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988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在公共汽车上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

2.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3.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

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重点、难点】

1.教育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

2.教育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周第课时总第_________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

同学们,你们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过哪些在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呢?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述:

是呀,在公共汽车上,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瞧,有一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二、激情明理

1.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教师讲一讲。

2.边听边想。

A.如果你是曹阳,你坐在座位上会怎样想呢?

B.如果你是那位大哥哥,你又会怎样思考呢?

C.如果你是那位站着的老奶奶,你会想些什么呢?

3.写一写

这时候会出现哪几种可能?

请你按你所设想的几种可能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

为什么?

4.实话实说

如果你是曹阳你会怎样做?

当你这样做时,你是怎样想的呢?

师总结:

是呀,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乘车的时候,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此时我们应该主动的让出我们的座位,这样才算得上是优秀的少先队员。

5.演一演

(1)过渡:

在乘坐公共汽车是时候,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很多人会主动的让出自己的座位给需要的人坐,那你在坐公共汽车时还看见过以下的场景吗?

(2)仔细观察p2上的幅图画,小组讨论

(3)你在等车和上车是还遇到哪些值得赞扬或应当批评的行为,请以表演的形式来交流一下。

三、总结:

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能够碰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称赞的或是应当批评的,在这些事情上的表现,往往反映出了我们所具有的道德品质。

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文明小乘客。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周第课时总第_________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想一想:

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一定经常带你到公园游玩,到商场去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

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叫什么呢?

  板书:

公共场所  

2.小组交流:

假如你在儿童游乐园排队玩电动马,发现有人在前面插队,你有什么感受?

假如你看电影时,坐在前面的人不时地站起来挡住你的视线,你又会怎么想?

 

3.小结:

在公共场所,如果每个人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别人的感受,就会使别人不开心,甚至造成矛盾,影响大家。

因此,在公共场所要有行为准则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种行为准则就叫“公共规则”。

  板书:

公共规则

4.同桌讨论。

(1)你知道的公共场所还有哪些?

在那里人们所应有的行为准则是?

什么?

板书:

自觉遵守

(2)师:

有了公共规则,就要求大家去自觉遵守,那怎样遵守公共规则呢?

二、激情明理  

1.阅读P5上的两个短文,选其一谈感受。

2.出示图片P6,小组讨论:

这起严重交通事故是怎么发生的?

3.小结:

公共秩序是人们在公共场所正常活动所需要的。

它是人们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三、树立榜样,指导学生行为  

师:

在遵守公共规则方面,周恩来总理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1.阅读P4上的《他,冒雨赶来》

2.说一说:

你觉得小王的做法对不对?

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冒雨赶到图书室?

3.全班交流  

4.小结:

每个人在公共场所都应该想到公众的利益。

只有大家共同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场所的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5.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自觉遵守公共规则的好榜样。

谁能来夸夸我们身边的好榜样?

四、全课总结:

  

1.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遵守公共秩序。

  

2.小结:

公共规则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它代表了大家共同要求和愿望、共同利益,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

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我们才能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社会环境,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正常进行。

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长大以后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第二课想想他们的难处

【教学目的】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2.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愿意帮助残疾人。

  

3.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2.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周第课时总第_________课时

一、名画欣赏:

  

出示图片:

(1)仔细观察这幅画,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从这幅画上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二、角色扮演 

1.同桌一起扮演一下图中的盲女和她的同伴。

思考:

扮演盲女的,请设想一下,双目失明的你对大自然的美景有怎样的渴望……

扮演她的同伴的,想一想你会对盲女叙说什么?

2.指名扮演

3.通过亲身的扮演体会,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4.全班交流:

  

5.小结:

平时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感受不到这样的痛苦和不便。

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是看不到我们生活的美丽的世界,有的不能开口说话,还有的听不到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有的有其他方面的残疾,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应该多为他们着想,多想一想他们的难处。

板书课题:

想想他们的难处。

三、体验启发  

1.观察P8上的图片,看一看这位无臂演员是如何生活的。

看过之后有什么感受?

  

2.师书述:

是呀,由于某方面的残缺,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会遇到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残疾人吗?

在你的周围,有残疾人吗?

他们是怎样生活、工作的?

