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556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25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4页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4页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4页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4页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4页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4页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4页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4页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4页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4页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4页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4页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4页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4页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稀土节能荧光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1.1概述

1.1.1项目名称

年产紧凑型三基色稀土节能荧光灯毛管1亿支及600万只节能整灯项目

1.1.2项目提报单位

某某

1.1.3项目地址

某某经济技术开发区稀土发光材料和绿色照明产业基地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3、《2015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4、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委等八部委发改环资[2006]1457号《“十二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

5、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委《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6、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7、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8、建设单位可研报告编制委托书。

1.3编制原则

1、坚持建设高起点、高标准、规范化的建设原则,博采国内节能灯行业建设的成功经验,统筹规划,合理定位;

2、采用先进、成熟工艺技术,尽可能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耗、物耗,确保项目节能目标的实现。

减少定员,以使运行成本低廉。

3、合理确定工程工艺方案,在工程工艺方案的选择与设计中尽量考虑节能、节源。

在造价合理原则下,尽可能节省投资。

4、实现管理科学现代化,自动化程度适中,操作管理方便,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自动化控制与手动控制相结合,力求操作管理方便。

5、设备选型合理,主要立足国内,关键设备及仪表可考虑选用国外产品。

6、坚持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服务为宗旨,重视管理队伍和科技信息建设,建立人才培训和引进机制。

7、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做到安全卫生、消防等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

8、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地方环保有关规定,对“三废”进行处理并达到规定排放标准。

1.4研究范围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落实我国加大力度推广高效照明产品,促进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实现以高效照明产品替代在用的白炽灯和其它低效照明产品,为我国全面推广高效照明产品,为某某打造世界著名的稀土发光材料和绿色照明产业基地目标做出贡献,建议投资方投资建设节能灯工程。

结合某某所处的地理、气候、交通、科技、资源等具体情况,编制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研究工作的范围如下:

1、项目提出的背景;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建设工程内容和规模;

4、项目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5、节能改造工艺技术方案;

6、项目的组织管理;

7、工程建设方案;

8、节能、消防和环境保护;

9、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

10、项目的实施进度与工程招标;

11、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效益分析。

13、结论与建议。

1.5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1.5.1建设工程规模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兴建节能灯毛管、节能灯整灯生产线,使其生产规模达到年产紧凑型三基色稀土节能荧光灯毛管1亿支及600万只无积粉、无铅、无汞齐螺旋系列节能整灯。

1.5.2建设工程内容

1、征地50亩,建设厂区。

用地面积33333m2,占地面积12300m2,建筑面积26667m2。

2、主厂房10000m2,购置节能灯毛管及整灯生产工艺设备,配套工艺设备、工器具。

3、生产辅助用房800m2,配套供配电、压缩空气、机修设备、检验化验设备、仪器。

4、仓库5000m2,配套起重、运输设备及器材。

5、综合办公楼1600m2,配套办公自动化设备、通讯、网络设备。

6、生活用房1200m2,配套食堂、餐厅、卫生洗浴、医务设施、三班制工人宿舍。

7、附属工程和公用工程7968m2,配套道路、围墙、大门、传达室、供电、给排水、通讯、电视、网络、绿化、消防、安全、环保等。

1.5.3项目节能减排规模

1、本工程完成投产后,年产1亿支节能灯,按每只11瓦节能灯的亮度可抵60瓦的白炽灯计算,每年节约71.5度电。

1亿支节能灯,一年相当于节约2064857吨标准煤,同时减少1404102.9吨粉尘、5146656.6吨二氧化碳、2064.9吨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2、年减少含泵垃圾525吨,减少含铅废料7600吨。

1.6结论

1、全世界20%的电能消耗在照明上,其中40%的电能是老式白炽灯泡消耗掉的。

在发光量相同的情况下,节能荧光灯不仅比白炽灯省电75%至80%,而且使用寿命也达到后者的10倍。

假如全球都换掉老式白炽灯泡,就可以通过节能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7亿吨。

世界各国均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大力推广节能灯生产和使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在2010年至2020年期内逐步禁止白炽灯的使用,原使用白炽灯全部用节能灯替代。

