐和NH

的检验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

B.硝酸铵受热易分解爆炸,实验室常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制备氨气

C.在盛有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D.铵盐都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均呈酸性

答案 B

解析 铵盐分解不一定产生氨气,如NH4NO3在400℃以上分解生成N2、NO2和H2O,A项错;Fe2+比NH

更易结合OH-,因而加入少量NaOH,不会产生NH3,C项错;NH4HCO3、(NH4)2S等均呈碱性,D项错。

考点

 硝酸的性质及应用

1.物理性质

(1)纯硝酸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硝酸沸点较低,易挥发,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形成白雾。

2.化学性质

(1)强酸性

稀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不稳定性

①反应:

4HNO3(浓)

2H2O+4NO2↑+O2↑。

②市售浓硝酸呈黄色的原因是硝酸分解生成的NO2溶解在硝酸里。

③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冷暗处,不能用橡胶塞。

(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

常温下,铁、铝遇冷的浓HNO3能发生钝化。

稀硝酸与铜反应: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浓硝酸与铜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与非金属反应

如浓硝酸与C的反应为C+4HNO3(浓)

CO2↑+4NO2↑+2H2O。

③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硝酸可氧化H2S、SO2、Na2SO3、HI、Fe2+等还原性物质。

如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4H++NO

===3Fe3++NO↑+2H2O。

④王水

浓HNO3和浓盐酸按体积比1∶3混合即为王水,它的氧化性更强,能溶解Pt、Au等金属。

(4)与有机物反应

①硝化反应(与C6H6反应)

C6H6+HNO3

C6H5NO2+H2O。

②颜色反应:

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黄色。

3.用途:

化工原料,用于制化肥、染料、炸药等。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是NO2,而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是NO,并且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  )

(2)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只体现硝酸的强氧化性。

(  )

(3)硝酸与活泼金属Mg、Al等反应产生H2,而与Cu反应产生NO或者NO2。

(  )

(4)将浓硝酸滴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上,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

(  )

(5)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气体。

(  )

(6)常温下,可用铁制或铝制容器盛放浓HNO3,说明Fe、Al与浓HNO3不反应。

(  )

(7)Cu在KNO3溶液和稀H2SO4中均不溶解,能溶解在其混合液中。

(  )

提示 

(1)√ 

(2)× (3)× (4)√ (5)× (6)× (7)√

题组一硝酸的性质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浓HNO3久置或光照

变黄色

HNO3不稳定易分解

Al箔插入稀HNO3中

无现象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用玻璃棒蘸取浓HNO3点到蓝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

浓HNO3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D.②④

答案 D

解析 过量的铁粉加入稀HNO3,生成Fe2+,加入KSCN溶液时,颜色不变,故①错;浓HNO3久置变黄是因为HNO3分解产生的NO2溶于HNO3所致,故②正确;Al箔遇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