3.指名说。

  

4.小结:

我们真不敢想象残疾人会遇到如此多的困难,但是,面对这些困难,他们退缩了吗?

他们失去生活的勇气了吗?

没有。

不仅没有,甚至于还用他们坚强的毅力谱写出了许许多多让我们这些正常人为之动容的优美篇章。

你们看——

5.学习P9-10上的资料,小组讨论:

谈感受。

6.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

从他们的身上你都学到了什么?

7.师述:

桑兰、刘涛、林林、霍金,他们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也许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他们却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的一项又一项奇迹。

他们坚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不仅要钦佩他们,更要学习他们的精神。

四、总结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

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周第课时总第_________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述:

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残疾人的生活,也看到了许多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我想:

同学们心里肯定有很多想法,那面对这么一个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

学生自由发言

2.总结:

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去关心、同情和帮助他们。

残疾人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享有人格上的尊严,所以,我们要尊重残疾人。

二、辨一辨

1.出示P11图画

 提问:

图片上的两个小朋友谁对谁不对?

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2.补充阅读P11《小辞典》

3.出示P12《一个残疾儿童的信》

想一想,林林最感焦虑的是什么?

假如林林来到你们班,你将会怎么办?

4.小结:

模仿残疾人的样子是不尊重残疾人的表现,这样做是不对的。

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关心残疾人的表现。

三、说一说:

1.读一读小故事,思考: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我国政府是怎样关心和保护残疾人的?

阅读P14教材,班级讨论交流

3.师:

国家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做了许许多多的益事——组织残疾人乐队、给残疾人捐款、社会办福利工厂、修残疾人坡度通道、开办残疾人学校等等。

那我们能为这些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做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四、全课总结:

关心、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表现,我们从小就要为其努力,做到在生活上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在精神上鼓励、支持他们,成为文明的好少年。

 

第三课生死不离

【教学目标】

1.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2.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英雄精神,传递至真至纯的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周第课时总第_________课时

一、地震来临的时刻

1.(出示地震前美丽的汶川)说一说,图片上的汶川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在群山的庇护中显得那么宁静,人们生活是那么安逸)

2.而2008年5月12日,一场人们意想不到的灾难却降临到了这个宁静的山村。

3.地震无情人有情,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人们没有倒下,他们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在废墟中求得生存。

在地震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英雄。

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自己被谁所感动,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4.小小故事会:

阅读故事《我背得动》、《“美丽天使”张春玲》、《留在最后的邹雯樱》。

思考:

他们在地震中做了什么?

你佩服他们的是什么?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5.新闻链接

二、爱的心声

1.(出示四个人物)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置身角色中感受他们当时内心的想法,思考:

他们能这样做,是怎么想的?

2.从他们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如果你是地震中被压在危房下的同学,听到他们的话,你会怎么想?

3.交流感受,体会小英雄们的品质。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周第课时总第_________课时

一、爱心传递

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发生后,来自社会各界的人们伸出了他们热情的双手。

2.看图片,感受人们对灾区人们的关心。

3.说一说: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你曾经做过一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你和身边的人之间曾经有过爱心传递吗?

谈谈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

4.让我们点燃爱心的火炬,进行一次没有终点的传递;让我们用阳光的心态,去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5.我们一起来欣赏诗歌《生死不离》,谈一谈你在听歌时的感受。

二、交流搜集的资料,再次分享我们的感动。

(教师推荐文章《爱的姿势》)

三、作业:

制作一份主题小报,在班级交流、展览。

 

第四课  伸出我的手

【教学目标】

1.同情生活贫困或不幸的人们,愿意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或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应倡导的社会公德,帮助贫困地区和有困难的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3.关注生活在自己周围和社会上贫困和不幸的人们。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周围或社会上不幸和贫困的人们,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2.学会关心他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献爱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周第课时总第_________课时

一、导入:

1.师:

同学们,你们说“爱”是什么?

2.小组交流:

 当自己生病或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时别人对你的爱意味着什么?

二、听一听(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

1.放音频:

歌曲《爱的奉献》

2.想一想:

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3.说一说:

你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听过这首歌?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

师:

与之相比,我们可以说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那此时你可曾留心过我们身边一些生活艰难和不幸的人呢?

谁能来说一说?

