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813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练习

专题02钠、铝、锌、铅、铜电池

1.如图所示为酸性介质中,金属铜与氢叠氮酸(HN3)构成的原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

2Cu+2Cl-+HN3+3H+=2CuCl(s)+N2↑+NH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B.若将盐酸换成NaCl,电池的运行效率将会下降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u-e-=Cu+

D.当外电路中流过0.1mol电子时,交换膜左侧离子减少0.2mol

【答案】C

详解:

根据总反应方程式,Cu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至+1价,Cu发生氧化反应,Cu为负极,石墨为正极。

A项,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u-e-+Cl-=CuCl(s),正极电极反应式为HN3+2e-+3H+=NH4++N2↑,根据电极反应式和平衡电荷,离子交换膜将负极室的H+迁移到正极室,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A项正确;B项,若将盐酸换成NaCl,NaCl溶液呈中性,则正极HN3还原成NH3,电池的运行效率会下降,B项正确;C项,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u-e-+Cl-=CuCl(s),C项错误;D项,当电路中流过0.1mol电子时,左侧电极反应式为Cu-e-+Cl-=CuCl(s),该电极反应消耗0.1molCl-,为了平衡电荷,有0.1molH+迁移到右侧,交换膜左侧离子减少0.2mol,D项正确;答案选C。

2.流动电池可以在电池外部调节电解质溶液,从而维持电池内部电解质溶液浓度稳定,原理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应补充硫酸

B.当消耗1molPbO2时需分离出1molCuSO4

C.电子由PbO2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向Cu极

D.电池总反应为:

Cu+PbO2+2H2SO4=CuSO4+PbSO4+2H2O

【答案】C

3.新型Zn-GO(GO为氧化石墨烯:

C2O)电池,如图所示,GO反应过程中转化为rGO(rGO为石墨烯:

C)。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电子由a经外电路流向b

B.b极电极反应式:

C2O+2e-+H2O=2C+2OH-

C.每生成0.1molZn(OH)42-,转移电子数为0.2NA

D.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

【答案】D

【解析】A、根据装置图,Zn失去电子转化成[Zn(OH)4]2-,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失电子一极为负极,即a为负极,b为正极,电子从a极经外电路流向b极,故A说法正确;B、b电极为氧化石墨烯,作氧化剂,GO反应过程中转化为rGO,即转化成C,电极反应式为C2O+H2O+2e-=2C+2OH-,故B说法正确;C、Zn的化合价由0价→+2价,因此生成1mol[Zn(OH)4]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2mol,故C说法正确;D、负极反应式为Zn-2e-+4OH-=[Zn(OH)4]2-,因此电池总反应是Zn+C2O+2OH-+H2O=2C+[Zn(OH)4]2-,消耗OH-,pH降低,故D说法错误。

4.如图为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燃料电池中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池的总反应式为Mg+ClO-+H2O===Mg(OH)2↓+Cl-

C.放电过程中OH-移向负极

D.酸性电解质的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正极反应为:

H2O2+2H++2e-===2H2O

【答案】A

5.镁、锌等金属与H2O2可形成“金属-H2O2”电池,能为潜水器提供动力,可用食盐水作为电解质溶液,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Zn-H2O2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从Zn电极沿导线流向Pt电极

B.Pt为正极,电极反应为:

H2O2+2e-=2OH-

C.每消耗6.5gZn,将反应0.05molH2O2

D.食盐水中Cl-向Pt电极移动

【答案】B

6.“软电池”采用一张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一面为锌,另一面为二氧化锰,纸层中水和氧化锌组成电解液。

电池总反应为:

Zn+2MnO2+H2O=2MnO(OH)+Zn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的正极为氧化锌

B.锌电极附近溶液的PH不变

C.电池正极反应式:

2MnO2+2e-+2H2O=2MnO(OH)+2OH-

D.当0.1molZn完全溶解时,流经电解液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答案】C

【解析】根据总反应,MnO2发生还原反应,MnO2是正极,故A错误;锌电极是负极,负极反应是Zn-2e-+2OH-=ZnO+H2O,溶液的PH减小,故B错误;根据总反应,正极反应式:

2MnO2+2e-+2H2O=2MnO(OH)+2OH-,故C正确;电解液中通过离子移动导电,没有电子流动,故D错误。

7.如图所示为盐酸介质中,金属铜与氢叠氮酸(HN3)构成的原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

2Cu+2Cl-+HN3+3H+=2CuCl(s)+N2↑+NH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子的流向为Cu→

→石墨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Cl――e-=CuCl(s)

C.反应一段时间后正极区溶液的pH减小

D.标准状况下,生成224mLN2时,铜转移的电子数为0.02NA

【答案】C

【解析】A.由总反应方程式可知,Cu失电子生成CuCl,所以Cu为负极,石墨为正极,电子的流向为Cu→

→石墨,故A正确;B.Cu失电子生成CuCl,电极反应式为Cu+Cl――e-=CuCl(s),故B正确;C.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N3+2e-+3H+=N2↑+NH4+,由电极反应式可知,反应一段时间后正极区溶液的pH增大,故C错误;D.由总反应方程式可知,Cu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生成1mol氮气时,消耗2molCu,转移2mol电子,在标准状况下,224mLN2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则消耗0.02molCu,Cu转移的电子数为0.02NA,故D正确;答案选C。

8.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

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

该电池总反应为

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为正极B.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

C.每转移0.2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0.7gPb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极质量增大

【答案】C

9.将光敏染料(用S表示)涂在纳米TiO2晶体(可导电)表面制成其中一个电极,光敏染料可吸收光能将光敏染料S激发成敏化剂S*(高活性光敏材料)后发生下列相关反应:

TiO2/S

TiO2/S*(激发态);TiO2/S*-e-→TiO2/S+2TiO2/S++3I-→2TiO2/S+I3-(注:

S和S*不是硫单质,是光敏染料的代号)

下列关于该太阳能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染料敏化的TiO2电极为负极

B.电池工作时,正极发生的反应为I3-+2e-=3I-

C.电池工作过程中,光敏材料S→S*需要吸收能量,总反应中光敏材料S不消耗

D.该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答案】D

10.金属(M)-空气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4M+nO2+2nH2O=4M(OH)n。

己知:

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Mg、Al、Zn三种金属-空气电池,Mg-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B.M-空气电也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

4Mn++nO2+2nH2O+4ne-=4M(OH)n

C.Al作电极材料时电解质溶液最好选酸性,这样更有利于反应的发生,同时防止负极区沉淀

D.在Mg-空气电也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

【答案】D

【解析】1gMg失电子

、1gAl失电子

、1gZn失电子

,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故A错误;M-空气电也,放电过程中正极生成氢氧根离子,正极反应式O2+2H2O+4e-=4OH-,故B错误;电池中是阴离子交换膜,不能选用酸性电解质,故C错误;若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镁离子向正极移动,在正极区生成氢气氧化镁沉淀,故D正确。

11.高铁电池具有比能量高、无污染的特点,用如图模拟其工作原理(放电时两电极均有稳定的金属氢氧化物生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B.放电时,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e─+2H2O=Zn(OH)2+2H+

C.充电时,阴极区溶液的pH减小

D.充电时,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Fe(OH)3-3e─+5OH─=FeO42─+4H2O

【答案】D

12.某原电池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为:

Cu+2AgNO3=2Ag+Cu(NO3)2

B.取出盐桥后,电流表的指针仍发生偏转

C.外电路中每通过0.1mol电子,铜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4g

D.在外电路中,电子由银电极流向铜电极

【答案】A

【解析】A.金属性铜强于银,铜是负极,银是正极,则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为Cu+2AgNO3=2Ag+Cu(NO3)2,A正确;B.取出盐桥后不能构成原电池,电流表的指针不发生偏转,B错误;C.1mol铜失去2mol电子,外电路中每通过0.1mol电子,铜的质量理论上减小3.2g,C错误;D.在外电路中,电子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D错误,答案选A。

