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贷论文银行信贷论文银行信贷管理论文中国信贷投放对消费的影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427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信贷论文银行信贷论文银行信贷管理论文中国信贷投放对消费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融信贷论文银行信贷论文银行信贷管理论文中国信贷投放对消费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融信贷论文银行信贷论文银行信贷管理论文中国信贷投放对消费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融信贷论文银行信贷论文银行信贷管理论文中国信贷投放对消费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融信贷论文银行信贷论文银行信贷管理论文中国信贷投放对消费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金融信贷论文银行信贷论文银行信贷管理论文中国信贷投放对消费的影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金融信贷论文银行信贷论文银行信贷管理论文中国信贷投放对消费的影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信贷论文银行信贷论文银行信贷管理论文中国信贷投放对消费的影响.docx

《金融信贷论文银行信贷论文银行信贷管理论文中国信贷投放对消费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信贷论文银行信贷论文银行信贷管理论文中国信贷投放对消费的影响.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信贷论文银行信贷论文银行信贷管理论文中国信贷投放对消费的影响.docx

金融信贷论文银行信贷论文银行信贷管理论文中国信贷投放对消费的影响

金融信贷论文银行信贷论文银行信贷管理论文:

中国信贷投放对消费的影响

摘要:

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入手,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分析信贷投放对消费及经济增长的影响。

由单根和协整检验,发现信贷投放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信贷投放对消费支出的变动很敏感,信贷投放每变动1%,消费支出发生同向变化0.8122%;由估计的ECM模型,可知信贷投放对消费支出的长期影响比短期影响更大,说明长期的信贷投放政策更有效;由消费对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贡献度;最后提出建立一套长效的信贷投放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形势,通过信贷投放的关键性作用,实现“保增长、扩内需”的目标。

关键词:

信贷投放;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经济增长

一、引言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部分企业出口受阻、市场出现萎缩、房产投资回落等问题表现突出,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为积极贯彻落实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要求,尽力满足区域经济对金融信贷的需求,央行及时调整信贷投放计划,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等一系列举措。

通过加大信贷资金投放来应对金融危机是否具有有效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对国家经济具有促进作用,众多学者对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

Sim(s1972)引入格兰杰因果检验法来检验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这种方法后来成为很多学者检验因果关系的基础[1]。

金(King)和列文(Levine)的研究列出了世界上80多个国家30年的数据,旨在研究金融中介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有显著而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以及金融中介通过何种渠道与经济增长相联系。

纽因特尔(Luinttel)与克汉(Khan)于1999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的被研究国家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都存在着互动的双向因果关系。

徐龙炳、符戈(2001)利用协整检验发现货币供应量与经济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2]。

邓雄、蒋中其(2006)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中,GDP的影响是最大的[3]。

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论文很多,但关于信贷投放对消费的影响分析和定量化来研究的论文却较少,信贷投放如何通过传导机制定量影响经济增长的就更少。

本文就选择信贷投放对消费及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程度进行估计这一角度,定量化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从而反映出制定公共政策在反金融危机中具有重大意义。

在中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产生影响。

对三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定性描述是:

信贷供给↑↓→投资和消费↑↓→产出↑↓→GDP↑↓(其中“↑”表示上升,“↓”表示下降)[4],本文主要通过这条传导机制来定量探讨信贷投放对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信贷投放对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1.数据的选取选

用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总额(loan)作为信贷投放变量,选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作为消费支出变量,选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经济增长的代表变量。

从数据特征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而各项贷款的季节性并不明显。

本文样本数据区间为2000-2009年第3季度的季度数据,共39个观察值。

数据来源于相关各期《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进行定量建模时对选用的名义季度值和首先进行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以1978年为基期,将数据都折算到1978年的水平。

又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需要再进行季节性调整,本文采用移动平均季节乘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为避免数据剧烈波动,消除原始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对所有上述两类指标取自然对数,分别定义为自然对数各项贷款、自然对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单整检验

单整的单位根检验有两种方法:

单整的DF检验和单整的ADF(AugmentedDickey-Fuller)检验,在此采用运用最广泛的ADF检验来考察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

运用Eviews5.0得出的ADF值与给定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相比较而得出结论:

和的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的,而它们的一阶差分在1%的显著水平下都是平稳的序列,即和都是平稳序列,即序列。

由此可见,这两个变量都是单整变量,且它们的单整阶数相同,则这两个变量可能是协整的。

单整检验证明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快速增长和消费支出一直在稳步增加这样一个事实,一阶单整说明了这个序列的一阶差分是稳定的,反映信贷投放与消费支出增长的稳定性,居民的生活水平处于稳定改善之中,没有剧烈的波动,这也说明了近十年来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和消费支出呈现出快速、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3.协整分析

检验一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等价于检验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是平稳的序列,为了验证这组非平稳序列的线性组合是否具有协整关系,采用两变量的Engle-Granger检验。

第一步,用OLS方法估计回归方程

(1):

lnCt=α+βln(loan)+ut

(1)

估计后得到:

lnCt=-2.7281+0.8185ln(loan)+ut

(2)

(-11.41)(45.12)R2=0.9822,D.W.=0.3841,F=2036

第二步,对

(2)式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由回归方程估计结果可得,u赞t=lnCt+2.7281-0.8185ln(loan)

对u赞t进行单位根检验,不含常数和时间趋势:

无论在只含常数项的ADF检验下,还是含常数项和时间趋势的ADF检验情况下,u赞t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都拒绝原假设,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结论,因此,可以确定u赞t为平稳序列,即u赞t-(I0)。

lnCt和lnY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向量为(1,-0.8185)'。

消费支出和信贷投放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了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消费支出和信贷投放增长的过程中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

