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152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docx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的全部内容。

药物分析归纳

作者:

张倩炎(福医大药学3班)

第一章绪论及药典概况

1、5P标准

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标准》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标准》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ChP组成

药品=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药典=凡例+索引+正文+附录

3、溶解度等级(溶质1g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1ml

1~10ml

10~30ml

30~100ml

100~1000ml

1000~10000ml

>10000ml

极易溶

易溶

溶解

略溶

微溶

极微溶

不溶

4、贮藏条件

遮光:

容器不透光密闭:

容器密闭,防止尘土进入

密封:

容器密封防止风化、吸潮、挥发熔封:

防止空气和水分进入

阴凉处:

不超过20℃凉暗处:

避光并不超过20℃

冷出:

2~10℃常温:

10~30℃

5、温度

冷却至室温

约0℃

2~10℃

10~30℃

40~50℃

70~80℃

98~100℃

放冷

冰浴

冷水

室温

温水

热水

水浴温度

6、精确度

精密称定:

重量准确至千分之一称定:

重量准确至百分之一

精密量取:

符合移液管的精度要求量取:

符合量筒的量取要求

“约"若干:

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7、比旋度的计算☆☆☆

(见P33)

[α]为比旋度;D为钠光谱的D线;l为测定管的长度,dm;α为测得的旋光度;d为液体的相对密度。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

1、性状鉴定

性状:

外观、溶解度、物理常数(熔点、比旋度、吸光度)

2、一般鉴别试验

有机氟化物:

氧瓶燃烧法,加茜素氟蓝试液,显蓝紫色。

水杨酸盐:

加三氯化铁试液,在中性时呈红色,弱酸性时呈紫色.

酒石酸盐:

加氨制硝酸银试液,水浴加热,试管壁成银镜。

芳香第一胺:

加稀盐酸和碱性β—萘酚试液,生成由橙黄至猩红色沉淀.

托烷生物碱类:

加发烟硝酸,水浴蒸干得黄色残渣,放冷加乙醇和氢氧化钠,显深紫色。

金属盐:

焰色反应,钠黄钾紫钙砖红。

铵盐:

加过量氢氧化钠,加热分解产生氨气,遇润水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氯化物:

滴加硝酸银试液,生成白色沉淀,加氨试液即溶解,再加稀硝酸酸化,沉淀又生成。

硫酸盐:

加氯化钡试液,生成白色沉淀。

硝酸盐:

加等量的硫酸混合,冷却后加硫酸亚铁试液,溶液分层,界面层显棕色。

3、化学鉴别法

呈色反应、沉淀反应、荧光反应、气体生成反应、试剂褪色鉴别、测定生成物的熔点等等。

4、光谱鉴别法

紫外光谱:

采用两种浓度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最大吸收波长。

红外光谱:

适用于组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原料药,ChP采用标准图谱对照法,USP采用对照品法。

原子吸收光谱:

适用于金属元素。

核磁共振:

用于各种分子物理和化学结构的研究。

质谱:

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

5、色谱鉴别法

薄层色谱TLC鉴别法、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HPLC—MC鉴别法。

6、其他鉴别法

显微鉴别、生物学法、指纹图谱法。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

1、杂质的来源

生产过程:

原料或辅料不纯、反应中间体、副产物;

贮藏过程:

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发生水解、氧化、分解、异构、聚合、潮解、发霉等。

2、杂质的分类

一般杂质:

自然界分布广泛,在药物生产贮藏过程中易引入的杂质。

特殊杂质:

特定药物生产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也称有关物质。

杂质限量L的计算☆☆☆

(见P100)

C为杂质标准液的浓度;V为体积;S为供试品杂质最大允许量。

3、杂质的检查方法

化学方法:

显色法、沉淀法、生成气体法、滴定法.

色谱方法:

薄层色谱法(杂质对照品法、供试液自身稀释对照法、两者并用、对照药物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外标法或对照品法、自身对照法、面积归一化法)

气相色谱法(标准溶液加入法)、毛细管电泳法

光谱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

其他方法:

热分析法、酸碱度检查法、物理性状检查法

4、一般杂质的检查

氯化物:

在酸性条件下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注:

加硝酸可避免弱酸银盐沉淀的干扰;供试品液如带颜色,可采用内消色法解决。

硫酸盐:

在酸性条件下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铁盐:

在酸性溶液中与硫氰酸盐作用生成红色可溶性配合物.

