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950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docx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

三一文库(XX)

〔海内的意思是什么〕

  *篇一:

四年级阅读理解

  林荫大道

  这是一条林荫大道,东起小营,西到花园村。

它宽十五米,可供四辆汽车并行(使驶)过,大道两旁,清秀挺(拔拨)的树和美丽的花儿交错相(印映),真是景色宜人。

高大的梧桐树枝叶茂盛,毛绒绒的梧桐果挂满树梢,整个树冠像撑起一把大伞,为人们遮挡夏日的(娇骄)阳,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一阵风吹来,发出哗哗的响声,(拂佛)去了人们连上的汗珠。

/大树下,美人蕉像美丽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在大道两旁。

串串红像一个个小红灯笼,开得那么火红,那么热闹。

/

  每天,无数行人、车辆在这条大道上来来往往,就像穿行在绿树红花的长廊里。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适当的字。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反义词

  茂盛()()

  遮挡()()

  3.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理解词语。

  树冠:

  亭亭玉立:

  4.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想想这样写的好处(最少两句)

  5.文章第二自然段已用"/"分了两层,请写出每层意思。

  第一层

  第二层

  6.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按从到的观察顺序,写了四种景物:

、、、。

运用了、的手法,把树和花的形色写得具体,形象。

  7.整篇文章是这句话来写的,写出林荫大道的特点。

  她是我的朋友

  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

  战争时期,有一天,几发炮弹落在一所孤儿院里。

两名儿童当场被炸死,还有几名儿童受了伤,其中有个小姑娘。

  附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接到消息,带着救护用品迅速赶到了,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输血迫在眉睫。

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有几名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

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噢谢谢你医生说你叫什么名字。

  “阮恒。

”||

  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

他的胳膊用酒精擦拭后,一根针扎进他的血管、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疼吗,阮恒?

”医生问道。

阮恒摇摇头。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哭,然后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

  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

“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

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

”有人问。

  医生转过身向那个小男孩提出同样的问题。

小男孩回答说:

“她是我的朋友。

”||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愿意

(2)迫在眉睫

  2、抄出文中表示“哭”的词语,并再举两个。

举例:

  3、给文中““里加上恰当的标点,4、文中画”“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5、你认为怎样才叫”朋友“?

6、短文结尾的特点是()。

点明中心;照应开头;扣题。

  7、认真读文章,概括短文中心思想。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

“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

“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

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

?

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己,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别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

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

?

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

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戏答:

________铸就:

_____心潮难己:

____

  2、选做题

  

(1)文中提到的“神州”、“海内”、“天涯”“知己”等词语分别指什么?

“神州”指:

_______“海内”指:

_________“天涯”指:

________“知己”指:

_________

  

(2)写出文中下列几句诗词的后半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明月几时有,______劝君更进一杯酒,__大江东去

  3、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汉字中文的特点是什么?

_

  

(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4、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暖意

  一天,走进一辆出租车,司机正在收听广播,是一个不新鲜的故事--某日某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肇事司机逃逸,撇下一个叫陆小六的人在血泊中呻吟。

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人把陆小六送到了医院,值班大夫薛达在未收取陆小六住院押金的情况下为他实施了手术?

?

  “这年头,做点分(fēnfèn)内的事也能混个名人当。

医生嘛,可不就得(déděi)救死扶伤,不收押金救条命也值得上喇叭吹!

”司机愤愤不平地说。

  电波继续传送:

陆小六脱离危险后居然不辞而别,身后,欠下了上万元的医药费?

?

“这个不仗义的东西。

唉,这年头,啥样的人都有。

有些人呢,就是不配那一撇一捺--快听,要通缉那陆小六呢!

  女播音员的声音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带有浓重南方口音的男声:

“陆小六,你好,我是你的医生薛达。

你现在在哪里?

腿上的伤口没有感染吧?

你走得很匆忙,连声招呼都不打,可把我急坏了。

陆小六,我今天来到交通台的直播间,是想通过广播的方式尽快找到你。

我不是向你讨要医药费的,我只是想对你说,你的腿骨上还留有两块金属夹,如果不尽快取出,你可能会面临截肢的危险?

?

陆小六,你记着,你的医生薛达在博爱医院等你。

  侧眼看着那位饶舌的司机,只见他的嘴巴紧紧抿住,脸上写满感动。

拐弯了,他很抒情地按了三声喇叭?

?

  1、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2、用“不辞而别”写一个句子。

  3、

(1)“有些人呢,就是不配那一撇一捺。

”“有些人”指谁?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仗义”是什么意思?

司机为什么说陆小六“不仗义”?

  4、这篇文章想表现在中心是()。

  A、责怪司机太饶舌B、批评陆小六不应不辞而别C、谴责肇事司机D、赞扬医生对病人的高度负责的精神

  5、你如果就是那位司机,你最后想说什么?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

“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

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

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

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

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

家长会上,老师说:

“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

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

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

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

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

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

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

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

她有些不习惯。

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

“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篇二:

2015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

  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缜(shèn)密感喟(kuì)紫蔷薇(wēi)暗香盈(yínɡ)袖....

  B.镶(xiānɡ)嵌.

  C.热忱(chén).

  D.菜肴(yáo).驰骋(chěnɡ)栀(zhī)子花逸兴遄(chuán)飞...别(bié)扭康乃馨(xīn)积微成著(zhù)...酣(hān)畅蒲(pú)公英春风拂(fó)面...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

  B.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

  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

  D.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从营养成分、、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

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

  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

  C.甄别色泽最终适当

  D.甄别色彩最终适量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

?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

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

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

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

  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

  葛兆光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

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

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

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

首先是“一”。

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

其次是“二”。

“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

再次是“五”。

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

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

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

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

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

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

一是生命。

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

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

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

二是幸福。

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

三是国家。

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

“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

“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本文有删改)

  6.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

  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

  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

  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

  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

  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B.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

  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

  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

  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

  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

  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

  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

  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

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

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

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

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

  之,而无复有惧于罪。

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

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

人见其然,则曰:

“若人也,而今乃若是!

”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

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

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

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

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

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

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

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

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

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

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

“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

”其奉身率如此。

侯盖古之廉者也。

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

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

夫侯之廉,人既.

  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

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

  地也。

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

侯果非慕与惧者也。

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常:

地名,指常州。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归:

称许.B.则千金有所必割割:

舍弃.C.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能:

做到.D.侯居常三年居:

居住.10.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3分)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AB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

  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CD一无所慕与无所惧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

  B.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

  C.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

  D.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3分)

  

(2)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3分)

  (3)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

  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

  

(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4分)

  

(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

  分)

  

(1)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5)三径就荒,。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群山万壑赴荆门,。

(杜甫《咏怀古迹》)

  (8)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头脑中的旅行

  彭程

  ①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

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

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

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

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

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

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

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

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

  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

  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气充

  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

  ③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

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

  ④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