13.环境监察局常用“定电位”NOx传感器来监测化工厂的氮氧化物气体是否达到排放标准,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电极”是负极

B.“工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NO2+2e-+2H+═NO+H2O

C.传感器工作时H+由工作电极移向对电极

D.对电极的材料可能为活泼金属锌

【答案】C

14.继锂电池之后,近几年科学家又研制出稳定性更高、电压损失更小的“钠——空气电池”。

其反应原理是:

2Na+O2=Na2O2,装置如图,其中电解液为NaPF6,可传导Na+。

电池放电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电极为负极B.Na+向b极移动

C.a极发生氧化反应D.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O2+2Na++4e-=Na2O2

【答案】D

【解析】A、金属钠是活泼金属,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活泼金属作负极,即a极为负极,故说法正确;B、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向b极移动,故说法正确;C、a极为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说法正确;D、b极为正极,过氧化钠中氧显-1价,电极反应式为O2+2Na++2e-=Na2O2,故说法错误。

15.右图所示为锌铜原电池。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盐桥的作用是传导离子

B.外电路电子由铜片流向锌片

C.锌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Zn2++2e-=Zn

D.外电路中有0.2mol电子通过时,铜片表面增重约3.2g

【答案】A

16.伏打电堆是由几组锌和银的圆板堆积而成,所有的圆板之间夹放着几张盐水泡过的布。

下图为最初的伏打电堆模型,由八组锌和银串联组成的圆板堆积而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电池正极的电极方程式为:

O2+4e-+4H+==2H2O

B.电池长时间工作后,中间的布上会有白色固体颗粒生成,该固体颗粒为Ag2O

C.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消耗锌板的总质量为52g

D.该伏打电堆工作时,在银板附近会有Cl2放出

【答案】C

【解析】A.该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O2+4e-+2H2O=4OH-,故A错误;B.锌比银活泼,所以银不会被氧化,故B错误;C.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8组银锌电池,消耗锌0.2×8mol=1.6mol,锌板的总质量为0,8×65g=52g,故C正确;D.该伏打电堆工作时,银板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不会有Cl2放出,故D错误。

故选C。

17.电池式氧传感器原理构造如图,可测定O2的含量。

工作时铅极表面会逐渐附着Pb(OH)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t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随着使用,电解液的pH逐渐减小

C.ammolO2反应,理论上可使Pb电极增重68amg

D.Pb电极上的反应式为Pb+2OH--2e-=Pb(OH)2

【答案】B

18.锌银(Zn-Ag2O)电池多应用于军事、航空、移动的通信设备、电子仪器和人造卫星、宇宙航行等方面,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其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向a极移动

B.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2O+H2O+2e-=2Ag+2OH-

C.用该电池给铁棒镀铜,则铁棒与b极相连

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的pH减小

【答案】B

【解析】电子由a极流出,a是负极、b是正极,K+向b极移动,故A错误;b极是正极,氧化银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Ag2O+H2O+2e-=2Ag+2OH-,故B正确;镀件与负极相连,用该电池给铁棒镀铜,则铁棒与a极相连,故C错误;电池总反应为Zn+Ag2O=2Ag+ZnO,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的pH不变,故D错误。

19.金属(M)-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M作电池负极

B.电解质是熔融的MO

C.正极的电极反应

D.电池反应

【答案】B

20.镁-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池反应方程式为:

2Mg+O2+2H2O=2Mg(OH)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

B.放电时,溶液中的OH-由正极移向负极

C.负极的电极反应为Mg-2e-=Mg2+

D.采用多孔Pt电极有利于氧气扩散,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而积

【答案】C

21.以柏林绿Fe[Fe(CN)6]为代表的新型可充电钠离子电池,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Fe(CN)6]+2Na++2e-=Na2Fe[Fe(CN)6]