目前,我国照明用电占全国用电量的12%左右。

采用高效节能灯替代普通白炽灯可节电60~80%,节电潜力巨大。

为落实节能减排战略,大力推广节能灯。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十二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均将照明工程列为我国的重点节能领域和重点工程,同时国家财政补贴节能灯推广活动的全面铺开,使节能灯成为城乡居民关注的热点之一,从而第一次让节能灯产业在各行业中显得尤为突出,推动了节能灯产业的蓬勃发展。

为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当今世界照明工业发展趋势,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能源经济发展的形势,是积极落实和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

对于缓解我国能源短缺问题、增强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工程完成投产后,一年相当于节约2064857吨标准煤,减少1404102.9吨粉尘、5146656.6吨二氧化碳、2064.9吨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同时,年减少含泵垃圾525吨,减少含铅废料7600吨。

环境效益显著;本项目引进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同时吸引大批在该地区打工的人员回县务工、创业,力争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能效果显著,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节能灯在国际市场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估计到2012年,仅美国市场节能灯泡的销售将从2007年的4亿只增加到14亿只;国内节能灯社会需求巨大,我国拥有4.5亿户家庭,按每户每年使用1只节能灯计算,其需求量就达4.5亿只,况且全国众多的机关、学校、宾馆、酒楼、娱乐业、工厂以及大中小城市的亮化工程,对节能灯的需求量远远超过家庭使用的数量,所以,新型绿色节能灯的社会需求空间相当大。

加之中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县、乡、镇等二三级市场的销量大幅提升,国家节能补贴政策的颁布实施和消费者节能意识的增强,有力地促进了节能灯的整体市场表现,并为节能灯进入乡村、削减老百姓购买成本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此,国内节能灯社会需求空间非常巨大。

本项目的产品质量好、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为此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3、本项目建设条件良好,项目建设期短、见效快、无污染、效益好。

4、财务分析表明,本项目总投资12345.6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754万元),建设期利息145.66万元,流动资金4200万元。

年均营业收入为21444.78万元,年均增值税1990.72万元,年均利润总额4846.8万元,投资利税率57%,所得税前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34.75%,高于基准收益率,投资回收期低于行业基准回收期,有偿还贷款的能力,项目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因此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总之本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十分显著。

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2.1.1国家能源消费背景

1、中国能源消费现状

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因此,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各大国普遍关注的一个战略问题。

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看,能源主要集中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不可再生资源上。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2004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9.7亿吨标准煤,比2003年增长15.2%。

其中,煤炭消费量(原煤)18.7亿吨,原油为2.9亿吨,天然气为415亿立方米;2005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0.6亿吨标准煤,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7倍、改革开放初的3.29倍,煤炭产量达到21.9亿吨,原油1.81亿吨,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发电装机突破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不断加大。

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优化。

优质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逐步上升,油气比重由1990年的18.7%提高到2005年的24%,水电及核电由5.1%提高到7.3%。

能源技术进步不断加快。

在石油勘探开发、水电建设、综合机械化采煤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节能环保取得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16%支持了GDP年均增长9.6%,能源领域污染治理得到加强。

我国能源消耗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人能源消费国,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全面达到小康水平时,一次能源的消费量将达到30多亿吨油当量。

然而目前我国人均一次能源的消费量不到美国的1/18,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与世界一次能源构成不同的是我国以煤为主,煤占一次能源的比例为63.6%,由于煤的高效、洁净利用难度大,使用过程中已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另一方面我国人均能源资源严重不足,人均石油储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人均煤炭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2。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以煤炭为主的格局一直未曾改变,总体水平占75%左右。

近年来,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76.2%降为67.7%;石油、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呈逐步上升的态势。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较低,因此调整能源结构是能源优化的基本目标。

