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 12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679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 12页.docx

《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 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 12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 12页.docx

参考文档古船读后感1000推荐word版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古船读后感1000

篇一:

读后感

《古船》读后感

从图书馆借到《古船》这本书后,我没有一气呵成的把它读完,只是偶尔空闲时才拿起《古船》细细地阅读,把自己置身于《古船》所营造的那神秘的滚滚历史洪流中。

每看完一章,我都无法不慨叹,书中人物的性格、经历、命运都让我沉思良久。

只是看完后,我还是纳闷为什么叫“古船”,是因为洼狸镇就像一艘古船,行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经历着各种惊涛骇浪,曾经有过辉煌,也有过寞落,最终长风破浪,重获新生?

看完这本书,我对那一段历史时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古船》描写了胶东芦青河畔洼狸镇上几个家庭40多年来的荣辱沉浮、悲欢离合,真实地再现了那个特殊年代里人性的扭曲以及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那块土地的变化。

《古船》没有特别好看的故事情节,却很本色,很真,很能吸引人,很能冲击人的心灵。

老隋、老赵、老李三个家族间的恩怨与纠葛、浮沉,人性的仁厚、刚毅、怨毒、痴狂、伪善、怪诞都让人嘘哗。

顺应和推动历史的脚步和拽住历史行进的步伐,历史在这两股相互盘结的力量中艰难行进,时而停滞、时而反复、时而倒流、时而前进。

土地革命,在我过去的认知中,没有残忍,暴力。

但是,在《古船》中,我看到了报复、杀戮?

?

“文革”时期,夺权、毁灭、绝食?

?

荒诞的戏码不断上演。

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都失去了保障,饥饿、寒冷、杀戮、冷酷不断吞噬着人的生命。

亲情、爱情、友情不再让人相信,人性在扭曲、异化,人的尊严遭到肆无忌惮的践踏,人们在苦难中挣扎、挣扎。

那些苦难的历史,那充满了耻辱的历史,深深地叩击着我的心弦。

《古船》如此震撼人心,在于它毫不讳饰地、充满道德义愤地拷问着历史,拷问着苦难、拷问着人性。

在《古船》中,作者以对历史血腥的真实还原与对现实苦难的直面相结合,在主人公抱朴的最终抉择中寓含了自己的期望:

改革时期的民族文化人格亟待整合,民族发展要想避免重蹈覆辙,民族要振兴,必须作出新的文化选择。

干扰历史前进的不只是封建的糟粕,还有人性之恶。

即使是现今社会,抱旧守固、不怀好意的人依然存在。

人性被禁锢、压迫的情况还存在。

看《古船》,我感受最强烈的是人性,人是操纵一切的主体。

经历改变着人的性格,从而决定着人的命运。

我喜欢隋抱朴,他让我想起了屈原,他有着和屈原一样“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隋抱朴经历了父亲和二娘的死,目睹了历次政治运动的残酷,变得压抑、隐忍、沉默。

他有着深深的负罪感,他的负罪感产生于他的父辈。

他的父亲隋迎之曾是一个垄断当地粉丝生产,并把生意扩展到全国的资本家,但是,当事业走向高峰而拥有巨大产业的时候,他却在良知忽现——他感到自己欠了债,必须偿还。

于是,他把自己很大的一部产业还给了社会,来求得良心上的安宁。

因为他的这种行为,土地改革时他被认为是“开明绅士”。

但是,这并不能使他避免其他资本家的厄运,他的财产被剥夺,他自己忧郁而死,他的续妻茴子被凌辱而自尽。

隋抱朴没有因此而仇恨、报复,反而继承了父亲的负罪感。

这种负罪感深深地扎进他的心,使他日日夜夜地牵挂着“夜晚显得漫长而乏味了睡不着,就算那笔账。

他有时想着父亲——也许两辈人算的是一笔账,父亲没有算完,儿子再接上。

这有点像河边的老磨,一代一代地旋转下来,磨沟秃了,就请磨匠重新凿好,接上去旋转?

?