B.充电时,Mo(钼)箔接电源的负极

C.充电时,Na+通过交换膜从左室移向右室

D.外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的电量时,负极质量变化为2.4g

【答案】B

【解析】A、根据工作原理,Mg作负极,Mo作正极,正极反应式为Fe[Fe(CN)6]+2Na++2e-=Na2Fe[Fe(CN)6],故A正确;B、充电时,电池的负极接电源的负极,电池的正极接电源的正极,即Mo箔接电源的正极,故B说法错误;C、充电时,属于电解,根据电解原理,Na+应从左室移向右室,故C说法正确;D、负极上应是2Mg-4e-+2Cl-=[Mg2Cl2]2+,通过0.2mol电子时,消耗0.1molMg,质量减少2.4g,故D说法正确。

22.锌-空气电池由活性炭(空气扩散极)、锌、苛性碱溶液构成,其中活性炭部分浸泡在苛性碱溶液中,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负极产物是Zn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空气,为电池提供氧化剂

B.原理图中的隔离膜为质子交换膜

C.负极反应式为Zn+H2O-2e-=ZnO+2H+

D.电池工作时,当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消耗3.2gO2

【答案】A

23.钠-氯化镍电池以β-Al2O3(Al2O3•xNa2O)作为固体电解质构成的一种新型电池

(2Na+NiCl2

Ni+2NaCl),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放电时NaCl在熔融电解质中生成

B.充电时阴极反应:

Na++e-═Na

C.氯离子通过β-Al2O3(s)在两电极间移动

D.如果电池过度放电,AlCl4-可能被还原

【答案】C

【解析】钠离子向正极移动、氯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放电时NaCl在熔融电解质中生成,故A正确;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充电时阴极反应:

Na++e-═Na,故B正确;氯离子通过β-Al2O3(s)向负极移动,故C错误;如果电池过度放电,AlCl4-可能被还原为Al,故D正确。

24.利用“Na-CO2”电池将CO2变废为宝。

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的可充电“Na-CO2”电池,以钠箔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电极材料,放电反应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

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流流向为:

MWCNT→导线→钠箔

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CO2+4Na++4e-===2Na2CO3+C

C.原两电极质量相等,若生成的Na2CO3和C全部沉积在电极表面,当转移0.2mole-时,两极的质量差为11.2g

D.选用髙氯酸钠-四甘醇二甲醚做电解液的优点是导电性好,与金属钠不反应,难挥发

【答案】C

25.2017年9月我国科学家对于可充放电式锌一空气电池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的核心是驱动氧化还原反应(ORR)和析氧反应(OER),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Zn+O2+4OH-+2H2O=2Zn(OH)4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锌一空气电池实际上是二次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负极移动

B.在电池产生电力的过程中,空气无阻挡地进入电池,发生ORR反应,并释放电荷

C.发生OER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

D.放电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消耗氧气22.4L(标准状况)

【答案】B

26.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olenCathomaleFuelCell)简称MCFC,具有高发电效率。

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M为负极,K+、Na+移向M

B.电池工作时,熔融盐中CO32-物质的量增大

C.A为CO2,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O2+4e-+2CO2=2CO32-

D.若用MCFC给铅蓄电池充电,电极N接Pb极

【答案】C

【解析】氢氧燃料电池,氢气做负极,氧气为正极,电极M为负极,电解质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移向电极N,A错误;电极的负极反应为:

2H2-4e-+2CO32-=2H2O+2CO2,电极的正极反应为:

O2+4e-+2CO2=2CO32-,所以电池工作时,熔融盐中CO32-物质的量不变,B错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气在正极得电子,电极反应为:

O2+4e-+2CO2=2CO32-,所以要通入CO2,C正确;铅蓄电池铅为负极,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接,因此要连接电源的M极;D错误;正确选项C。

27.锌-铈液流电池体系作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中的新生一代,有着诸多的优势,如开路电位高、污染小等。