(注:

加过硫酸铵的目的是使Fe2+转换成Fe3+,酸性条件下反应可以防止Fe3+的水解.)

重金属盐:

硫代乙酰胺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生硫化氢,与重金属离子生成黄色到棕黑色的混悬液.或者在碱性溶液中以硫化钠为显色剂,与铅溶液生成硫化铅沉淀(如磺胺类、巴比妥类药物).

(注:

该比色法用到3支比色管,分别为对照管、供试管、监控管。

砷盐:

采用古蔡法或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检查。

金属锌与酸作用生成氢气,与药物中的砷离子生成易挥发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深斑。

后者的方法可产生红色胶态银。

a.加入Zn的作用是产生H2;b.SnCl2与KI的作用是将As5+还原为As3+,I—与Zn2+的配位作用,还可抑制锑化氢的生成;c.醋酸铅棉花的作用是吸收H2S气体,起到过滤的作用。

(注:

Sb<100ug时用古蔡法。

5、干燥湿重测定法

作用:

主要检查水分及其他挥发性物质.

方法:

常压恒温干燥法、减压干燥法与恒温减压干燥法、干燥剂干燥法。

6、水分测定法

方法:

费休氏法(原理:

碘氧化二氧化硫时消耗水)、甲苯法。

7、炽灼残渣检查法

作用:

检测有机药物经碳化后无机盐和金属氧化物。

8、易碳化物检查法

方法:

目视比色法.(加入硫酸使之呈色。

9、残留溶剂测定法

按有机溶剂毒性的程度分为四类:

第一类(避免使用):

苯、CCl4等第二类(限制使用):

CHCl3、环己烷等

第三类(控制使用):

乙醇、乙醚、乙酸乙酯等第四类(无限制):

三氯乙酸、石油醚等

方法:

GC法。

(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等温法/程序升温法、溶液直接进样法)

10、溶液澄清度检查法

方法:

比浊法。

*扩展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吸附法

滴定方法

被滴定样品

滴定液

介质/条件

指示剂

显色

直接碘量法

维生素C、二巯丙醇

碘液

水/不限

淀粉或碘

无色→蓝色

剩余碘量法

葡萄糖、咖啡因

碘、硫代硫酸钠

水/酸性

淀粉(近终)

蓝色→无色

铈量法

硫酸亚铁片

硫酸铈

水/酸性

邻二氮菲

深红→淡蓝

亚硝酸钠法

芳伯胺类

亚硝酸钠

水/酸性

永停或KI—淀粉

-

非水碱量法

弱碱

高氯酸/冰醋酸

结晶紫

蓝色/蓝绿色

非水酸量法

弱酸

甲醇钠

乙二胺或DMF

溴麝香草酚蓝

铬酸钾指示剂法

氯化物或溴化物

硝酸银

水/中性

铬酸钾

砖红色沉淀

银量法

Ag+离子

硫氰胺

水/酸性

硫酸铁铵

红色

吸附剂指示法

卤素

硝酸银

水/酸性

荧光黄—Cl—、曙红-Br-

第四章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

1、前提

方法要求:

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验证内容:

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耐用性等.

2、定量分析法

分类:

容量分析法(滴定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1)容量分析法

特点:

简便易行、耐用性高、结果准确、专属性差.

分类:

直接滴定法、间接滴定法(生成物滴定法和剩余量滴定法).

滴定度的计算☆☆☆

(见P145)

T为滴定度,mg/ml;m为滴定液的摩尔浓度;a/b为被测药物/滴定剂的摩尔数;M为被测药物的摩尔质量。

含量的计算☆☆☆

(见P146)

V为滴定体积;T为滴定度;F为校正因子;W为供试品的称取量。

2)光谱分析法

朗伯比尔定律:

A=Ecl(E为百分吸收系数,即每100ml待测药物的吸光度值,c的单位g/100ml)

测定方法:

对照品比较法、吸收系数法、分光光度法、比色法。

标示量的计算☆☆☆

(见P149)

Cx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D为稀释体积;W为平均片重/装量;W为供试品取样量;B为标示量。

3)色谱分析法

测定法:

外标法(标准曲线法)、内标法(标准加入法)。

系统适用性实验指标:

理论塔板数、分离度、重复性、拖尾因子。

气相色谱测定:

外标法、内标法、标准溶液加入法。

3、样品的前处理

酸水解法:

用于水难溶的含金属有机药物。

碱水解法:

用于含卤素的有机药物。

还原法:

用于含碘的有机药物。

凯氏定氮法:

将含N药物与硫酸在凯氏烧瓶中共热,药物结构被氧化分解成CO2和H2O,有机N变为无机氨,并于过量的硫酸结合,经氢氧化钠碱化后释放出NH3,经硼酸溶液吸收后,用酸碱滴定。

第五章略

第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1、性质

用途: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

结构特征:

苯环、游离羧基。

典型药物:

阿司匹林、双水杨酯、甲芬那酸、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吡罗昔康、扑热息痛。

理化性质:

酸性(羧基,含氢键〉吸电子〉给电子)、水解性(酯键、酰胺键)、紫外/红外特性.

2、鉴别实验

1)三氯化铁反应

水杨酸反应:

水杨酸加三氯化铁试液,生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

酚羟基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的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蓝紫色。

2)缩合反应

酮洛芬(二苯甲酮):

酸性条件下与二硝基苯肼缩合,生成橙色偶氮化合物。

3)重氮化—偶合反应

芳伯氨基:

在稀盐酸加热条件下,与亚硝酸钠试液反应,再与碱性β-萘酚偶合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

4)氧化反应

甲芬那酸:

溶于硫酸后,与重铬酸钾反应显深蓝色,随即变为棕绿色。

吲哚美辛:

在硫酸存在下,与重铬酸钾共热,应显紫色;在盐酸中与亚硝酸钠反应显绿色,渐变黄色。

5)水解反应

阿司匹林与Na2CO3试液加热水解后,加过量稀硫酸酸化,生成白色沉淀,并产生醋酸臭气。

6)光谱法(略)、7)色谱法(略)。

3、特殊杂质及检查

1)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

检测方法:

稀硫酸铁铵溶液显色反应.

注:

药典采用1%冰醋酸溶液制备供试品溶液,以防阿司匹林水解,同时采用HPLC检查,C18作填充剂。

有关物质:

除游离水杨酸外的合成原料(苯酚)及其他合成副产物,如醋酸苯酯、水杨酸苯酯、水杨酸苷、水杨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苯酯等。

注:

除水杨酸峰外,其他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

4、含量测定

a.直接滴定法:

药物溶于中性乙醇,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液直接滴定。

b.剩余量滴定法:

用定量过量的NaOH滴定液溶解后,用盐酸滴定液回滴定剩余的NaOH滴定液.

c.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

加入定量过量的NaOH,加热使酯键水解后,再用硫酸回滴剩余的NaOH滴定。

d.两步滴定法:

第一步中和制剂中酸性水解产物及稳定剂,以消除干扰;第二步为水解后剩余量滴定。

(注:

阿司匹林原料药采用酸碱滴定法,而阿司匹林片剂采用两步滴定法。

e.非水溶液滴定法:

吡罗昔康具有吡啶环,显碱性,可在冰醋酸溶液中用高氯酸滴定液滴定.

第七章苯乙胺类拟肾上腺素药物的分析

1、性质

用途:

收缩血管、升血压、散瞳、舒张支气管、迟缓胃肠肌、加速心率、加强心肌收缩等作用.

结构:

邻苯二酚、苯乙胺(3个取代基团)。

典型药物:

肾上腺素、异丙R、重酒石酸去甲R、盐酸去氧R、盐酸多巴胺、盐酸甲氧明、麻黄碱等.

理化性质:

酚羟基特性、弱碱性(NH2)、旋光性、紫外吸收特性。

2、鉴别试验

a。

三氯化铁反应:

酚羟基与Fe3+配位显绿色;在碱性条件为紫红色。

b。

甲醛-硫酸反应:

肾上腺素显红色,异丙显暗紫色,重酒石酸显淡红色。

c。

还原反应:

略。

d。

氨基醇的双缩脲反应:

(鉴别盐酸麻黄碱)加CuSO4与NaOH即显蓝紫色;加乙醚后分层,乙醚层显紫红色,水层显蓝色。

e。

脂肪伯胺的rimini试验:

略。

3、特殊杂质与检查

项目:

酮体杂质(紫外分光法)、光学纯度ee(色谱法和电泳法)、有关物质(TLC——盐酸去氧肾素;纸色谱——盐酸苯乙酸胍;HPLC——其他药物).

