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543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55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docx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到四章

二、位置

第1课时位置

(1)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

2.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3.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点难点】1.学会用数对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听说我们六

(1)班的同学都特别优秀,有“文明之星”、“纪律之星”、“学习小标兵”等等,老师迫不及待地想认识你们。

那么谁能既简单又准确地表述出你所在的位置呢?

2.学生各抒己见,有第几组第几个的,有第几排第几个的……

3.师:

同学们都很积极,但你们表述的方法多种多样,老师都快搞糊涂了,有没有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表述方法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

一、位置

【新课讲授】

1.投影出示例1的内容。

(1)学生读题,了解已知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思考这个问题。

(2)问:

已知张亮同学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学,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

(补充讲解:

我们通常把竖排叫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并及时引导学生先按列报数,然后按行报数。

学生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图中张亮所在的列数和行数来确定张亮的位置,教师给予肯定。

(3)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①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王艳和赵雪同学的位置吗?

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②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的位置,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

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4)联系实际。

先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的位置,用数对表示,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小结:

先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再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这样就能用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a,b)来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3.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

(1)出示电影院里的情景。

组织学生观察情景,思考教师的问题。

(2)引导学生利用在例题中学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3)组织学生用一组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

学生思考后可交流讨论,最后全班汇报。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21页练习五第1题。

2.完成课本第21页练习五第2题。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困惑?

小结:

先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再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这样就能用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a,b)来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五中第3、4题;

教学板书:

第1课时位置

(1)

例1:

我们通常把竖排叫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先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列,再从前往后数确定第几行,这样就能用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a,b)来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第2课时位置

(2)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2、“做一做”和练习五的第5~8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1.能够通过示意图找到物体的具体位置。

2.运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复习。

学生回顾在生活所见的示意图,用数对说出物体所在的位置。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位置

(2)。

【新课讲授】

1.学习例2。

(1)出示例2情景图,学生读题,了解已知信息。

学生读题,明白示意图,初步了解题目中的每个位置是用一个坐标的形式来表示的,每一个游览区和一对数相对应。

(2)学生可提问质疑,可小组讨论,可互相回答问题。

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示意图,知道它们是如何标示各区域所在位置的。

小结:

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就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

每个小区域所对应的数值就是整个动物园这个大范围的一个坐标点。

通过这些坐标点,我们就能够确定某个游览区的具体位置。

(3)组织学生说说其他场馆的位置,同时教师板书。

猴山(2,2)、大象馆(1,4)、熊猫馆(3,5)、海洋馆(6,4)。

(4)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场馆位置与坐标中各点对应的关系。

(5)练习:

在图上标出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这些场馆的位置。

(6)小结:

通过例题我们把一个区域的示意图用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对应的坐标位置就可以确定所要找的地方的位置。

2.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中的第1题。

【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课本第22页练习五第5题。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问?

小结:

我们把一个区域的示意图用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对应的坐标位置就可以确定所要找的地方的位置。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五中第6~8题

教学板书:

第2课时位置

(2)

例2:

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就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

每个小区域所对应的数值就是整个动物园这个大范围的一个坐标点。

通过这些坐标点,我们就能够确定某个游览区的具体位置。

我们把一个区域的示意图用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对应的坐标位置就可以确定所要找的地方的位置。

三、小数的除法

第1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1)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做一做”、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用竖式计算。

125÷5=416÷32=258÷6=1380÷15=

(1)分组每组指定做一小题,独立完成,指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2)交流展示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3)重点说说:

125÷5是怎样算的?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习整数除法的知识真不错。

这节课我们就用掌握的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小数除法。

先学习简单一些的小数除以整数。

(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1.创设情境,导入课例。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

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你能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出示例1情境图:

王鹏坚持晨练。

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提问:

要求王鹏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2.4÷4=

2.探索计算方法。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1)这里的除法和前面学的除法比,有什么不同?

(2)被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

学生汇报。

方法一:

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再计算。

但在算224÷40时要遇到除不尽的问题。

方法二:

把22.4千米化成22400米,再计算。

老师板书出学生的思考过程:

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

方法三:

直接用小数计算。

师:

比较三种办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方法三好,因为它比较简单。

师:

那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种简便的算法。

指导学生列出竖式后,教师用纸盖住被除数小数点后面的4,问学生:

这样的计算会吗?

学生算出来(见左下图)后,提问:

这个余下的2表示什么呢?

生:

表示2个一。

这时把盖住的纸揭去,并且把小数点后面的“4”写在“2”的后面(见上中图),问学生:

这个24又表示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表示24个十分之一。

师:

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应该是多少呢?