4.小结:

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身体有病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学一学:

自读《我怎么办》

1.小组交流:

  燕燕遇到了什么困难?

当时她是什么心情?

  燕燕此刻该怎么办?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2.小结:

当燕燕父母身患重病的时候,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非常痛苦,此时,我们应该为他们献上一份爱。

这爱不仅仅是物质的东西,还包括精神的鼓励和心理的安慰。

3.阅读书上的日记(同桌互说感受)

4.讨论:

如果不幸发生在我身上,我最希望的是什么?

5.阅读书上三段场景文字,小组说一说我该如何做?

四、读一读:

全班带有感情的朗读小诗《手》

五、总结:

我们是一群幸运儿,可以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但我们不能忽略了生活在艰难和不幸中的人。

当有人遇到不幸,生活、学习有困难时,别忘了伸出我们的手,献出我们的爱,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周第课时总第_________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看到了生活在不幸和困难中的人,所幸的是我们社会上有许多富有爱心的人,他们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渡过了难关,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受资助的人们的心声。

二、想一想

1.自读P25上回音壁

2.同桌交流感受

三、读一读

1.阅读P25小资料

2.提问:

你了解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吗?

3.看看P26小讨论

 说说文中的同学谁的想法对谁的想法不对?

为什么?

4.你见过或亲身参与过这种活动吗?

说说当时自己的心情。

四、说一说

1.小组交流理解书中说一说内容

2.出示小黑板:

 “愿爱的阳光洒进每一个贫困的角落,赶走贫病与忧伤。

 “愿每一个受助的人走出困境,每一个给予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

3.请同学在小组中谈感受

4.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收集的类似名言。

5.师:

同学们,让我们都来伸出友爱之手,为我们周围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

让我们每个人的爱汇成江河,滋润所有人的心灵。

五、全课总结激发情感

1.再次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师生同唱。

2.总结升华: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顺利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小学生,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需要我们的爱心、帮助。

也许由于我们的爱心,他们就可以和我们一样上学,坐在教室里读书,和我们一样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让我们也为他们献上一份爱心。

 

第五课绿色小卫士

【教学目标】

1.从不同的角度调查、了解生活中各种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其危害,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体验人们为保护环境付出的努力,并从自己做起,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家乡一些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从自己做起,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2.激发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生态道德意志,主动参与环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周第课时总第_________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谈话,交流各种污染情况

2.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引入主题

1.谈话,引入

2.分类:

根据垃圾的用途进行重新分类

(1)讨论:

你知道垃圾的回收有哪些方式?

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代表发言

(3)小结:

(定位一种思想)垃圾是一种放错的资源。

三、分组制作

1.师激发学生动手创作

2.师讲解创作注意点

3.学生分组创作

4.作品展示,学生简介创作过程

四、延伸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创作环保标语,唤醒社会关注环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周第课时总第_________课时

活动

(一)走近生活,揭示环境污染的现状

1.生活中存在的几种主要污染。

2.交流“课前调查”--身边各种环境污染的现象。

2.3.观看有关污染的录像资料。

4.小结:

在许多地方,人们原来拥有的是美丽的土地,但现在却不得不在被污染的环境中挣扎。

活动

(二)讨论交流,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1.出示印染厂的污水,引导交流水污染的危害。

2.讨论各种环境污染还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3.出示一组调查数据,揭示污染危害的严重性。

4.小结:

地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

活动(三)强化体验,感知环保人士的努力。

1.讨论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哪些事。

2.交流感受,体会环保人士的心愿。

活动(四)创设情境,激发参与环保的热情。

创设游戏活动情景,师生共玩趣味环保跳棋,其间引导学生:

1.设计环保宣传口号。

2.了解部分环保纪念日和环保先进城市。

3.了解环保监督热线电话。

4.知道垃圾要分类存放。

5.为城乡环境保护提合理建议等。

活动(五)合作探讨,延伸保护环境的行动。

1.讨论:

我们小学生能为保护绿色环境做些什么?

2.小组合作,制定班级《绿色行动宣言》。

3.行动延伸。

 

第六课我们的民风民俗

【教学目标】

1.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一些重大节日的风俗文化,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周第课时总第_________课时

(一)渲染氛围,导入新课

1.看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后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呢?