”这种负罪感使他的心灵非常

痛苦和沉重“他继续算那笔账。

密密的数码日夜咬着他,像水蛭一样吸附在他的皮肤上。

他从屋里走到屋外,走到粉丝房或‘洼狸大商店’中,它们都悬挂在他的身上,令人发痒地吮着。

”于是,他觉得他应该做好事,为洼狸镇做好事。

于是,他一次又一次的帮粉丝厂“扶缸”。

他和弟弟隋见素产生冲突,为隋见素的想法、行为悲伤、愤怒,并觉得罪更深了。

隋抱朴是善良的,但是他的善良常常使他陷入选择困境,看到自己的恋人小葵因为他的道德而陷入悲惨的境地并不得不嫁给别人时,他痛苦悔恨到极点。

为寻求心灵的解脱,解释内心的疑惑,他不断的阅读、钻研《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给他提供了光明,教会他为大众著想,他终于找到了让故乡摆脱贫穷的道路。

人的怜悯性是不是天生的呢?

如果每个人的怜悯性多一点,人与人之间会不会更和谐,世间会不会更美好?

隋见素却和隋抱朴相反,他没有任何负罪感,他只感到别人欠他的,他要报复,他要索债,他要夺回已承包给赵家的粉丝厂。

他不择手段地和赵多多争夺粉丝厂,最后甚至不惜制造和诱使制造“倒缸”事件。

面对过错,他不先审判自己,只是审判别人。

最终,他没有获得好结果,患了“绝症“。

但是,我欣赏隋见素的勇气,他敢于走出洼狸镇,去经历,去见识。

很多时候,我缺少的的就是一份勇气。

只是人需要勇气,却不可莽撞,做事还是需要三思而后行,而且不能一意孤行,不能只考虑自己。

隋含章美丽高贵却令人怜惜,她一直生活在赵家四爷爷的阴影里,她默默的承受着痛苦,她渴求爱情,却无法得到爱情,李知常是她一辈子的梦。

隋不召不顾家族的胜衰,私自跟随郑和出海,回归故里后不娶亲生子,不务正事,游手好闲,却在死后得到大家的尊重、怀念。

因为他为洼狸镇带来了活力,带来了生气。

有些行为开始可能得不到认同,甚至还可能会被谩骂,但是如果你的行为是对的,终究能得到认可。

他们的爱情,抱朴与桂桂、小葵、闹闹,见素与大喜,含章与李知常,也让人唏嘘。

抱朴对小葵深深的思念,大喜对见素的真挚不变,李知常对含章的不渝,多么纯洁美好。

洼狸镇,浸染了多少无辜的血和泪。

芦青河渐渐消逝,《古船》的故事结束了,历史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它前进的脚步,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那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一段中国的历史。

每一段历史都揭示着人性,人性的本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篇二: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201X-201X学年度第二学期

拷问人性中的善与恶

——读《古船》有感

院(系)名称:

文法学院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读后感

拷问人性中的善与恶

—读《古船》有感

指导教师:

赵海燕

《古船》一书将胶东小镇洼狸镇从土地改革到改革开放40余年的历史作为了创作背景,详细地讲述了隋、赵、李三个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真实的再现了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洼狸镇的变迁,更将在当时特殊年代里人性的扭曲淋漓的表现了出来。

读完了《古船》,我的内心深受触动,久久不能平静。

《古船》之所以让我读者震撼、受触动,是因为作者丝毫无所避讳的揭露了当时的真实历史,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一些丑恶的、令人憎恶的面孔,深刻痛惜地拷问着历史,拷问着人性中的善恶。

我们只知道在那个年代里,轰轰烈烈地进行的改革运动是国家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进步,给国家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积极影响。

殊不知,在改革的背后,极左路线,封建思想与人性恶相结合,干扰无产阶级专政,造成了改革中党内两条路线的冲突、斗争,使多少无辜的贫苦百姓遭到了残酷的迫害啊,《古船》写出了对社会的讽刺,淋漓的鲜血教给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耻辱。

“真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洼狸镇发生这样的事,可是从现在人们的脸上看不出来,老庙旧址泥土的颜色也看不出来,人哪!

人哪!

有的这么容易忘事,有的到死也忘不掉。

”的确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一直以来,我以为五马分尸这种酷刑在现代文明中早已被废止了,我们只能在电视中“一饱眼福”了。

没想到在当时的土改时期,人们竟然还在使用五牛分尸的酷刑。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各种酷刑:

放天灯,在人的头顶上砸入一枚长钉,然后猛地拔出;更有甚者不分男女长幼,将四十多个人用铁丝从人的锁子骨穿在一起,排成一排推到红薯窖里活埋。

这些酷刑单是听说就已经让人惊悚了,当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心理和身体要承受多大的压力与残害啊!

