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应试技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244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应试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应试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应试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应试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应试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应试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应试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应试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应试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应试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应试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应试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应试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应试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应试技巧.docx

《高考应试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应试技巧.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应试技巧.docx

高考应试技巧

高考应试心理调整技巧

玉林市教科所编印

(2011年5月5日)

一、值得关注的几种高考心理现象

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研究发现,在影响高考成绩的诸多因素中,居第一、二位的因素是考生在考试中的心态和考试前夕的情绪状态。

因此,高三学生应及时了解和把握这些心理现象,调整好情绪状态和考试心态,以利于提高学习和考试效果。

(一)走出高原现象

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对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在这一阶段,往往脑袋里一团浆糊、学习效果不好,以致不少学生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等等,失去了对高考的信心,影响到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其实,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这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现象。

高原现象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主要是因为进入高三阶段,重复性的学习和过量的练习造成了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遇到没有有效的学习策略或者复习没有计划时就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高原阶段往往是人的反思、积累的重要阶段,及时地调整,尽快走过高原阶段,学习就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

遭遇高原现象,首先要克服急躁情绪,提高自信心,注意情绪的调节,保持心平气和、情绪稳定,有利于消除烦躁不安、焦虑紧张的心态,有利于平稳地走出高原期。

其次,要调整学习和生活的节奏,增强计划性与策略性,做到张驰有度,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第三,要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可能,针对自己的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能力强化训练,增强自己继续学习的底气,缩短高原现象存在的时间,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做好充分准备。

(二)尽量避免舌尖现象

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

大多数人都遇到过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回忆信息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的遗忘。

但应注意的是,出现在学习和考试中的舌尖现象常会影响到考生的情绪、信心,所以必须加以克服。

关键在平时要扎实地学好知识,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体系,借助理解记忆、多感官记忆,采取及时复习、分散复习、系统复习等方式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有效的检索体系,在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能准确、及时地提取出来。

但无论平时学习多么认真,总会有些地方学得不是很扎实,特别是处在紧张的考试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舌尖现象,这时要保持冷静、放松,可以想一想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

如果过一段时间还不能想出答案来,就要努力回忆面临的问题与以往所学的哪些课程、所记的哪些笔记及练习题有关,从而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线索。

如果还是不能记起来,就应暂时放下这道题,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题目上,以免耽误太多的时间,也许过一会就能找出答案,更有可能在做其他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而茅塞顿开。

(三)减少心理饱和现象

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将盐不断加入水中,最后盐不能再溶解,就会出现饱和溶液。

在人的心理上也存在这种饱和现象。

由于不断地重复同一要求,致使人的心理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并由此影响到人的工作或学习效果。

进入高三后,大多数学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考大学。

很多学生为了这一目标,很少再参与其他活动,只是重复地进行着大量的练习,由于活动很单一,常会出现心理饱和现象,结果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疲惫、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

刚进入高三阶段,由于目标很明确,这一阶段思维敏捷、解题速度快、学习效率很高,

但后来,不仅学习的速度慢了,还常会出差错。

因此,心理饱和现象的影响多为负面的。

这就要求在高三的学习和复习阶段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各项复习任务,不断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学习的要求,避免重复性的学习时间过长带来的饱和心理影响到复习效果。

同时还要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在遇到心理饱和状态、出现厌烦情绪时,不妨先放下学习,活动活动身子,极目远眺片刻,或散散步,或与别人说说话,分散一下紧张的情绪,这样可以减少饱和效应带来的精神压力。

平时也应有积极的心理准备,一经遇上它,要沉着,采取有效的方法,将它大化小,小化了。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为最终取得成功奠定基础。

二、心理调节要同中有异

1、认真对待当前的学习任务是化解高考压力的最佳方法。

学生不必为高考而整日备感焦虑,过高的压力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没有益处。

2、要建立“对压力进行调适”的概念。

也就是说压力过大是不好的,而毫无压力也是不正常的,学生面临压力,要做的应该是调适,而不是一味的减压。

3、每个学生对压力的感受是不同的,应对压力的方式也不同。

研究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类型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是活泼型,有些是和平型,还有些是力量型、完美型等等,了解自己的基本特点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压力状态进行诊断和调整。