锌-铈液流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为惰性材料,不参与电极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Ce4++Zn=Zn2++2Ce3+

B.充电时,a极发生氧化反应,b极发生还原反应

C.充电时,当电路中通过0.1mol电子时,b极增加14g

D.选择性离子膜为阴离子交换膜,能阻止阳离子通过

【答案】A

28.Al-Ag2O电池是一种以NaOH溶液为电解质的水下动力电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

Al+4OH--3e-=A1O2-+2H2O

B.负极可能会发生副反应:

2Al+2OH-+2H2O=2A1O2-+3H2↑

C.当电路中转移005mole-时,正极质量减少0.4g

D.电池工作时,正极附近pH变小

【答案】D

【解析】Al-Ag2O电池是一种以NaOH溶液为电解质的电池,负极Al失电子生成偏铝酸盐,负极反应式为:

Al+4OH--3e-=A1O2-+2H2O,故A正确;根据2Al+2OH-+2H2O=2A1O2-+3H2↑所以B正确;由电池的总反应2Al+3Ag2O+2NaOH=2NaAlO2+6Ag+H2O,

正极Ag2O

Ag

e-减少16g,

0.05mm=16

=0.4g

.当电路中转移0.05mole-时,正极质量减少0.4g,正确;D.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式Ag2O+2e-+H2O=2Ag+2OH-,所以pH变大,故D错;答案:

D。

29.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型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

Pb+PbO2+4H++2SO42-

2PbSO4+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PbO2+2e-+4H++SO42-=PbSO4+2H2O

B.放电时,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不变

C.充电时,当外电路通过1mol电子时,原负极板的质量理论上减少48g。

D.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PbSO4+2e-=Pb+SO42-,

【答案】C

30.200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唐纳德·撒多维教授领导的小组研制出一种镁一锑液态金属储能电池。

该电池工作温度为700摄氏度,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该电池所用液体密度不同,在重力作用下分为三层,充放电时中间层熔融盐的组成及浓度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Mg2+-2e-=Mg

B.该电池放电时,Mg(液)层生成MgCl2,质量变大

C.该电池充电时,Mg-Sb(液)层中Mg发生氧化反应

D.该电池充电时,熔融盐中的Cl-进入Mg-Sb(液)层

【答案】C

31.室温下,可充电的钠——二氧化碳电池是当今新能源领域的热点,具有优异的性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金属片为正极

B.该电池中的电解质为NaClO4,工作时ClO4-向碳纳米管电极移动

C.总反应为:

D.放电时,每消耗3molCO2,转移12mol电子

【答案】C

【解析】A.该电池放电时钠金属片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钠金属片是电池的负极,故A错误。

B.原电池放电时阴离子移向电池的负极(即该电池的钠金属片),故B错误。

C.该电池也被称为“可呼吸钠—二氧化碳电池”,放电时吸收CO2,充电时放出CO2,总反应为4Na+3CO2

2Na2CO3+C故C正确。

D.放电时每3molCO2参加反应,其中只有1molCO2被还原为C,转移4mol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32.最近浙江大学成功研制出具有较高能量密度的新型铝一石墨烯(Cn)电池(如图)。

该电池分别以铝、石墨烯为电极,放电时电池中导电离子的种类不变。

已知能量密度=电池容量(J)÷负极质量(g)。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放电时,Cn(石墨烯)为负极

B.放电时,Al2Cl7-在负极转化为AlCl4-

C.充电时,阳极反应为4Al2Cl7-+3e-=A1+7AlCl4-

D.以轻金属为负极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答案】D

33.如下图所示,装置(I)是一种可充电电池,装置(Ⅱ)为惰性电极的电解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闭合开关K时,电极B为负极,且电极反应式为:

2Brˉ-2eˉ=Br2

B.装置(I)放电时,总反应为:

2Na2S2+Br2=Na2S4+2NaBr

C.装置(I)充电时,Na+从左到右通过阳离子交换膜

D.该装置电路中有0.1moleˉ通过时,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