我们的国民是何其(来自:

:

古船读后感1000)愚昧啊,这简直是煮豆燃萁,手足相残啊。

《古船》中让我深恶痛绝的人物就是赵多多,作者刻画的赵多多十分形象,他是一个自私,奸恶的人,是“老赵家的一条公狗”,是四爷爷的狗腿。

他在四爷爷的袒护下肆无忌惮地残害百姓,为非作歹,满足私欲。

他是当时特殊年代的产物,大炼钢时期,他残害众多女子,使其失去了贞操,承包粉丝厂后,在制作粉丝过程中参入大量淀粉,不能保证粉丝的质量,最终损害了粉丝厂的利益和声誉,他的自私狭隘,愚昧暴虐,最终死不足惜。

当看到赵多多承包粉丝厂后掺假售假时,使我联想到当今社会,好多企业为了谋取利益,不惜掺假售假,以危害消费者身体为代价来满足自己的贪欲,苏丹红鸡蛋,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假牛肉?

?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像赵多多这种狭隘自私,贪得无厌的企业家不计其数,诚信经营不应该只是口号,更需要大家付诸实践。

与那些丧失人性,道德沦丧的可恶之人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隋抱朴,他代表了洼狸镇的良知。

抱朴是一个坚韧,坚强,善良的人,他是随家的长子,是隋家苦难的见证者,历史的苦难将他从天真可爱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令人非常痛惜在他与见素彻夜长谈时谈到“一个老太太吃糠咽菜到了八十岁,正该是为他祝祷的时候,却用刀子撬开她的锁子骨,又把它活埋到红薯窖中?

?

人哪!

人哪!

这就是人群中发生的,老太太没有一点错,活得老老实实?

?

八十岁的老太太又怎么不能原谅呢?

?

”抱朴对弟弟倾诉的一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善良,充满仁爱之心。

他反复读《天问》《共产党宣言》最终超越了自我,超越了复仇思想,最终承担起了整个粉丝厂的责任。

《古船》以一个家庭的沧桑书写灵魂的困苦与挣扎,在这本书中我们读出了人性的善与恶,他教

导了我们如何做人,对我们人格的塑造有深远影响。

综合笔记三则

《家》:

高老太爷与周朴园形象之比较

“他敢不听我的话?

他敢反对我?

”祖父喘了两口气,接着挣红脸继续地说,“他不高

兴我给他定亲!

那不行!

你一定把他给我找回来,让我责罚他!

“这都是给洋学堂教坏了的。

我原说不要把子弟送进洋学堂,你们总不听我的话。

现在怎么样!

连老二也学坏了。

他居然造起反了?

?

我说,从今以后,高家的子弟,不准再进洋学堂!

听见了没有?

”他说了又咳嗽。

《雷雨》:

朴:

(忽然严厉地)喝了药,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繁:

(声颤)我不想喝。

朴:

萍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萍:

(反抗的)爸

朴:

(怒视)去!

?

?

朴:

去。

走到母亲面前!

跪下,劝你的母亲。

萍:

(求恕地)哦,爸爸!

朴:

(高声)跪下!

叫你跪下!

繁:

(望着萍,不等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就喝!

《家》中的高老太爷和《雷雨》中周朴园在家庭生活中,都是一个封建暴君的形象,都特别重视自己家庭的统治秩序并极力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专断独裁,家庭中的人都必须要听他的,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人。

高老太爷强行给觉民指婚,并以断绝关系为由逼迫觉民服从,觉民不服从边打算让觉慧代替觉民与冯家小姐结婚,充分体现出来高老太爷的独断,周朴园逼迫繁漪吃药的过程将周朴园封建大家长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不同的是,高老太爷也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最终高老太爷妥协了,不再逼迫觉民与冯家联姻,成就了觉民和琴。

《雷雨》中周朴园还是一个贪婪,唯利是图的资产家,凶狠狡诈,剥削工人,贪得无厌,周朴园道德沦丧,年轻时玩弄女佣侍萍,跟她生了两个孩子后抛弃了她,最终造成了同母异父兄妹相爱的悲剧。

鸽子意象之比较

《长恨歌》:

鸽子是这个城市的精灵。

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波涛连绵的屋顶飞上天空!

它们是

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

许多无头案,它们都是证人。

它们眼里,收进了多少秘密呢?