(二)网络学习,认识春节

1.(课件展示春节的热闹场面)同学们,大家最喜欢的春节到了,让我们一起走入欢快的春节吧!

2.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交流:

①讲一讲春节的传说;②演一演春节的活动;③画一画春节的景象;④谈一谈春节的经历……

3.春节是如此多姿多彩,你知道,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吗?

出示教材内容“猜猜看”,请学生自由竞猜。

4.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读网上“心情故事”中的《到外公外婆家过春节》,谈谈感受。

5.请学生再进行“猜猜看”活动,师动情总结:

合家团聚仍是人们过年的首选。

(配乐《常回家看看》)

(三)了解其它传统节日

1.请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一个传统节日自由浏览:

2.选择同一内容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作展示准备。

3.各小组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汇报。

(四)课外延伸,编辑小报

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周第课时总第_________课时

(一)渲染氛围,导入新课

1.在悠扬的民乐《茉莉花》中,课件展示一组反映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后说说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动情揭题:

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不同的民风民俗。

(板书课题)

3.中华民族有哪四个传统节日,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呢?

板书:

传统的节日最隆重的是什么节日?

它们各有什么传统活动?

板书:

传统的活动

教师小结:

我们中国是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住着56个民族,有着13亿的兄弟姐妹。

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共同建设着我们的祖国。

4.谁来说一说我们是哪个民族?

我们班级的大部分同学都是汉族的,据老师所知,我班还有回族、蒙古族的同学。

请他们说说他们民族的风俗习惯。

问:

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那你知道少数民族的节日吗?

5.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风风俗。

板书:

不同的民风风俗谁能举例说一说呀。

(引导学生从衣着、语言等方面来说)

小结:

除了衣着、语言不同,在饮食和居住环境上也有差别。

比如:

有的少数民族不吃猪肉,有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帐篷,有的住窑洞等等,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二)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民风民族。

1.出示事例,了解风俗。

同学们,在我们的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的风俗傣族泼水节,想知道是什么活动吗?

2.同学交流,丰富了解。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家庭中,除了我们刚才了解到了傣族的“泼水节”,你们还收集到了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呢?

学生交流、汇报。

(三)、正确对待传统习俗。

刚才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也学到了很多,了解到了那么多的习俗,但是,前不久呢,我们班级里有一位同学却向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疑问,大家想帮助他解决吗?

教师出示一位学生的烦恼:

自己的哥哥结婚,但因为村上有这样的习俗,结婚要摆酒宴三天,大吃大喝,因为自己家里比较穷,父母想不摆了,但觉得只是习俗,怕村上人说,所以只得去借钱摆阔,他感到不可理解。

学生讨论,他们这样的做法怎么样?

(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真正懂得:

我们要继承优秀的民风民俗,对于一些不良的习惯,我们应该抛弃,培养正确对待传统风俗的态度)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我们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我们也只有积极继承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才能使我们具有更大的发展前途。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属于民族的一些传统文化保持、延续下去,这是一笔富裕的文化资源。

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民风民俗的网站,希望大家有空的话,可以去查询,我们可以在上面查到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

 

第七课家乡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

2.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访谈、文献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收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了解家乡的变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周第课时总第_________课时

(一)、歌曲导入,走进家乡。

1.听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呢?

有什么感受?

学生展开讨论。

2.同学们,在我们自己的家乡,你觉得有没有变化呢?

今天就来让我们走进自己的家乡吧。

(二)、自由选择,了解家乡。

采用小组自由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调查情况。

(1)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了解家乡的?

(小组汇报、组长汇报、写成文章汇报……)

(2)自由选择自己了解家乡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进行小组交流。

(房屋、道路、小桥、家庭、街道……)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

(口头、照片、录象、图片……)

(三)、巩固认识,热爱家乡。

1.刚才听了同学们的汇报,看了同学们自己拍摄到的许多照片,我也切实亲身体验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为自己家乡有这样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

今天老师也去拍了些材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家乡的美丽风景吧。

2.同学们看了我们家乡变化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从录象中,同学们对家乡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了解呢?

(四)抒发情感,祝福家乡。

1.同学们,刚才看到了我们家乡的变化,你现在有什么想说的吗?

教师小结:

是呀,我们的家乡真是变化太大了,我们能有什么办法能把自己家乡的变化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