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优化战略为:

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加速发展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用20年时间,进一步形成能源结构多元化局面,使优质能源比例明显提高。

能源结构的优化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对能源需求影响很大。

有研究表明,中国天然气的平均利用效率比煤炭高30%,石油的平均利用效率比煤炭高23%,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重每下降1个百分点,相应的能源需求量就可下降2000万吨标准煤。

随着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中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逐年提高。

2003年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为1302千克标准煤,是1952年的15倍。

从人均平均水平看,2004年中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08吨油当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3吨油当量)的66%,是美国人均水平的(8.02吨油当量)的13.4%,是日本人均水平的(3.82吨油当量)的28.1%;2001年世界人均能耗为1501千克油当量,而中国为1061千克油当量,与世界人均能耗存在较大的差距,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

从较长时间来看,人均能源消费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增长而经历快速增长期。

2、中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中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

能源瓶颈日益突出

中国自1992年起能源消费总量超过能源生产总量,至今能源供应低于能源消费趋势仍在继续。

2003年能源生产与消费平衡差为7500万吨标准煤。

由于能源投资的不足,中国能源生产增长低于能源消费增长,能源生产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能源供应的不足部分不得不依靠进口来平衡。

中国国民经济对于石油的依赖性在不断增加,石油在中国能源中的地位迅速提高。

据统计,2000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能源消费总量为9916.12万吨,其中原油消费和汽油消费量达到1562.81万吨,自1997年后,中国石油消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均超过20%,并且呈现明显上升态势。

而中国石油剩余可开采储量仅占世界剩余可开采储量的1.8%,石油供应安全面临重大挑战。

20世界90年代以来,中国石油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6.23%,远远超过同期世界年均增长1.37%的水平,以及OECD国家年均增长1.06%的水平;也高于整个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4.17%)2.06个百分点。

中国石油消费量2003年达到25200万吨,比1990年净增13714万吨,合计11936万吨,石油净进口量已经超过了1亿吨。

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从1995年的7.6%增加到2003年的34.5%。

到20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可能达到60%,接近2003年美国66%的水平。

届时,中国石油供应的一大半将依赖国际资源。

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高,按汇率计算,中国单位GDP的石油消费是OECO国家平均水平的2.35倍,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大幅度上涨,对中国经济的伤害将大于OECD国家。

能源消费的生态成本

随着能源消费量的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城市大气污染,过度消耗生物质能引起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环保措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不能完全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世界银行认为,中国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其中80%是原煤直接燃烧,而中国现时的煤炭生产和消费的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难以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洁净煤技术开发与应用落后。

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煤是中国能源的基础,目前大量煤炭直接燃烧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

煤炭消费占能源终端消费的比例过大是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全国大部分大气污染和相当一部分水污染直接或间接来自煤炭的燃烧与加工(1992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1685万吨,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其中90%和70%是烧煤造成的)。

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煤炭需求量激增,导致了煤炭的过量开采,这已经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加剧了当前已经非常严重的采空塌陷问题。

目前,全国累计采空塌陷面积超过70万公顷,造成的损失已经超过500亿元。

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不高

中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所占比重比较大(2001年占64%),经济发达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在世界上属于中低收入国家,人均消费量还处在较低水平。

人均能源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统计资料表明,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2000年为1011.2千克标准煤,只相当于50年代初的世界人均能耗水平。

能源利用效率比较低

从能源效率来讲,可以有两个指标,一是单位产值能耗,二是整个能耗系统从挖煤、采油一直到炼油、发电以及终端利用,把电能最后变成机械能或其他能源服务的过程中到底有多少能源被浪费、多少能源变成最后有用能源,从技术上叫能源系统的效率问题。

从这两个方面来讲,中国现在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2000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每万美元产值能耗(按1995年价格计算)为:

美国为2.63吨油当量,日本为0.92吨油当量,德国为1.27吨油当量,世界平均水平为2.64吨油当量,而中国为8.92吨油当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差距较大,反映了中国能源的有效利用水平低于各工业发达国家。

中国主要工业产品的单位能耗要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出30%~90%,主要产品像钢铁、其他冶金产品、重要化工产品、一些高能耗的建材等,相差10%~70%。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2001年,中国终端能源用户能源消耗的支出为1.25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3%,而美国仅为7%。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巨大,节约能源和提高效率的任务应当加重。

因此中国需要大力提倡合理用能、节约用能。

总之,能源是战略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

我国目前能源供需矛盾尖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一次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国家解决能源短缺的做法

为满足我国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对能源科技发展提出重大挑战。

解决能源约束问题,一方面要开源,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

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加快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必须坚持节约优先,走一条跨越式节能的道路。

节能是缓解能源约束矛盾的现实选择,是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不下大力节约能源,难以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不走跨越式节能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难以实现。

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节能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大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节能型社会,为保障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作贡献。

2.1.2本项目提出的背景

1、节能灯(绿色照明产品)简介

照明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部照明的历史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见证。

人类照明历史发生了几次大的变革。

以火为代表的第一次照明变革;1879年,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人类走向了用电照明的时代,这是照明史上的第二次变革,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至今己经有一百多年,但是它的效率只有5%,而且温室气体排放严重;而推广节能灯则使人类走向节能用电时代。

节能灯是荧光灯的一种,荧光灯分为直管型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后者就是节能灯,它是由单端荧光灯管与电子镇流器共同组成的一种新型紧凑型电光源。

一般的节能灯是按灯管外形来进行分类,如H形、U形、D形等。

我国于1982年,首先在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成功研制SL型紧凑型荧光灯。

使用节能灯除了节能省电,省钱外。

还有五方面的好处:

    

  

发光效率高。

高效节能,效益巨大。

在照度不变的情况下,一支5W的节能灯直接替换25W白炽灯。

一支85W大功率节能灯即可替换500W白炽灯或250W水银汞灯。

其节能率达到50%—80%。

    

  

使用电压宽。

100V—265V范围内均能瞬间启动并正常工作,对电网污染小。

    

  

使用寿命长。

正常工作情况下达到8000—10000小时,是白炽灯和碘钨灯寿命的6—8倍。

与汞灯、钠灯比较,寿命长2—3倍。

    

  

显色性好。

启动性能好。

彻底解决了水银汞灯、高压钠灯及金属卤化灯启动与断电再启动时间长的缺点。

    

正常工作时温升低。

比水银汞灯、高压钠灯工作时要低50℃左右。

综上所述,使用节能灯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环境保护,都优于原来使用的白炽灯、汞灯或高压钠灯。

   

2、国内外节能灯(绿色照明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节能灯(绿色照明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世界20%的电能消耗在照明上,其中40%的电能是老式白炽灯泡消耗掉的。

在发光量相同的情况下,节能荧光灯不仅比白炽灯省电75%至80%,而且使用寿命也达到后者的10倍。

假如全球都换掉老式白炽灯泡,就可以通过节能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7亿吨。

根据美国能源部(DOE)的报告,美国有近20%的电能用于照明,其中商业公用建筑的照明占其能源消耗的25%,民用的照明占其能源消耗的12%,相当于100家大型电厂的发电量,总价值为550亿美元,比整个南美洲和非洲各种用途电能消耗的总和还要多。

在2000年节能灯在整个美国灯泡市场仅占整个市场的0.4%-0.6%,2001年因能源危机,上升到2.1%,2002年占市场的1.6%,2005年,节能灯泡在整个美国灯泡市场占据则不到5%。