它们从千家万户窗口飞拣而过,窗户里的情景一幅接一幅,连在一起。

虽是日常情景,可因为多,也能堆积一个惊心动魄。

这城市的真谛,其实是为它们所领略的。

《金锁记》:

她到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洋式窗帘,季泽正从弄堂里往外走,长衫

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色的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褂里去。

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

王安忆在《长恨歌》中的描写中和张爱玲《金锁记》中都不约而同的使用了鸽子这一意象,同样的鸽子,在两位作家的笔下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意义。

王安忆在创作过程中,专门构建了一章节来单纯描写鸽子,把鸽子是为城市的精灵,是城市的见证者,每天飞上天空,以锐利的眼光捕捉特别的非同寻常的事情,去伪存真,捕捉意义,将这座城市里的善与恶,幸福与悲伤看得真真切切,作者借用“鸽子”的视角俯瞰城市,鸽子是和平的象征,是神圣的,鸽子是人类的朋友,能够审视人性的真善美。

鸽子在一个制高点上俯瞰城市,代表的是一种视角。

张爱玲在《金锁记》的创作中,没有运用较大的篇幅去描写鸽子,作者只是将晴天的风比作鸽子时,提到了鸽子这一意象,但这一意象也是有深刻含义的。

曹七巧识破季泽的阴谋将他赶走后,又恋恋不舍的在窗前目送他,一阵风吹起风像鸽子钻进了季泽的裤褂里,曹七巧将自己想像成鸽子,钻进他衣服里去抚摸男人的身体,表现出了他对季泽身体的渴望,对爱情的渴望,金钱和情欲相冲突,相矛盾。

写出了曹七巧对命运无从把握的无奈与悲哀。

灵与肉的离合

—《沉沦》与《莎菲女士的日记》比较阅读《沉沦》:

他觉得全身的血液都在往上奔注的样子。

心里怕得非常,羞得非常,也喜欢的非常。

然而若有人问他,他无论如何,总不可不承认说,这时候他是喜欢的。

他忽然,听见两个人的嘴唇,灼灼的好像在那里吸吮的样子。

他同偷了食的野狗一样,就提心吊胆的把身子屈倒去听了。

“你去死吧,你去死吧,你怎么下流到这样的地步!

《莎菲女士的日记》:

我忍不住嘲笑他们了,这禁欲主义者!

为什么会不需要拥抱那爱人的裸露的身体?

为什么要压制住这爱的表现?

为什么在两人还没睡在一起以前,会想到那些不相干足以担心的事?

我不相信恋爱是如此的理智,如此的科学!

《沉沦》与《莎菲女士的日记》中都提到了性欲,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都追求灵与肉的结合,却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

《沉沦》中主人公只身在国外漂泊留学,受着弱国子民的屈辱整日与不安、苦闷、忧郁相伴,心理压抑,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他追求灵与肉的统一但焦虑让他心理扭曲,自身性欲无处发泄,是他出现了偷看女人洗澡,偷听他人做爱的怪癖,又觉得这是可耻的,怕别人发现,他将性欲的不可实现归结为祖国的衰败和作为中国人的耻辱。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反对禁欲主义,她质问为什么要压制爱的表现,莎菲对于爱情的追求既有心灵的相通,也要有灵与肉的结合,有性欲是正常的,自然的,她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对于她喜欢的凌吉士,她暗暗发誓“我要占有他,我要他无条件地献上他的心,跪着求我赐给他吻呢。

”她对于爱的追求非常坦然。

摘录笔记

《人生》摘录笔记

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如此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

当人们看见自己所崇拜的人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完美,尤其是当一个孩子看见自己所崇拜的大人暴露出可怕的缺陷时,那痛苦和伤心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就好像整个世界都背叛了他,可是,人也许正是这个时候才开始真正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

生活的教科书绝不像学校的课本那样单纯,它教人的成长的方式往往是严酷的。

-----P53

生活往往是不平衡的,它常常让人丧失一些最宝贵的支撑,但生活往往又是平衡——当人们失去一些东西后,说不定又有新的东西从另外的地方给予弥补。

----P61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怀着刻毒的心理来摧毁美好的东西,这些人就是走在路上的时候,也要专门践踏路边的一朵好看的花或一棵嫩绿的草。

他们自己的心里已被黑色的幔帐遮盖了,因而容不得一缕明亮的光线。

-----P67

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P82

理想的实现不能违背人的良心和原则,否则会受到应有的谴责和惩罚,自食其果。

-----P144完美的理想总会遇到残酷的现实,人生坎坷,跌倒了,要坚定的爬起来,因为人生还在继续。

-----P182

《人生》作者:

