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658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docx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学习笔记及测试答案

第一讲

(一)

1、职业及其本质

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存在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并具有社会改天换地的社会活动。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生活是以其职业生活为核心的。

现代职业生活的基本特征是谋生需要与成就一致的矛盾。

2、职业道德及其客观基础

道德是各种群体及其人员在从事正当职业活动中特有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作风以及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第一,职业特定的社会性质与地位是职业道德存在的客观基础。

第二,现代职业劳动的交换性质使职业道德得以必要。

第三,职业道德的主体基础在于人的职业角色的职业行为和活动。

第一讲

(二)

二、职业道德的特点:

从内容上的职业特殊性、社会公共性和示范性性。

从社会地位上的主体性和时代性。

从形式上多样性和从实践意义上的易于操作性。

三、职业道德的构成要素:

1、意识性要素。

职业道德的意识性要素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良心、职业荣誉等。

第一讲(三)

2、规范性要素。

包括:

职业责任、职业行为准则、职业纪律。

职业行为准则包括道德准则和操作规则,是职业教育道德要求的集中概括和表达,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职业纪律,职业纪律是具有一种行政的强制力,是具有法规性和道德自觉性相统一的属性。

3、行为性要素

包括职业行为和生活方式、职业作风、职业技能等。

职业理想要从三个综合来考虑:

一是维持生活;二是发展个性;三是承担社会义务。

三要素的关系:

意识观念是前提和统帅,规范是核心,行业是目的。

四、职业道德的一般规范要求

基本规范要求的概括是: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爱岗敬业的包括四个方面:

A、意识上对职业社会定位的认同和尊重,对社会价值的认同和尊重;

B、感情上对本职业的目标、理想、职业活动的热爱;

C、意志上对职业规则的信奉和遵守;

D、行为上对职业价值以业绩的追求奋斗。

2、诚实守信

价值基础:

A、诚信是为人谋事之本。

B、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客观和内在要求。

C、诚信是职业团体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信誉的体现。

规范要求:

个体:

诚实劳动、经营、服务;群体:

重合同守信用,说到做到,不偷工减料,不以资助充好。

(伪劣假冒产品、“三角债”)

第一讲(四)

3、办事公道

要求从业人员遵守本末作的行为准则,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坚持原则,不以私害公。

A、坚持原则是办事公道的指导思想。

原则是维持本职工作正常进行的规定。

它是最根本大法的职业行为规范,关系本职工作的性质和社会职能的合理发挥,因此,原则代表着本职工作的整体利益,是社会利益的化。

只有坚持原则,才能办事公道。

B、祛邪胜私,维护公益。

首先,公开、公平地对待服务对象,而不以私论亲疏差别;其次,在思想上,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反对自私自利和个人广义思想。

第三,在行动上,不损公肥私,有假公济私、不以私害公,不以职权谋私。

4、服务群众

为社会公众特别是为本职业对象服务这是职业首先的基本原则或第一规范。

A、服务群众是职业行为的本质。

B、只在尊重群众,才能服务群众。

C、服务群众的落脚点是方便群众。

5、奉献社会

它是职业道德的最终归宿和职业劳动者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

职业是社会需要产物,一天也不能离开社会。

因此社会的利益优先于职业的利益,更优先于职业劳动者个人的利益。

幸福来源于劳动,生命价值来源于奉献。

 

第二讲

(一)

一、什么是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的一种总体态度和精神状态,它是职业道德的精神内核,由于人们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人的职业活动中。

因此从严格的狭义上说敬业精神只是人们对待职业的总体态度,是职业道德的内容,而从广义上来说它也是一定民族国家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1)培育敬业精神对于促进一定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甚至培育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2)敬业精神从狭义上它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职业价值与意义的高度认同;第二、热爱职业的情感态度;第三、积极主义动的意志品质;第四、勤业精业的行为意向。

(3)敬业精神就是人们在对职业的价值、意义与使命有高度认知基础上形成的职业的崇敬、虔诚、警车,热爱、专心、积极主动、开拓创新、职守、勤奋认真、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4)敬业是敬业者的人格特质,是他们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对敬业精神的讨论:

1、对职业价值与意义的高度自觉。

第二讲

(二)

2、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情感。

(1)我们不仅要爱一行、干一行,更为可贵的是干一行,爱一行,不公干自己爱干的职)业工作,而且能把事当作我们的兴趣去干、去爱。

(2)乐业的职业道德情感不仅是出于我们个性完善和兴趣爱好基础上的从内心发出的对职业的热爱之情,而且,作为一种道德情感,还包含那种对职业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的自觉认知基础上产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积极主动、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

