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122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应和(hé)  争执(zhí)  静谧(mì)   花团锦簇(cù) 

B.贮蓄(zhù) 粗犷(guǎng) 徘徊(huái)  人迹罕至(hǎn)

C.黄晕(yùn) 确凿(záo)  匿笑(nì)   混为一谈(hǔn)

D.着落(zháo)烘托(hōng) 窠巢(cháo)  咄咄逼人(du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荫蔽  惭愧  侍弄   翻来复去 

B.决别  分歧  鉴赏   截然不同

C.企盼  云霄  感概   呼朋引伴  

D.奥秘  博学  烂漫   油然而生

3.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真让他喜出望外。

B.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C.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反复仔细地阅读。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

如果你的心灵足够,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你仍能自得其乐。

如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你仍能。

这是任何外力都夺不走的,是孟子所说的“人之安宅”,你可以借之安身立命。

A.丰富自强不息财富B.富裕坚强不屈财富

C.富裕自强不息财宝D.丰富坚强不屈财宝

5.5.下列与课文有关的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色花》——《泰戈尔诗选》——泰戈尔——印度 

B.《济南的冬天》——《一些印象》——老舍——现代

C.《天净沙·秋思》——《全元散曲》——马致远——元代

D.《再塑生命的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英国

二、情景默写

6.6.默写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水何澹澹,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生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句是:

________,________。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7.《朝花夕拾》中的这组散文是作者________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在本册书中学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出自这部散文集,请你再列举出《朝花夕拾》中其他任意两篇文章来:

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秋天的怀念》节选部分,完成题目。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8.哪些话体现“我”双腿瘫痪以后,脾气变得暴躁无常?

9.赏析划线句子,结合内容说说“扑”和“抓”为什么用得好?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0.“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说明了什么?

11.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么?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捡来的手机

  ①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

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

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

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

我觉得稀罕:

“我还以为咱家只有丢手机的命呢。

  ②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

“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

”我似乎猜到他的心思,给了他三条提议:

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

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

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③儿子歪着脑袋想想:

“第一条可以考虑。

第二条无聊透顶。

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

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

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

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

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

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

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5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

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的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

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

倒是他对把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

我很惊讶,也很欣慰。

  ④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

“为啥别人捡到我们的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

”我想都没想就说:

“我也想不通。

我只是相信:

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

也赚不到钱。

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可劲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

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除非你问心无愧。

做过亏心事,就算别人不知道,还有苍天在看着呢。

”儿子不再言语。

  ⑤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

很快就看见一个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

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

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

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

“谢谢您啦,叔叔!

谢谢阿姨!

谢谢这位小弟弟。

”挥挥手和他道别。

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

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

  ⑥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

“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

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

”我牵紧他的手:

“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

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

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⑦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

12.本文安排故事的结构主要有两条线索:

一是围绕手机展开故事情节;二是围绕儿子的情绪展开故事情节。

请你依据文章思路填空:

①故事情节:

A________手机——讨论如何处置手机——B________手机——回顾还手机情景

②儿子的情绪:

惊喜——C________——心情很好——D________

13.文章第⑤段对小伙子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手法?

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4.“我”表扬儿子“善良”“不虚伪”,请你写出儿子的“善良”和“不虚伪”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15.课外链接:

南京的彭宇在街上扶起摔倒的老人,却惹官司上身,被一审法院判赔老人损失,让不少人觉得好人难做,那么,当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做?

请说说你的想法。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17.翻译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

18.友人既然已经感到惭愧,并“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

元方的这种做法是否失礼?

并说明理由。

六、作文

19.请以“一路有你相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要用上适当的描写。

(3)不少于500字;(4)书写要工整;(5)标点要规范。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B项正确。

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

A项中“和”应读hè;C项中“混”应读hùn;D项中的“着”应读zhuó。

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D项正确,其他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

A:

复——覆;B:

决——诀;C:

概——慨。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C项使用正确。

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

A项喜出望外:

望:

希望,意料。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本句中“又”字表明“取得好成绩”并不是“出乎意料的”,而是情理之中的。

因此不能用喜出望外;B项“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该成语用错对象;D项不求甚解: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与“反复仔细地阅读”相矛盾,成语使用错误。

点睛:

正确使用成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成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先决条件。

有些人之所以用错成语,原因较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没有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造成的。

了解成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成语的“涵义”1、字面义2、整体义3、比喻义4、褒贬义5、特定义。

二、要注意使用范围三、明确对象,注意区别。

四、用语得体,敬谦有别。

4.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原文中的“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可知应是心灵足够“丰富”。

又根据文中的“遭遇最悲惨的灾难”可知应是“自强不息”。

然后再根据孟子所说的“人之安宅”可推断出是一笔“财富”。

其中“自强不息”这个成语接触的较多,一般易用错语境。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

所学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出现较多的词语、成语、俗语,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

平时要在积累上下工夫,对于易于混淆的词语、成语、俗语要进行比较、积累。

5.D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

(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

(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增加得分把握。

D项搭配不正确,海伦•凯勒是美国作家。

6.