路遥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X年

参考文献:

[1]张炜.古船[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X

[2]老舍.家[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曹禺.雷雨[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4]郁达夫.沉沦[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X

[5]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X

[6]路遥.人生[M].北京:

十月文艺出版社,201X

指导教师评语:

篇三:

古典幽梦读后感大全(12篇)

古典幽梦读后感大全

【篇一:

《古典幽梦》读后感】

读了《古典幽梦》,我有很多感触,我发现以前的自己太过于浮躁,浅显。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返璞归真,确实,我们应该返璞归真,人与自然泵是不可分离的,但是人们忽略了自然,断绝了与自然的联系,现代化的都市很先进,便利。

我们生活在城市中,为了学业,为了工作,整日忙碌着,重复着,单调又无聊。

为何不四处走走?

现在,田野,农村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很少接触自然,整日走在水泥路上,连行走都被一些代步工具替换,原始的土地离我们越来越远。

都市的喧闹,繁华,是我们最真实的东西退化了,消失了。

我再仔细回想,我生活在都市里,有几次仰望苍天,我记起有一次,天空中连一点星星也看不到,月亮竟被高楼大厦挡住了,而农村的夜晚,没有都市的灯火阑珊,可满天繁星却是都市里没有的,虽然朴实,却无法复制。

我生活在都市里,习惯里每天的生活,田野梦一点点被侵蚀,我不在向往农村的生活,而且开始厌恶它,觉得它土的掉渣。

但事实上,田野并不花里胡哨,而是朴实的,寄托着农民的希望。

我似乎恒久没有洗耳倾听,去体会大自然的瞬息万变,去听虎啸猿啼莺啭鹤唳,去听大海的涛声,去听风声雨声,然而,我们更多听到的,是市声。

我很久没有赤足而行,去体会大地。

我们应该去回归自然,在朴实中,找到真实的自己。

古物沧桑,时光是凌厉又不动声色,洗净铅华粉饰,能使人看到盛极而衰的过程。

如今,现代化的建筑拔地而起,挡住了古建筑,可却挡不住古建筑一身的典雅。

雨水滴落的痕迹,狂风刮过的痕迹,雷电打过的痕迹,都让人历历在目。

最让我感动的,是古宅,旧时的古宅庄重沉实,豪华富丽,却又不乏精巧,可岁月流逝,古宅大都荒废,残缺,人们在不断地抢修,可却都失败了,仿古旧作里缺少了古典风格,应是让它毕露无遗。

其次是古桥,现在透过古桥,看到的是空洞沧桑。

无眼而阅尽沧桑,无足而走过春秋,无言而导引前程。

【篇二:

《古典幽梦》读后感】

《古典幽梦》,一本具有神秘色彩的书,千古历史,聚集了无数文人的笔墨,如清澈的水为我们清洗心灵的创伤,虽平平淡淡,却让人受益匪浅。

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内心种种强烈之情:

似平凡的水墨画,又如震撼的爵士舞不同的表达,却抒发同一种感情。

这便是文学大师——朱以撒的作品。

书中第一句话便是影响我高中时代的一本好书。

可我却认为是影响我初中时代的一本好书。

不错的,好的书会陪伴你一路,书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成长路上所要吸取的精华所在。

一个又一个真理,便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好的导师。

古典不仅仅是指书中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

小桥流水、古宅、古店更多的是古代经典的人与事物,那种朴实、平淡的美。

我认为完全符合全书气质,符合作者与他笔下人物的精神面貌。

让人回味无穷。

幽梦,我觉得读完这本书像是做了一场梦,云里雾里却满是真理,让我不禁回想过去,

回想作者笔下的生活仿佛与我一样,那存在于真与不真之间的田园之梦。

与作者一起,漫步于乡村的泥巴路上,感受土的温暖、感受土的每一丝活力。

《古典幽梦》是一本易被读者感动的书,同样也是一本让人发狂的书,作者作为此书的灵魂,用自己的笔给了这个媚俗的社会沉闷的一击,让每一位读者都深有感触,选材也十分新颖,既不枯燥,也不乏闷;在这本书中,作者回顾了过去,探知了未来,使全书多了一份朦胧,少了一份沉寂,不愧是洒脱之笔。

