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504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9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docx

《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docx

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

2019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

生物

本试卷有二道大题,考试时长6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

1.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

2.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应该多吃下列哪一组食物()

A.含维生素和无机盐多的食物

B.含蛋白质和钙、磷等多的食物

C.含脂肪多的食物

D.含糖类多的食物

3.我们在实验室中测量了不同食物中的能量,下表是某组的实验结果,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食物名称

花生仁

核桃仁

玉米

质量(克)

20

20

20

水(毫升)

50

50

温度上升(℃)

2.2

3

1.3

A.实验中要迅速将燃烧的食物投入水中来加热水,以测得水升高的温度

B.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值与《营养成分表》中存在很大差异,主要原因是食物的重量不同

C.由于读数错误,导致实际水量略小于50毫升,则计算得到的能量值会偏小

D.①如果也是50,则可直接判断三种食物中核桃仁中含能量最高

4.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内含量虽少,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物质与相应缺乏症不符的是()

A.钙——佝偻病B.铁——贫血

C.维生素D——夜盲症D.维生素B1——神经炎

5.合理均衡的膳食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科学的安排一日三餐,图中代表一日三餐各种食物合理配置比例的是()

6.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原因是()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

④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平常所说的痰来自()

A.鼻B.咽C.喉D.气管、支气管

8.PM2.5颗粒小,可直接入肺,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

关于PM2.5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穿过肺泡进入循环系统B.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C.其产生与车、船尾气等有密切关系D.雾霾天带口罩可隔离PM2.5

9.“食不语,寝不言”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吃饭时大声说话容易造成()

A.声带受损B.食物由咽误入气管

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D.消化不良

10.下图为在做胸部X光检查过程中膈肌的变化,医生要求你尽力吸气后闭气不动,此时膈所处位置及膈肌状态为()

A.A处——膈肌收缩B.B处——膈肌舒张

C.C处——膈肌收缩D.C处——膈肌舒张

11.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下面四个环节,其正确顺序是()

①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②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③外界空气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12.下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①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

B.图中②是左心房,内流静脉血

C.图中③、⑤分别是肺静脉和上腔或下腔静脉

D.图中④内流的是静脉血

13.关于“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鱼

B.③是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小动脉

C.①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

D.用浸湿的棉絮包裹小鱼头部是为了维持鱼的正常呼吸

14.在抢救时,医护人员发现伤员腿部外出血,血液鲜红色,从伤口喷出,请你判断最可能的出血类型以及应该在伤口的什么部位止血?

()

A.动脉出血、远心端B.静脉出血、近心端

C.静脉出血、远心端D.动脉出血、近心端

15.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特点是()

A.容易和氧结合,不容易与氧分离

B.容易和氧分离,不容易和氧结合

C.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和氧分离

D.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和氧结合,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分离

16.下列关于体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循环和肺循环运输的血量不同

B.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动力都来自于心脏的收缩

C.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D.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17.小明的爷爷因患重病需要进行紧急输血,经化验血型为B,建议他最好输入()

A.A型血B.B型血C.AB型血D.O型血

18.人体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胃壁血管丰富利于吸收营养

B.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C.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可净化空气

D.毛细血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

19.以下生理过程均属于排泄的是()

A.呼气、出汗、排尿B.排尿、排便、呼气

C.排便、排尿、出汗D.排尿、排便、呼气、出汗

20.下列叙述中属于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意义的是()

①提供营养物质②排出代谢废物③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④提供能量⑤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A.①③④B.②③⑤

C.③④⑤D.②④⑤

21.动物保护小组的同学在放飞痊愈的苍鹰时,眼睛注视苍鹰起飞,最后在视野中消失,关于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眼球的前后径逐渐变长

B.形成视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

C.眼球的前后径逐渐变短

D.晶状体的曲度逐渐变大

22.科学家记录小鼠在迷宫中的表现,完成迷宫任务后,甲组小鼠会得到食物奖励,乙组不会得到奖励,结果如下表。

分析正确的是()