2006~2007节能灯泡的销售有了巨幅增长。

按美国环境保护署的统计,2007年美国市场上节能灯泡销售为2.9亿只,约占整个美国灯泡市场的20%,而2006年只占整个市场份额的11%。

2007年比2006年市场占有率增长近10%,年增长量超过1亿只。

美国出台在2010年至2020年期内逐步禁止白炽灯的使用,原使用白炽灯全部用节能灯替代。

2007年4月9日欧盟春季首脑会议达成协议,2009年以前在家庭中原使用的白炽灯全部用节能灯替代。

澳大利亚政府2007年2月20日已率先宣布将逐步禁止使用白炽灯,将在2010年前全面禁用白炽灯泡。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第一个计划全面禁止使用传统白炽灯的国家,代之以更加节能的日光灯等节能灯具。

这是澳大利亚倡议的减排温室气体以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之一。

据测算,如果能按计划全面禁用以钨丝为发光体的白炽灯,就会节省大量的电能。

如果这些电能全部由燃烧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发电而来的话,节省这些电能就可减少大量的燃料使用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每年就能因此减少400万吨。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有关人士也表示,正在考虑跟随澳洲政府的做法,禁止安大略省省民使用耗电量较大的传统灯泡。

以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泰国《世界日报》2007年1月17日报道,泰国电力局电力管理部主任塔纳表示,能源部已授意该局看管促进节约能源计划,鼓励民众使用贴有节能标签的电器。

初步目标是减少耗电量8400万瓦,相当于省下新建一座发电厂的生产成本(约8400万美元,折合约30亿泰铢)。

当局准备使用1亿泰铢预算,与民企合作开发节能电器,以及倡导国人使用,目的是为了今后能够减少增建电厂的数量。

我国节能灯(绿色照明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节能灯(绿色照明产品)现状及存在问题

A.我国照明电器工业企业状况

全国现有照明电器生产企业6000多家,其中灯具生产企业约4000家,电光源企业约1000家,其余为电器附件、灯头灯座及专用材料生产企业。

行业的组织结构呈多元化趋势,在这些企业中有外商独资企业、合资企业、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私营企业。

独资与合资企业经过几年的磨合及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已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大部分企业生产正常,效益逐步体现,产品有一定市场份额;上市公司由于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因此普遍运转正常,效益也比较好;部分国有和集体企业通过转制,向股份制或股份合作转变,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取得一定成效;一些老的国有企业通过内部改革,转变机制,利用原有设备、人员的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也有一部分国有企业,由于不适应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困难,被迫停产,个别的则宣布破产。

总体来看,国有企业在照明行业中所占比例正在逐步减小;而发展最为迅速的是私营企业。

这些私营企业利用自身优势,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其中一部分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且具备一定实力。

企业发展的特点是向规模化发展。

电光源企业由普通白炽灯年产上亿只的已有9家企业,荧光灯年产1000万只的企业已有40家。

其中直管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分别有6家企业年产量超过3000万只。

电光源企业中已有28家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灯具企业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比电光源还多。

企业发展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产品的多元化,一部分只有规模的电光源企业已开始生产各类灯具,有的灯具企业也开始生产电光源产品,灯具生产企业自己配套生产镇流器,镇流器生产企业同时生产灯具,这是行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这一趋势的明显特征是为客户提供可靠的配套照明产品。

B.我国电光源和节能灯(绿色照明产品)现状

电光源是照明工业最基础的产品,我国电光源产品品种规格比较齐全。

2002年我国普通白炽灯产量37.2亿只,汽车灯7.5亿只,卤钨灯8.7亿只,荧光灯14.3亿只,HID灯6700万只。

近年来电光源产品结构逐步趋于合理,高效节能型电光源产品增长幅度较大,而普通白炽灯类产品基本维持在原有水平,增长幅度较大的是荧光灯和HID灯。

荧光灯类产品增长迅速,主要原因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采用节能照明产品。

在直管荧光灯中,T8荧光灯的比例上升较快,2002年已上升至40%;T5荧光灯的产量也逐年增长。

环形荧光灯经过了几年的低潮,近两年增长趋势也比较明显,2002年产量达到4300万只。

由于配套吸顶灯灯具款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