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720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3.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时:

13课时

5、《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

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

2.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教学策略

本课拟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略读复述、把握主要内容。

2.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3.感情朗读、激发想象、说议结合。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一、课前导入

揭题解疑,导入新课

二、基础达标

1.学生略读。

自由读课文,读通语句。

2.鼓励好同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出示关键词。

    (教师范读: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幺事情?

3.请成绩一般的同学根据提示复述主要内容。

对表达完整的同学提出表扬,发放进步星。

4.请学困生根据提示复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只要敢于起来说,就应该表扬,发放进步星。

5.识字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当堂学习掌握。

    跟“手”有关的字:

    跟“心”有关的字:

    最容易记的字:

    最难写的字:

    自己练习组词写两遍,然后听写,改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精读,合作学习,理解“诚信与财富”。

过程与方法:

一、设问导学,合作探究

让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改成问题,向其它同学提问。

学生问:

“父亲”正面临的一个道德问题是什幺?

教师追问:

没有道德的人会怎样做?

学生问:

为什幺“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教师追问:

汽车难道不是财富吗?

教师帮助学生举例:

“父亲”为什幺中了彩还不高兴?

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充分地说明理由和根据。

二、展示点拨,扩展延伸

1.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我”“喜悦——迷惑不解——高兴”的感情变化。

2.发挥想象,回答问题。

  ①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一家的心情怎样,体会人物对话。

  ②“父亲”不把汽车给库伯,结果会怎样?

  ③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一个角色,又会怎样做?

3.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一写。

三、总结课堂

1、小结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学生质疑,如何释疑?

方法很多:

过去传统的做法都是:

教师释疑或学生释疑,其实,师生合作释疑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采用这种师生合作解疑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生生互动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教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使师生互动起来,从而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对话环境,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万年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了解阅读的要求,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二、基础达标

  1、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

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2、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评价。

三、设问导学,小组合作

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洞地谈。

着重抓住下列语句体会父亲的商业道德高尚

1.“早晨起来,父亲去市场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作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儿……”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生意是那么认真和实在。

2.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蘸糖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

3.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赚钱的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四、展示反馈

1.对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分别进行体会,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说说三处“万年牢”中间的相互联系

3.讨论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

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

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

联系生活实际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提高认识能力。

五、扩展延伸

  读一篇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教学反思:

 

7、《尊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三、课程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一、课前导入

   故事导入,复述课文(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

(板书课题《尊严》)

二、基础达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正确,读流利。

并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三、自主学习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道理

一、设问导学,合作探究

(一)分析第三次对话

1.探究问题一:

通过三次对话这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探究问题二:

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万富翁?

(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

二、展示反馈

师生互评。

1.师:

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师小结:

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板书:

努力

   是啊!

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叶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三、扩展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是如何选择呢?

我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小故事:

师读(出示实物投影)选择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上三年级的林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买东西。

突然,他们被一阵锣鼓声吸引了。

林林拉着朋友的的手来到人群里,想看一看究竟。

还没等他们挤进人群,却被一位商人模样闹心耆死顺隼础?

;小朋友,你想有许多钱吗?

"中年商人低声问道。

林林不假思索的说:

"当然了!

"那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看你长的文文静静,是一名学习很好的孩子。

只要你上台说,吃了我们厂出产的'健脑灵'片学习才好的,我就给你一百元钱?

"可是我没吃过这种药啊!

我该怎么办?

",林林为难地问旁边的朋友。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来帮助一下林林该怎么选择,并说出你的理由。

(生生相互讨论)

四、总结课堂

1.师总结:

同学们的辩论很精彩,其实老师只想告诉你们:

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

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尊严》板书设计

        (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努力==成功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用一两句话文中的哈默,从中理解文章的内容。

 

8、《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

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

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基础达标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设问导学,小组合作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

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展示反馈,扩展延伸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五、课堂总结

1.课堂小结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人   人   将心比心

教后记: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做人的道理。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

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让学生排练一个小品:

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垃圾,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课前导入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

别人有事情找你父母,父母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呢?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小组合作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

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

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

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面。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学习“我的发现”

一、课前导入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

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二、小组合作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

让学生明确:

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思考表达的内容。

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情,也可以是烦恼的事情、难受的事情……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

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学生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第三课时积累运用

  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查。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是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2.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3.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教时:

13课时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这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

2.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

3.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这就是自然之道。

教学重难点: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导入,引出“道”

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

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

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

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

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

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

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

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

(它却死了)

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

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学文,领悟“道”

1.预习质疑:

  通过预习,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

(学生说出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同伴在小龟遇到危险时很焦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

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到大海会害了小龟,可他却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

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

2.筛选问题:

  上述问题哪一个最有研究价值?

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在学生提出了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讨论与交流。

3.读书释疑:

(1)指名读书。

  指几名学生朗读课文,主要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便于作教学指导。

(2)组内讨论:

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

向导明知道那样做会害了小龟,可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

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

(3)汇报交流:

引导朗读、读中感悟自然之道。

引导朗读的重点是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内化“道”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一读《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看看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

1.拓展阅读。

2.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

四、综合性学习:

(下节课的任务)

  自然的启示

板书:

              自然之道

             遵循人违背

             保护↘↙伤害

               海龟

 

【教学反思】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

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三、教学课时:

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

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一、学习“预习”部分。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

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

板书: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

讲近2000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

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

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

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

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

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

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决口

             变化:

含沙量大< >大水灾

                改道

                大自然变化造成

             原因<

                人为造成

             治理  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教后记:

通过学文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教育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从身边做起,为身边添一份绿。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四、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

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

(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

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

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

结果如何?

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

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下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