(1)思君不见下渝州;

(2)不知何处吹芦管;(3)山岛竦峙;(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

竦,罔。

7.鲁迅;《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

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本题主要考查对鲁迅作品的阅读理解。

8.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9.通过这两个动作,突出表现“我”内心的伤痛对母亲心灵造成的莫大冲击,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呵护与担忧,也形象地反映了母亲在拼尽全力地爱“我”。

10.母亲全心全意照顾“我”,几乎无暇他顾。

11.不好,“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解析】

【分析】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从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分析,尤其通过段中“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理解出句中“无常”的意思是脾气变化不定的意思。

9.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可以抓住关键的动词进行理解。

“扑”和“抓”是母亲的动作描写,说明母亲想得很周到细致,不想让儿子想起伤心的事,体谅儿子的苦衷,其实母亲的心里比作者更加难受。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以联系上下文内容,结合“我”当时的身体状况和母亲的心情来理解,应根据常理推断。

因为“我”双腿瘫痪后,母亲为了照顾“我”,已经无暇照顾这些花了。

11.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分析标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情感去综合分析,不能随心而欲。

从全文内容来看,母亲是在“秋天”求“我”看花的,她正是“秋天”离开人世的,结尾我们是在“秋天”再去看菊花的,“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而且文中母亲的坚强,与“秋菊”相似,“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点睛:

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具有象征意义。

5、语带双关。

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兴趣。

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

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12.捡到;归还;“不屑”或“想不通”;不好意思。

13.动作描写,突出着急;神态描写突出惊讶,说明手机失而复得出乎小伙子的意料之外;语言描写,突出讲话很激动,表达感激之情。

14.“善良”:

归还手机;“不虚伪”:

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

15.略。

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然后将自己的观点结合文本进行阐释。

【解析】

【分析】

12.本题的考点是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就是贯穿文章始终,把文章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事物或感情,分为明线和暗线,可以是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线索作用: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根据提示,在文中寻找相关词语可以找出:

①捡到;②归还;③想不通;④不好意思。

13.本题的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解答思路:

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

“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是动作描写,“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是神态描写,还有语言描写,这些描写方法更形象地刻画了小伙子丢失手机后的紧张以及手机失而复得后的惊讶和对我一家的感激。

14.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善良”:

归还手机。

“不虚伪”:

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

15.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

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

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即可。

写出帮助别人的做法即可。

16.约定;舍弃;拉;回头看。

17.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不是人啊!

和别人约定好同行,丢下我走了。

18.没有失礼,陈元方对粗鲁的客人“入门不顾”,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再者,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该求全责备。

(应该算作失礼,因为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他,况且客人也是长辈,而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所以这也算无理。

【解析】

【分析】

选自:

《世说新语》作者:

刘义庆年代:

南朝

16.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引:

拉。

顾:

回头看。

1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

乃:

才。

期:

约定。

点睛: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答案不唯一,意思合理即可。

没有失礼,元方用机智和果敢的行动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失礼,不给人改过的机会。

19.一路有你相伴

我的座上有盏灯,无论何时,总伴着我。

回到家,锁上门,气急败环地将本子砸在书桌上,将自己摔到了床上,折腾去一阵声响。

“不就是作业没做完么,有什么大不了的,又不只有我一个人没做,大不了我不学了,还不是活受罪。

”我使劲的敲打着床配以超高分贝的咆哮来宣泄不满。

自怨自艾了许久,才发现天色渐渐暗了,知道已是晚上了。

伸出一只手在书桌上摸索着,准备打开台灯,却半天没有动静,而后才发现它被一堆卷子埋在了身下。

此刻的它,就象一个陷入淤泥的人,无法自拔。

我有些歉意,赶快扶起了它。

我很喜欢它,淡绿色的色彩有着大自然般的宁静,底座是椭圆形的,厚重而沉稳,细长的灯颈象天鹅的脖子,光洁而圆润,一对雪白的灯管相依相拌,发出柔和的光芒……

我很内向,遇到事不会和任何人说,而它则完美的成为了一个忠实的听众,我感情的寄托。

而现在,他却成了我无意过错的受害者,将它扶起,打开台灯,柔和的光依旧明亮

事情经过很简单:

英语没有做完,被老师检查出来了挨了批评,本来不对,可不知怎么了,就是火大,很“潇洒”的扔下几句“豪言壮志”便扬长而去了。

只留下老师铁青的脸。

虽然我已经冷静了,但依旧嘴硬,对着台灯倒苦水说,“这老师是不是有问题?

没事老找我麻烦干什么,又不只有我一个人……。

”台灯的光依旧柔和,好似有一双眼在看着我。

我有些心虚,叹了一口气,“好吧,我知道,我好像是错了,可是我怎么去给老师交代?

”挠了挠头,我问台灯,台灯谁无言,但却满含鼓励,“好吧”我下定了决心“我去给老师道歉,大不了挨顿骂就是了”。

最后,老师原谅了我,

才结束了这有惊无险的闹剧。

还记得有一次为了考试周末在家复习到很晚,去楼下买了咖啡回来,才发现小区早已是万籁俱寂,有些胆小的我在小区里战战兢兢的走着,唯恐哪里会跳出“孤魂野鬼”,事实上,在我抬头仰天时,才发现最顶楼有一素光!

像黑暗中的灯塔一样,我有些庆幸,才突然发现光的地方好像是家,原来,他一直在给我指明家的方向。

谢谢你,好兄弟。

有了兄弟的陪伴,我不觉得孤单;有了兄弟的陪伴,我有勇气面对困难。

夜深了,四围静寂无声,我还在奋笔疾书,唯有一座淡绿色的台灯在静静的陪伴着我。

【解析】

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之前没有提示语,这为学生在选材立意方面增加了难度,该作文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挖掘的能力,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挖掘生活中富有“闪光点”和影响力的素材。

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语“一路”和“你”,一路可以写道路的意思,也可以写比喻义,如:

人生路等。

这里的“你”,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物,最好是第二种思路,更容易获得看卷老师的青睐。

本文适合使用记叙表达方式,加以少量抒情议论文字。

点睛:

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

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

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

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