生:

每份是6个十分之一。

师:

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

生:

在“6”的前面点上小数点。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见上右图)。

师:

用这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和把22.4千米化成米计算的结果相同吗?

说明了什么?

生:

说明这道题的结果是正确的。

师:

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

生:

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是对齐的。

师:

再把22.4÷4和224÷4进行比较,你发现它们哪些地方相同?

哪些地方不同?

(把两道题的竖式放到一起便于学生比较)

小结:

除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做22.4÷4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

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小结:

(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

(2)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做一做”。

师:

你能用这个方法计算9.6÷4,25.2÷6,34.5÷15吗?

选一道你喜欢的算式计算。

计算后,展示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课堂作业】

1.数学小门诊。

(把错的改正过来)

63÷15=42

28.8÷18=16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1、2题,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课堂小结】

提问: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通过学习你知道些什么?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可以提出来大家探讨。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了我们的类推能力、分析能力。

知道了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板书:

第1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1)

例1:

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2.4÷4=5.6(千米)

答:

王鹏平均每周应跑5.6千米。

第2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

【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例2、例3和“做一做”、练习六第5~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重点难点】“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添0再除”两种类型的算理。

【教学准备】口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5.5÷5=7.4÷2=9.3÷3=14×0.5=0.12×3=12.5÷5=

2.笔算下面各题。

19.6÷7=16.8÷12=2.25÷15=

3.导入课题:

通过例1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王鹏每周的晨练情况,那他爷爷每天的晨练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小数除以整数的知识来计算。

(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学习例2。

(1)出示例2:

王鹏的爷爷计划16天慢跑28km,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指名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8÷16=

(4)探究计算方法。

这个题是一道整数除法应用题,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发现问题:

商1后,余数除以被除数不够除,怎么办?

后面的商应写在哪一位上?

表示什么意义?

引导分析:

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12化成低一级单位再除,即把12个一变成120个十分之一,就在12后加上一个“0”,商就应该在十分位上,表示7个十分之一;但是还有余数8,表示8个十分之一,除以16又不够除,把8化成低一级单位再除,即把8个十分之一变成8个百分之一,就在8后加一个“0”,再在商的百分位上商5,表示5个百分之一。

归纳: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5)教师板书:

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要在后面添0继续除。

(6)观察思考。

师:

看一看,百分位上还有余数吗?

(没有了。

讲述:

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叫除尽。

小结: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

想一想:

我们曾经学过整除,思考一下整除和除尽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区别?

(7)即时巩固。

完成课本第25页“做一做”中的第

(1)小题。

2.学习例3。

(1)出示例3:

王鹏每周计划跑5.6千米,他平均每天要跑多少千米?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指名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5.6÷7=

(4)探究计算方法。

组织讨论:

这道题与例1比,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商1。

)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整数部分不够商1,可以商0。

)商的整数部分为什么要商0?

联系以前学过的商中间和末尾有零除法。

(得到的商是不够1的小数,因而要在整数部分写“0”占位。

老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讲解: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以后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哪位上写“0”占位。

(5)教师板书:

5.6÷7=0.8(千米)

(6)课堂巩固。

完成课本第25页“做一做”中的第

(2)、(3)小题。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6题。

2.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4题中后四道小题。

3.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9题。

4.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3题。

5.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5题。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小结:

(1)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

(2)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以后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哪位上写“0”占位。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练习六中第7~8、10~12题;

教学板书:

第2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

例2:

28÷16=1.75(千米)

答:

爷爷平均每天要跑1.75千米。

小结: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

例3:

5.6÷7=0.8(千米)

答:

王鹏每天要跑0.8千米。

小结: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以后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哪位上写“0”占位。

第3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

(1)

【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例4、“做一做”和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掌握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2.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及应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根据24÷6=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2.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算出来的?

(商不变的规律)什么叫商不变的规律?

3.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

(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学习例4。

(1)出示例4情境图:

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0.85米丝绳,这里有7.65米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

师:

图上有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并交流。

教师板书:

7.65÷0.85=

(2)探索计算方法。

提问:

(1)这个除法和我们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回答,以前学习的除数是整数,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

(2)如果能把这个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我们就会算了。

能不能把它转化成一个数除以整数的除法呢?

如果能,该怎样转化?