天数

分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转错次数

甲组

9

8

7

6

5

4

3

2

1

1

乙组

10

9

10

9

9

8

7

8

6

5

A.条件反射的建立与非条件反射无关

B.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C.甲组小鼠的表现说明其建立了条件反射

D.实验说明乙组小鼠不能建立条件反射

23.某人的头枕部遭到重击,引起心跳和呼吸停止,危及生命。

主要是因为损伤了()

A.大脑B.脊髓和脊神经C.小脑D.脑干

24.共享单车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极大的方便,绿色出行也为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

某位同学骑着共享单车行驶在放学路上,遇到红灯信号后停车等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看到红灯后,视觉产生在视网膜上

B.遇红灯停车属于条件反射

C.骑车过程中参与维持平衡的有小脑

D.骑车过程需要一系列的反射弧为基础

2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B.大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没有联系

C.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组成

D.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条件反射

第II卷

二、简答题(共50分)

1.(共7分)早上时间紧,很多同学选择了简单的快餐作为早餐,一般是:

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块面包。

食物中的营养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

下图是消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长期以上述食材作为早餐,可能会造成______类营养物质的缺乏,该类营养物质______(填“需要”/“不需要”)经过消化。

(2)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初步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__。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该部位适合消化的特征是______(1条)吸收是指消化后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道进入_______的过程,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的特点有______(2条)。

(3)小明最近阅读一本记录航海历史的传记,书中记载很多船员患有坏血病,这是长期缺少________所致。

2.(共7分)如图为人体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代表三种不同的物质,①②表示两个生理过程。

请回答:

(1)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它来自乙细胞的________作用。

(3)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所遵循的原理是______,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征有______;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睡觉和慢跑相比,每小时消耗的B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3.(共7分)小明因发热并伴头痛、咽痛等症状去医院就诊,血液检查如下:

血液检测结果(部分)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

5×1012个/L

(4.0-5.5)×1012个/L

白细胞

13.9×109个/L

(4.0-10.0)×109个/L

血红蛋白

125g/L

120-160g/L

血小板

2.1×1011个/L

(1-3)×1011个/L

(1)表1中异常的项目是________,该细胞是图3中_____所示,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

(2)图3中2代表的细胞形态特征是__________,这与利于氧气的运输有关。

(3)医生给小明同学进行青霉素静脉(手臂)注射,则药物通过________(填血管名称)首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____。

青霉素要运输到咽喉部治疗咽喉痛至少要经过心脏______次。

4.(共8分)肾功能衰竭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在可以采用人工肾代替患者已丧失功能的肾,其原理就是肾透析。

如图是肾透析仪示意图和正常人体内尿液形成的示意图。

在透析仪器中,通过导管与患者的动脉和静脉相连,管内有一种半透膜,膜外是特殊药液——透析液,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血浆相似。

当患者的血液经过这些管子时,其中的废物就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去,而透析液还可以向患者的血液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

最后经过透析的、除去废物的血液再由静脉流回人体内。

阅读上述资料,比较肾透析仪示意图和尿液形成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人体内的_________相似。

(2)上述尿液形成示意图中,结构B是________,A、B、C共同组成的结构是__________,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

(3)血液在流经A时,通过_________作用,除大分子蛋白质和________外,血液中其它成分,都可以进入B中,形成原尿。

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C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________、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作用。

(4)肾透析仪中与图示A的作用相似的结构是________。

5.(共6分)4月3日我校初一年级学生去陶然亭公园进行学科实践和清明祭扫活动,在中华名亭园,某学生在观察海棠花的时候被蜜蜂“亲密接触”(图甲)。

他被蜜蜂蛰刺后,手立即缩回,简单处理后,他再看见蜜蜂或听见飞来的声音就急忙躲藏。

图乙表示他被蜜蜂蛰刺后,手立即缩回的神经通路模式图,试分析回答:

(1)手指被蜜蜂蛰刺后立即缩回是____________反射,在这个过程中,④代表___________,用乙图中标号或文字,按顺序写出该反射的神经传导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再看见蜜蜂或听见飞来的声音就急忙躲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射。

(2)人的手指意外触到伤害性刺激会缩手,而消防队员在火海中救人时双手虽触碰火焰,却没有缩手,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的四个可能位点,若刺激病人手指,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共7分)我们吃馒头时,唾液会和未消化的馒头一起进入胃,那么在胃内,唾液是否仍然能继续消化淀粉呢?