4、含量测定

1)非水溶液滴定法

对象:

有机碱及其氢卤酸盐、磷酸盐、硫酸盐及金属盐类药物.

非水溶剂种类:

酸性R如冰醋酸;碱性R如二甲基甲酰胺;两性R如甲醇;惰性R如甲苯、三氯甲烷.

基本原理:

强酸置换出与弱碱结合的弱酸,即BH+A-+HClO4→BH+ClO4—+HA。

(注:

有机弱碱的盐均用高氯酸滴定。

(注:

加入定量的醋酸汞-冰醋酸溶液的目的是消除氢卤酸对滴定的干扰.)

终点指示:

常用电位法和指示剂法。

指示剂为结晶紫,酸式色为黄色,碱式色为紫色。

2)溴量法

对象:

盐酸去氧肾素、重酒石酸间羟胺原料药《药典ChP2010》

原理:

苯酚结构在酸性条件下与溴定量发生反应,再以碘量法滴定剩余的溴.

3)亚硝酸钠法

方法:

芳伯氨基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定量发生重氮化反应,用永停法指示终点.

4)紫外分光法与比色法(略)

5)高效液相色谱法(略)

第八章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的分析

1、性质

用途:

局部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发生与传导.

结构:

亲脂性芳香环、中间连接功能基(酯键—对氨基R;酰胺键—酰苯胺R)、亲水性胺基.

典型药物:

对氨基类(苯佐卡因、普鲁卡因、丁卡因)、酰苯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理化性质:

芳伯氨基特性、水解特性(酯键)、弱碱性(叔胺氮)、与重金属反应特性、吸收光谱特性。

2、鉴别试验

1)重氮化—偶合反应

原理:

芳伯氨基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反应,加入减小β-萘酚溶液显猩红色沉淀。

芳仲胺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乳白色沉淀。

2)与金属离子反应

a.鉴别盐酸利多卡因:

在Na2CO3试液中与CuSO4反应生成蓝紫色配位化合物。

再溶入CHCl3中显黄色。

b.鉴别盐酸普鲁卡因胺:

被浓H2O2氧化成羟肟酸,再与FeCl3反应显紫红色,随即变为棕黑色。

3)水解产物反应

a.鉴别苯佐卡因:

加NaOH试液煮沸,再加入碘加热,生成黄色沉淀,并产生碘仿的臭气。

b.鉴别盐酸普鲁卡因:

加NaOH溶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加热变为油状物,继续加热,产生的蒸汽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热至油状物消失后,加盐酸即析出白色沉淀。

3、特殊杂质与检查

项目:

盐酸普鲁卡因中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HPLC,C18为填充剂,反向);

盐酸普鲁卡因中有关物质和光解产物的检查(LC/MS联用);

盐酸利多卡因中2,6-二甲基苯胺的检查(HPLC);

盐酸罗哌卡因的光学纯度检查(毛细管电泳)。

4、含量测定

1)亚硝酸钠滴定法

原理:

重氮化反应,用永停法指示终点。

注:

在不同无机酸中,重氮化反应速度不同,HBr>HCl>HNO3、H2SO4。

注:

重氮化反应的速度与温度成正比,但是生成的重氮盐又随温度升高而分解。

2)非水溶液滴定法

方法:

将供试品溶于冰醋酸—醋酐溶液中,用高氯酸滴定至终点;以电位法指示滴定终点。

注:

加入醋酐的目的是增强布比卡因的碱性,使滴定突跃明显。

3)紫外分光光度法(外标一点法)

4)高效液相色谱法(略)

第九章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物的分析

1、性质

用途:

钙通道阻滞药,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结构:

苯基、1,4—二氢吡啶母核。

典型药物:

硝苯地平、尼莫地平、氨氯地平、尼索地平、非洛地平等。

理化性质:

还原性(吡啶环)、氧化性(硝基)、解离性、稳定性(光化作用)、旋光性、光谱特性。

2、鉴别试验

a.亚铁盐反应:

苯环硝基具有氧化性,可与Fe(OH)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红棕色沉淀。

b.NaOH试液反应:

药物在丙酮溶液中与NaOH试液反应,显橙红色.

c.沉淀反应:

二氢吡啶可与重金属盐类形成沉淀。

(如尼莫地平与HgCl生成白色沉淀)

d.重氮化-偶合反应:

苯环硝基在酸性条件下被锌粉还原为芳伯氨基,可鉴别。

e.紫外分光法、红外分光法、色谱法。

(略)

3、有关物质的检查

方法:

HPLC法。

(避光操作)

4、含量测定

a.铈量法:

在强酸条件下进行滴定,Ce4+自身可作指示剂.(4价为黄色,3价为无色)

b.紫外分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略)

第十章巴比妥及苯二氮杂卓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苯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1、性质

用途:

广泛用于镇静催眠。

结构:

环状丙二酰脲(母核)、1,3-二酰亚胺(母核基团)。

典型药物:

巴比妥、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硫喷妥钠等。

理化性质:

弱酸性、水解性、金属离子反应、香草醛反应、紫外吸收特性、显微结晶。

*扩展理化性质[口诀:

银白铜钴紫硫蓝]

a。

弱酸性:

二酰亚胺上氢受邻位羟基影响,发生质子转移(发生二级电离);

b.水解性:

酰亚胺结构与碱液共沸,水解释放出NH3,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注:

可用于鉴别异戊巴比妥和巴比妥)

c.与金属离子反应(含丙二酰脲):

银盐(在Na2CO3溶液中生成钠盐而溶解,再与硝酸银反应,先生成一银盐,硝酸银过量时生成二银盐。

一银盐可溶解,二银盐不溶。

铜盐(在吡啶溶液中生成烯醇式异构体,再与铜-吡啶试液反应,生成紫色配合物.鉴别含S巴比妥类药物:

与铜盐反应显绿色)

钴盐(碱性溶液中与钴盐反应,生成紫堇色配合物)

汞盐(与硝酸汞或氯化汞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能在氨试液中溶解)

d.香草醛反应:

在浓硫酸存在下与香草醛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棕红色产物。

e.显微结晶:

在显微镜下观察,巴比妥为长方形结晶,苯巴比妥开始结晶时球形,后为花瓣状。

2、鉴别实验

1)丙二酰脲反应

a.银盐反应:

与碳酸钠、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振摇即溶解,硝酸银过量时沉淀不溶解。

b.铜盐反应:

在吡啶溶液中溶解后,与铜吡啶试液反应,显紫色。

(或生成紫色沉淀)

2)特征基团反应

a.硫元素:

在NaOH溶液中与Pb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不饱和取代基:

分子结构含有丙烯基,可与I2、Br2或KMnO4作用,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

(注:

可用于司可巴比妥的专属鉴别)

C。

芳环取代基:

硝化反应(与KNO3及H2SO4共热,生成黄色硝基化物)

亚硝酸钠反应(苯巴比妥与硫酸-亚硝酸钠反应,生成橙黄色产物,ChP用于鉴别苯巴比妥和苯巴比妥片)

甲醛—硫酸反应(苯巴比妥与甲醛—硫酸反应,生成玫瑰红色产物,用于鉴别巴比妥和无芳环取代的巴比妥类药物)

*扩展鉴别试验

硫代巴比妥-—铅离子沉淀;司可巴比妥——高锰酸钾褪色;

苯巴比妥—-硝化反应,显黄色;甲醛—硫酸反应,玫瑰红.

3、特殊杂质的检查

项目:

酸度(甲基橙指示剂)、乙醇溶液的澄清度、中性或碱性物质(提取重量法)、有关物质。

4、含量测定

方法:

银量法、溴量法、紫外分光法、酸碱滴定法、提取重量法、HPLC法、GC法及电泳法。

a.银量法:

ChP采用甲醇和3%无水Na2CO3溶剂系统,以银-玻璃电极电位法指示终点。

b.溴量法:

用于司可巴比妥原料药及其胶囊的测定。

(滴定比例1:

1)

c.酸碱滴定法:

包括水—乙醇混合溶剂滴定、胶束水溶液滴定、非水溶液滴定(指示剂为麝香草酚蓝).

d.其他方法(略)

第二节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的分析

1、性质

用途:

用于抗焦虑、抗惊厥.