活泼型的学生往往压力是最小的,因为他们总是很乐观地看待一些事情,对自己的实力也会有较高的估计,有时候甚至有点盲目自信。

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要做的不单纯是减压,适当的时候甚至要加压,注意督促他们学习更踏实,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免在考试时因为粗心大意或忽视容易题而失分。

对于和平型的学生来说,面对考试,他们会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但这种压力一般不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这些学生的问题在于往往惰性较强,虽然他们感受到了压力,但他们不知道去付诸行动,或者说不愿去行动。

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就需要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订立学习计划,并督促他们严格按照计划去学习,可从扭转他们的一些学习习惯入手。

完美型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往往是很高的,但同时他们也比较脆弱,遇到挫折容易灰心丧气,虽然他们有时候看起来甚至显得有些清高,但其实对自己并不是很自信,所以老师要帮助这样的学生树立信心,平时以正面教育、鼓励为主。

对于力量型的学生,一般来说他们的好胜心强,对于考试他们往往都会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因此,这样的学生的压力往往是自加的,因而他们所感受到的压力就更大。

这时候,老师就有必要帮助减压了,将压力调整到适合学生的范围内。

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制订考试的目标,使学生的目标更合理,更符合这个学生当前的实力。

三、学会减压提效的脑体操

自我宣泄深呼吸全身放松想美事,对于各位考生而言,最重要的环节是如何提高心理素质。

下面针对高考冲刺阶段考生常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意见。

(一)症状一:

紧张得无从下手

1、常见表现:

考生满脑子想的都是考试,但觉得无从下手、寝食难安、顾此失彼。

2、症状分析:

这种症状通常是由于老师和家长对他的期望过高,或者是考生对自己的要求过于严格等等原因造成的;还有可能是因为他本身的基础比较薄弱,在这个时候很多环节的复习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而造成的一种积累性的焦虑。

3、建议:

放隧自己的复习进度。

另外可以给自己一些放松的暗示,比如可以看看阳光、天空等,借助自然环境,回归内心的放松。

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先把双手用力地握紧,然后再慢慢地放松,实际上就是先让自己极致紧张,然后再体会放松的感觉。

(二)症状二:

复习不进去

1、常见表现:

看书时间很长,但看过的东西根本不往脑子里进。

2、症状分析:

通常是由于考生在复习中出现比如说欲速则不达、焦虑等心理而造成的。

3、建议:

可采用“症状一”的对策。

另外,还可以一边复习一边播放一些旋律不是很明显的音乐,轻柔的音乐可以帮助考生更快地进入一种放松的心理状态,这样复习的效率会更高。

(三)症状三:

人际关系不和谐

1、常见表现:

脾气特急,根本说不得,口头语是:

“少理我,烦着呢!

”还有“我们的某科老师特别差劲儿,跟他学还不如自己学”等。

2、症状分析:

这也是考生难以调整自己复习的状态造成的。

很多时候,考生是因为自己太紧张而为自己的紧张情绪找的借口。

3、建议:

多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交流、沟通,要互相信任;还可以采取一种做游戏的方法,和同学或家长角色互换,互相了解对方的感受,这样可以增进与对方之间的了解;至于家长,则要先处理好自己的心态,不要把自己的紧张情绪带给孩子。

四、高考心理典型案例分析

进入五月,即将步入高考考场的高三学子除了对知识的查漏补缺外,调整心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考成了他们冲刺高考的重中之重。

而在这个时候,偏偏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心理问题。

下面分析一下出现这些问题的诱因,并就任何正确对待这些问题提一些建议。

(一)案例1:

成绩平时好考前却下滑

小李说,他高中三年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但在全市“二模”时成绩大幅下滑,幅度达到70分,他总是在问自己:

“我已经非常努力去复习了,但结果却令我非常失望,这是怎么回事啊?