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处理试管

编号

A

B

加入淀粉液

2mL

2mL

加入唾液

脱脂棉收集的新鲜唾液2mL

模拟液体

0.2%~0.4%的盐酸2mL模拟胃液

清水2mL

模拟口腔

模拟人体温度

37°C

(1)B试管“①”应加入_________。

设置B试管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2)B试管“②”处的温度条件应是_________

(3)装置静置5分钟后滴加碘液,观察结果:

B试管颜色为_________;若A颜色为________则说明在胃内唾液不能继续消化淀粉。

(4)在消化道内,淀粉被消化为葡萄糖的最终场所是_________。

(5)某人患肝炎,医生建议不要食用过于“油腻”(含脂肪多)的食物,原因是肝脏的异常影响了________的分泌。

7.科普阅读题(共8分)

4月9日我校初一学生进行了视力检查,医生反馈学生的视觉健康形势不容乐观。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近视呢?

专家介绍,青少年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会导致视神经紧张,眨眼频率降低,从而造成近视的发生。

另外现在的孩子课外活动都相对比较少,很多孩子都是在室内,缺少户外运动,缺少阳光对体内的神经递质的刺激,也会导致近视。

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大,睡眠的减少,也会导致近视。

运动是否会影响青少年近视患病呢?

研究人员通过运动干预实验来验证干预后青少年的视力变化情况。

选取体育运动小组学生60名(运动项目:

羽毛球或乒乓球),其中近视学生30名、视力正常学生30名。

普通对照组学生60名,其中近视学生30名、视力正常学生30名。

所有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视力检测并记录结果,实验期间对参加实验的所有学生定期进行有关视力保护的健康教育,避免其他因素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组学生每周羽毛球或乒乓球运动不少于3次,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对照组学生的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的条件相同,1年后再次检测4组学生的视力,进行比较,得出下表:

回答问题:

(1)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通过6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帮助我们看清不同________。

A.亮度的物体B.颜色的物体

C.距离的物体D.大小的物体

(2)近视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下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是矫正近视的方法。

(3)近视眼的同学带上眼镜后就能看见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字反射的一部分光线能在眼球的________(填序号)形成物像,光刺激能够引起其上的感光细胞产生兴奋,并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________,形成视觉。

(4)研究人员研究运动是否会影响青少年近视患病所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运动小组学生和普通学生性别比、父母视力情况比、用眼时间比基本________(相同/不同)。

(5)分析表一和表二柱状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对维持视力不变和防止视力下降有重要作用。

2019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C

5A

6D

7D

8D

9B

10C

11C

12D

13B

14D

15C

16A

17B

18A

19A

20B

21B

22C

23D

24A

25C

二、简答题

1.

(1)维生素不需要

(2)胃多种消化液血液有皱襞和绒毛,表面积大;血管丰富

(3)维生素C

2.

(1)消化

(2)二氧化碳呼吸

(3)扩散作用肺泡多,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氧气增多)

(4)睡觉消耗能量少,所以需要氧气量少

3.

(1)白细胞1免疫/吞噬细菌,防御

(2)呈两面凹的圆盘状

(3)上腔静脉右心房2

4.

(1)血浆

(2)肾小囊肾单位

(3)滤过作用血细胞葡萄糖重吸收(4)半透膜管

5.

(1)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感受器④→②→脊髓→③→①

(2)高级神经中枢(大脑)能控制低级中枢(脊髓)的活动

(3)③或①

6.

(1)脱脂棉吸取的新鲜唾液2mL对照

(2)37°C

(3)棕色(不变蓝)蓝色

(4)小肠

(5)胆汁

7.

(1)C

(2)前A

(3)4视觉中枢

(4)实验法相同

(5)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