结构:

苯环、七元含氮杂环。

典型药物:

地西泮、氟硝西泮、氯氮卓、三唑仑、奥沙西泮、劳拉西泮等。

理化性质:

弱碱性(N杂环)、水解性(在强酸溶液中水解生成二苯甲酮衍生物)、紫外特性。

(注:

地西泮水解生成芳仲胺基和甘氨酸,可用于专属鉴别。

2、鉴别试验

a.生物碱沉淀反应:

遇碘化铋钾试液显橙红色沉淀。

b.硫酸-荧光反应:

地西泮+浓H2SO4→黄绿色(或)+稀H2SO4→黄色。

氯氮卓+浓H2SO4→黄色(或)+稀H2SO4→紫色。

c.氯化物的鉴别:

略.

d.芳伯胺的反应:

重氮化-偶合反应.(或亚硝酸钠反应)

e.其他:

略.

3、特殊杂质与检查

方法:

GC法或HPLC法。

(注:

三唑仑采用HPLC法1%溶液主成份自身对照法检查。

4、含量测定

1)非水溶液滴定法(原料药的测定)

a.非水碱量法:

pKa为8~10时,冰醋酸溶剂;pKa为10~12时,冰醋酸与醋酐混合溶剂;pKa>12时,醋酐溶剂.

b.非水酸量法:

采用氢氧化四丁基铵为滴定液,以电位法指示终点。

2)紫外分光法

a.对照品比较法b。

吸收系数法

(注:

本类药物中,原料药仅奥沙西泮采用此法测定。

第十一章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分析

1、性质

用途:

阻断多巴胺受体,治疗Ⅰ型精神分裂症(控制幻觉和妄想)。

结构:

硫氮杂蒽(母核)、2位和10位取代基。

典型药物:

盐酸氯丙嗪、盐酸异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盐酸氟奋乃静等.

理化性质:

弱碱性(含N)、还原性(用于鉴别)、氧化性(避光)、金属离子配位(S2+)、紫外特性。

2、鉴别试验

a.生物碱沉淀反应:

与三硝基苯酚反应,生成沉淀。

b.氧化显色反应:

盐酸异丙嗪—-与硝酸反应生成红色沉淀,加热即溶解,溶液变为橙黄色。

盐酸氯丙嗪——加硝酸显红→黄,加FeCl3显红色。

c.与钯离子配位反应:

葵氟奋乃静与氯化钯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d.卤素取代基的焰色反应:

奋乃静在铜网上加热,火焰显绿色。

e.红外分光法:

吩噻嗪类原料药均用红外分光法鉴别。

f.色谱法:

GC法、HPLC法。

(略)

(注:

鉴别a盐酸氯丙嗪、b氟奋乃静与c奋乃静:

a含Cl,b含F,加入氢氧化钠后a溶c不溶。

(鉴别盐酸氯丙嗪和盐酸异丙嗪:

加硫酸,显樱桃红色的为异丙嗪;加硝酸有红色沉淀的是异丙嗪。

3、有关物质检查

氯丙嗪:

HPLC法.(辛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三氟乙酸为流动相。

奋乃静:

HPLC法。

(C18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为流动相。

4、含量测定

方法:

酸碱滴定法、分光法、HPLC法、LC-MS联用法.(奋乃静:

原料药用非水法,片剂用紫外法。

a.非水溶液滴定法:

冰醋酸-醋酐为溶剂,高氯酸溶液滴定。

(加入醋酸汞可使反应进行完全。

b.提取后分光法:

用分光法测定时,通过提取以排除辅料的干扰。

c.钯离子比色法:

略。

d.HPLC法:

采用反向RP—HPLC法和离子对色谱法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

第十二章喹啉与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喹啉类药物的分析

1、性质

用途:

抗疟药。

结构:

喹啉。

典型药物:

硫酸奎宁、磷酸哌奎、磷酸氯喹、磷酸伯氨喹等。

理化性质:

碱性(生物碱)、旋光性、荧光特性(蓝色)、紫外特性。

(注:

磷酸哌奎和磷酸咯奈啶无手性碳,故无旋光性。

根据用药目的将抗疟药分为3类:

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