”眼看“三模”临近,高考更是迫在眉睫,当时面对恶化的复习状况,感到十分担忧。

建议:

这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在心理学被称为“高原现象”。

随着高考复习的全面展开,“高原现象”的出现和存在是比较普遍的,只是每个考生经历“高原反应”的时问长短不一,轻重程度不同。

建议有此症状的考生,千万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一旦发现问题,就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找老师和家长、同学倾诉;暂时从繁重的复习中跳出来,拿出一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做到充分放松;及时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二)案例2:

家长期望过高考生不堪重负

小刘是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从小聪明好学、成绩非常优秀的他一直是父母的骄傲。

考清华,是父母从小对他的期望。

凭着“二模”全年级第四名的成绩,小刘对圆清华梦本应信心十足,但越是临近高考,看着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殷切希望,他突然感觉心里没了底,每日一走进教室、一回到家中,内心就有一股莫名的浮躁,让他十分焦虑。

建议:

高考临近,家长、老师比考生急是每年高考中最为普遍的现象。

树欲静而风先止,要想考生的心定下来,家长、老师必须先安静下来,即使内心充满焦虑和担心,也千万不要表现出来,为考生提供一个宽松、冷静、温馨、零压力的备考空间。

(三)案例3:

今年考不好明年去复读

今年高三的小程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不知是家人和我的沟通方式有问题,还是我性格孤僻,总之我有点自卑(也许我姐姐给了我很大压力,她现在在读研)。

我现在模考成绩还不到400分,家人都对我今年考上大学不抱希望。

我姐还对我爸妈灌输本科不上好学校,毕业根本没有出路的思想,今年我考不上大学,就让我复读!

而我的想法是我很喜欢计算机,那我就上一民办大学,潜心钻研我的计算机专业不也挺好嘛。

可我姐又站出来坚决反对,她说民办大学能有什么好的老师!

这跟非要让我上好大学有什么区别?

建议:

说实话,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这位姐姐有那么点“站着说话不腰疼”,预计自己考不上理想大学,选择复读,来年冲刺理想大学,这是许多考生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遇到像这类站在人生十字街头去选择的问题,应多和家长、老师以及过来人沟通。

原则上,如果你学习成绩较差是由于现在没有专心学习,通过专心学习一定能考上理想大学的话,不妨静下心来复读一年。

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和复读的结果确实没有信心,那就考虑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

无论民办大学还是名牌大学,只要在学习期间具备很好的职业技能,就不怕找不到工作和事业。

五、提升高考信心的10种有效方法

——学会微笑。

人在充满信心时往往春风满面,而人在丧失信心时往往愁眉苦脸。

笑是人充满信心、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信心体验是一致的,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两者相互产生促进作用。

因此,建议考生学会微笑,经常微笑。

学会发自内心的微笑,每天对着镜子开心地笑几次,信心就会在心中滋长起来。

——走路挺胸抬头。

人外部的姿势和步伐是和人的内心体验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在充满信心时挺胸抬头,走起路来步伐坚强有力,速度也稍快。

人在丧失信心时会低头哈腰,走起路来无精打采,步伐软绵,速度缓慢。

考生经常挺胸抬头,走路步伐坚强有力。

速度稍快,有助于增强考生的信心。

——运用积极自我暗示。

据了解,不少考生在高考前受到消极暗示较多,有些是来自教师,有些是来自家长,更多的可能是来自自身,这些消极暗示不利于自己信心的增强。

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在考试前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运用自我暗示来改变自己的心态,来增强自己的信心。

例如,心中默念:

我有实力,我有能力,我会成功,我一定会成功。

这类的语言暗示都能起到增强考生信心的作用。

——不打疲劳战。

很多考生搞疲劳战术,学习时间很长,特别是晚上搞到12点,甚至是一点、二点。

这样使考生精疲力竭,使考生第二天无精打采,上课时趴在桌上睡觉,这种疲劳烦躁的心情会使人信心减弱。

而考生安排好作息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既重视学习时间又重视学习效率,这样考生就有一种生物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就有利于增强信心。