转化后应该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找到解决的方法,再小组交流意见。

学生交流汇报。

方法一:

把题中的米改成厘米。

0.85米=85厘米

7.65米=765厘米

方法二:

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师:

这两种方法都很不错,下面我们重点要研究第二种方法。

提问:

(1)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后,除数就变成了整数,为了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2)这样转化,竖式该怎样写?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7.65÷0.85写成竖式,边写转化过程边讲解,并用虚线框起来。

提问:

把小数0.85扩大到它的100倍,就是把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

(向右移动两位)

教师重新写出7.65÷0.85的竖式,边复述讲解边示范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及没有用的“0”划去。

(3)归纳小结。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

一个数除以小数,可以先怎样?

再怎样?

小结:

先把除数扩大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再按整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即时巩固。

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

【课堂作业】

1.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

2.根据商不变规律填空。

0.58÷0.25=()÷25

0.175÷1.5=()÷15

0.18÷0.6=()÷6

0.025÷0.5=()÷()

3.计算下面各题。

5.04÷0.280.54÷0.182.25÷0.45

4.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是109.02平方米,它的宽是6.9米,长是多少米?

5.在抗雪灾的斗争中,需要把542.5吨的煤运往灾区,一辆大卡车只能装载重17.5吨的煤,问用这辆大卡车需多少次才能运完?

【课堂小结】

提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方法,先去掉除数的小数点,看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法则计算。

【课后作业】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1~4题。

教学板书:

第3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

(1)

例4:

第4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

(2)

【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例5、“做一做”,练习七的第5、6、7、8、10、1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转化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

2.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用竖式计算。

(1)1.26÷0.28

(2)12.6÷2.8

全班齐做,指定2名学生板演。

全班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这两个题是怎样算的?

3.导入课题。

通过刚才的练习,说明同学们对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得还不错。

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数除以小数。

(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学习例5。

出示例5:

12.6÷0.28=

学生尝试计算,发现问题。

提问:

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计算?

有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遇到的问题:

被除数只有一位小数,除数有两位小数,把被除数12.6和除数0.28同时扩大到100倍时,被除数12.6的位数不够。

小组讨论:

当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怎么办呢?

(在末尾补上“0”)补几个“0”?

根据什么来确定补“0”的个数?

引导总结:

被除数中只有一位小数,除数中有两位小数,要想把除数变为整数,就要把被除数和除数中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两位,也就是使其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如果原来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末尾用0补足。

所以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被除数中的小数点也要相应的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少几位就补几个。

学生按照上面讨论的方法重新计算12.6÷0.28。

指名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和方法,教师边复述边板演。

2.即时巩固。

完成课本第22页“做一做”第2题。

3.总结: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

下面请小组合作,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学生活动:

讨论、总结计算方法。

小组交流汇报。

小结: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一看:

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

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

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三算:

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4.典例讲析。

例1计算0.19÷0.03,当商是6时,余数是多少?

方法一

分析:

这是一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题,计算时把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

转化时,被除数0.19和除数0.03要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可知此时商的大小不变,但余数要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因此,要把竖式中所得余数再缩小到原来的

,就能求出原式的余数。

解:

0.19÷0.03=6……0.01

余数是0.01。

方法二

分析: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已知被除数是0.19,除数是0.03,商是6,根据上述数量关系可以求出余数。

解:

6×0.03=0.180.19-0.18=0.01

总结:

1.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商的大小不变,但是余数也随着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要求原余数,就是求新余数(即竖式中余数)的110、1100……

2.求小数除法算式中的余数,也可以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

分析:

这是一道小数除法题,按照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除数中有14位小数,应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14位,而被除数中只有13位小数,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用“0”补位,原式就转化为6250÷25。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中第1题。

分四组做,每组2道小题,4名同学板演,2名同学讲算理。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5题。

【课堂小结】

提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

计算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的小数除法时,同时将被除数与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少几位就在被除数末尾补几个“0”。

【课后作业】

1.教材第30页练习七中第6~8题、10~11题。

2.《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第4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

(2)

例5:

12.6÷0.28=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一看:

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

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

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三算:

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第5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3)

【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练习七的第9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认真计算,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1.运用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除法。

2.初步理解和掌握:

当除数大于1时,商比被除数小;当除数小于1时,商比被除数大;当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1÷0.25÷0.64÷0.81÷25÷64÷8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除法。

【新课讲授】1.学习例题。

出示例题:

3÷4÷0.85=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指定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演算过程,集体订正。

2.典例讲析。

分析:

这道题如果我们先逐个求出商,再比较大小很麻烦。

经过观察可发现每道题目左边被除数和另一边要比较的数完全相同,那么不等号和等号的选取,就完全取决于除数的变化。

解:

(1)>

(2)>(3)=(4)<

【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