让我沉醉其中。

李白、孔子在朱以撒笔下显得十分有个性,让作者产生澎湃感。

从他们的事例中,让我们得知阅读的重要性,是一种宏大的气魄,一个圣洁的精神世界。

屈原投江的爱国情怀神圣而不容侵犯,庄子的清明虚静,儒家的清品高洁便都是中国曾经的骄傲与人格魅力的充分体现。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长大的是心灵,是我对生活的新认识。

好书如一池清泉,知识洗礼了沉淀已久的杂物,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古典幽梦》不仅仅是一本书了,他是我成长路上的导师,他所教会我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成长路上有他的陪伴,一定会变得多姿多彩。

【篇三:

《古典幽梦》读后感作文】

第二本同系列的好书看完,又不出我意料的收获到了更多东西。

因为这本书的篇幅以及内容都比上一本《长歌当啸》来的多,而且《古典幽梦》这本书我自己手上就有,所以没有看老师发的那本,直接在自家书上做了圈点勾画。

之后一有时间,我定会拿出这本书来再次品味,因为每一次重读都能读到上一次所没能注意到的地方。

我也会不由自主的将自己的感悟写在书旁。

受到时间的影响,这么厚的一本书不大可能真正意义上的精读,更不可能说是看到一句话不懂就去查个究竟,这样时间肯定是不允许的,因此我采用的是比泛读稍慢的速度,同时发现了好句就直接在自己的书上划下来,重点内容圈一圈,读完一遍还是挺幸福的。

全书都是围绕着一个古字展开的:

有写古物的,有写古人的,还有写古典书法的,美妙的内容层出不穷,然而我一向是对古人这方面最感兴趣。

本书所讨论到的一些古人大多数都知道,但读完这本书后,才发觉自己对那些古代的名人的了解实在是知之甚少了。

同时我也为我能读到这本书且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体会文字的魅力,品读各时代的经典而清醒。

本书所描述到的古人有:

孔子、屈原、李白、朱耷、王羲之和弘一法师。

不论这些人物在世人还是在作者的眼里是好是坏,都只是别人因为所处的不同的环境或者角度所评价的,而我们却应该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学识去评判他们,因为任何事任何人物都是一把双刃剑。

其中我对王羲之的生平最感兴趣,后面一章的书法内容中提到了这位大师,这是必然的。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王羲之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但是我在没读这本书之前也仅仅知道与他有关的《入木三分》的故事以及他写的鼎鼎有名的《兰亭序》,却对其他涉及的内容丝毫不知,

现在我又了解了王羲之的官职、政治思想以及朋友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令我兴奋不已的是关于李白的一篇。

深刻在我脑海的是旁注中的一句:

诗是他的才气,政治却是他的抱负和梦想。

由此可见,李白这个人们口中的诗仙其实也是对政治非常关心的。

甚至超越了他对诗的创作的时间,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呢!

读完第一单元的内容,我越发的感觉到真一字的不易达到,做一个诚实、真诚的人其实并不简单,在我身边就有许多经常为了一时的快乐或者让别人投来赞许的眼光就用虚假的行为来欺骗他人的人,我希望这种人能好好读读这本书,从精华的语句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而不是一味地去看那些名人的生活。

在这个世界被虚假蒙住双眼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无意识地说着假话——我要将这本书的这句话送给他们。

的确,相对于课堂上苦口婆心的说理来,《古典幽梦》更直接,更可触摸,更容易被读者所感受。

这也便是我爱读这本书的原因。

【篇四:

《古典幽梦》读后感】

沉浸文字中真是一件趣事!

阅读朱以撒先生的《古典幽梦》,在掩卷沉思间,思绪不禁几度倘徉!

横亘历史的年轮,来感怀这千百年的峥嵘岁月!

《古典幽梦》中有太多能触动我的心灵之处。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写再现历史的原貌,作者体会到了现代人对于历史的迷惘,精湛独到间却又不知不觉露出了难以言表的淡淡忧伤,这与我们之前度过的《长歌当啸》有所不同,在这本书中你可以领悟到对时光流逝的伤感和对于人生存在意义的困惑

如此朴素的田野可以幻化万千植物的动人色泽,滋养苍生经久无绝衰,这就是永恒吧;生命短若蜉蝣,数小时就终结一个生命周期,却也不会被田野抛弃;生命不可能如万花筒似的每天都有眼花缭乱的巨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