——不迷信。

有些学生在最后的关键时期由于心理焦虑而将某种自然现象与自身的高考命运联系起来,形成消极暗示,如早上听到乌鸦叫了,认为这是不吉之兆,意味着自己高考可能会失利。

其实这都是不可相信的东西,实际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来控制考生的命运,考生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是由考生的学习实力和心态来决定的。

——期待适当。

考生要根据自己高三以来的考试成绩,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学习实力,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

考生如果把高考目标定得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产生考试焦虑,影响考试发挥。

考生把高考目标定的太低也会影响考生潜能的发挥。

——不攀比。

所谓高考成功就是考生在高考中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这就是成功。

有的考生学习实力550分左右,高考考出550分左右就是成功,如果考出600分就是超常发挥,如果考出480分左右就是考试失败了。

另外,一个考生他的学习实力是460分左右,他高考考出460分左右就是成功。

不能与前一个考生的成绩去相比,因为大家的学习实力不一样,因此考生不要相互攀比,只要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意味着高考成功,攀比只能挫折自己的信心,挫伤自己高考的积极性,还会形成消极暗示。

——多交流。

不少考生当高考信心不足的时候,把自己的心事憋在心里,

越想越别扭,越想越失去信心。

其实,这个时候主动与同学、老师、家长多交流,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把自己内心的苦衷倾诉出来就会得到心理上压力的释放,老师、同学、家长再给你一点安慰,鼓励和支持,就有助于改变信心不足的状态。

我还建议考生在信心不足的时候看看那些高考非常成功的和状元们介绍经验的文章,他们是怎么在没有信心的状态下从挫折中走出来的,对考生解决信心问题也颇有益处。

——做做容易题。

高考试卷的难度是30%的容易题,50%的中等题,20%的难题。

应该说绝大部分考生30%容易题是都会做出来的。

当考生缺乏信心的时候不妨来做做容易题,这样也会焕发起你的信心来。

——增强学习实力。

考生的信心是建立在学习实力基础上的,只有学习有实力高考才会有信心。

因此,考生在备考冲刺阶段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知识的网络体系,查漏补缺,确实把自己的学习实力增强一步,提高一步,这样来讲就有利于考生信心的增强。

六、怎样达到考前、考中的心理流畅

心理流畅状态是运动心理学的专用名词,是美国心理学家在1985年提出的概念,叉叫做巅峰体验(peakexperience)。

实际上它是一种完全状态,是自然发生的、完全投入到所参与的活动或任务中的自我享受的一种特殊状态。

心理处于流畅状态,挑战和技能是平衡的,目标非常明确,全神贯注于当前使用的技能,具有高度控制感,自我意识丧失,时间意识消失,这是一种完美状态。

每一个高三学生,在经过训练之后都可以达到这种理想状态。

(一)注意可控制因素,忽略不可控制因素

保持自信心,达到心理流畅的完美理想状态,在平时训练中需要注意可控因素,忽略不可控因素。

在大考前的复习和考试当中,有很多因素会引起我们有意或无意的注意。

如果过多考虑不可控因素,就会产生无望和无助感,如果经常产生这种无助感,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自信心也就消失了。

相反,如果注意可控制因素,则会引导我们进入努力状态,因为我可以控制,可以经过努力达到成功,这是提高自信心的动力。

影响复习考试的因素,像家长、班主任、好朋友,是可控的;饮食、睡眠、注意力、知识积累、应试技巧,也是属于可控因素。

对属于不可控制的因素,根本就不要去考虑。

(二)进行积极的想像

想像在吃酸梅,唾液就分泌了;想一个喜剧片,自己就会笑起来;想到一个悲剧,如亲人或者很好的朋友生了重病,或者出了车祸,有时候一想到就很伤心,这是身心合一。

而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要进行积极的想像。

(三)积极的思维与自我谈话

患考试焦虑症的,考前的种种逃避现实和自觉不自觉轻视自己的想法,都是典型的消极思维。

认识到这一点就要做放松训练,进行积极的思维与自我谈话。

在复习和考试的关键时刻,应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注意提示自己该做什么,而不提示自己不该做什么。