4、勤业精业的行为意向中。

(1)精业精神,不仅体现在知、情、意诸方面,而且还体现为勤业、精业的行为意向上。

(2)“天道酬勤”、一个有敬业精神的人必然是一个勤奋意识的人。

(3)不仅要有勤业意识,而且要有精业意识。

二、中、西方文化的敬业传统

1、中国文化的敬业传统

(1)“敬”包含几层含义:

第一,执事主一专一。

第二,敬有对待事情严肃认真的意思。

第三,敬有勤勉努力的意思。

第四,敬有车谨慎之义。

(2)敬业是一广泛的社会道德。

2、西方近现代文化的敬业精神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视职业劳动、赚钱、成功为天职的敬业观念。

(2)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敬业行为。

(3)优质服务、精准求精的人际规范。

(4)克尽职守、讲究信用的职业责任。

 

第二讲(三)

三、市场经济社会与敬业精神的培养。

1、当前我国敬业精神的现状。

存在的现象:

(1)利用手中职权获取不义之利。

(2)不安心本职工作,热衷于更为有利可图的一。

(3)“混”的思想还有较大市场。

2、敬业精神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

3、市场经济推动敬业精神增强

四、如何进一步培养职业人的敬业精神

1、继续深化市场经济体现改革,形成有利于敬业精神形成的经济制和用人制度。

2、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强化人们的敬业精神。

(1)开展团体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员工对本行业的价值与意义有高度认知的信仰。

(2)开展丰富多彩且有职业特点的团体文化建设,使职工形成乐业意识。

(3)采取各种教育训练措施,强化人们的意志力。

(4)建立奖勤罚懒的良好团体制度扭转,提供宽松人性的发展环境,促进员工勤业精业意识的形成。

3、长期进行团体文化建设,持续对员工进行敬业精神教育。

 

第三讲

(一)

一、服务及其特点类型

(一)服务的定义

服务最一般含义就是指一个主体对其他主体(社会以、集体、他人等)需要的所提供的劳动、帮助、援助、促进、贡献和相互帮助的活动过程。

简而言之,服务就是个人满足他人需要的活动和结果。

(二)服务的特点

1、服务是客观存在的。

2、服务具有特殊性。

3、服务有着法律和道德的边界。

服务的定义:

服务是指与职业从业者为了完成职业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目的,采取正当合法手段而进行的职业活动及结果。

(三)服务的类型

分为三种:

1、经济服务;2、政治服务;3、精神文化服务

二、服务的伦理关系本质

(一)服务体现的是职业从业者与职业对象的关系,为职业对偶服务是服务的基本要求。

(二)服务存在于同职业职业从业者之间的关系中。

(三)服务还包含着服务从业者与社会的关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是服务的应有之意。

 

第三讲

(二)

三、服务的意义和作用

(一)服务是现代社会职业要求的发展趋势。

1、在经济领域,服务已经从传统经济竞争的外围或边缘走向现代经济竞争的中心,成为现代经济竞争的核心要素。

2、在政治领尤其是公共行政领域,掀起了建设“服务型政府”改革浪潮。

3、在精神文化领域,服务的人一月化人性化更贴切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二)服务原则的的意义

1、对于个人而言,服务造就个人成功。

2、服务是组织、团体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3、服务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四、服务原则的基本内容

(一)服务意识

指职业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用的一种观念和愿望。

要提高服务意识,需要对服务有正确的认识。

改变两个错误认识:

1、服务就是伺候人,“为人服务,低人一等”。

2、服务仅仅是“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相等同。

(二)服务态度

(1)定义:

指职业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对服务对象的言行举止表现出的情感和行为倾向。

(2)良好的服务要做到:

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热情耐心、细致周到、文明礼貌。

杜绝推托、应付、敷衍、搪塞、厌烦、冷漠、轻蔑、傲慢、无所谓的态度。

(3)服务态度的核心在于“做你应该做的事情”。

包括两个方面:

A、我们是否愿意做“应该做的事情”

B、“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第三讲(三)

(三)服务技能

(1)服务技能包括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业务处理能力、技术技能以及与职业有关的理论知识。

(2)高效而精专是职业服务技能的基本标准。

(四)服务形象

(1)服务形象指职业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语言、形体表现。

(2)服务形象的内容:

第一,尊重每一个服务对象,不以利害、亲疏、权位待人,这是文明服务的核心。

第二,树立诚信形象。

第三,言语文明,大方得体,讲究服务礼仪。

(五)服务质量

(1)服务质量就是服务对象的的满意度。

(2)职业从业者要坚持以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树立“服务精品”意识,积极为公众提供全方位、优质的服务。

 

第四讲

(一)

 

责任——职业行为的道德本质

一、职业责任

职业责任含义:

一是分内应作的事;二是没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此应当承担的过失。

分内又包括两重含义:

一是人之为人应尽的义务;二是人作为社会角色应尽的义务。

职业责任的特点:

(一)、职业责任是角色责任。

人生四种基本角色:

即家庭角色、社帮角色、公民角色和职业角色。

(二)、职业责任是法定责任。

(三)、职业责任是混合责任。

归责原则有两类:

一是主观归责原则;二是客观归责原则。

职业责任既适用于过错责任原则,又部分地适用于无过错责任原则。

 

第四讲

(二)

二、责、权、利的关系

(一)责任与利益

从业者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必须要履行的责任包括:

对个人的责任;对职业团队的;对社会的责任。

(二)责任与能力

责任本于能力。

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就是能正确认知、合理行动和自觉承担责任的人。

责任甚于能力。

责任型的人才比技术性的人才更重要。

责任是道德能力。

其实责任也是一种能力,它是不同于体力和智力的一种道德能力。

(三)责任与权利

权力意味着责任。

从“权”与“责”的关系看,二者是密切相关的。

“权”与“责”必须相符。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第四讲(三)

三、做一个责任感的员工

(一)忠于职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

因此要求人们承担的责任也就越来越具体和明晰。

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首先就要使自己承担起自己身边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细小责任。

细节决定成败,坚守自己的职责,是一个优秀员工的基本素质。

(二)勇于选择

勇于选择就是做一个积极主动地员工。

为了职业团队和社会的利益,敢于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于在困境中选择。

(三)敢于承担

责任是重负,但不能逃避。

一个优秀的员工就是一个敢于担当责任的员工而不是一个善于推卸责任的员工。

 

第五讲

(一)

合作——职业教育人际关系的价值目标

一、职业关系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而发生的一种社会关系。

(一)职业关系是同事关系,是互相配合做某事而形成的关系。

社会关系可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人情关系;一种人事关系。

职业关系是一种人事关系,共同的事业是连接他们的纽带。

(二)职业关系是岗位角色之间的关系

每个岗位都是分工的产物。

因此需要彼此合作,从而发生岗位角色之间的关系。

(三)职业关系是利益交换关系

职业是一咱以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为前提的社会关系,而普遍的社会分工是和普遍的社会交换相一致的。

(四)上述三点关系表明了职业人际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合作关系

二、职业教育合作关系的伦理基础

(一)诚实信用。

(二)互利互惠。

(三)求同存异。

 

第五讲

(二)(三)

三、做有职业合作精神的员工

(一)要有规则意识

规则是合作不可缺少的东西,普遍地、严格地遵守规则的规则意识,对于每个合作成员而言,就是极为重要的了。

(二)要善于沟通。

要有沟通理性

任何一种职业合作关系都内在地包含着冲突。

人际冲突是批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或行为上的矛盾。

无何种性质的冲突,都需要沟通。

要沟通就需要会说,还需要听,这就要求每个从业者不但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主张,还要学会有关键所在地倾听,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沟通障碍,增加交流双方的信任感,促进职业合作关系。

 

第五讲(四)

(三)要有大局观念。

合作要有大局观念,这是每个从业翥必备的合作精神。

没有大局观原因很多,最关键是人的自私自利,只有不自私,才有大局观。

要不自私,就需要有对共同瞟的认同,需要放下对自我的执著,需要踏实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

 

第六讲

(一)

绩效是职业道德的评价标准

一、职业道德评价基本概念和作用

(一)职业道德评价的定义

道德评价是指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对个体或群体的道德活动所作的善恶褒贬的价值评议与价值判断。

职业道德评价是指人们根据符合一定社会、阶群体或集团利益的职业道德道德标准,对职业从业者道德意义的职业行为所的善或恶的价值判断。

(二)进制职业道德评价的主体

1、定义:

职业道德评价的主体是对职业行国进行善恶价值判断的个人或组织。

2、具体内容:

(1)服务对象;

