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213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0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docx

1314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

2013-2014高二生物复习

考点6:

免疫调节

1.下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造血干细胞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

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C.c和d在不同的场所发育而成

D.当再次受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d有关

2.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请指出正确的选项是(  )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B.图中与④物质产生有关的细胞有a、b、c、g、f

C.HIV侵入人体,只对⑤免疫有抑制作用

D.对切除胸腺的小鼠进行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导致小鼠丧失全部特异性免疫功能,通过输入细胞f可使⑥完全恢复

3.(2012·太原一中质检)下图表示人体某一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且细胞a是吞噬细胞

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

C.图中d为抗体,且能分布到血液或内环境中起作用

D.若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T淋巴细胞

4.下列关于免疫异常导致的疾病分类正确的是(  )

①先天性脾脏缺损或发育不全所致的吞噬细胞减少症(极易发生细菌感染) ②某人一吃豆腐就拉肚子 ③某人患有一种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导致肌无力

A.①自身免疫疾病 ②过敏 ③免疫缺陷病

B.①过敏 ②自身免疫疾病 ③免疫缺陷病

C.①免疫缺陷病 ②过敏 ③自身免疫病

D.①过敏 ②免疫缺陷病 ③自身免疫病

5.(2011·重庆卷)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

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6.(2010·全国Ⅱ卷)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7.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免疫细胞中只有a、b、c所代表的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只有①过程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8.(2011·浙江理综卷)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关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

B.受体接受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C.可使受体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D.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9.生物学家巴尔的摩认为,艾滋病毒找到了“愚弄”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目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或加强人类免疫系统来防御艾滋病毒的方法都以失败告终。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在T细胞内通过二分裂迅速增殖,使T细胞大量死亡

B.艾滋病患者体内无法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多种病原体的侵袭

D.HIV“愚弄”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是易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等

10.(2012·河南许昌四校联考质检)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11.(2012·辽宁抚顺六校协作体一模)如图为某生物体中的一系列生化反应示意图,对其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场所1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

B.过程a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过程b产生的物质X可以和Y特异性结合

D.细胞C和细胞E中核酸完全相同

12.(2011·全国卷)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13(2012·安庆一中模拟)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

C.c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14.(2012·江西吉安期末)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德国和法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HIV)方面的成就。

下图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②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总表现出负相关关系 ③HIV攻击T细胞,这不会影响人体体液免疫能力 ④艾滋病患者若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9年时间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5.(2011·北京理综卷)实验一:

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注:

图中箭头表示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时间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_______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_______,说明血清中的_______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

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I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_______,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______细菌数量的增长。

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______。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_______天。

实验二:

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__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

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f.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

考点7: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

1.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下图处理:

①的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锡箔;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请据图判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有单侧光照时仍直立生长的是①

B.给予右侧光照时,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C.单侧光照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

D.如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并给予右侧光照,生长情况是向右弯曲生长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能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B.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内因,可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D.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

3.下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10-10mol·L-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

B.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C.a侧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宜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状况将不同于上图的生长状况,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4.(2011·海南卷)取某植物的胚芽鞘和幼根,切除胚芽鞘尖端和幼根根尖的尖端(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然后将胚芽鞘(近尖端向上)和幼根(近尖端向上)直立放置,分别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培养在黑暗条件下,幼根和胚芽鞘弯曲生长且方向相反,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合理的是(  )

A.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B.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C.幼根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

D.幼根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

5.(2012·陕西延安一调)下图直接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A.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B.生长素的化学成分为吲哚乙酸

C.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6.(2012·广东深圳模拟)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类生命活动

B.赤霉素能使大麦种子在不发芽时产生α-淀粉酶

C.脱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与果实的衰老及脱落

D.合成乙烯的部位是果实,乙烯利能加快番茄的成熟

7.(2012·宝鸡二次调研)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遗传学研究表明,赤霉素对矮生玉米的作用效果明显,而对正常株高玉米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图中的a过程表示促进,b过程表示抑制

B.图中的c过程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抑制

C.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无法完成生长素的合成

D.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赤霉素的合成代谢有关

8.(2012·黄冈模拟)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下图。

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

A.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同

B.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

C.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相同

D.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9.(2012·北京西城高三抽样)一同学用某植物的幼苗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四项实验,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实验②、③可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菜叶发黄是因为无光照叶绿素不能合成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只能证明根的生长具有向重力性

D.设置实验①的目的是作为实验②③④的对照实验

10.用燕麦幼苗做如下图所示的两组实验。

甲组:

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③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①、②紧贴在③的切面上,数小时后如甲图所示处理。

乙组:

将附有琼脂块X和Y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乙图所示处理。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组实验证明了植物的茎具有背地性

B.乙组实验证明了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

C.④向左弯曲生长

D.⑤向左弯曲生长

11.(2011·山东理综卷)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12.(2012·西安质检)下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大值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

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13.(2012·山西太原模拟)如图表示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赤霉素溶液和6-甲基嘌呤(mRNA合成抑制剂)混合液、赤霉素溶液和脱落酸混合液分别对细胞内α-淀粉酶含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细胞合成α-淀粉酶

B.6-甲基嘌呤能抑制转录过程,进而抑制α-淀粉酶的合成

C.细胞内的脱落酸能抑制α-淀粉酶的合成

D.在植物细胞内,赤霉素能抑制脱落酸的合成

14.(2011·江苏卷)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

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的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

为探究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________种培养基。

(3)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图2为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

①X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________作用。

②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8: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

1.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3.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4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5.(2010·江苏扬州模拟)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

B.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C.t1~t2时间段内甲、乙种群呈“S”型增长

D.t3~t5时间段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6.(2010·福建理综卷)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

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日期(月—日)

6—10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7—20

棉蚜数量(只/株)

0.42

4.79

41.58

261.73

1181.94

1976.96

2175.63

2171.46

2173.23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__法。

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在_______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7.(2012·安徽江南十校联考)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

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

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8.(2012·邯郸模拟)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9.(2011·北京理综卷)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10.(2012·云南师大附中模拟)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如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11.如图为两种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无K值,增长率始终不变

B.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a点后种内斗争最为激烈,且增长率为零

C.按乙曲线类型增长的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b点时的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值

D.甲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其中λ代表增长率

12.(2012·山东淄博摸底)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

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1)图A、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2)t2时期后,种群数量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型。

(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因为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这条河流受到轻度污染,则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影响;如果出现恶性污染事件,则会导致绝大多数水生动、植物死亡,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请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9: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1.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m~3800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在-200m~3800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2.(2012·洛阳模拟)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自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3.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B.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C.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D.沙丘、火山岩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上、弃耕农田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4.(2011·江苏卷)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垂直带

海拔(m)

1000

1000~

2000

2000~

2500

2500~

3000

3000~

3500

3500

植被

类型

热带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高寒灌丛草甸

蝶类

种数

349

452

201

136

125

100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5.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6.(2011·海南卷)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7.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草原类型

草甸

草原

典型

草原

荒漠

草原

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

平均种数(种树/平米)

20

18

10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2000

900

200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25.0

49.1

78.0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8.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

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

9.(2011·全国卷)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