从长期均衡来看,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每变动1%,消费支出发生同向变化0.8185%,总体上讲,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对消费支出的变动很敏感,主要是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对消费支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尤其是信贷投放中的消费信贷,直接影响着人民的消费支出。

对于其他的贷款如工业贷款、建筑业贷款等则不是直接的效果,而是先对人民财富有影响,再来影响消费支出。

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表明,在长期内,消费支出与信贷投放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但是他们彼此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明确,这需要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在5%的置信水平,在滞后期为1的检验中,信贷投放的增加是消费支出增加的格兰杰原因。

5.误差修正模型

为了消费支出和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之间的动态分析,采用误差修正模型(errorcorrectionmodel,ECM)来进行分析,误差修正模型显示了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上面的估计得到消费和收入的协整方程的残差序列,令误差修正项,建立如下的误差修正模型:

△lnCt=α+β△ln(loan)t+λecmt-1+εt

也可以写为:

△lnCt=α+β△ln(loan)t+λ[lnCt-1-0.8185

ln(loan)t-1+2.7281]+εt估计得到,在不含常数项时:

△lnCt=0.7166△

ln(loan)t+0.1886[lnCt-1-0.8185ln(loan)t-1+2.7281]+εt(3)

=0.7166△ln(loan)t+0.1886ecmt-1+εt(6.9256)(1.9450)从误差修正模型来看,在消费支出和信贷投放的短期动态调整模型中,差分项反映了变量短期波动的影响,消费支出的短期变化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短期信贷波动的影响;一部分是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

从估计出的ECM模型来看,消费支出增长率的短期调整的强度依次是当期信贷增长率(短期内消费支出对信贷投放的弹性为0.7166)和协整方程的残差(误差修正项系数为0.1886)。

短期信贷变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系数是0.7166,比长期的影响系数0.8185小。

长、短期信贷投放变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系数差为0.1019。

从而可知,长期的信贷的变化比短期的信贷的变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更大一些。

对这一特征的合理解释为:

消费支出由于受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加之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的影响,当短期信贷投入时,由于对未来财富预期的不稳定性,其社会消费增加较小。

误差修正项的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

由(3)中的数据表明,误差修正系数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表明上一期均衡误差对消费短期变动有显著影响,且其符号为负,符合相反修正机制。

从(3)中的系数估计值(0.1886)来看,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1886)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这种调整力量的存在使消费不能长期偏离长期均衡值,这可以用理性预期理论来解释,当信贷投放不变时,预期财富不变时,当期消费过多,居民就会在下一期减少消费,反之如果当期消费很少,居民就会在下一期增加消费;当信贷投放增加时,预期财富增加时,居民才会增加消费;当信贷投放减少时,预期财富减少时,居民就会减少消费。

正是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才使消费不能偏离长期均衡值,这反映出长期均衡误差对消费量的控制。

因此对消费支出而言,那些只影响短期的消费政策的信贷政策是低效的,因为上一期扩大的消费在下一期的消费中将得到修正,而只有那些能在长期内提高信贷投放的措施才具有可行性。

三、消费对经济的影响

消费对GDP增长贡献主要看三个指标。

一是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反映了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用于最终消费的比重。

二是消费拉动率(消费增量占GDP增量百分比),又称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率,通常指在经济增长率中消费需求拉动所占的份额,也称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度。

1.消费支出对GDP贡献

率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反映出消费在经济中所处的地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45%的水平,而且一直都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因此消费支出在全国经济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度

最近几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每年都提到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消费贡献自2000年以来基本稳定在30%-40%之间,消费支出增长率也保持在12%以上,投资贡献自1999年以来逐步下滑,近几年也稳定在40%附近,剩下的20%主要由出口拉动。

连续多年的贸易顺差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这个基础并不牢靠。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消费支出曾经为我国GDP增长作出过高达75%的贡献。

2007年以来的美国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传统的国际间贸易经济格局是不稳定的,随着通胀水平的急速下降和政府刺激需求的各项政策的推动,预期拉动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消费支出。

所以消费增长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要实现GDP“保八”的目标,拉动内需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直以来,信贷投放较快增长是否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

但由单根和协整检验的实证结果可知,信贷投放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信贷投放对消费支出的变动很敏感,信贷投放每变动1%,消费支出发生同向变化0.8122%;从估计的ECM模型可知,信贷投放对消费支出的长期影响比短期影响更大,说明长期的信贷投放政策更有效;由消费对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贡献度。

信贷投放影响消费支出,而消费增长又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贡献度,通过这样的传导机制,信贷投放影响着经济的增长。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经受到了多方面的严峻考验,但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央行一直采取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起到了明显的效果,目前经济持续下滑的趋势已经得到初步遏制,截至2009年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04万亿元,同比增长34.16%;GDP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这些指标表明经济出现了积极向上的迹象,中国领先走出了金融危机。

因此,在金融危机情况下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具有明显效果,但是一些短期的信贷政策效果是有限的,要实现“保增长、扩内需”的目标,就要制定一套长效的信贷投放机制,充分发挥金融服务职能、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有力支持国家经济的发展;认真执行国家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尽最大可能减少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帮助企业度过金融危机的“寒冬”,促进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SIMSCA.Money,incomeandcausality[J].AmericaEconomicReview,1972,62:

540-552.

[2]徐龙炳,符戈.货币供给与GDP关系实证分析[J].预测,2001,

(2):

12-16.

[3]邓雄,蒋中其.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考察[J].统计与决策,2006,

(2):

63-66.

[4]魏革军.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5]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143-167.

[6]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51-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