原因有三个方面:

1、在复习或考试当中,即使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都有很多不该做的事情,这些都是不该想的。

这时只有一件事情是应该做的,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的事上,就是复习、休息。

2、根据联动效应和心理神经肌肉理论,当产生一种动作表象时,总是伴随着实现这种动作的神经冲动,大脑相应中枢就会产生兴奋,从而引起相应肌肉难以觉察的动作。

所以想像好的东西,它的出现自己觉察不到,但是可以用生物反馈仪测出来。

3、告诉自己别想输赢,往往是难以奏效的,这种要求特别难达到。

在认知上不要提示自己不该做什么,而是提示自己该做什么,如集中注意力、深呼吸、放松,开始复习语文、数学、外语等。

让积极的思维去改变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七、考场心理调节小秘诀

高考表面上是考成绩,其实说到底是一场心理的较量。

调节好心态对高考至关重要。

那么,走上考场的学生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1、少想结果

高考结果不是靠想出来的,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对高考结果的预期和担心上,必然会使自己陷入难以自拔的焦虑之中,反而没有心情去做该做的事情。

2、不怕紧张

紧张并不是你的敌人。

适度紧张实际是有利于能力发挥的。

只有过度紧张才会影响你。

3、忘掉自己

上了考场之后,第一件事情是写上自己的名字,第二件事情是忘掉自己是谁。

忘掉自己的模拟成绩,忘掉自己的志愿。

4、先答会的

在考试时,要先答那些自己会的题。

遇到不会的要跳过去。

这样就可以保证不轻易丢掉该得的分。

同时也会使自己慢慢地出现顺手的感觉,有利于自己的发挥。

5、不对答案

结束一门考试后,要及时把它忘在脑后,马上开始准备下一门考试。

不要对答案,对答案的唯一后果就是让自己闹心,影响情绪。

6、超越成败

面对重大挑战,最好的对策是“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努力”。

因为你连最坏的结果都可以接纳了,心理就会很放松,心情的放松更有利于能力的发挥。

八、如何在高考中超常发挥

(一)高考成功的关键因素

1、高考实技心

实就是实力,首先你必须把知识都要学到位,而且都要学得扎实;第二层面就是所谓考试技术,包括考试信息、考试经验的到位;第三个层面才是心。

这三个层面要结合在一起,才能进入最佳的心理流畅或超常发挥的状态。

2、临近高考,心理作用最关键

考试临近的时候,决定高考成绩的因素中,学习实力反而是其次了。

越是离高考时间近,心理素质就越重要,它是影响高考成绩的最关键因素。

更确切地说,越临近高考,实力的作用就越降低。

因为实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技术层面,学校一直在给学生加强,但是心理层面却很少有人在做。

很多人实力有了,技术有了,一到高考,不能够把平时的实力展现出来,缺乏的就是心理的培训。

(二)如何在高考中超常发挥

1、考试发挥的三种状态

考试有三种发挥:

第一是失常发挥,就是学的多,考的少。

考出来的只是学的大概5%或10%,完全就是失控了。

第二是正常发挥,就是考的跟学的差不多,学的东西基本都考出来了。

第三是超常发挥,就是你居然考的比学的还多。

案例:

女网姑娘超常发挥的故事。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李婷、孙甜甜两个人本来是合计奥运一日游的,就是准备上场一个回合就败下来了。

没想到奥运一日游变成了奥运十日游,后来干脆升国旗、奏国歌。

采访时她们说,正常发挥,能拿到前八名就很有成就感了,没想到一路拿到冠军。

点评:

这是典型的超常发挥。

两位女网的运动员赛前接受了专门的心理训练,是西南大学的符明秋老师给她们做的训练。

2、高考超常发挥的三个条件

(1)实力层面。

首先要有一定的智力天分,能够理解所有课堂所讲的内容,要有学习能力,能够很好地组织、安排考试和作业,最后构成所学到的知识。

实力层面不到位,讲超常发挥是空手道。

(2)技术层面。

就是有考试的经验、考试技巧和考试的信息。

就是怎么考的问题,有学校老师传授这方面的经验。

(3)是高难度的层面,就是心理层面。

心理层面要有暗示的训练,要有情绪的调控,要有心理的流畅。

这三个条件结合起来,就能够确保在考试当中超常发挥了。

(4)实技心三者之间的关系。

前面讲到实力、技巧和心理状态,很多人这三种状态是分离的。

比如实力到位,技术不到位;技术到位,心理训练又不到位。

这就使大家在考试当中做了很投入的准备,可是最后却考得不理想。

所以需要实技心三结合。

实技心指的是临考前的实力、技术和心理,均居最佳状态。

怎么看实技心三者之间的关系呢?

第一,最底层是学习实力。

你没有学习的实力,没有所有这些知识积累,那是空手道。

第二层,技术层面,现在大家有方方面面的补充。

但是如果只有这两层的话,你还缺一块。

第三块就是心理暗示。

希望大家不光在实力层面、考试技术方面得到提高,更要在心理上得到提高,能够在心理上压垮别人,至少先压过自己。

(三)从心理暗示到心理流畅

1、考试中的心理流畅状态

流畅心理状态是不知不觉中到来的,当考生在考试中做到得心应手、聚精会神时,头脑中想的全部是与考试有关的事情,他就处于流畅状态。

在流畅状态中,考生感受到的是,参加考试是一种非常愉快的体验,参与考试是一种最好的奖励。

2、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指在无抵抗条件下,向被暗示者提供信息,以使他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按特定的方式活动。

暗示可以极大地诱发人的潜能。

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经典的条件反射。

一种语言或环境的暗示,能够使人很快地进入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能够带来认知、情感以及行为方面的转变。

3、心理暗示的三大效应

第一大效应:

激励效应。

在高考学生来讲就是,我能行,我能考得好。

先相信自己,先激励自己。

有人高考时,老师跟他说过一句话,“如果你考不上,那其他人都考不上了。

”一听老师这么看得起他,他感到一定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

这就是一种“我能行”的强烈暗示,一种激励。

第二大效应:

信则灵,归因效应。

归因效应就是人们认为自己的尝试和努力产生了作用。

比如有个学生受到老师的鼓励之后,第一天果然考得挺好,然后他马上跟老师说:

“昨天听了你的话我特兴奋,今天上午考得不错。

”老师说:

“你看我没说错吧,你接着努力。

”这就是相信了,然后就越来越感觉有股气势。

第三大效应:

标签效应.因为努力而使自己得到超常发挥,使得自己有份信念,觉得自己是拿分高手。

这样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自己有极大的期盼。

所以心理训练一定要达到熟练的地步。

熟练就产生了效应,就起作用。

案例:

拳王阿里自我暗示的故事。

阿里小的时候,家人给他买了一部自行车,他每天都骑车出游,乐此不疲。

有一天,他将自行车存放在警察局门口没上锁,不想出来后发现他的新车被人偷走了,气得他直跺脚。

沮丧之余,他的警察朋友提出教他拳击,并告诉阿里,每遇到一个对手,你就把他想像成偷车之人。

阿里就是在这样的自我暗示中越战越勇,直至夺得美国乃至世界的拳击冠军。

阿里还有一招,就是语言暗示。

他每次比赛前,都会对着镜头喊;“我是最棒的,我是不可战胜的,我是冠军!

点评:

不知道的人以为阿里心理上有毛病,其实不然,他正是运用了心理学中的自我暗示技巧,而且非常成功。

阿里心理暗示的成功,是因为激励效应和标签效应起了作用。

4、考试需要什么样的心理暗示

考试需要有心理暗示,那什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