(2)职业从业者;(3)企业组织;(4)一般民众。

(三)职业评价的对象

1、定义指具有道德意义的职业行为。

2、特征:

第一,职业道德行为是与服务对象的利益、所在单位利益或社会有关的行为。

第二,职业道德行为是从业人员自知的行为。

第三,职业道德行为是自择的行为,即从业人员自愿自主选择的行为。

(四)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

1、职业道德评价是维护职业道德必不可少的一环。

2、职业道德评价是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

3、职业道德评价还是职业能行业生存和繁荣的重要措施。

4、职业道德评价还是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方面。

二、职业道德评价的依据

(一)职业道德行为的构成

一个完整的职业道德行为是由动机、行动过程和效果三个基本要素和环节构成的。

(二)职业道德评价的依据

1、动机论;2、效果论;3、我们的观点:

动机与效果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在进行职业道德评价时,既要看动机,也要看效果。

 

第六讲

(二)

三、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

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就是徇职业道德行为的价值之大小、在无的准则,是人们评价职业道德善的尺度。

(一)确定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

1、社会历史性原则

2、动态原则

3、层次性原则。

(二)职业道德评价的规范标准

1、正事为业

(1)定义:

就是只有符合法则与道理的工作才能称为职业;任何职业都应当符合法则并且符合道理。

(2)、要求:

正事为业要求从业人员要忠于自己的本分,对服务对象负责,不能利用专业技术垄断资源、基础欺骗服务对象。

2、以人为本

(1)定义:

以人为本就是以服务对象为本。

职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当以人民的需要与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2)要求:

要充分尊重职业活动中各种需要打交道的人,相信他们,考虑到对方难处和成绩以能带来的影响。

3、精业为上

(1)包括两个意思:

一是在同一行业的不同从业人员中,以业务能力台为上;二是否从业人员也应当应用、实践自己业务能力为上,以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不断学习为上。

          

(2)要求:

要求从业人员要有主动精神;要精进自己的技术能力、不断学习。

(三)职业道德评价的绩效标准

1、绩效的含义和特点

绩效包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

特点:

A、绩效首先是一种结果。

B、其次,绩效与评价密切相关。

2、绩效的内容组成

(1)职业绩效;

(2)人格绩效。

(3)组织绩效。

(4)社会绩效

3、影响绩效的要素

(1)职业者本身的态度、工作技能、掌握的知识、IQ、EQ等等;

(2)职业活动本身的目标、计划、资源需求、过程控制等;

(3)工作方法,包括流程、协调、组织等;

(4)工作环境。

(5)管理机制。

 

第六讲(三)

四、职业道德评价标准的权衡

(一)道德权衡的定义

在进行道德评价时,一定要针对行为主体所面临的“道德困境”进行利弊比较和轻权衡,方能够对其行为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

(二)道德权衡的原则

1、要看行为主体遭遇的道德处境,然后以“推已及人”的方式来对其行为作出评价。

2、要看行为主体拥有的行为选择空间以及能够作出怎样的选择。

3、要看行为主体是否作出了“两利取其大,两害取其轻”的道德选择。

(三)职业道德评价标准的权衡

1、职业道德评价标准的层级

在公私利益冲突中,先私后公→先公后私→克已奉公→大公无私,职业道德行为价值的层次递进。

在人我利益交锋中,先已后人→先人后已→克已为人→舍已为人,职业道德行为价值的层级升华。

2、道德评价标准的关系

(1)绩效标准与善恶标准

绩效标准不能违反善恶标准。

(2)行业效益中的经济效益标准和社会效益标准。

在“两个效益标准发生冲突时,应当坚持以社会效益为重的原则。

五、职业道德评价机制

(一)自我评价机制

良心的运行机制为:

在行为前,职业良心是决策机关,起着选择和指令的作用;在行为中,职业良心是道德向导,起着调整和控制的作用;在行为后,良心是内在法庭,起着审判和评价的作用。

(二)服务对象评价机制

是一种道德监督;是有效实现服务对象评价的重要途径。

它包括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意识、态度、技能、形象与质量的综合评价。

(三)行业评价机制

(四)社会评价机制

社会评价以社会舆论形式来表达。

社会舆论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

 

测试答案

1、ADCA 2、ABAA 3、ADBD 4、CADD 5、AACBC 6、BADB 7、ABDB   8、DAA 9、BAAC 10、DACDD11、DDD 12、DCADB 13、CABD 14、CBADB 15、CCD 16、CBADD 17、CBAB 18、AAC 19、CCCD 20、A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